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月球时代大挑战》
8055100000028

第28章 月球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不久前,有一则来自美国的新闻,说有个家伙竟然倒卖起月球土地,并且大发其财——这真令人佩服,难道我们真的已经进入月球经济时代了吗?的确,我们已经进入了,实际上,自阿波罗行动以来人类社会就已经进入早期月球经济时代,我们今天是用的许多东西,如纸尿裤、微波炉等许许多多东西都是衍生自阿波罗行动中的技术开发,但显然我们还没有进入月球房地产开发时代,所以,千万别相信那个小丑,他在骗你!

月球经济时代会出现吗?

其实,现代人的知识告诉我们,我们迟早会全面进入月球经济时代,但在今天我们仍然只看到区区几个人登上月球就认为月球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似乎勉为其难,然而,1550年西班牙马德里市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到过美洲大陆,但实际上他们手中的银币、身上穿的服装以及市场上的许多商品都已经深深打上了美洲的烙印,因为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正有一艘艘的远洋船正在向西班牙运送出产自美洲的白银和矿石、已经种植园的经济产品。同样,就像是1945年享受二战胜利的人们一样,他们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计算机与原子弹之间的关系,而正是由于计算机的开发才能促使原子弹早日诞生,而原子弹又提前结束了二战。这时的人们享受到了和平,却不知道计算机与这有什么关系。

我们今天一样,实际上已经享受到从微波炉到太空蔬菜这样的产品,却全然不知道其实我们早已一只脚踏进了月球经济时代,而却一边吃着太空食品一边嘲笑着仰望月球思索的人。

其实在太空中真正重要的不是谁又在太空部署了几件新武器——尽管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和平声音会反对太空军事化,但直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还没有一部真正有效的法律来禁止这一切,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美国这样的太空大国奉行单边主义——如果说能有什么真正有效制衡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单边行动,那也就只有同样在太空部署自己的力量。但这种纯军事领域的太空竞争只是地球国家之间力量的延伸,真正能够保障各个国家安全的还是国家的实力。

月球经济时代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到来,并且可能会悄然而至,而不像工业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月球经济时代和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革命一样都会引起世界格局的大变动。

当我们在读战争史的时候,往往感到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史就是一部暴力史,人类的任何权力中心的转移都是依靠战争敲定的,小的权力中心的转移依靠小规模战争决定,大权力中心的转移依靠大规模战争解决,而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往往用波及整个世界的、波澜壮阔的世界大战来确定新霸主。但任何战争都只是一种极端表现,只是一种利用人类的自然暴力本性解决文明问题的一种办法——人类往往虚伪又无奈:人类文明标志着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拥有了文明使得人类可以自喻为世界的灵魂,但人类文明每一个前进的脚印却是依靠人类本性中的原始暴力推进的,文明是用战争锤炼出来的。说战争只是一种表象,那是因为战争是解决任何文明或不文明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但决定战争胜负的确是人类社会的最根本的两个因素:知识与财富。战争只是用来重新确立新主人和新规则,总是一方挑战另一方的权威,至于是否成功,要看双方的实力和运气了:双方的实力来自他们社会和国家掌握知识与财富的综合实力,而当双方旗鼓相当的时候,就靠运气了,如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就运气不佳,他的一位元帅带领的军队忠实地执行了他的命令,却没有想到战场已经发生变化,拿破仑和威灵顿都有一支最后参加决战的军队在附近,就看谁的军队首先参战了,结果拿破仑的元帅与不远处的战场失之交臂,而普鲁士人的军队却成就了威灵顿历史功绩。

美国人托夫勒在其《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说:“暴力、财富和知识都是基本杠杆。它们构成权力的三大支柱。”而武力,这种国家的武装力量显然与这个国家拥有的财富和知识水平决定的。反过来,所谓权力就是国家力量的权威,并且国家往往再利用这种权威和力量来掠夺新的财富和人才,完成一个自我巩固的循环。即托夫勒所说:“权力的最赤裸的表现形式是:用暴力、财富和(最广泛意义上的)知识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事。”

