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你的管理错在哪里?
8032800000016

第16章 检查你的命令是否得到有效实行

让员工学会报告工作

向分配工作的管理者报告完成工作的结果,称为报告工作。为什么要让员工养成报告工作的习惯呢?

首先,接受了指示,并且执行了,仅做到这一步,并不意味着工作就算完成了。不管什么工作,都要向下达指示的人报告执行结果,等听到“很好”、“知道了”时,这件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无论什么原因,工作之后不报告,就是犯了“有始无终”的错误。

其次,报告工作应赶在催促之前。否则下达指令的人会因此而分心,影响工作的安排,不利工作的全面展开。作为一个称职的工作人员,及时报告工作是一件基本的工夫,必须认真落实。

再次,下达指令的人,常常要根据执行者的报告举一反三考虑下一步应该做的工作。若没有诸如此类的报告,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就会导致不该出现的失误。

在通常情况下,凡是需要上司不时催问处理结果的部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大;反之,能争先提出工作报告的部门,工作则进行得比较顺利,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

鉴于报告工作的重要性,管理者应当事先向新进人员认真讲清楚。作为组织成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就是赶在催问之前先做好工作报告。

肯定是有效的督促剂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对自己的老下属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了如指掌,管理起来得心应手。而对于新成员,由于不太熟悉和了解,这时,领导者就会感觉新人不如旧人。

其实,新进的成员,尤其是年轻人,大都有一种敢做敢当的勇气,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冲劲十足,锐不可当。在刚接到一份工作时,他们心中孕育已久的热情就要喷薄而出。有经验的领导大都会对新人给予激励,并给他们以引导,使他们的这种激情在正确的渠道中顺流前行,一波推一波,一浪推一浪。正如人们常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新人尽管热情澎湃、很有潜力,但他们也有弱点,他们阅历少,工作经验缺乏。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和新人交流,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给他们以指导,让他们在具有了工作热情之后,再学会理性的思考,对他们的事业承担责任。新人涉世浅,一旦受到打击,就可能精神颓废,一蹶不振,犹如一团熊熊烈焰,一盆冷水就给熄灭了。所以管理者要学会火上加薪,火上加油,使新人的工作热情越燃越烈。具体方法是:刚开始不要给新人太重的工作,任务不要超量,条件不要过于苛刻,做出成绩马上给予肯定,发现优点马上表扬,使新人越做越有信心,越做越有冲劲。

因此,要充分发挥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管理者首先必须做到胸怀宽阔,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对新人多给予肯定。集思广益,海纳百川,方能显示管理者的盖世英才,企业也将“飞黄腾达”。

到现场走走

经常到公司走走,和员工打打招呼,是接近员工的好方法。

为了提高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需要把他们工作中的内在价值挖掘出来,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意义。

为此,管理人员应当在现场到处转转,与员工打招呼,要他们好好干,给他们鼓励。并且,从中发现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小的成功,给予表扬,这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你一周去一次现场,用焕然一新的眼光仔细打量你周围的一切。这样你还可以发现一些细小的改进之处,而这种改进对你鼓舞士气、调动员工积极性是有好处的。

这种姿态,是从管理尊重人的价值观念中产生的。这种价值观念,就是要尊重人,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要发现他的长处,都要亲近他。员工在公司中,自己努力就会受到上司和同事的赞扬,这样积极性就高涨,就会勇敢地向下一个问题挑战,并在挑战中成长。

不要被下属“夺权。”

下属“越权”的现象在一些公司时有发生,领导者要根据不同的“越权”情况,采取不同的制止方法和艺术:

第一,明确职责范围。权力是适应职务、责任而来的。有多大的职务,就有多大的权力,就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因此,只有职、权、责相统一,才能制止“越权”现象。

第二,分层领导。下属要认真地做好本分的工作,对主管负责,执行主管的指示,接受主管的指导和监督,主动地、经常地请示汇报工作,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上级主管交给的一切任务。

第三,为下属排忧解难。领导者要关心、爱护下属,为下属排忧解难。这样,既可以防止下属有意识地越权,也可以防止下属由于来不及请示而出现的越权现象。

第四,要分清“越权”的动机。如果下属是因为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工作有积极性、主动性,敢作敢为、敢于承担责任,而出现了“越权”行为,领导者应该先表扬后批评,既肯定其积极性,又指出其越权的危害。如果下属的越权行为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力出色,或者有意和领导过不去,那么领导者要严厉警告,使其下不为例。

总之,一旦下属发生越权行为,要慎重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纠正。当然,一般来讲,没有重大的突发事件,领导者还是要把下属的越权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使工作走上正常轨道。

“少数”不一定要服从“多数。”

现代社会讲究民主,因此少数服从多数就成了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如果这个多数是由知识、水平很高的人组成的,当然没有一点儿问题;如果这个“多数”的组成分子都平庸无知,那么多数人的意见就不一定是正确的。

有的管理者认为,只有照多数人的意见办事才对。其实不然,不讲原则,一味迁就多数,势必会后患无穷。

处理问题是如此,实施新规定也是如此。新的规定一经提出,必定会有不理解者和反对者。在一片反对声中,管理者不仅要学会孤军奋战,还要学会不怕被孤立起来。对于不理解的人,要热忱、耐心地向他们说明道理,使反对者变成赞成者;对于反对的人,任你怎么说,怎么解释,恐怕他们也是不会接受的,那么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们的赞同。

真理掌握在你的手中,反对者越多,自信心就要越强,就要越发坚决地为贯彻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