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洋大人”在民国》
8052600000016

第16章 孤家寡人

张勋没有想到,他的复辟比袁世凯当年的复辟更像是闹剧,支持他进京的十三省督军此时竟然没有一个通电支持他,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省市都明目张胆反对他,就是北京也有十几家报馆宣布停业,而上海、天津、武汉等地更是对张勋口诛笔伐,一片斥责。在上海,仅有康有为主办的《国是报》赞成复辟,而《国是报》的工人却又举行了罢工,结果导致报馆出高价也雇不到工人印报,最后竟然不得不停刊。上海商界也一致挂出了民国的五色旗,表示拥护共和。在张勋部属万绳栻的家乡江西,人们纷纷责骂其家人,其家人不得不从南昌出逃。孙中山也发表了《讨逆宣言》,坚决反对复辟。

在全国一片声讨浪潮中,最重要的还是各地军阀的反对。曾经参加“十三省联合会议”的各地督军现在一致抛弃了张勋,转而成立了“讨逆军”,段祺瑞成为讨逆军总司令。张勋7月1日复辟,段祺瑞7月2日就在距离天津十余里的马厂誓师,通电全国,讨伐张勋,而起草千言《讨逆通电》的就是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讨逆军成立后,段祺瑞命令兵分两路进攻北京,同时切断了铁路,阻止徐州的辫子军北上。另外,此时张勋还不知道,那块各省督军代表签名的黄缎子在马厂誓师讨伐张勋前两天,被冯国璋的手下用20万银元从万绳栻的手中买走。

军事上,张勋带进北京的只有3000余人,而进攻北京的讨逆军却多达数万人,因而张勋的兵力连防守北京都不够,只能部署在南至前门箭楼、北至天安门、东至三座门、西至东交民巷这一小城区内,用以保护位于南河沿的张勋府邸。而就是这3000人也已经有一半一经开战就投降了。原来,防守天坛方向的统领李辅廷早已被段祺瑞收买,因而一听枪声就率六个营、1500余人投降了,所以张勋一下就只剩下苏锡麟指挥的四个营。另外,康有为等人见复辟大势已去,也早已各自逃命。最后,承诺支持张勋复辟的日本此时也未派一兵一卒,甚至连个支持的声明都未曾发表,张勋恼怒之余不由地怒斥佃信夫:“你一再对我说,寺内首相支持我复辟,但是,本帅现在要问你一句话,贵国公使馆现在为何要保护黎元洪?”佃信夫自然羞愧难当,他此时对日本政府的憎恨恐怕一点也不比张勋少,但也只能诺诺地辩解说:“敝国公馆不过是遵循国际惯例,有义务对要求政治避难的人进行保护,如是而已。”张勋听后更加恼火,拍案道:“一派胡言!日本公使保护黎元洪,就意味着反对本帅复辟,这就是老妇雏儒都看得出来!”佃信夫无言以对,他们这时也已经毫无办法。

7月12日,讨逆军分三路向张勋的四个营发动了进攻。在进攻的间隙,北京警察总监吴炳湘找到苏锡麟,劝说其投降。苏锡麟说,如能保证张勋的安全,他愿意投降。于是吴炳湘与荷兰使馆交涉,请求其允许张勋入内避难——按理说,日本公使馆才是张勋避难应去的地方,如果真是这样,张勋就可以和黎元洪在日本公使馆内相聚了,届时,不知二人会谈些什么,不过,如果这样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国际笑话,日本也成了这个笑话的最大主体。

张勋并不知道苏锡麟与吴炳湘的谈判,直到荷兰人出现他的面前他才知晓,但他拒绝去荷兰使馆,倔强地说,“死也要死在家里”。无奈,吴炳湘只好让人架起他塞进汽车里,张勋发怒之下还咬了荷兰人一口。

张勋及其家眷避居荷兰公使馆后,苏锡麟就将四营士兵集中起来,然后放下武器。这四营士兵中一部分剪去了辫子,换上了新陆军制服,转往其他部队,另一部分发放路费回了原籍。张勋在北京的复辟闹剧至此彻底烟消云散。然而,佃信夫却仍不死心,他在得知张勋避居荷兰公使馆后每天在公使馆周围徘徊,终于攀识了一个高大的荷兰士兵。他投其所好,送给这名士兵一幅中国皇宫内的春宫图,然后再赠重金,这才暗中与张勋见了一面。

此时,佃信夫仍劝说张勋离开荷兰公使馆,然后先去日本躲避一段时间,再积聚实力,准备再次复辟。但张勋已经心如死灰,他说他已经年过六旬,时日无多,这次发动复辟已经大失人心,恐无东山再起之希望;而且,他对日本政府的反复无常已经十分失望,决不再相信日本了。最后,他态度坚决地说,死也死在公使馆了,决不会去日本。佃信夫无奈,只好黯然离开荷兰使馆。

但佃信夫仍未死心,1925年冬天,他前往天津,找到满清遗老罗振玉,此人也是一个顽固的复辟分子,在前清曾任南书房行走,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罗振玉对考古颇有研究,在避居日本期间就撰写考古书,但他不甘于过清静的生活,但善耆、张勋等图谋分裂、复辟的时候,他在日本也频繁活动,积极参与。1919年回国后,在大连开了一家古玩店,同时也和复辟分子们广泛联络,因而佃信夫找到他,希望能与溥仪进行一次会谈。溥仪在退位后先是避居日本共使馆,然后在天津张园居住,他本人也一直对重归皇位充满了期待。

此时,溥仪身边的人已经不多,不过罗振玉始终忠心耿耿,因而当罗振玉向他介绍佃信夫后,他就答应与其见一面。溥仪对佃信夫支持张勋复辟当然有所了解,但并不是很清楚他的背景,只是听罗振玉说佃信夫为黑龙会主要人物之一,与日本高层有密切关系,便认为他可能是日本高层派来的密使。于是,在约定会谈这天,他也邀请了日本驻天津领事馆总领事有田八郎。他的本意是,既然佃信夫是日本高层派来的,那么身为他的保护人的有田八郎当然也不是外人,可以共谋复辟。殊不知,当佃信夫走进房间后一眼看到了有田八郎,竟然调头就走,当时溥仪以及陈宝琛、郑孝胥、罗振玉等人十分惊愕,不知何故。罗振玉急忙追出拦住佃信夫,问他何以如此?——佃信夫见到有田八郎当然窝火,正是这些在华日本外交官们的一致反对,才导致张勋复辟孤独无助,最后流于失败。因而他对罗振玉说,既然溥仪已经有有田八郎的支持了,那么也就不再需要他佃信夫了。

佃信夫分析的一切都对,但在一个根本问题上他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中国虽乱,但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人对传统帝制已经深恶痛绝,谁想复辟谁就是中国军阀和民众的公敌,这就是袁世凯只能当81天皇帝、张勋只能复辟12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