而托夫勒对知识这个因素在权力转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揭示出了它的本质作用,他说:“知识作为最佳权力正伴随每一毫微妙的光阴无可争辩地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最重要的权力转移不是从一个人转移给另外一个人,也不是从一个政党、机构、国家转向另外一个政党、机构、国家。真正最重要的变化是伴随着社会向明天加速碰击的过程而在暴力、财富、知识三者之间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权力转移。这正是权力转移世纪的危险而又令人振奋的秘密。”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显然,他已经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出社会道德和社会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构成了古希腊和欧洲文明的基本认识之一。而到了十七世纪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培根则更加直截了当、言简意赅地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几个字实际上就是科技革命促进文明的最佳总结。

知识和财富影响权力中心转移可以从两个方面的研究看出来,一个就是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导致的社会文明程度提高,进而导致处于这个文明中的国家或国家群体成为世界的中心,如欧洲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导致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另一个就是经济革命导致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进而全面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如航海时代欧洲从美洲和非洲、亚洲等地直接掠夺大量的财富,这种财富不是来自欧洲的劳动生产,而是一种强盗财富,但这种财富与生产出来的财富一样都可以促进欧洲文明的进步,并且这种不劳而获的财富来的较为迅速和容易,欧洲也就节省了不少财富积累的时间,欧洲得以迅速从贫穷、肮脏、潮湿的世界边缘一跃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

实际上,科技革命和经济革命不可能截然分开,只不过有时候科技革命更突出一些,有时候经济革命更显著一些,因为它们是人类社会的两个根本因素,本来就是统一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纵览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那些因素是发生经济革命的关键因素,而一旦我们发现这种因素再次出现,那我们就会知道一场新的经济革命很快就会出现。我们简单讲历史上一些经济革命列举如下,这种列举并非完全按照严格定义来列表的,而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出出现经济革命的关键因素:

原始捕猎社会

原始农耕-游牧社会

奴隶经济社会

游牧社会

农业社会

欧洲航海经济时期

欧洲殖民经济

工业革命

知识经济社会

网络-信息经济社会

太空经济时代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列表,但却很实用。世界各地生活在原始捕猎时代的众多部落中的人们,从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对周围植物环境和食物认识中逐渐认识到植物种子的作用和一些基本的农耕知识,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慢慢尝试种植一些可提供食物的农作物,当这些农作物已经能够为部族提供相当的食物的时候,这个部族社会开始向原始农耕社会转变,当然,未必就是第一个种下种子的那个部落成为第一个走向原始农耕社会的部落,这种种植农作物的尝试显然会经历千百次的尝试,很难说究竟历经了多少年的不断尝试和多少反复波折。但无论怎样,一旦有部落社会进入到农耕社会,其他部落社会也会很快学会这种相对稳定获取粮食来源地办法。当人类在相当范围内的部落进入到农耕社会,他们就有了稳定社会的基础,也就有了多余的物质可以用来交换,于是原始经济学产生了。当部落在战争中得到俘虏的时候,这些俘虏很不幸,他们成为为胜利部落提供农业生产或其他生产的最好工具,显然,这时候部落国家认识到,俘虏是最好的劳动力,他们可以为奴隶提供一分契约:用夜以继日地劳动换取生命。相比以前,这已经很仁慈了——以往,胜利地部落国家习惯于杀掉敌对的部落国家,已获得这一片土地和资源。

奴隶社会国家由于仅仅需要维持奴隶们的生活就行了,而奴隶们创造的价值则可以为奴隶主提供相当大的利润,奴隶主们可以利用这些利润进行经济活动,消费,购买奢侈品,打造军事装备,武装军队等等。奴隶的创造价值很显著,因此,人类社会普遍变得很野蛮,四处发动战争,因为只要战争打胜他就可以获得双重利益:大量的奴隶和对方的大片领土和资源。这样可以很快成为大奴隶国家,只要不被另外更具实力的奴隶国家消灭掉的话,你早晚会成为这场非洲草原政治式的社会的主宰。奴隶制国家由于大量奴隶存在,他们仅仅需要维持生命的成本就能创造出巨大的剩余价值,因此奴隶制国家已经有能力创造辉煌的文明,如古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黄河文明等。奴隶制国家这时候已经将原始的农耕部族社会从欧亚大陆和北非消灭掉,他们显然已经创造不出奴隶制社会那样的财富,也没有产生富有阶层,因此也就产生不了文字等文明,因此也就被淘汰出局。

