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8025600000035

第35章 灭亡赵国

时间?公元前228年

人物?王翦、李牧、赵王迁

战国七雄中,赵国是仅次于秦国的强国,名将辈出,士卒如云,曾多次同其他诸侯国合纵,重创秦军。所以,秦国君臣都把赵国当作最大的敌人,不敢掉以轻心。

秦昭王之时,赵惠文王欲兴兵攻燕,苏秦之弟苏代恰在赵国,他对赵王说:“臣来赵时经过易水,见一只河蚌张开蚌壳晒太阳,而鹬啄其肉,蚌即闭壳而钳住鹬喙。鹬说:今日不雨,明日不雨,你就会死。蚌也说:今日不放,明日不放,你成死鹬。两下里各不相让。一个渔翁看到这情形,便把鹬、蚌都抓住了。”苏代以此劝赵勿伐燕,以免强秦坐收渔翁之利。

秦王政亲政以后,对赵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和研究,他发现,赵国除了君臣隔膜、将佐不睦以外,还有—个很大的弱点,即赵国同他的东北邻国燕国不能相容,经常兵戎相见,相互攻伐,即使在休战时期,也是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就像苏代所说的鹬蚌相争。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此时,一个消息传到了咸阳:就在秦灭韩的期间,赵国先是发生了大地震,自乐徐(今河北满城县西北)以西,北至平阴(在今山西省阳高县南),台屋墙垣毁坏大半,土地裂开了一道东西宽130步的大口子。紧接着又闹起了大饥荒。老百姓们传唱道:“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秦王政抓住这一天赐的灭赵良机,决定向赵国再举征伐。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31岁的秦王抓住战机,下令大举攻赵。秦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分两路攻入赵境:王翦率上党秦军由西向东,直下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再由北而南,威逼邯郸;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秦军由南而北,直扑赵国腹心,进围邯郸。

这时的赵国,因连年兵燹和地震、饥馑,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员严重不足,原有的君臣隔膜、将佐不睦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已是堪堪待亡。赵王迁困兽犹斗,派武安君、大将军李牧和将军司马尚带兵在邯郸外围拼死抵御。李牧是战国时期罕见的帅才,攻守全能,特别擅长打防御战,当年他在雁门镇守边关之时,就连势如飙风的匈奴铁骑,面对他的铁桶一般的防线,也是一筹莫展,休想再前进一步。眼下,面对秦军的凶猛进攻,李牧和司马尚竭尽心智,苦心筹划,团结全军,成功地将两路秦国大军挡在邯郸外围达一年之久,连王翦这般威名赫赫的大将,对此也是无计可施。

从公元前233年起,秦军三次攻赵,前两次均遭惨败,第3次攻赵又遭到顽强的阻击,无法挺进邯郸。而给秦军造成如此大麻烦的人,竟然都是——李牧!秦王开始明白了:若论提百万之军纵横沙场,攻必克,守必固,百战而不殆者,李牧足以称之,秦军将领无人能及。所以,奏王不打算调换前线将佐,王翦尚且束手无策,其他将领更可想而知了。秦王更不愿久围邯郸。因为那样做固然可以切断邯郸同外界的一切通道,困死李牧,但短时间内是无法办到的。若围城时间加长,迫使山东各国认清形势,再次合纵,共同对付秦军,形成赵反击于内,诸侯合击于外的态势,或者诸侯联军干脆直捣咸阳,“奋六世之余烈”的统一决战就将遭到全面失败。这样的局面,秦王是无论如何不愿见到的。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李牧身上。秦王决心翦除李牧,拔掉这颗统一之途上的大钉子。强攻不行,唯有智取。他派人潜入邯郸,以重金贿赂郭开,行反间计,声言李牧和司马尚在此国难当头之际,不想君王之所想,不急国家之所急,欲谋叛赵国而去。愚蠢的赵王迁听了郭开的报告,不做任何调查,便信以为真,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两个无能之辈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以国家利益为重,抗拒王命,不交兵权。赵王迁遂派人秘密捕杀了李牧;司马尚也被临阵免职。

秦王政略施小计,只花费些金钱,便拔掉了使几十万秦军都束手无策的大钉子,扫除了统一之途上的一大障碍。事关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又可以顺利进行了。

李牧一死,秦军在王翦及杨端和的指挥下,重新发动了海潮般汹涌的攻势。3个月内全歼赵军,杀死赵葱,攻占了邯郸,并在东阳(今邯郸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生俘了自毁长城的赵王迁以及颜聚。只有赵公子嘉在一些宗室大臣的护卫下逃往代郡,后来自立为代王。赵国基本上灭亡。秦王政在以邯郸为中心的地区设立了邯郸郡。赵王迁被押往秦国,秦国将其放逐到房陵(今湖北省房县)。据说他后来满怀亡国之痛,作“山水之讴”以寄托故国之思,闻之者莫不流涕,只是为时已晚。

这一年,是秦王政十九年,即公元前228年。

延伸阅读

赵国灭亡后,秦王政回到了阔别二十三年之久的邯郸城。这里是他的出生地,实际上也是他的故乡。他来到人世后最初的九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其中有长达六年的时间,为了躲避赵人的迫杀,秦王政曾随母亲一起东躲西藏地讨生活。现在,原来的小逃犯一变而成为赵人新的主宰者,重又返回故地。我们无从知道秦王政由此会生出什么感慨。历史只告诉我们,秦王政在邯郸下令,将曾经与其母亲家有“仇怨”的人统统抓起来,全部活埋!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29年春,马其顿的狄密多留二世驾崩,留下一个只有九岁的王位继承人——腓力五世,由于马其顿新丧,忙于自己的事物,所以暂时无力帮助伊利里亚。

公元前229年夏,罗马侵入伊利里亚,伊利里亚军大败。罗马人第一次登上了东方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桥头堡,同时确保了战略要地奥特朗托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