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的成功,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2000年,工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突破。日本的工业生产,证明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是可能的,改进和提高各种消费品、工业用品的质量也是可能的。与此同时,西方主要国家在70年代后期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幅度却很小。
有两种意义的生产革命。一种是生产工具的革命,如英国工业革命、“二战”后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目前正日新月异的电脑技术。另一种是生产方法的革命,如美国制造业创立的大批量生产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法革命。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法的革命,可以与美国制造业创造的大批量生产方法相提并论,二者都是以生产组织方法的变革为手段,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
日本制造业创造了什么生产组织方法呢?这就是准时制生产组织、全面质量管理和零库存管理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它使日本的制造企业获得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法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看一个索尼公司女工改造生产线的实例。
由于日本制造业受困于日元升值的影响,索尼公司爱知县幸田分厂面临着关厂休业的抉择。厂内干部连日开会研商,决定让技术人员“短期失业”,将生产线交给流水线上的作业女工全权负责,冒险尝试由下而上的生产改革。
幸田厂的厂长对技术人员发出了“禁足令”,禁止技术人员到现场管东管西,让生产线的的技术人员转入机器设备研制工作,选派了作业女工进行生产技术管理的入门培训,并把厂房内的机器设备和输送带全部拆掉,让女工们从使用者的角度,重新设计生产线的排列。
结果,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77%,削减人工43%,半成品库存减少91%,生产作业空间缩小76%。幸田分厂生产状况出现了转机。
女作业员柴田,以前只是幸田分厂的一名普通女工,长期默默地装配一台又一台的摄录影机,现在却负责着幸田厂生产线技术管理。有时她还飞往索尼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工厂,帮助和支援当地生产线的运作。
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法是在员工的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参与下产生的。日本的生产组织方法是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主动积极参与,由人来控制协调机器设备。机器设备在人的安排指挥下运行,机器是多功能的、可以改装的。
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又发生了新的变化。1993年,美国的许多行业,如汽车、机械、电子等,重新取得了竞争优势,美国经济竞争力再度称雄,重居世界首位。美国的再度称雄,是因为美国人又创造了新的生产组织方法吗?
不错,美国企业从90年代以来,开始了一个企业流程的再造革命。但是,正如日本企业创造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一样,再造革命也是和人的积极参与、发挥人的创造性密不可分的。美国企业在管理上进一步发挥了以人为本、职工参与管理的成功经验,自80年代末开始,实行了比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更为出色、更加广泛的处理劳资关系的新管理策略,从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做法有:
(1)实行有保证的年工资、雇佣保留权的工作保障制度。
(2)有优厚的福利待遇和退休方案。
(3)实行利润分成。
(4)参与管理、工作民主的质量小组。
(5)实行效益提成的建议制度。
(6)实行弹性工作时间。
(7)工作丰富化。
(8)公司举办文娱活动。
(9)公司提供文娱设施。
(10)办公司雇员报刊。
(11)开展安全第一运动。
很有意思但并不令人惊奇的是,最先实行这些新策略的公司,大多数都是高技术公司,其中有许多公司是比较年轻、有发展前途的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摩托罗拉公司、英特尔公司、德尔塔航空公司等。目前,这些调整劳资关系的新策略已在美国得到广泛实行,成为美国大公司的竞争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