奴隶制社会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然后封建农业社会取代——当然,不是完全取代,一般来说,根据地理自然环境,处于温带以南的国家由于农业发展成熟,农业地位处于国家经济的支柱地位,农奴和农民以及地主矛盾突出,为了适应大规模农业的总体要求不得不将奴隶制改为更富积极性的农业制社会,农民不再是全部付出剩余劳动价值,代之以地租,地主与农民的契约变为:地主拥有土地,农民耕种,获得的利用按照相对稳定的比例分割。这样农民显然比奴隶可以获得一些稳定收益,也不再有人身依附关系,因此更多的人支持农业社会,自然,这也是奴隶制国家与封建农业国家竞争后的自然选择;另一方面,欧亚大陆温带以北的大多数国家选择了奴隶制的游牧社会经济模式,显然,那时候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受气候影响很大,寒冷地区的国家不可能从农业上获得足够的财富。他们显然还选择另一条致富之路:抢劫。目标就是那些居住在温带的封建农业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模式要比游牧民族的模式好,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他们也相应具有更高的文明程度,但相对而言,由于经济模式的限制,他们需要大量的农民而不是职业抢劫犯,相反,游牧民族具备很好的军事优势,他们的速度快、人们缺乏充裕的物质而支持发动战争、他们也具备战略回旋空间,因此,欧亚大陆上从进入文明史开始,直到工业社会前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和封建农业民族的矛盾,封建农业国家普遍对游牧民族头痛。

在世界——其实世界主要文明就是欧亚大陆文明,美洲文明的进化速度没有跟上欧亚大陆的步伐,后来被欧洲殖民者无情地淘汰了。欧亚大陆的大农业帝国和游牧帝国正进入鼎盛时期的时候,偏远的欧洲诸小国备受大帝国的歧视,但他们却悄悄发生变化,希腊-罗马文明本质和基督教文明的黑暗导致文艺复兴,欧洲人的脑袋被放松了束缚,他们被允许进行思考;欧洲的地中海文明也发展到了大西洋文明,他们走出了地中海这个游泳池,已经学会了在真正的海洋中航行。欧洲的航海技术已经能支持他们进行远航,这导致了地理大发现,这也导致了欧洲发现新财源——不需要费尽心机地和欧亚大陆上庞大的帝国争夺陆地上的那点资源了,他们发现了巨大的新资源,这里有丰富的金银矿、森林、草原和比整个欧洲大得多的土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几乎没有敌人,应该说,没有真正的对手,美洲和非洲、大洋洲的土著居民和土著帝国的文明程度太可怜了,他们根本就不是欧洲人的对手。欧洲人信奉了一千年的上帝终于给他们带来了赏赐,欧洲发现了地球上最大的一笔财富,并且几乎是没有主人看护的。欧洲航海时代开创了一条通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最便捷的财富之路。

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人占领了整个美洲大陆和澳洲大陆及很多岛屿,同时欧洲从新大陆掠夺来的财富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文明发展,欧洲在哥伦布之后走上了500年的繁盛。欧洲突然在获得巨额财富,他们迅速利用这笔财富获得知识,开创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成为世界经济金字塔的顶端成员,他们控制了整个世界,不仅占领了新大陆,同时也超越了哪些昔日雄踞一方的欧亚大陆农业帝国。欧洲的经济已经同时具有了三大支柱:殖民地经济、殖民地自然资源和对欧亚大陆的战争敲诈。而传统的欧亚大陆农业帝国和游牧帝国还是只有单一的农业经济和牧业经济,其他工业、金融、矿业等都不是主体经济,整个社会还都要依赖农业创造财富,显然,这样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很慢,这个社会制度也不得不处在农业社会经济中的慢条斯理中,与欧洲文明的差距已经变为文明差异而不是同类文明的程度差异。欧洲很快进入了工业经济模式,科技革命在此时显得特别显著,历史上的科技革命往往要历时几十年、几百年才能水到渠成地积累出几件科技成果,而到了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科技说每天都有新东西出现,于是,欧洲成了起飞的飞机,而亚洲大陆上的大帝国还是依靠马车在前进,而非洲大陆还在羡慕亚洲人的马车,美洲印加文明甚至还不知道如何利用车轮。工业革命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财富,欧洲人又利用这种财富建造出强大的军队,继而吞噬了整个世界。

