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8025600000051

第51章 统一度量衡

时间?公元前221年

人物?秦始皇

所谓度量衡,基准有三:度是计量长短的标准;量是计量容积的标准;衡是计量轻重的标准。

德国伟大科学家西门子曾说,测量即是认识,它的观念与产生几乎与人类一样古老。故从人类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度量衡的概念即已形成,更因为凭依了度量衡的概念,人类才可能制作大小不同的砍砸器以猎食、刮削器以分食,尖状器以抵御,以保障人类自身基本的生存条件。

各种计量仪器与准则自此衍生,五花八门,分门别类,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人类在其中一次次改变着自己的物质环境,更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品质。

秦统一山东六国的前夕,各国的度量衡在名称、计量单位和进位制上很不一致,这当然是各诸侯国长期并立的结果。

“七雄”之中,唯有秦国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在国内进行了统一度量衡的工作,对度量衡器的标准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因此,在统一六国之前,秦国国内度量衡制度是较为整齐划一的。在度制、方面,以寸、尺、丈、引为单位,其进位制度是十进位制,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一引。实测结果是:

一引等于今2310厘米;

一丈等于今231厘米;

一尺等于今23.1厘米;

一寸等于今2.31厘米。

在量制方面,以龠、合、升、斗、桶 (斛)为单位,基本上是十进位制,即2龠为 1合,10合为1升,10升为1斗,10斗为1桶 (斛)。实测结果是:

一龠等于今10.05毫升;

一合等于今20.1毫升;

一升等于今201毫升;

一斗等于今2 010毫升;

一桶(斛)等于今20 100毫升。

在衡制方面,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其进位制是:

24铢等于1两;

16两等于1斤;

30斤等于1钧;

4均等于1石。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山东六国度量衡器在名称、计量单位和进位制上既然是那样的不相一致,而秦国的度量衡器又是如此的整齐划一,因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法令,便是通过颁发诏书的形式,下令将秦国的度量衡制在秦帝国全境之内推行,废除山东六国原有的所有度量衡器。

推行统一度量衡制的具体措施是,把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全文加刻在秦统一前已有的度量衡标准器和新制作的度量衡标准器的器物之上,不仅为统一度量制提供了大量的标准器,而且在秦帝国内宣传了秦统一天下、整齐制度的功德。传世的商鞅方升、高奴禾石铜权以及近年来全国各地出土的大量秦王朝时期的度量衡标准器,都加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制的诏书全文。

秦始皇的统一度衡制,与统一文字和统一货币时对秦国原有的文字与货币进行某些整理有所不同,秦国原度量衡制的整齐划一,使得秦始皇在统一帝国境内的度量衡制时,其实是以法令的形式肯定秦国原有的制度,诏令在帝国全境内推广实行。如果说秦始皇的统一度量衡制对商鞅的统一度量衡有什么发展的话,那便是秦帝国在推行这一法令时,在发至全国的度量衡标准器上加刻统一度量衡器的诏书全文。

大量出土文物雄辩地说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在帝国全境内迅速而有效地得以推广实行。在陕西、山西、山东、江苏、内蒙古、辽宁等许多地方,均发现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全文的度量衡标准器。

延伸阅读

有学者认为,就度量衡自身衡制系统而言,秦极有可能因为经验不足以及国命太短之故,有许多基准并不是非常适用,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就是某些基准缺少稳定性、高流通性以及高精度性。因此,只能说秦朝是第一个制定度量衡的朝代。而到了汉代,对于基准的制定已经知道运用科学的技术与方法了。以至在我国整个度量衡的发展史,无论是在标准的确立、器物的制作、单位制的完备、以及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都以秦汉为重要的阶段。而且始终不出秦汉的基本体制。这包括与时俱进中的度量衡质量的增大或减小,标准器的兴废与更换,单位制的改进或回复等等。

鸦片战争以后,外来制度不断输入,旧有传统受到影响和冲击,至民国成立,国民政府废弃旧制改立市井制,但这个新的市井制仍保留有秦汉制的影子。

1984年,我们国家正式公布与实施法定计量单位,全面推行国际单位制,中国的旧制终于完成它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使命,功德圆满。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21年,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国王托勒密四世即位。托勒密四世即位后不久就逮捕了在埃及避难的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并将之监禁。托勒密四世与野心勃勃的叙利亚国王安条克三世(大帝)进行第四次叙利亚战争(前221年—前217年)。前217年,他在拉斐亚战役中获胜(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次伟大胜利),成功抵御了安条克三世对埃及在巴勒斯坦领地的进攻。通过这次胜利,托勒密四世夺取了除塞琉西亚外塞琉古王朝的全部沿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