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58

第58章 借用权威者的意见,影响意志不坚定者的判断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语:

“××主席认为……”

“××作家说……”

“××歌唱家喜欢……”

“按照生物学家××的思想……”

“知名企业家××主张……”

××主席、××作家、××歌唱家、生物学家××、知名企业家××,他们职业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他们的意见与判断具有权威性。

一般来说,此人的名气越大,其意见与判断的权威性就越大,接收者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其传播所影响的面也越广。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就是所谓的“威望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夫兰和沃尔特·韦斯,对权威人物的作用曾进行过心理实验。

实验的对象是高中学生。请三个演讲者以同样的题目演讲,演讲完后,调查学生们对演讲者观点的同意率。演讲的题目是“对于犯罪的青少年,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在演讲之前,介绍这三个演讲者的身份。这三个演讲者,一个是法官(权威者),一个是家长代表“中立者”,另外一个是麻醉药的销售商(威信低者,目前正在假释中)。

调查的结果是,同意法官的占73%,同意家长代表的占63%,而支持假释中的商人者只有29%。

另一位心理学家还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在给大学心理学系学生讲课时,这位心理学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客人,说这位客人是从以化学领先闻名于世的德国来的一位著名化学家,然后请这位客人讲话。

这位客人用德语口音很重的英语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并拿出一个小瓶。他说,这种化学物质有一股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因为在座的学生是学心理学的,他要测验一下学生的嗅觉,接着他请学生在他打开瓶盖后闻到气味时举手。他打开瓶盖后,不少学生都举了手。

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呢?是有着强烈气味的化学物质吗?不是,只是一点蒸馏水,而这位“化学家”只不过是从外校请来的一位德语教师。

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不少学生都举了手呢?

因为,他们受了“权威人士”的影响,产生了“威望效应”,被“权威人士”的意见或判断所影响。

不是说,买股票要听权威股评专家的判断,搭配服装要看权威服装师的分析,吃药要听权威医生的意见,看书要看某权威评论家推荐的书籍吗?

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心理?

这是因为,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每个人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不可能对所有遇到的信息都能做出正确地判断、评价,那就得参考别人的判断、评价。

参考哪种人的判断、评价才可靠呢?当然是有关这一信息所指代行业的成功人士、行家或研究这一行业的专家、学者、教授。

“威望效应”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会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是当代国家首脑,也很注重与社会名流的交往,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声望。更何况那些渴望出人头地的普通人呢?借助威望效应,用名人做招牌,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厂家与广告商都请大明星来做广告;初出茅庐的作家想尽千方百计让知名作家给自己的作品作序或写推荐语;小有名气的演员多次谈论某大腕对其表演天赋与能力的肯定。

不论是某大明星、知名作家还是大腕,他们都是名人、权威人士,有了他们的参与,可能厂家就能起死回生、新手的新作就能大卖、演艺新人的人气就能高升,甚至一举成名。

在生活中,发挥“威望效应”的作用,可以轻松地解决许多问题。

如果要让一个完全没有主张,也没有判断力的人来附和你的意见,可以巧妙地运用“威望效应”法。比如说,告诉他“某大人物就是这样认为的”,原本摇摆不定的他就会倒向你这边了。

当然,权威性也有大有小之分。在你工作或生活的小圈子里,你身边某个人的意见与观点也可能具有权威性。比如令你肃然起敬的上司、你杰出的父母或优秀的兄妹。

这些人虽不是众人眼里所谓的“大人物”,但是在一定的圈子里,他们也具有权威性,你不妨善加利用。

比如,要让你的同事或下属同意你的观点,你可以告诉他,这是某某领导说的;要说服你的兄妹或者你的晚辈,你可以告诉他,这是家庭中权威者的观点或做法。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

“威望效应,人们往会被”大物的意见或判断所影响。一般来说,此人的名气越,其意见与判断的权威性就越大,接收者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传的影也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