欧洲人开创的工业社会直到今天还在向第三世界国家蔓延,而此时欧洲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丧失了世界权力中心的地位,老欧洲让位给了新大陆。美国成为新经济模式的领舞者,美国继承大英帝国的许多遗产和欧洲文明的诸多成果,轻而易举成为世界新的霸主。美国的强盛使它可以积聚更多的财富、笼络更多的人才,冷战中,美国就开创出后工业时代的经济模式:知识经济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不再像工业时代那样依靠出卖体力和简单技术赚钱,而是依靠出卖你的头脑赚钱,或者说,只有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钱。欧美国家大方地把利润已经变得微薄的工业直接生产转让给了第三世界国家,因为这对于还处在农业经济模式的国家来说还是相当先进的。欧美国家拆除了工厂,盖起了写字楼和实验室,他们给为主要依靠研制新技术和新东西赚钱,实际上,这利润非常可观,因为研制新技术、新东西需要庞大资金和科技实力,而这些都集中在发达国家,换句话说,他们垄断着当今世界三大主要因素:资本、关键科技和强大军事力量,这也就是说,欧美国家已经居于财富、知识和武力三方面的垄断地位,而当这些都具备的时候,历史表明,他们就可以制定游戏规则了,当然,新游戏规则对他们有利,就是为了巩固他们的财富、地位,和获取更大的利益。

从历史上发生的这些经济革命可以看出发生经济变革的三大主要因素是:知识因素和文明-政治因素及新领域因素,实际上代表了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两大来源,即生产率和新资源。其中生产率可以通过科技革命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可以通过社会制度变化刺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新资源的获得可以通过天然资源的新发现、战争掠夺来实现,前者如中东国家的富裕生活是建立在屁股底下的石油资源上,美洲非洲殖民者发现金矿等,后者如欧洲列强直接发动战争掠夺中国、印度、美洲印加帝国、非洲土著财富等。

所以说,月球经济时代也许在今天看来还有点水中观月、雾里看花,但实际上知识经济在美国硅谷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了,人们才从计算机的普及中认识到他的存在和威力,并且,这种新经济已经悄悄改变了美国的经济模式,人们在普通社会生活中还浑然不知,如,在以前,标志美国的经济的是福特汽车的产量、钢材产量、波音公司的新型飞机,但比尔盖茨的出现仅仅十余年就在世界500强的排行榜上超越了具有一百年历史的福特公司,新知识经济公司席卷财富的速度远比老牌的汽车公司快得多,所以,衡量美国经济的指标不再是福特的产量,而是软件公司、基因公司又申请了多少专利、卖出了多少条形码。同理,当月球经济时代到来时,同样也伴随着新科技和新资源,它很可能首先在某些前沿领域悄然发生变化,然后突然在某一天世界会发现网络科技经济已经过时了,那不过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手段了,对第三世界来说可能还具有吸引力,但有魄力的风险投资家已经将目光转向了月球,那里才是真正的金矿,即月球既然是一个新大陆,那么就不是会不会出现月球经济时代的问题,而是几年后出现的问题——世界突然在阿波罗登月行动沉寂30年后重新掀起登月热潮,那说明发掘月亮财富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2015年:月球经济时代开始

当然,尽管我们早已享受着阿波罗行动中开发的许多技术产品,但我们仍然觉得月球还是那么遥远,那是因为其实人类多数都是近视眼,他们只有看到邻居从月球带回了一块陨石才会相信原来月球就是另一个城市,那么,就告诉你一个时间表吧,大概在2015年左右,人类将进入月球早期开发阶段,当然,你也许还要多等上一段时间,如果你没有耐心,那就还是先去忙别的吧——也许你的工厂里正在为某个登月行动制造零件呢。

