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月球时代大挑战》
8055100000004

第4章 中国人的试验:一次高调

2007年1月11日,中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与以往的弹道导弹试验不同,这次这枚导弹发射后目标不是地面或者海面某处,而是直奔苍穹,最后击毁了距离地面800公里处的一颗老化报废的气象卫星。这看起来只是又一次弹道导弹试验,然而,这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中美国反应最为强烈,为什么?

2006年9月28日,美国《每日防务》报道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战术空中和地面部队小组在讨论伊朗核问题的时候,也提到了中国的反卫星试验——在这一年年初,中国的反卫星试验曾引起轩然大波,该小组的主席说,伊朗距离能够试验核武器只有2年时间了,而美国国家情报机构2005年对伊朗进行评估的时候,还认为伊朗至少还需要10年。但来自宾西法尼亚州的共和党议员科特·威尔登则对伊朗核问题嗤之以鼻,他转而说:“如果你想知道什么东西将把美国的裤子吓掉,你可以去看看中国的反卫星(ASAT)项目。”他一针见血地说:“他们玩的可是真的!”

2007年1月11日,中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与以往的弹道导弹试验不同,这次这枚导弹发射后目标不是地面或者海面某处,而是直奔苍穹,最后击毁了距离地面800公里处的一颗老化报废的气象卫星。这看起来只是又一次弹道导弹试验,然而,这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中美国反应最为强烈。

2006年9月下旬,就在中国和美国两国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美国宇航局长首次访问中国的时候,美国媒体又想起了中国的太空威胁——显然,美国宇航局长之所以访问中国也是因为中国对美国的太空威胁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宇航局长访华前一周,《华盛顿时报》记者比尔·盖特茨发布了其新书《敌人》,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预测美国的太空威胁,渲染中国间谍的入侵;无独有偶,美国《国防新闻》周刊也揭示出中国曾经数次利用激光武器照射通过中国上空的间谍卫星,该周刊更加详细地解释了中国对美国太空的威胁能力和太空战能力。

2006年9月21日,《国防周刊》编辑瓦戈·穆拉迪安在《国防新闻》上撰写题为《中国试图用激光致盲美国卫星》的文章,该文章披露,美国已经通过情报证实,其实早在2007年1月11日中国实验击毁废弃卫星前,中国就曾多次用高强激光照射飞越中国领土上空的美国间谍卫星,美国军事专家说,这是中国正在进行致盲外国间谍卫星的试验。美国虽然早已对此了若指掌,但由于涉及敏感话题,不希望引起政治风波而一直对此保持沉默,只是进行严密的观察,而中国方面一向对军事试验保持低调,因此双方都对此心知肚明,但也鉴于不愿激起新闻猜测而彼此心照不宣。《国防周刊》继续披露,中国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一直在从事激光武器的研究,而且已经取得相当成就,类似的试验也多次进行,有时候中国是用本国的废弃卫星进行试验,有时候则直接用他国卫星或者其他天体进行试验,当对美国卫星进行照射的时候,虽然激光能量不足以摧毁卫星,但却能干扰卫星,这显然含有警告的成分。五角大楼的一名官员说:“中国在该领域具有非同一般的战略思想,极其活跃。他们坚信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得用超常办法削弱美国在太空中的绝对优势。”华盛顿“战略与预算评论中心”的安德鲁·克莱比温奇也说:“为了阻止驻东亚地区的美军冒险,中国已经列出一系列被其视为‘撒手锏’的军事能力,其中包括了激光能力。”

