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杨多睡了几分钟,上班迟到了。
没想到,就这么倒霉,一跨进事务所的办公大厅,就遇到了面带愠色的所长。
小杨后悔莫及,他原本可以不迟到,如果坐出租车,但他想着坐出租花的钱比罚款还多,便放弃了。
“小杨,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小杨还没来得及回应,所长已扔下话,背着手进了顶头的办公室。小杨没敢怠慢,忙跟了进去。
一刻钟后,小杨低着头走出了所长办公室。
“小杨怎么这么不走运呢?”同事们正在为小杨叫屈……
所长从自己的办公室出来了,站在大厅,对大家宣布:从今以后,迟到一小时之内,每次扣五十元,罚款金额随次数翻倍。每月迟到三次以上取消年终奖。
听着所长明显带有怒气的话语,大家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所长要动真格了”,大家都有些不安。从那以后,早上迟到的人数明显减少了。
迟到的人数为什么会减少?
因为所长公开斥责迟到的小杨,令其他经常迟到的人自省,让他们不敢再无故迟到。
原来,该事务所,由某国家单位脱离、改制而成,人员不多却不好管理,原因是其中一半是在所里呆了好几年的老职员。改制以前,职员上班不打卡,偶尔迟到早退也没人计较。改制后,公司制定了新的上下班制度,不过,对于迟到者的处罚并不重,也就是象征性的一点罚款。也许是罚款力度太小,上班迟到的人一直不少。其中大多是老职员,工作年限长,不担心被领导批评,也不在乎那两个小钱。对此,所长很是头疼。
这不,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教训大家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所长的这种做法,叫什么?叫指桑骂槐、杀一儆百。
那么,所长何苦采取这种方式呢?
许多事实证明:不直接批评犯错误的下级,而故意责骂其他下级,让其有所警戒,比直接叱责更有效。尤其是面对一群人,当问题极为普遍时,抓一两个人当替罪羊去批评,更容易奏效。
俗话说,法不责众。很多人犯了错却不害怕,为什么?因为犯错的不只他一个,还有很多,甚至比他犯的错要多得多、严重得多。
小杨,明明可以坐出租车不迟到,他为什么不坐出租而宁可迟到呢?仅仅是罚款额度不够,坐出租的钱比罚款更多?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试想,如果在一个把迟到看得很严重的公司,很少有职员迟到,一个职员如果能坐出租而免于迟到,他会去算计坐出租划算,还是罚款划算吗?
小杨宁愿迟到而不坐出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所里的人都不把迟到当回事,平常迟到的人不少。因此,小杨也不在乎偶尔迟到这一回。
作为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如果大家都很散漫,一个个纠正,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那些资历较老的职员也不一定能接受意见,搞不好,还激起民愤。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某个下属进行批评,以影响其他下属的行为。
通常,如果某个下属因散漫而被批评时,其他的下属心里会想,“上司是不是对我也不满?”“这样的过错我也犯过”。说不定,他还顿悟“原来上司是在说我,他并不责骂我,反而责骂他人来顾全我的脸面”,并为此感激不尽。如此一来,整个部门的气氛就因此而变得紧张起来,散漫的现象就会得到遏制。
这位所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通过批评小杨来警告那些随意迟到的老职员。从结果来看,他的目的达到了。
值得一体的是,采用这种杀一儆百的指责方式,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一”的选择——问题。
小杨为什么成了“一”?是不是小杨那天碰巧,偏偏遇到所长心情不好,站在大门口,无意撞见了?
多半不是,搞不好是所长看到小杨迟到了,故意站在门口,等着逮住小杨这只替罪羊。
那么,所长为什么会选择小杨?
也许是因为小杨资历浅,刚到所里不久,不敢蹶蹄子;也许是考虑小杨年轻,容易接受意见,乐于改正错误。更有可能,所长对小杨寄予厚望,私下对小杨有过期许。
这说明什么?
说明你所选择的替罪羊,要么不重要、要么温顺、要么与你亲近,是你的心腹。最好别选那种脾气暴躁、自尊心太强的人,那些与你有隔阂的人也最好不要选,否则适得其反。
人关系心理学
杀一儆百,不直接批评犯错误的下级,但故意责骂其他下级,让其有所警戒,比直接叱责更有效。尤其是面对一群人,当问题极为普遍时,抓一两个人当替罪羊去批评更容易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