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家庭养猫一本通
8013200000011

第11章 常见猫病的防治

常见传染病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热或猫传染性肠炎,主要是幼龄猫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广泛存在于德、匈、法、英、美、日等国家,我国近年来,已蔓延到全国多数地区,成为当前的主要猫病之一。

“病的发生和传播”猫瘟热的病原体是猫细小病毒。猫感染了这种病毒之后,在病猫的呕吐物、粪、尿、唾液、鼻和眼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甚至病猫康复后数周至1年以上仍能从粪、尿中排出病毒。这些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或周围环境,就可把疾病扩大传播开;也可因健康猫与病猫的直接接触而感染。所以,病猫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诊断要点”

1.分析病史和临床表现:本病在我国的发生和流行有以下特点: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的小猫,其发病率占80%以上;暴发流行迅速而广泛,多呈急性经过,死亡率达90%以上;多发生在冬末至春季,12月至翌年3月的发病率占全年的55%以上;全窝小猫发病的也较多见。

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是呕吐,倦怠,体温升高至40℃以上,持续24小时左右后下降至常温,但经2~3天又可上升(复相热型)。病猫腹泻,呈带血的水样便,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病猫采血化验,可见明显的白细胞数减少(降至4000个/毫米以下)。此时病猫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对主人的呼唤和环境漠不关心。通常在第二次升温达高峰后不久就死亡。

2.尸体剖检:对病死的猫进行尸检时,可见其主要病变在小肠,肠黏膜水肿,有些病例的肠黏膜上附有伪膜。回肠有明显的出血性肠炎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胀。另一个剖检特征是,若把长骨行纵向剖开,可见红骨髓呈多脂样和胶胨样。

根据以上特征,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还有一些疾病其临床表现与本病相似,因此,单凭以现难以确诊。最理想的诊断方法是用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但家庭养猫是难以办到的,主要是通过我们对以上症状的观察分析,发现可疑症状和病变,立即送兽医诊疗所就诊。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给猫注射疫苗。近年来,国内有些院校研制成灭活苗,某些地区应用细胞培养灭活苗,经连续观察2~3年,表明该苗安全有效,达到了控制疫情、预防发生的目的。灭活苗在某些地区应用的结果,也认为安全性好、效果确实。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增强猫的体质,都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在冬末至春季流行本病的季节内,对1岁以内的幼龄猫及带幼仔的母猫,要避免外出串门。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隔离病猫,无救治希望的重病猫,应扑杀淘汰。对猫窝、食盘、水碗、便盆等进行严格消毒。病猫尸体应深埋或焚烧,以防本病的扩大传播。

对轻症病例,尤其在发病初期,应在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病猫由于腹泻,严重脱水,所以,发病的早期要及时而果断地输液,以调节体液电解质的平衡与纠正机体酸中毒。输液量应根据病情特别是脱水的程度而定,一般是每千克体重50毫升左右。其次,进行抗菌消炎,各类抗菌药物对猫细小病毒是无任何医疗作用的,主要用以预防继发感染。除此之外,可采用一些辅助疗法,如给予止血药、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类药物等。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

本病又称传染性鼻气管炎。这是猫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体是猫鼻气管炎疱疹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猫感染本病后,病毒能在病猫的鼻腔、咽喉、气管、结膜和舌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随其分泌物排到体外。有些猫感染后不呈现症状(隐性感染),但仍能向外排出病毒。因此,当健康猫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用具和周围环境时,就可引起本病的扩大传播。试验证明,病毒也可通过飞沫迅速传播。

“诊断要点”

1.传播:本病传播迅速,常突然发病。

2.临床表现:病猫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病例有较明显的热性全身性症状,病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等全身症状明显;有的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结膜炎,病猫出现咳嗽和鼻分泌物增多,有黏液性眼屎;有的出现生殖器官病变,如阴道炎、流产等。重症病例主要呈现结膜炎、鼻炎、支气管炎和溃疡性口炎等症状。

根据以上要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

“防治措施”国内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本病主要采取一般性防疫措施。国外生产有单价弱毒疫苗或多价联苗,都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治疗方面主要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并配合对症治疗。