月球尽管表面看上去远比撒哈拉大沙漠荒凉的多,也比极地和深海更冷酷无情,因为月球完全是另一个星球,而不属于地球生命系统,在这里没有任何生命存在,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世界。但正因为如此,它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才有可能蕴藏着地球上难以获得的、梦寐以求的各种资源,对人类经济生活来说,月球就像是一个伴随地球千万年的资源宝库,一直耐心地等待着人类去开发。

这里,我主要说的是月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也就是普遍意义。说月球的普通意义,是说无论未来月球是被谁(即某个大国单独或几个大国联合控制月球及其资源)控制,月球的资源最终都是流入到整个世界,就如同欧洲殖民者将美洲、澳洲的白银带入欧洲,然后再通过贸易流向全世界一样。

说月球是一个新美洲大陆毫不为过,月球上的资源价值实际上远比美洲大陆更巨大。如月球上对人类最大吸引力之一的氦-3资源,其价值今天在地球上是每克约400美元,而黄金的价格仅为11美元,并且,地球上氦-3资源很少,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而月球上拥有丰富的氦-3资源。欧洲人大量开发美洲、澳洲和非洲的黄金和白银矿藏,在这些地方至今还有许多被称之为黄金海岸、黄金峡谷的地名,那是一个掘金时代,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可以一夜暴富的机会,它远比抢银行的成功机会大而且名正言顺,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欧洲整体的抢劫行动,它抢劫了人类的最大的金库。贫穷的欧洲由此获得了巨大的资本,欧洲社会也因此迅速步入资本社会,这些资本反过来又让欧洲获得了巨大的文明进步。

自然,这次人类第二次的抢劫行动目标不再是俗气的黄金和白银,而是更富价值的各种资源。月球上的这些资源对人类社会来说也不仅仅是一个资本矿藏,而是关系到整个经济领域,它包括能源、星际采掘业、月球工业、电力、地月运输、军事工业、航天工业、金融、旅游、科研、医疗、农业、生物、材料等几乎人类所有领域,甚至包括宗教这样的产业。

以能源领域为例,今天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着能源危机,这种危机可以说自人类步入工业化社会后就一直存在,因为现代工业的能源主要依靠石油,而地球上的石油是一个有限资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总资源量只能维持短短几百年而已。并且由于石油资源大多集中在地球上少数几个地区,一个就是波斯湾地区,即中东地区、一个是墨西哥湾的两大油区、还有北非产油区,这三个地带集中了世界51.3%的石油储量;另外还有著名的北海油区、前苏联伏尔加河地区及西伯利亚油区和北美阿拉斯加湾油区。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的数据,目前世界原油探明总储量约为1.032万亿桶,其中波斯湾地区占了全部储量的2/3.原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前五个国家都是中东国家,其中独占鳌头的是沙特阿拉伯,其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4以上,其次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0.9%、9.48%、9.35%和8.69%。石油这样不平衡分布就导致本来就矛盾重重的人类社会更加富有危机,如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以及伊斯兰教徒与基督教徒之间的矛盾在1973年演化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除了没有硝烟和死亡外,其破坏力与一场大规模战争毫无二致,阿拉伯人利用手中的石油资源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油价,这导致了西方经济一次非常严重的危机,纽约股市经历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导致西方经济长时间的衰退,整个世界经济都变得虚弱不堪。此后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不断在寻求新能源,以求摆脱阿拉伯人的咒语,欧美日本等此后大力发展核电站,但核电站短时间内无法代替石油资源,也不能像石油资源那样可以为许多工业提供广泛的基础原料,并且,地球上的核原料主要依靠铀,而铀矿同样在地球上十分有限,并且危险。

作为另一个人类能源供应支柱的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差不多——近十年,石油在人类社会总能源供应中约占40%,天然气约占23%。