《国防周刊》是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军事期刊,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以“准确、权威和及时”而被世界所信任,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许多主要国家的军事项目、国防政策、武器贸易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等,往往披露较为内幕的信息,因而其读者群甚至包括北美、中东、欧洲和亚洲的军事高层研究人员以及一些国家的决策层领导人。因此,《国防周刊》的文章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当然,也有许多新闻记者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不过是美国军方的另一次炒作而已,其目的是为了渲染中国的太空威胁,从而让国会的老爷们抬抬手,获得发展新一代间谍卫星的经费。原因是一直以来,美国军方——主要是美国空军希望发展新一代间谍卫星,但这需要庞大的预算,而国会则认为没有必要再花费这么一大笔钱去研究已经很先进的间谍卫星,因此对这笔预算迟迟不予通过。美国军方于是使用惯有的手段,即制造一个新的威胁,从而让国会老爷们感到担忧,美国列克星敦的防务分析家罗兰·汤姆逊就直言不讳地说,美国空军这几年在太空上所得经费太少,因此“为了能够实现雄心勃勃的间谍卫星新计划,它不得不树立新的太空竞争对手,或者潜在敌人,而中国是眼下最理想的目标。”一名前五角大楼官员说得更直截了当:“空军之所以如此乐此不疲,因为他们就是想搞到巨额的预算,动机就这么简单。”

然而,真正的军事战略研究人员和国际政治军事研究专家却认为,事情并非仅仅是为了弄钱而进行的炒作,就如同冷战期间一样,政治宣传、军方炒作和大国间政治军事的暗中角逐实际上是往往混在一起的,而且,美国对中国的担忧是切实的,对此,就是罗兰·汤姆本人也表示承认:“如果你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中国军队驻扎在长岛附近,你会怎么想?你会不担心吗?所以我觉得中国进行的国防自卫是不难理解的”

2004年4月,华盛顿智囊“传统基金会”专家、鹰派人物沃茨发表文章称:“中国瞄准太空战场”。他建议五角大楼利用空基系统部署1000枚拦截器和12套激光系统,以拦截中国的战略导弹,矛头直接指向中国——这是一点也不含糊的。几乎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在一份题为《中国在和我们抢地盘》的研究报告中认定:“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太空竞赛似乎不可避免。”

美国为什么反应如此强烈?中国此次试验又为什么一改以往的低调,高调宣传?

也许,我们应该全视角注视以下这个世界——在2005年,中国和俄罗斯举行了中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当然,演习照例说是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但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世界还有如此多的民族国家,大国之间的角逐向来是台上把酒言欢,台下拳打脚踢。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中国和俄罗斯在经历了十余年各自独立的发展后,现在又发现原来美国仍然是他们共同的战略对手,俄罗斯一厢情愿的献媚最终还是贴上了冷屁股,美国没有允许俄罗斯接近欧洲,欧盟也对俄罗斯的加入态度冷漠,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如履薄冰,军事能力甚至连小小的车臣战争都打得狼狈不堪;而中国也经常遭到美国人的点名或者不点名批评,不是在贸易上指责中国违反贸易规则、保持巨额贸易顺差,就是时常“揭露”中国向“流氓国家”输出武器、技术等,几乎所有的美国所谓“流氓国家”背后都有中国人的影子,因此,中国和俄罗斯几乎又开始了战略上的合作:从上海合作组织到军事联合演习,再到互相进行能源、矿产、军事技术、武器贸易等合作,层层升级。这显然是在进行一种国家合作,尽管这种合作与中国和苏联那种严密的政治-军事同盟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现实主义国家竞争中,这种合作所起到的效果却是相同的,甚至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更加灵活,各自也能够更好地独立行事,也更像是正常的国家间交往,因此,这反而更让美国如坐针毡,因而,在失去明确的目标对手之后,美国只好以“反恐战争”的方式发动大规模全球进攻——越演越烈的太空竞争也正是在这一舞台上出现的其中一部演出。

实际上,真正高调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或者俄罗斯,美国早在数年前就进行了所谓“深度撞击”的太空表演,而稍具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此举存在明显的军事暗示,即美国有能力在太空中击毁来自太空深处的一颗小彗星,当然也有能力摧毁任何一个人造太空飞行器。美国只是巧妙地把这一暗示用太空焰火的表演加以了装饰,赋予了所谓科学和保卫人类命运的好听名声,实际上,谁都清楚这简直就是一次赤裸裸的太空力量的街头表演,中国只不过是在这场音乐会的开幕式结尾时发出了一个咏叹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