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文以载道
8044700000002

第2章 复社领袖,反清斗士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因曾建书屋“续钞堂”于余姚南雷里,后人尊称他为南雷先生。1610年出生于浙江余姚黄竹浦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黄尊素进士出身,明朝天启年间御史,是著名的东林党人。他铁骨铮铮,刚正不阿,在同阉党的斗争中惨遭杀害,对黄宗羲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黄宗羲幼年好学,不喜章句之学与八股文,对诸子百家、历史典籍却情有独钟。母亲为此焦虑不安,父亲却认为开卷有益,让他自由发展。13岁时,黄宗羲考中秀才,随即跟父亲进京,耳闻目睹东林党人所作所为,“尽知朝局清流浊流”,对阉党怀有强烈的仇恨。杨涟、左光斗冤狱发生,黄尊素为此弹劾阉党首领魏忠贤,被削籍南归。1626年3月,黄尊素和东林领袖高攀龙等7人先后被特务锦衣校尉逮捕,临别嘱黄宗羲师从同乡学者刘宗周。黄宗羲回到故乡,发奋读书,两年时间,把家中二十一史等书籍全部精读一遍,学业上大有长进。

1627年,黄尊素在京遇难。第二年,祖父病死家中。黄宗羲遂决计北上京城替父报仇。他写好申冤文稿,随身藏有一把锋利的铁锥,只身赶赴北京。这时,崇祯皇帝已经即位,魏忠贤伏诛,阉党凶焰暂时收敛。黄宗羲大胆上书,为父鸣冤,先后在公庭上和狱门口,用铁锥击伤阉党许显纯、李实,拔下崔应元的胡须,与天启年间死难忠臣的后裔在诏狱中门设祭,哭声响彻宫廷。黄宗羲因此名闻天下,已然成为东林子弟领袖。

从京师回到家乡,黄宗羲遵从父亲遗嘱,去刘宗周创办的绍兴证人书院读书。在刘宗周的指导下,黄宗羲折节厉学,遍读十三经、二十一史、明十三朝实录及诸子百家,这使他在天文历史、地理、律历、象数、算学、佛教、道学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为他成为一代硕儒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20岁时,黄宗羲在南京参加复社。复社前身是知识分子为准备科举考试以文会友的文社,1629年由太仓人张溥、张采集合江北匡社、中州端社、松江几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应社而建立。建社之初,即以“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辨是非”为宗旨。黄宗羲加入这个社团不久,被公推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与此同时,阉党余孽阮大铖在崇祯皇帝的纵容下,死灰复燃,在南京成立“中江社”和“群众”两个社团组织。黄宗羲与东林后裔、复社名士140多人,联合发出《南都防乱公揭》,揭露阮大铖的阴谋活动,迫使阮大铖暂时收敛劣行。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阮大铖、马士英等阉党借拥戴之功再次得势。阮大铖上疏说:“东林老奸如蝗虫般遮住明日,复社小丑像蝻虫般在田间乱窜。蝗虫是现实之灾,蝻虫是将来之祸,应该立即一网打尽。”于是编写《蝗蝻录》,列黑名单,谋兴大狱。黄宗羲因此在南京被捕,后因延期提审,清兵又攻下南京,他才侥幸脱险返回浙江。

清兵入关后,刘宗周避居山间,严词拒绝清政府的劝降,绝食13天壮烈殉国。恩师的崇高民族气节给黄宗羲以莫大的鞭策,他毅然变卖全部家产,与两个弟弟在浙江余姚黄竹浦组成几百人的抗清义军“黄氏世忠营”,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清武装斗争。在这八年中,黄宗羲在南明小朝廷先后任兵部职方司主事、监察御史、左副都御史等职,筹谋策划,呼号奔走,其艰难困苦诚如其自述所说:“自北兵南下,悬书购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围城者一,以谋反告讦者二三,绝气沙者一昼夜,其他连染逻哨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濒于十死者矣。”然而由于南明诸政权腐败无能,无所作为,抗清斗争终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