发达国家对能源的依赖更为严重,这从他们产量比例就能看出来。如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最多,石油产量也的确一直是世界最多的地区。但以国家来看,世界上产油最多的国家并不是中东的国家,而是美国。以2001年为例,中东地区平均每天生产石油达2252万桶,占世界日均总产量的29.23%;石油产量居全球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1.63%)、沙特(11.33%)、俄罗斯(9.46%)、伊朗(4.95%)、墨西哥(4.7%),合计占全球产量的42%,中国2001年的石油产量为330万桶/天,占全球的4.28%,居第7位。这显然是美国和欧洲为平衡世界石油价格而不得不采取的办法,但这种涸泽而渔的办法显然难以为继,毕竟美国和欧洲的石油储量不是最多的,当他们的小池塘干涸的那一天就如果还没有新能源供应,美国和欧洲恐怕就不得不进行一个痛苦的选择,要么向阿拉伯人开战,以求得到稳定的石油供应,要么向阿拉伯人低头,付出更多的金钱。

这其中,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由于新经济的兴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工业大规模向第三世界转移,美国日本欧洲转而发展对能源依赖较小的新知识经济,这导致第三世界的工业石油需求大幅增加,如中国大规模接受了这种转移,也就不得不接受大量的石油能源需求,中国尽管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实际上也接受了能源消费大国的称号,中国从一个原油出口国转为原油净进口大国,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尽管这其中也有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但显然世界新经济的兴起是主要原因。

美国公布在2018年前重返月球,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迫切的能源要求。因为即使美国按照计划在2018年重返月球,但如何才能真正利用月球上的氦-3资源和太阳能电力资源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研究,美国必须在自身石油资源耗尽或者地球石油资源耗尽前利用上月球资源,这是一个制约要求,美国第一次登月是在与前苏联赛跑,这一次则是在与石油消耗速度赛跑。

人类从月球上获得能源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月球上丰富的氦-3资源,这是一种清洁、安全的核燃料,它能为未来的核电站提供强大的电力,并且不会产生今天核电站那样大的潜在污染危险,而且,月球上氦-3的储量丰富,足够人类使用上千年,这等于解决了一直困扰人类的石油危机;另一种是利用月球真空状态以及良好的月球自转速度、轨道等建设一个超大型太阳能电站,可以长久稳定地为地球提供电力。

月球上的氦-3储量异常丰富,高达约100万吨,而地球上则仅有几百磅,而且还多是生产核武器时的副产品,并无多少实用价值。氦-3是氦的一种同位素,氦气我们并不陌生,这种气体多用于气球——以前人们曾热衷于制造氢气飞艇,但“齐柏林”号在空中爆炸的惨剧之后,人们认识到这简直就是把屁股坐在一个炸弹上旅行,随时可能丧命,之后人们开始使用氦气这种不会爆炸的气体代替脾气暴躁的氢气,但飞艇体积巨大,难以控制,人们逐渐失去了对它的兴趣,目前仅仅在一些高空探索、气球体育爱好者中还有些市场。氦-3这种物质尽管早在1969年阿波罗行动中人们就在月球上发现了,但直到1986年科学家才发现这种物质是一种理想的核燃料,它的功率比铀要高,而且很少产生放射性废物——我们清晰地记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带来的那场灾难中它的核污染才是持久、最大的危害。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多达8吨的强辐射物质迸涌而出,周边5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直接受到污染,300多万人遭受到核辐射。事故发生后,4号机组被用钢筋混凝土封起来,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被定为“禁入区”。这是自美国核轰炸广岛和长崎后人类最严重的一次核灾难。

据估算,25吨的氦-3就能满足美国一年的电力需求,并且,由于这种物质放射性废料很少,也就不需要笨重厚实的防护层,这使得它有可能应用在核动力火箭、航天飞机、甚至民航飞机上,而核潜艇、核动力巡洋舰、航空母舰、及未来的星际旅行飞船上都可以使用这种轻便的核动力,这样,氦-3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普遍使用的一种新能源,它的经济价值也就非常巨大,按照今天的价格计算,估计一吨氦-3的价格应在40亿美元左右,这远比淘金热中的金矿值钱。

