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常常发生在遭受挫折、困难和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因此,这种方略尤其需要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需要耐心等待,克制不良情绪,不露声色,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积蓄力量,等待反攻。所以,不善于忍耐和隐蔽,就不善于以守为攻,也就难以东山再起,重新夺取竞争的胜利。
以退为进,指我方处于不利地位、进攻时机不成熟时,采取固守不出的变通策略,同时刻苦练兵,贮存给养,等待时机,反攻出击。以退为进是一种韬晦之计,也就是在特定形势下,用伪装的办法将真正的意图和动机隐藏起来,免除外来的侵害,保存发展自己。
春秋时期,齐国是春秋五霸之首,疆哉辽阔,国力雄厚,拥有一支近三万人的军队;而鲁国则地域狭小,兵少力弱,不是齐国的对手。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出动大批军队进攻鲁国,当齐军进入了有利于鲁军反攻的长勺地区时,鲁国并没有马上发起反攻,而是坚守阵地。这时,齐军自恃力量强大,首先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成功。但是,齐军连续三次进攻都未获胜,队伍疲惫不甚,锐气大减。这时鲁军见时机已到,向齐军发起总攻。一时齐军阵势大乱,纷纷溃败而逃。
汉代的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家里很贫穷,到后来贵为丞相,但是生活依然非常的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是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非常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而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要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就问公孙弘说:“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说:“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和我交情最好了,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与普通百姓相同,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而觉得他为人谦让,然后也就更加地尊重他了。
公孙弘在面对汲黯的指责与汉武帝的询问的时候,一句也不辩解,反而全都承认,这是何等的智慧呀!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不管他怎样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公孙弘知道这个指责的份量,采取了非常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的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因为“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和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份量。公孙弘的高明的地方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便给皇帝和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也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原因是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什么威胁,同样对同僚也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癖好,而且是无伤大雅的。
以退为进确实是一种很大的智慧。商战如同兵战,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退一步,进两步”,以退为进是谈判桌上常用的一个制胜策略和技巧。
有一年,在比利时某画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为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于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肯放松,谈判进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恼火了,怒气冲冲地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人看到这么好的画烧了,当然感到十分可惜。他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钱,回答还是250美元。美国画商见毫不松口,又拒绝了这个价格,这位印度人把心一横,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美国画商只好乞求他千万别再烧这最后一幅。当他再次询问这位印度人愿卖多少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画能与三幅画是一样的价钱吗?”结果,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后一幅画竟以600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
当时,其他的画的价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而印度人这幅画却能卖得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烧掉两幅画以吸引那位美国人,便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因为他“有恃无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烧掉了两幅,剩下了最后一幅画,正是“物以稀为贵”。这位印度人还了解到这个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只要他爱上这幅画,是不肯轻易放弃的,宁肯出高价也要收买珍藏。聪明的印度人施展这招果然很灵,一笔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在商谈中,卖方很想出售自己的商品,而买方则会提出种种借口,以图达到最高利益,此时,以退为进的战略便会大奏奇效。
当然,要想成功地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必须有十足的把握好。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心中没有十分的把握而轻易使用此计,难免弄巧成拙。如果那位印度人不了解美国人喜爱古董的习惯,不能肯定他一定会买下那最后一幅画而去烧掉前两幅,如果最后美国人没有买那幅画,印度人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追悔莫及。
你退一步,按照你所掌握的对方的心理,对方愿意采取令你满意的行动,你才能达到“以退为进”的目的。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妨让自己的头脑灵活些,以退为进常常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着一则以退为进的论辩故事。
趁庄王十分钟爱一匹马,但这匹马因过于养尊处优,太肥胖而死了。庄王命令全体大臣为死马致哀,并要用一棺一椁装殓,按大夫的礼节举行葬礼。百官纷纷劝阻,庄王大动肝火,下令谁再劝阻,定判死罪。
宫中有个叫优孟的人,进宫嚎啕大哭。庄王问为什么,优孟说:“这匹马是大王最心爱的马,以楚国之大,什么东西弄不到!现在却只以大夫的葬礼来办丧事,实在太轻慢了!我请求用群王的礼仪来埋葬。”
楚庄王一听甚为高兴,便问:“依你之见,怎么个埋葬法呢?”
优孟说:“最好以雕琢的白玉作棺材,以精美的梓木做外椁。还要建造一座祠庙,放上牌位,追封它为万户侯。这样天下的人就知道,大王是轻贱人而重马了。”
楚庄王一听,如梦初醒,说:“我的错竟到了这种地步!”
