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文以载道
8044700000030

第30章 浮沉宦海如鸥鸟

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三十三年(1768年),是纪晓岚在翰林院春风得意、酣酒高歌的日子。这时与他交游的朋友中有王鸣盛、钱大昕、朱筠、王昶等。乾隆二十年(1755年),纪晓岚在北京歙县会馆拜见了戴震,两人一见如故。

戴震,字东原,徽州人,他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当时戴震是来京避难的。两人情深意笃。纪晓岚还曾出资将戴震的《考工记图》付梓,并为之作序。戴震后来几次到京师都住在纪晓岚家。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戴震还因纪晓岚的推荐进入四库馆。戴震去世后,纪晓岚曾深情赋诗,说是“披肝露胆两无疑”的朋友。戴震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扼杀人性的尖锐抨击,在纪晓岚纂修的《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都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晓岚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这件事《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更为生动有趣:当时纪晓岚得知消息,想预先通知卢家,但又怕引火烧身,不敢轻易传话、写信。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一点食盐和茶叶封在一个空信封里,里外未写一字,星夜送往卢家。卢见曾从中终于悟出其中的隐语:“盐案亏空查封”。后经刘统勋等人的严密侦缉,纪晓岚终于败露,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奉召回到京城之前,纪晓岚在新疆待了两年多。在这两年多时间中,其大儿子纪汝佶病亡,爱妾郭彩符也撒手人寰。在这段日子里,纪晓岚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体会到了君主的无常、官场的险恶与世态的炎凉。

在这期间,他曾为自己的一块砚台赋诗:“枯砚无嫌似铁顽,相随曾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他还曾为一幅《八仙对弈图》题诗,图上,韩湘子、何仙姑对局,五仙旁观,铁拐李酣然大睡。纪晓岚端详过后,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信笔写道:

十八年来阅宦途,此心久似水中凫。

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对弈图。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

哪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重返翰林院,使纪晓岚的思想为仕与隐的抉择产生过激烈的斗争。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更加清醒,对盛衰荣枯之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其争强好胜,还不如酣然“痴不省”而来得快活。

但是,纪晓岚最终还是没有退隐。纪晓岚生活后期,备受恩宠。他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最后竟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那么,纪晓岚与刘墉、和珅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到底关系如何呢?

纪晓岚与刘墉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晓岚的乡试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晓岚一直是感激涕零、念念不忘的。而后来纪晓岚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统勋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晓岚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刘墉,字崇石,号石庵,刘统勋长子。刘墉在民间是个颇具知名度的人物,家喻户晓的《刘公案》就是表彰他的。刘墉比纪晓岚年长四岁,都是一代才子。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晓岚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他们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在电视剧中,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经常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民间也有不少传说,多次讲到纪晓岚如何捉弄和珅。《清朝野史大观》就记载,和珅在宰相府内修建凉亭一座,需要一幅亭额,便求纪晓岚题字,结果纪晓岚爽快答应,题以大字“竹苞”。这二字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中“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句,人们常以“竹苞松茂”颂扬华屋落成,家族兴旺。和珅得到纪晓岚的题字,大为高兴,就高高挂在书亭上。乾隆偶尔临幸和珅宅第,一见纪晓岚题字,马上就知道了纪晓岚是在捉弄和珅。他笑着对和珅说:“纪晓岚是在骂你们一家‘个个草包’呢。”结果和珅对纪晓岚恨之入骨,几次进谗言,参奏纪晓岚。

其实,这种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我们仅从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乾隆朝晚期,纪晓岚好友、御史曹锡宝欲弹劾和珅,纪晓岚虽为朋友担心,但也仅以宋人《咏蟹》诗相赠:

水清讵免双鳌黑,

秋老难逃一背红。

意思是说,现在弹劾和珅,恐怕时机不够成熟。但曹锡宝没有听从纪晓岚的告诫,毅然上书,指参和珅。结果乾隆大怒,要将曹锡宝治罪,此时的纪晓岚再也不像上次救卢见曾那样,尽心为朋友出力,而是在乾隆面前竭力表白,声称自己毫不知情。结果由于他表现得过于露骨,反而使乾隆认为纪晓岚正是幕后指使者。可见,纪晓岚是不会把自己树立成和珅的对立面的。

有史料记载,和珅在他发达之后,曾与文学名流诗文唱和。有时他私下请纪晓岚、彭元端为其作品润色。而纪、彭二人考虑到和珅权大势重,万一不从,被他穿了小鞋可受不起,也就每每代为捉刀。当然,也就仅仅润色文字而已,纪晓岚并不是要依附和珅去谋求高位。据朝鲜使臣徐有闻所见,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投靠,只有刘墉、纪晓岚、朱珪等人始终不依附。看来,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下,纪晓岚所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尽力不与和珅同流合污而已。

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的形象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实际上,纪晓岚貌不惊人,甚至有点丑陋。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寝”,就是相貌丑陋;短视,就是近视眼。纪晓岚还有口吃的毛病。看来,善写的人不一定善言啊。

乾隆是一个以貌取人的皇帝,他身边的宠臣大都相貌俊秀,气宇轩昂。比如和珅、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长安等人都是当时的美男子。相貌丑陋的纪晓岚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正的重视,难以参与重大的政治决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说白了,有点像汉武帝的词臣东方朔,给皇帝逗逗闷子。之乎者也,吟风弄月,对国家大事能有多大作用?纪晓岚只能做乾隆的词臣,而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纪晓岚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任会试考官,三次任礼部尚书,均是这种际遇的体现。当然,文化教育工作也很重要,一个知识分子做到礼部尚书也算到顶了。

乾隆曾派纪晓岚出任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纪委和反贪局,但他判案不力,本应受罚,乾隆却说:“这次派任的纪晓岚,本系无用腐儒,本来只不过是凑个数而已,况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务,又是近视眼……他所犯的过错情有可原。”这倒也好,乾隆不认真跟他计较。

纪晓岚生前曾自撰一幅挽联:“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倒是他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