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39

第39章 任孝子烈性为神 生为孝子肝肠烈死作明神姓字香

《任孝子烈性为神》是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第三十八卷,讲述的是孝子任拏怒杀奸夫以及妻子一家,挺身首官而后成为一方土地神的故事。

本篇一开篇即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做了基本介绍,任拏的人物形象是本篇描绘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任拏的孝子形象:“母亲早丧,止有老父,双目不明,端坐在家。任拏大孝,每日辞父出,到晚才归参父,如此孝道。”冯梦龙所要塑造的任拏当是有如此大孝之道的孝子形象,然而纵观全篇,对于“如此孝道”,我们究竟是满怀欣慰与褒赏,还是抱以些许怀疑与质问呢?

要了解任孝子这一形象,首先要了解“孝”这个观念。“孝”这个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说文解字》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在古代社会,最初的孝主要是作为一种祭祀活动,最初的含义是对祖先的祭拜。在《论语·为政篇》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便是对孝的理解。

随着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文明程度等各方面的发展,孝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孝不再是单纯的对祖先的祭拜,在《礼记·祭义》中引述了曾子这样的说法:“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能养。”在《孟子·离娄上》中,有一句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儿育女、延续香火也成了孝的一个表现。在对古代孝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那么对本篇中任拏的孝行又该如何看待呢?

任拏既是孝子,必然是能够符合中国古代对于孝的要求的。在该篇中反复出现一个情节:“每日辞父出,到晚才归参父”,“任拏回来,参了父亲”,这是任拏在日常生活中对父亲的态度,是身为一个孝子基本的行为。但这是否也可理解为对于年老失明的父亲,任拏并未多加陪伴?这是否也是种不孝?在任父对任拏妻子的奸情有所察觉而告知任拏后,任拏上楼,“只见这妇人坐在楼上,便问道:‘父亲吃饭也未?’”在此处,任拏假意无事,要看妻子如何分辩,他随意问及父亲是否吃过饭,表现出了任拏这种对父亲的关心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表现。在决心要杀妻子与奸夫后,任拏在街上东撞西撞,来到姐姐家中,把父亲托付给姐姐,“见了姐姐,说道:‘你兄弟这两日有些事故,爹在家没人照管,要寄托姐姐家中住几时,休得推故’”。又“走到张员外家,将上件事一一告诉:‘只有父亲在姐姐家,我也放得心下’”。任拏的这种种行为似乎都能够反映其孝子的形象。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是《孝经》中的一段话。小说中描写任拏痛下杀手之后的心理活动:“此时东方大亮,(任拏)心中思忖:‘我今杀得快活,称心满意。逃走被人捉住,不为好汉,不如挺身首官,便吃了一剐,也得名扬于后世。’”任拏的内心所想,即为《孝经》中“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是“孝”的最高境界。然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身体发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爱护它,这是行孝尽孝的开始。但是任拏连对孝最基本的要求都没有做到。任拏最后的结局是在杀了妻子以及奸夫一家后,向官府自首,在法场行刑时坐化,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由《孝经》的这句话,任拏连孝最基本的要求都没有达到,如何能够称为孝子?任拏妻子陷害任父时,任拏听信妻子的谎言,“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今后眼也不要看这老禽兽”,如此说自己的父亲,在未经查实便下这番的结论,可见他对于父亲的信任是有待商讨的,这当是不符孝之“弗辱”的要求。任拏将父亲交托给姐姐,杀人后自首伏刑坐化,“却说任公与女儿,知得任拏死了,安排些羹饭,外甥挽了瞎公公,女儿抬着轿子,一齐径到当街祭祀了,痛哭一场。任拏的姐姐,教儿子搀扶着公公同回家,奉亲过世”。任拏将养亲的责任托付给姐姐,这当是不符孝之“能养”的要求。任拏自父亲处得知妻子奸情,父亲叫其休妻,而任拏却不听可听之言,妄下杀手,先父而去,这当是不符孝之“尊亲”的要求。任拏的行为,与《礼记·祭义》中提到的“孝有三”都不符,如此“孝子”也能称为孝子?

行孝之始当是以父母为优先,其父得知任拏妻子的奸情,给予任拏“休妻”的建议,应当说这样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名节,而且也不会给家门蒙羞,当是给予其父最好的交待。而任拏并未很好地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思考,杀了妻子以及奸夫一家并首官,最终在法场行刑时坐化。自己选择先父而去,给年迈失明的父亲造成痛苦;虽说在行凶前,任拏将其父托付给其姐,令其父不至于老无所依,但将养亲之责任推予其姐,以当时的社会习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是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居于女儿家,对于其父是否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从这个角度看,任拏何来“孝”呢?即使将任拏置于现代,这样的行径也当是要冠以“不孝”之名的吧。

本篇中冯梦龙为任拏设置了很多细微生活中的孝行,以凸显其“孝”,却在大局上给了任拏一个“不孝”的选择。冯梦龙本当是要褒扬任拏的,不然最后任拏何以能坐化为神?然而,这样的形象刻画却只是展现了“神”的无情——对亲友的无情,因而对之前“如此孝道”这四个字,我们当是要加以怀疑与质问的。

(张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