优孟说服楚庄王别葬马,不是直言相阻,而是以退为进,先消降了庄王的对抗情绪和排斥心理,最后取得论辩的胜利。
如果拳头一个劲儿往前冲,打击力很快就会消减;如果拳头先收回来,等积蓄了力量再行出击,效果就会好得多。
语云:“回头是岸”,也是以退为进的意义。古来的先贤圣杰,从官场利禄之中退居后方,是为了再待机缘;有些能人异士隐居山林,是为了等待圣明仁君。有的人非常重视“韬光养晦”,有的人等待“应世机缘”;有德饱学之士都会懂得“进步那有退步高”。
周公辅佐成王,虽是长辈,一直以臣下自居,所以能成周公的圣名美誉。此皆证明,退让不是牺牲,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时以退为进,更能成功。
春秋时候,楚王的三子季札,因为贤能,父王要传位于他,而他谦让说,上有长兄,应该由长兄继位。长兄去世以后,因其贤能,国中大臣又再举荐他为王,他说还有次兄;次兄去世以后,全国人民又一致推举,希望他能出来领导全国。他说“父死子继”,应该由故世的先王之子继任王位,故而仍然退而不就,所以后来在历史上留下贤能之名。可见退让不是没有未来,退让之后往往在另一方面更有所得。
1989年法国最有名的“碧绿液矿泉水”被美国食品部门宣布其部分抽样中发现一些“碧绿液矿泉水”中含有超出规定2-3倍的苯,长期饮用有致癌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其公司不是简单收回不合格产品,向消费者致歉以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立即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就地销毁世界各地的1.6亿瓶矿泉水,随后用新产品以抵偿。这样一来公司损失2亿法郎以上。碧绿液公司销毁全部产品这一特大新闻,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传开,“碧绿液”顷刻间家喻户晓。随着新产品上市,谁不想去品尝一下?该公司董事长事后说,如直接花2亿法郎做广告,肯定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号召力。显然如果一味掩饰,拒绝失误,那就是一种最大的失误,以退为进,方能反败为胜。
同样,在职场中也可以运用以退为进的方法,为自己谋取一个好职位。
一位不善于言词的博士生,毕业后拿着电脑专业的博士证书去求职,但没有一家公司聘用他。后来他以退为进,在求职时索性不再出示最高学历证书。不久,有一家电脑公司愿意聘用他,职务是程序设计师,但报酬并不高。他不以为意,在上班时非常勤奋认真,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而且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并独立开发几个具推广价值的软件,因此受到长官的赏识,并提拔他为副总经理及管理公司的技术开发工作。
大部份的毕业生在择业之初会希望进入大公司,薪资也相对要求较高,通常较不愿意屈居于小企业,或者低收入,总是害怕埋没自己的才华,难以得到提拔重用。若能以退为进,放下自己的身段,往“低处”走,找到适合并能充分发挥才华的基层工作,在基层的岗位上努力精进,在接受磨练和考验的当下,必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立业,必须要懂得以退为进。引擎利用后退的力量,反而引发更大的动能;空气越经压缩,反而更具爆破的威力;军人作战,有时候要迂回绕道,转弯前进,才能胜利;很多时候,我们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须低头不匍匐前进,才能成功。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既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策略。有时候,不刻意地追求反而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太执着反而只能徒增烦恼。以退为进,这种曲线的生存方式有时比直线的方式更有成效。面对压力、障碍,后退几步,再加上冲力,成功的希望可能最大。
某山区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路时,放炮炸石砸断了一家农户的梨树,这颗梨树是这家农户的财源,主人揪住支书要他赔。
支书说,秋后一定赔偿,但主人不肯,主人的兄弟一拥而上,把支书好打一顿。村里的群众都火了,要求狠狠整治打人者。第二天开村民会,闹事的也觉得理屈,准备挨整。
不料,支书竟做检讨:“老少爷们,我还年轻,得大家帮扶。哪个活我安排错了,哪句话我说得不对,大家担待,我作检讨。”被打的事竟一字不提。
前来闹事的人找到支书,当面认了错:“你是为全村,我是为自家,我错了!今天你咋说,我咋干,听你的。”
支书是很懂得交谈之道的。为了开辟富裕之路,他忍下了个人委屈。但是,他的忍让和退缩,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坚强;同时也是一种方法,一种有效的以退为进的方法。
由此可见,以退为进的交谈方式,是一种有效的交谈策略。它表面是退缩,实质是进攻后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就像拉弓箭一样,先把弓箭向后拦,目的是为了把箭射出去。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几点:要知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有度,退要适度,进要有力,有如拉弓,过度拉弓弦易断,不够则不能把箭射远。此外,生拉硬扯是不能取得好结果的,只有顺应对方的话题和心态,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才能退得巧妙,进得有力。
以退为进,是人生处世的最高哲理。人生追求的是圆满自在,如果只知前进不懂后退的人生,它的世界只有一半;因此,懂得“以退为进”的哲理,可以将我们的人生提升到拥有全面的世界。谋势长远,“以退为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