另外一个从月球上获得能源的办法就是在月球上建设一个巨大太阳能发电站,然后再把电力传回地球。由于月球表面是一个真空,没有大气云雾遮挡阳光,并且如果你设计的巧妙,你可以计算好月球与太阳的移动关系,那么你只要在月球上合适地点,如月球的两极,建一部移动的太阳能发电站的话,只要保持缓慢的速度就能让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如在月球上只要你能在月球赤道上保持16千米/小时的匀速运动,那么太阳固定在你头顶上,让你享受永远的日光浴。从太阳获得比核电站更加安全稳定的电力一直是人类长期的梦想,在地球上这几乎办不到,因为地球自转导致的日夜交替不会让任何地球上的太阳能发电站得到24小时的充足阳光,即使是在两极也难以做到,因为即使这里有半年的持续阳光,但阳光的直射角度很低,效率也很低。

50年前出版的《星际飞行》一书中,阿瑟。C。克拉克说:“建立能自给自足的月球殖民地或前哨站是一个迷人的技术话题,但在我们对这颗卫星的资源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谈论这一活题还为时尚早。”今天这话仍然在指导人们,我们对月球的了解还很浅薄,但尽管这样,月球经济的巨大价值就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17世纪那些海盗们嗅到埋藏的宝藏时的感受。

月球上除了令人垂涎三尺的氦-3外,还有很多各种矿藏,有些不但地球上稀有,而且有些是人类大规模开发月球时很重要的,如科学家很希望在月球上能找到大量的含氧矿,在1994年,美国曾让克莱门汀号飞行器进入绕月轨道,利用携带的红外线和激光装置对月球的钛铁矿进行过一次探测,但从克莱门特号发回的数据中却难以确定钛铁矿的数量。2005年,美国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科学家开始利用“哈勃”望远镜上的紫外分光计来寻找月球上的钛铁矿,“哈勃”望远镜上的紫外分光计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很高,能够观测到月球上是否含有钛铁矿。这些含氧矿可以为人类将来居住在月球上提供大量的氧气,而不是再从地球上携带氧气。美国人已经探测到,月球上的阿里斯塔克斯环形山和“阿波罗”17号登陆点附近土壤中都含有大量富氧的钛铁矿成分。从类似的各种观测和对阿波罗登月飞船取回的月球岩石样品分析,发现月球表面岩石含有25%的金属,其中包括12%的铝、4%的铁和3%的锰。这些仅仅是对一些岩石样本的分析,真正月球的矿业储量肯定比这要丰富,它对地球日益枯竭的工业原料无疑是巨大的补充。

在未来的月球经济中,矿业其实仅仅是最基础的,更宏伟的大市场应该是这基础之上的各种领域内的产业扩展。月球开发可以大规模促进相关工业和科研产业的发展,这在阿波罗登月后已经得到证实。如今天深海探索一样,主要依靠深海机器人,月球的开发同样需要机器人,并且由于这是一个整个月球新殖民地的建设就更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成熟机器人来代替人工作,尤其在月球开发的前期,月球的环境限制了人类的大规模移民和开发,只能依靠机器人做先期工作。因此,机器人工业必将在此获得巨大市场需求——也许,你的国家还不希望投入巨额金钱在月球上,但你如果拥有了一条先进的机器人制造生产线,那么你可以在地球上的舒适家园里安享你的月球利润。

在开发月球过程中,实际也是在开发更广阔的太空技术。太空与地球相比有几个地球上难有的环境,即微重力(太空中也遍布各种引力场,宇宙中也没有绝对的失重)、高真空、超纯净、强辐射、无对流、显著温差等,而这些条件往往是某些高技术科研和制造所要求的,在地球上得来不易,甚至根本不太可能,但在太空中则轻而易举。如在新材料和医疗药品加工方面,需要很高的纯净度要求,在太空中进行药物制造,其纯净度高于地面5倍,现在世界上已经有约20-40种药物开始在空间制造;同样,在电子元器件和新材料领域,在太空微重力和真空条件也有地面不可比拟的良好环境,在太空可以制造大型硅和砷化铸晶体、无缝晶体半导体,冶炼和加工石英玻璃、高熔点金属诺、铃、镍与碳化铣合金、镁铝合金以及“泡沫合金”半导体材料等特殊珍贵材料;在生物学领域,太空的强辐射环境是一个很好的基因试验场所,可以大规模地对植物种子基因进行诱变实验研究,从中挑选出更好的新经济作物,同样也可以在微生物、动物的基因上进行试验,以改良诸如增加奶牛产量的新良种。

