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109

第109章 吴衙内邻舟赴约 闺房藏“子”情欲两全

在“三言”中,风情类题材的话本占了很大的比例,就算这些描写爱情关系的作品只是文学殿堂中那么一个小小的园囿,却也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这个园囿里有贵族男女之情,也有市井儿女之爱;这里,王公贵子和婢女可能邂逅美好姻缘,文人骚客与名妓可能造成爱情悲剧;纯洁的恋情可以使人似傻似痴,放纵的爱欲亦能使人生生死死;既有细水长流的日久生情,又有那回眸一笑的一见倾心……这真是一个奇妙绝伦、不可思议的世界。《吴衙内邻舟赴约》就是以赞美的笔调描写吴彦与贺秀娥这对一见钟情的尘寰世界小儿女,一开始不明白何谓情何谓欲,他们只知道原始蒙昧的爱,然而也是真诚纯洁的爱。故事说的是官宦小姐秀娥因偶然的机缘遇上了仪表俊雅、举止不凡的吴衙内,二人彼此一见倾心。因两家的船即将各走东西,秀娥便下决心让吴衙内跃舟而来,与其在自家船上的闺房中结为连理,并想尽办法遮住父母耳目。此二人婚姻大事不经父母,不用媒妁,自己悄悄做成好事,事后虽为父母得知,但为保守其女的名节,也不得不成就这一对好姻缘……那情欲混杂而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自由结合,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古往今来的爱情小说中都是才子配佳人,本文也不例外。话说这吴衙内“年方一十六岁,一表人才,风流潇洒,自幼读书,广通经史,吟诗作赋,件件皆能”,从吴彦在贺司户面前古今书史应答如流就可以看出他的才华横溢。且看这贺小姐“年才十五,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女工针指,百伶百俐,不教自能”。这些无疑是对郎才女貌的标准描写,但是在各自出众的外貌之下,女性性格却比男性要出彩很多,所以本文欲将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性格特点作一个对比。

由整个故事看来,男方吴彦给读者的感觉是:思慕虽深却缺乏行动力,多了点冲动少了点理智,才情洋溢却担当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呢?吴彦对秀娥可谓是一见钟情,难以忘怀。吴彦见不到秀娥的时候,怏怏不乐,连酒也懒得去饮。黄昏后,回到自己船中,又没情没绪,只是倒在床上和衣而卧。第二天在这样魂颠梦倒的失眠状态下,清早就起身,打开着窗户,观望贺司户家的船,心里冒出来这样一句话:“这也是癞虾蟆想天鹅肉吃的妄想!”吴彦对秀娥的思慕之情可见一斑,日夜思念,就是在酒桌席间也不忘挂念心上之人。然而,他只是一味地思念,却想不出合适的方法接近秀娥,虽满腹诗书但缺少恋爱的小智慧,还产生自己是痴心妄想的消极情绪。所以说他思慕虽深却缺乏行动力。而说他冲动不理智,就要从他和秀娥第一次幽会的表现来看。初次见面就耐不住情欲,急于云雨之欢,感情热烈却不计后果。在性这一点上,男性是占主导地位的,他破了秀娥的处子之身时,有没有为这样一个初涉人世的女子考虑到名节上的事呢?这是他的冲动。而他的没担当在事后更为明显。文中说到当风平浪静,贺家的船开动之时,“吓得吴衙内暗暗只管叫苦,说道:‘如今怎生是好?’”而当私欢之事被发现时,吴衙内更是“吓得浑身冷汗直淋,上下牙齿,顷刻就趷蹬蹬的相打,半句话也挣不出”。他的慌乱、他的不知所措都是对自己所做之事缺乏担当的表现,敢做却不敢当,男子气概全无,遇到变故就慌了手脚,没了主意,这可不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表现。而且两人私好之事之所以会被发现,完全是因为他在床底酣睡打鼾,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相比之下,秀娥的人物形象就显得比男子更为高大。秀娥的貌美伶俐无须赘言,更重要的是她拥有随机应变的智慧和男子也难以比拟的勇气。如果说吴彦弄下了一堆“烂摊子”,那么收拾这些“烂摊子”的就是秀娥了。秀娥的爱也是热烈奔放的,她看见吴衙内这表人物,不觉动了私心。想道:“这衙内果然风流俊雅。我若嫁得这般个丈夫,便心满意足了……”“犹如走马灯一般,顷刻几个盘旋,恨不得三四步辇至吴衙内身边,把爱慕之情,一一细罄。”身为一个女子,对爱情这样大胆地表达与争取,就是在现在也是难能可贵的。不同于吴彦的缺乏行动力,对吴彦一见倾心的秀娥运用自己的智慧,采取了切实的行动。她依照梦中传书的方法,“题诗一首,折成方胜,袖中摸出一方绣帕包裹,卷做一团,掷过船去”。就这样与吴彦暗中约定了见面的暗号和时间,为两人的初次约会创造了条件。秀娥在这点上显得比男子更为主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对传统恋爱观念的突破,也是尤为体现她性格特点的地方。此为其一。

