假的!
虽然很多人认为没病没痛就是健康,但实际上,人在25岁以后就开始出现多个系统功能的退化,包括骨质、脊柱的椎间盘、皮肤、肌肉以及听力等功能的退化。而作为人体一大主要免疫器官的胸腺,在青春期之后便开始萎缩,其功能也逐渐减退。35岁之后,人的各器官功能的减退速度逐渐加快。日本科学家太田邦夫对其概括为:20岁以前为生长期,20岁以后开始老化,30岁以后各器官和功能开始衰老。
随着人体功能与器官的衰退,人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处于非病非健康的状态中。如果生活节奏过于紧张、劳碌,就很容易英年早逝。现在,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比如音乐家施光南(55岁)、数学家张广厚(50岁)、数学家罗健夫(47岁)、光学家蒋筑英(43岁)、小说家路遥(42岁)、美国排球运动员海曼、短跑名将乔依娜以及我国的著名健美教练马华等等。
这种存在于健康和生病之间的第三状态被形象地称为“亚健康状态”。全世界人群中,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人群各占20%左右,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则高达60%左右。亚健康群体主要存在于城市之中。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精神萎靡不振、头痛晕眩、失眠、记忆力减退、疲劳乏力、抑郁烦躁等。
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亚健康状态,例如,吸烟、嗜酒、劳逸无度、饮食不节或偏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来自水、空气和农产品中的污染,以及现代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危及健康,导致发生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可间断或连续地存在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就很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此外,女性在产前期、产后期及更年期等阶段也会出现亚健康状态,有的人在季节交替时也会表现亚健康状态的症状。
过往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就是没有疾病。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生物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某些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因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所引起的不良生活方式病,如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癌症、心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在发达国家,70%~80%的人死于心脏病、脑卒中、高血压和肿瘤,这些所谓“生活方式疾病”,如今已占其死亡率50%以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饮烈性酒、大量抽烟、贪图享受、长期过夜生活、较少运动,饮食太油、太咸、太甜,心理失衡和精神障碍等。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的内容扩展到人类活动所涉及的身体、心理及社会3个领域,即:健康乃是人在躯体、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
总之,没有病也不意味着你就是健康的,现代的健康新概念应该是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