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8021300000014

第14章 英雄莫问出处

“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职业歧视导致的矛盾依然屡禁不止:保姆被唤作“丫鬟”;保安被戏谑“看家狗”;民工被限制出入某些高级场所……大学生择业也左挑右拣,导致有的行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的行业前门可罗雀。

“英雄”都“莫问出处”了,职业何时才能不分贵贱?

寺里有一个担水的僧人,长得五大三粗,膀阔腰圆。由于脚力好、力气大,即使他一人担着四桶水,也面不红、气不喘。众僧见了,都忍不住对他竖起大拇指,称其“神力”。

和他住在一个禅房里的,是一个烧火的僧人。相比之下,他就长得文弱多了,像根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豆芽菜似的。众僧经常拿两人作比较,取笑烧火僧“肩不能担,手不能提”。面对众僧的嘲笑,烧火僧却表现得很淡定。他既不与众僧辩驳,也不“发愤图强”偷偷练练体力,只是像往常一样烧着自己的火。

担水僧平日也是个厚道之人,别人的夸赞使他很不好意思。这天,他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问烧火僧:“你怎能任人家取笑,还能安心在这里烧火呢?”

“我自知身体单薄,不是担水的材料,还是烧好自己的火为好。”

担水僧有些生气地说:“你怎么能妄自菲薄呢!你应该证明给他们看,你并不比别人差。从今天起,你和我一起担水!”

“这并不是妄自菲薄,”烧火僧笑着摇了摇头,“因为在我眼里,能烧火和能担水是一样的。”

这话听起来,总有点侮辱担水僧的意味。觉察到担水僧的异常神色,烧火僧解释道:“担水需要好的体力和平衡力,烧火何尝不需要对火候的敏锐感觉和把握呢?众人夸你,是注意到了你的存在,但我不能因为人家没注意到我,就放弃烧自己的火。其实,在修行的路上,你我离佛祖都一样近,一样远,没什么可褒贬的。”

听了烧火僧的话,担水僧有些惭愧,说道:“原来想点醒你,没想到反而被你点醒了。”其实职业本无贵贱之分,有所贵贱的只是人心。我们都该学习烧火僧的精神,记住他那句耐人寻味的话:“其实,在修行的道路上,你我离佛祖都一样近,一样远,没什么可褒贬的。”谁说不是呢?

然而生活中,却有很多像寺里的众僧那样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担水僧和烧火僧的“职业”,“职业贵贱”论是导致职业“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中我们最常听到的或许就是家庭与所雇保姆之间的矛盾问题。诸如家里少了东西,任何调查也没有就要对保姆搜身,甚至任何证据还没得到就直接将“嫌疑犯”保姆扭送至派出所,倘若遇到蛮横无理的人家,可能还会大打出手、动用“私刑”……老一代的封建等级制度早就废除了,为何这类事情却一直不见消失呢?社会一直强调职业不分贵贱,人们应关注弱势群体,宣扬人人平等,究竟何时才能“名副其实”?

前几年,长沙晚报上登的一则新闻《职场谎言夺去年轻生命》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报道讲述的是一名在省直机关当保安但被人误认为机关工作人员的小伙子,也许是虚荣心作祟,他将错就错,辛苦维持着假象,最后因为“东窗事发”,小伙子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情节堪比虚构的小说。我们不忍用简单的“虚荣”二字就评判他,也无意追究那些羡慕他进了省直机关的同学、老师、朋友对他的死亡到底起了多少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想说的是,在就业如此困难的现在,仍有大批人因为“职业贵贱”论而把自己变成了“眼高手低”族,甚至“海带”族,或者索性成了“啃老”族。在他们看来,就算是什么都不干也比干那些“低贱”的工作有面子,这究竟是哪门子逻辑?自力更生难道不比“寄生虫”强太多?宁愿一直空等好运从天降,也不愿放下“架子”、改变心态,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和坐以待毙有什么分别?

不妨看看现在社会的那些富豪吧:希望集团刘氏兄弟在最初创业时从孵小鸡、养鹌鹑开始;马云也曾经当过小贩;李嘉诚也是从学徒开始;曾宪梓也曾骑车串巷卖领带;连续数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晓华的经历更具典型性,他出身贫寒,只有初中做的文化水平,后下放北大荒,返城后在外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做过炊事员,第一桶金是靠在北戴河卖冷饮掘得……都说“英雄莫问出处”,如果你羡慕他们今日的成功,是不是也该多多少少学习一点他们那朴素的“职业无贵贱”的思想呢?

让我们每个人都把那该死的“职业贵贱”论抛到九霄云外去吧,因为任何行业,皆有成功。

“圆满箴言”英雄莫问出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才能的高低,没有职业的贵贱。只有摆正心态,才能防止不切实际的眼高手低、丧失公德的职业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