其二,秀娥的聪慧还体现在她应对突发事件上的灵活冷静上,当发现吴彦那惊人的食量之后,她巧装生了“吃饭病”,既让情人吃饱了肚子,又合情合理地蒙混过关。这些小计策让秀娥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不禁让人觉得她聪明可爱。

其三,与吴彦大大不同的就是秀娥的担当。当事情败露,吴彦正在酣睡,她只得一个人面对,“不肖女一时情痴,丧名失节,玷辱父母,罪实难逭。但两地相隔数千里,一旦因阻风而会,此乃宿世姻缘,天遣成配,非繇人力。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望母亲好言劝爹曲允,尚可挽回前失。倘爹有别念,儿即自尽,决不偷生苟活。今蒙耻禀知母亲,一任主张”。对于母亲的责问,她虽羞愧,但也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来,这是何等的决绝,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担当!比起吴彦的慌张不安,她宽慰他“莫要慌!适来与母亲如此如此说了。若爹爹依允,不必讲起。不肯时,拼得学梦中结局,决不教你独受其累!”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为爱甘愿赴死的决心与勇气!此语一出,吴彦的形象较之更为懦弱,而秀娥则更为高大和刚烈。正因为有了秀娥的勇于承担,并以生命作为最后的筹码,这对鸳鸯最终才得到美满结局,可以说秀娥起了主导的推动作用。

从上面的人物性格对比中,就可以知道这篇小说的与众不同之处:俗语说“金屋藏娇”,但这里却变成了“闺房藏子”。故事中,女主人公主动追求爱情,并与男子私好,藏子于床底……这些举动即使是在“新同居时代”的今天,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大胆的行为。在这个故事中女性是自我拯救,同时她还拯救了那个男性,拯救了他们的爱情。这里不得不说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晚明,女性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虽然这还不是主流,但是这一点点的提高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男女平等的发展过程。

再者,《吴衙内邻舟赴约》所体现的爱情,不似王实甫们所倡言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爱情是要求婚姻的自主,要求郎才女貌,鼓励青年男女,为了自主婚姻,可以全然不顾封建礼教,主动出击,这是爱情史上的一大突破;而《吴衙内邻舟赴约》一改以往文学作品只歌颂爱情,而不写男女的情欲,只写感情,而不写欲望的状况,肯定男女情欲的正当性、合理性。它不仅肯定情,而且肯定欲,“食、色,性也”,只要出于男女真情真爱,无论是婚前性行为,还是婚外恋,都不是“牛鬼蛇神”,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人的本能欲望。这种爱情冲破了禁区,跨越了雷池,可谓惊世骇俗,无疑是爱情史上又一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吴衙内邻舟赴约》虽然说欲,但却不似《金瓶梅》、《灯草和尚》等“淫书”。《金瓶梅》中连篇累牍地描摹猥亵声色,肆无忌惮、赤裸裸地描述男女之间的床笫之欢,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以性为主线、以性为载体、情与性交融合一的爱情;《灯草和尚》等书则过分张扬肉欲,摹写淫态,是名副其实的色情小说,这类书中的爱情观与“三言”中崇尚的爱情是大相径庭的。

纵观“三言”,无论是《吴衙内临舟赴约》中贺秀娥与吴彦的自主结合,《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张舜美与刘素香的无媒自合,还是《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陈玉兰与阮三在闲云庵的成就好事,他们的行为都没有得到多少谴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肯定。青年人男欢女爱,“情窦开了,谁熬得住?”因而作者让贺秀娥和吴彦、张舜美和刘素香分别成了恩爱夫妻;阮三虽然一命呜呼,但玉兰小姐母凭子贵,享尽儿孙福,也总算是美事一桩。这类描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在“三言”中比比皆是。他们的这种追求实际上是对整个传统伦理道德的蔑视和反抗。

(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