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洋大人”在民国》
8052600000021

第21章 策动第一次抵制日货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到了最后时刻,但她在归西之前命人毒死了光绪皇帝,第二天,她就抛下了她统治了半个世纪的诺大帝国。慈禧死后,年仅26岁的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成为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继位。“十年困辱,均由袁世凯致之”,载沣在光绪皇帝死前前曾去看望过一次,光绪皇帝授命,要其斩杀袁世凯,一为解当年袁世凯出卖维新派之恨,二也为江山社稷考虑,袁世凯必为大清之患。载沣成为摄政王不久,肃亲王善耆和镇国公载泽便密告载沣,“如今朝廷的内外军政,都是袁世凯的党羽。从前他所畏惧的是慈禧太后,如今太后一死,在袁心目中已经无人可以钳制他”。实际上也果真如此,放眼大清帝国,在慈禧太后死后,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钳制袁世凯,袁世凯也清楚,现在,就是如何拆毁这座老庙的问题了。这一年的6月14日,《纽约时报》也发表了记者托马斯·F·米拉德的《清国铁腕袁世凯采访录》,文章说“袁当然不是清国改革运动之父,但他能让改革继续进行下去。他富有才干,野心勃勃。在李鸿章死后留下的政治真空中,他看到了自己将成为清国政治舞台第一角色的机遇。”

1908年,当北京城里忙于权力更迭的时候,南方的澳门也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1908年2月5日,广东水师根据密报,在澳门附近路环附近的大沙沥海面截获了日本商船“二辰丸”(Tatsu Maru)。在检查中发现了船舱中满载军火,共计有1500支步枪、4万发子弹。很明显,这是艘走私船,军火是送给革命党的。水师当即扯下了船上的日本旗,扣留了这艘船,并没收了船中货物。但很快此举遭到日本和葡萄牙两国的强烈抗议,日葡两国认为,拦截水域为澳门境内,归属葡萄牙管理,中国水师为越境拦截,侵犯了葡萄牙主权,日本也认为“二辰丸”号拥有运载军火进入澳门的准单,并非走私船,迫于压力,无能的清政府只好于3月19日释放“二辰丸”号,并且还鸣放礼炮21响,以示赔礼道歉。当消息传出后,民众认为此举大辱,澳门商会自治会当日就焚烧日本国旗、抵制日货,号召全国也抵制日货,香港、上海及南洋一些地方做出了响应。《纽约时报》报道了3月21日的集会,报道说约有5万人参加,其中还有数千妇女,开了中国风气之先。另外,《纽约时报》也报道说,清政府在这次群众集会中保持了沉默。《华盛顿邮报》则以《中国人的报复》也作了报道,并说这次抵制对中国经济没有什么影响,但日本则损失惨重。报道说,1905年,曾发生了中国人抵制美国货,但美国人迅速道歉,很快平息了抵制行动,但这次日本人不但拒不道歉,而且还以战争相威胁,结果虽然迫使清政府道歉,但却激起了商人和民众的不满,商人和民众做到了外交官和军人们做不到的,他们用经济制裁了日本。《洛杉矶时报》报道说,日本为此愿意提供20万日元平息事态,防止抵制运动扩大。这场抵制持续了数月,日本已经求助于英国,希望英国出面对广东施加影响,尽快结束这场运动。但6月6日,广东士绅代表却已经进京呈递请愿书,请开国会。这场抵制最终一直持续到12月,日本对华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30万美元。这是中国第一次抵制日货,在这背后,真正的发起人其实并不是广东商会和民众,而是端纳,是他将此事公之于众,并告诉中国民众日本是怎样的强词夺理、态度蛮横、索要赔偿等,并且告诉中国人,中国人是有办法对抗和惩罚日本人的,政府虽然无力抵抗日本人,但民众却可以用民众的办法制裁日本人,这办法就是抵制日货。

也正是因为这次抵制日货,以前曾对端纳持感谢态度的日本人转而开始憎恨起端纳来了,因为在日俄战争中端纳利用《德臣报》为日本提供了情报,但此次抵制日货却让日本人看清这个西方记者还是倾向西方的,在帮助中国人对抗日本。因此,日本情报机关也在内部建立了一份《端纳档案》,将端纳日后对天皇所犯的“罪行”一一记录在案。对端纳而言,失去了日本的尊敬但也得到了中国人的信任,尤其是这种信任让他在认识中国革命党重要人物胡汉民、宋查理之后,有机会深入中国未来政治的核心。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结识了胡汉民和宋查理,也认识了宋家三姐妹,时年宋美龄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