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是主管就要懂的心理掌控术
8034600000027

第27章 读眼术,眼神最是骗不过

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大概。从眼睛的窗户向内心深处张看,是了解一个人心理动向的捷径。所以紧盯对方的双眼是不少主管在和下属谈话中最长用的掌控之术。

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所以,被称五官之王。眼神有动有静,有散有聚,有流有凝,有上扬,有呆滞,有阴沉,有下垂,仔细参悟以后,通过眼神必可使人情毕露。

在人的一生中,应用得最出色的要数目光语了。更多的时候,人的眼睛和嘴巴所说的话一样,能从眼睛中了解事物的大致面目来。因为,眼睛乃“五官之王”。

有时,眼睛似乎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看出其中的大概,这是每个人都很难隐瞒的事实。

孟子在《离娄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寮;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这是说,眼神清的人,通常表示此人清纯、澄明、无杂念、端正。开明。眼神浊的人,往往昭示此人昏沉、驳杂、粗鲁、庸俗和鄙陋。

假如你见他眼神散乱,即可明白他也是没有办法,干着急也是无用的,向他请示,亦是无用的。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对付之法,不要再多问,多问只会增加他六神无主的程度,此时正是你显示本能的机会,自己快去想办法吧!

你见他眼神阴沉,要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涉,要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后伺机而出。假如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你见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即可明白他对于目前的问题惶恐万状,虽然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失望,也的确还在想方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要退去考虑对付办法,假如你已有办法,要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分把握。

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可以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亦是个好时机,相信必然比平常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

窥探心灵的窗口眼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大概。从眼睛的窗户向内心深处张看,是了解一个人心理动向的捷径。所以眼睛在五官中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内心隐秘,心中的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观察双眼,紧盯对方的眼睛就成为不少主管的控人之道。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三个姐妹,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的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神话故事寓在说明眼神的威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完全不注意别人的眼睛,就无法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心事,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情的脸孔,但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老年人常说:“听别人讲话,或对别人讲话,要注意对方的眼睛。”有的人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多数情况下,是胆孝没有信心、怕难为情、畏缩。情侣初次相会,常常这样。

一直注视对方的眼睛,会感觉眼睛疲劳。这里所说的“看眼睛”,并非真的凝视,而是观察对方视线的活动。因此,如何透过视线的活动了解他人,便成了人与人之间圆满交往。心灵沟通的要点。

一个人视线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首先,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一个关键。其次,对方的视线如何活动,或者是视线刚接触立刻就挪开,他的心理状态是有所不同的。第三,视线的方向,即对方是正视还是斜视观察自己的。第四,视线的集中程度,即是否是专心致志地看自己。第五,视线的位置,通过对方视线的方位移动,来考察他的内心动向。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他忠奸的一个途径。“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并且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土,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的势力。”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怃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去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

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就可能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所以说,作为一个主管,要有查人目光的本领,从下属的眼光中看出端倪,主管才能更好的掌控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