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41

第41章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忠良除佞骨犹香魂魄为神万古扬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的故事是发生在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件真人真事。这是反映明代政治斗争的一篇代表作品,《明史·沈炼传》和江盈科所撰《沈小霞妾》都记载了这个故事。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线索明晰,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话本小说的特点。

明朝嘉靖年间,宰相严嵩与儿子严世蕃横行朝野,“恃宠贪虐,罪恶如山”。深受诸葛亮《出师表》忠义思想影响的官员沈炼,对严氏父子的专权跋扈极为愤慨。他先是在公宴中让严世蕃颜面尽失,紧接着又上奏章弹劾严氏父子,结果被“发去口外为民”。沈炼到了保安州后,在贾石的帮助下安顿好生活,后两人结拜为异姓兄弟。沈炼不仅受到保安人民的敬仰,还教了几个子弟习文学武,又把几朝奸相的名字写在草人上,让人练习射箭,其中有“唐奸相李林甫”、“宋奸相秦桧”、“明奸相严嵩”。沈炼所作所为让严嵩父子怀恨在心,严嵩指使党羽杨顺和路楷找机会陷害沈炼。于是杨、路二人借机给沈炼扣了个“白莲教通虏”的帽子,把沈炼害死在狱中。接着又杀死了沈炼随任的两个儿子,沈炼幼子尚在襁褓,和沈炼妻子徐氏被发配到边远蛮荒之地。为斩草除根,严党又派人把沈炼的长子沈小霞押解到京城,命令差役在途中把他害死。多亏沈小霞的侍妾闻淑女机智过人,与差役周旋,并帮助丈夫逃走。八年后严嵩被邹应龙参奏削去官职,严世蕃也被问成死罪;沈小霞与妻子团聚,澄清了父亲的冤情,又来到保安州访求父亲骸骨。在保安州巧遇沈炼题写的《出师表》,原来当年沈炼系狱,多亏贾石贿赂狱卒,把沈炼的尸体买出来埋葬。贾石自知帮助忠良,得罪严党,难免牵连受害,于是带着沈炼亲笔写的诸葛亮《出师表》到别处躲避,至此因《出师表》而与沈小霞相会。

在《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作者对奸臣严嵩父子着墨不多,但从严世藩在公宴上强逼“天性绝饮”的马给事喝酒、众官员无人敢言一事,可看出严党的气焰嚣张。而严嵩的干儿子杨顺在外寇入侵扰民时不敢出兵救援,事后割取平民首级冒功,更是为非作歹,残害百姓。当时社会,奸臣当道,胡作非为,排斥异己,陷害忠良;而奸臣最后的失势,却是嘉靖帝扶乩请仙的结果,以此也讽喻了皇帝的昏庸无能。

作品以《出师表》作为主要线索,突出了忠奸誓不两立的凛然正气。作者有意以诸葛亮衬托沈炼的忠臣形象,将沈炼的形象表现得更加突出,臻于完美。小说开篇就写沈炼“幼慕诸葛孔明之为人”,常吟《出师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表明了他崇尚忠义的性格特点。也正是从这一性格特点出发,他才会在公宴上为马给事打抱不平,高呼“汉贼不两立”。他以诸葛亮为楷模,与权奸势不两立,忠心为主,无论如何都要将严氏父子法办。他连夜上奏,虽然被“重打一百,发去口外”,可他仍毫不畏惧,到了口外依然坚持着反对专权的斗争,领导保安的百姓反对奸臣,还用稻草扎成三朝奸臣,让百姓练习射箭。最后沈炼在与杨顺和路楷的斗争中被害致死。作者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为读者树立了一个正义凛然、嫉恶如仇、忧国忧民而又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

小说中叙述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沈炼为核心的正面人物群体的斗争,沈炼作为主要人物贯串其中,同时还有贾石、保安乡民等等;另一部分就是沈炼长子沈小霞及其妾闻淑女与差役等人斗智斗勇的情节。作者在小说中用很大篇幅叙述了沈小霞、闻淑女二人与差役周旋的情节,表现出闻淑女的机智和勇敢,这一段故事情节是沈炼反严斗争的延续,闻淑女一路陪同丈夫,提防着差役的不良企图。在适当的时机,让沈小霞一人以访友取银的名义逃脱,自己与两名差役进行有理有据的斗争。闻淑女既聪明机智又泼辣大胆,让两名差役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可以说在《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作者笔下的主要人物不止一个,沈炼、闻淑女、沈小霞、贾石等等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以沈炼为中心的正面人物群体。小说中,作者借用提升次要人物的手法,不仅将沈炼的忠臣形象塑造出来,也肯定了沈炼反严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坚实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忠臣沈炼的反严斗争还是沈炼后辈与严党的斗智斗勇,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当时的人民对于专权横行的不满和愤慨,从而更加凸显了反抗佞臣的斗争是正义的斗争,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斗争。

(李丹)

§§第二章 《警世通言》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