俄罗斯(前苏联)的空间站技术成熟,由于空间站可以常年停留在太空中,这就意味着可以长久地进行各种试验,甚至在太空站进行生产制造。美国在空间站技术上不及俄罗斯(前苏联),美国只能在航天飞机上进行类似的工作。美俄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在在他们的空间站或者航天飞机上都有专门的生产车间,并且已经成功地生产出了半导体、光学玻璃、各种合金、陶瓷和超纯蛋白等产品。如砷化镓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又是制造集成电路最理想的材料,美国早在1990年就在航天飞机上生产了约40千克优质砷化镓,这种物质价值昂贵,经济效果异常明显,每千克在市场上价值高达100万美元。但如果在地面上生产,受重力影响地面生产的砷化镓杂质多、质量差。俄罗斯人同样也利用其空间站研制这种东西,俄罗斯太空人柳明由于在太空站停留时间较长,一个人就制取了砷化镓半导体材料样品69枚。

美国还在太空中生产一种用于电子显微镜和微过滤器的聚苯乙烯乳胶微球,这种东西在地面生产的最大直径只能达到2微米,且不同材料分层严重,小球质量无法保证,而在天上生产的小球直径可达4.98微米,扩展一倍多,而且由于没有重力干扰材料混合均匀。精明的美国人几年后就把这种微球制造发展成一个年产值3000万美元的产业。

在医药领域,早在1982年,俄罗斯(前苏联)宇航员就在天上成功研制生产出了高效流感疫苗;美国人则4次生产出预防突发性心梗的药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疫苗市场在全世界十分巨大,大约每年每3个人就需要一支疫苗,以预防各种流行病,而到目前为止已知病毒有5000多种,地面的环境不可能提供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场地,因为药品的纯度生产环境要求很高,无法大规模生产,但如果把工厂设在太空站,或者在太空上单独建厂,那么就将是一个理想的大规模生产之地,据测算,在空间生产药物一个月的产量相当于地球上同样设备的20年产量。目前,美国已经有能力在太空生产几十种产品。

太空产业是一个利润丰厚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大产业,据美国人的估算,仅美国在本世纪初的空间民用项目的年度总收入就可达130亿美元。

在月球和太空整个大产业系统中,除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生产制造外,对航天行业本身也是有利可图的。仅从利用飞船在太空站组装和发送卫星,就比从地球发射可省却大量燃料。

另外,月球资源对人类在月球和空间轨道上的生活可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因为将物质从月球运到近地轨道比将其从地球运到近地轨道所需的燃料要少得多;人类在空间建立大型永久性基地时,从月球上索取建造各种结构所需的氧、原矿或加工后的矿石比从地球运送这些物质要经济得多。

在太空旅游方面,目前还仅仅有了一点点成绩,已经有两个美国商人和一个南非商人花了大笔金钱进行了三次太空旅游,但未来太空旅游将成为一个类似深海旅游一样的产业,并且成本会大大降低,根据日本公司的研究,如果重复使用发动机投入使用,每人大概只需要25万美元就可真正进行一次月球旅行,地月旅行将来必将是一个兴旺发达的行业,也许,地月旅行还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蜜月旅行项目。同时,毫无疑问,有旅行就必须要有旅馆和酒店,未来月球酒店也会随之兴起,只是不知道价格如何。

自然,什么行业都有先知先觉的人,而这些人往往就是最早获利的人。如著名的google这个搜索引擎公司就已经推出了月球的卫星地图,不是无聊,不是时尚,而是它已经率先占领了一个市场,这个市场也许包括许多与月球产业相关的各种公司广告,以及独一无二的google月球优势,并不是一定要登上月球才能赚钱,其实掘得月球第一桶金的往往是那些从来没有登上过火箭的人,就是说,嗅觉优势就是商业优势。

另外,月球还将是两个平台,一个是未来太空科研的平台,另一个是开发其他星球的平台。在月球上进行科研观测和研究要比在地球上有诸多好处,地球上的干扰太多了,变化也太多了,而在月球上就非常方便;同样,开发其他小行星、火星及太阳系月球也是一个理想的平台,从这里发射火箭既节省成本也能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