猫传染性腹膜炎

这是猫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病猫除呈现腹膜炎,使腹部增大外,还可呈现胸膜炎的症状。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为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据报道,本病在国外(加拿大、美国等)发生较多,美国加州大学用病理学检查时,发现大约有10%的猫有病变。在猫群中的抗体调查表明,有82%的猫可发现本病的抗体,说明本病普遍存在于美国。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经消化道及昆虫媒介的传播途径也应重视。

“诊断要点”

1.易感范围: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各种猫都可感染发病。

2.临床表现:可分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

渗出型病例一般发生在疾病流行初期,其特点是因腹水潴留而腹部明显隆起。病猫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日渐消瘦衰弱,经1~6周后,可见腹部膨大,体温升高达39.7℃~41℃。母猫常被误认为妊娠。此种病型,迅速死亡。用无菌注射器吸出腹水检查时,可见腹水透明、淡黄色,有的呈蛋清状,接触空气则很快凝固。

干燥型的病猫不出现腹水,而以眼病为主,如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眼前房液呈红色,由于纤维素渗出,使虹膜与角膜黏连。有些病例出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眼球震颤,定向力障碍,肌肉强直和共济失调,后期发生不全麻痹或全麻痹。公猫有睾丸周围炎或副睾炎,此型病例多在5周内死亡。

3.尸体剖检:渗出型主要是腹水增多,腹膜有纤维素增生,肝、脾、肾表面也附有纤维素块。干燥型病例除眼部病变外,也可见到脑水肿、肝脏坏死。

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及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必须依靠血清学检验和病毒分离。

“防治措施”目前尚无疫苗可用。为减缓症状,可使用氨苄青霉素与泰乐霉素、泼尼松等,并配合一定的维生素进行治疗,可减轻症状。

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将病猫隔离,污染的环境用0.5%洗必太等进行消毒。

猫白血病

猫白血病是几个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其中对猫危害最严重的是猫的恶性淋巴肿。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体是猫白血病病毒和猫肉瘤病毒。病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垂直传播,即病母猫可通过子宫将病毒传给胎儿或经病母猫的乳传播给小猫。另一种通过污染物如食盆等间接传播。此外,吸血昆虫如猫蚤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病猫的唾液和尿内含有大量病毒,尤其唾液内含毒量更高,乳汁和鼻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排出体外的病毒在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病猫是重要的传染源。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本病主要发生在4月龄以内的仔猫,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易感性降低。

2.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消瘦、贫血、嗜眠、食欲不振,有的有咳嗽、呕吐等症状。消化型的病猫,外观无明显的症状,但腹部触诊可触摸到肿块。胸腺型病猫,肿瘤压迫食道、气管和肺,常导致呼吸困难、吞嚼困难,胸腔积液等症状。

3.病理解剖:病死猫尸检时,在相应脏器上可见到肿瘤。

通常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作出诊断。

“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发现病猫都要扑杀,对可疑病猫应在隔离条件下进行反复的检查,尽量做到尽早确诊。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猫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猫主要呈现高热、咳嗽和全身衰弱无力,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的病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猫感染本病后,病毒就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并随病猫的喷嚏、咳嗽,把呼吸道中的病毒排出,健康猫吸入后即可感染发病,引起本病扩大传播。

“诊断要点”

1.流行季节:本病的发生常与气候的骤变有一定的关系。一旦发生流感,则迅速传播。病程短,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一般以秋末至春初发生较多。

2.临床表现:病猫体温升高达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呼吸数达40~60次。病猫流鼻液,喷嚏,全身颤抖,怕冷。

根据以上特点,一般可初步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防治措施”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防止寒冷空气的侵袭,尤其是气候骤变时更应注意,对病猫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与健康猫接触。大蒜汁水溶液喷鼻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方法是将大蒜500克,去皮捣成泥状,加水250毫升拌匀,用2~3层纱布包紧挤成蒜汁,临用时用水配成20%~30%水溶液,用橡皮球注入器向两侧鼻孔内喷入少许,每日1~2次。

对病猫可肌肉或皮下注射青霉素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4天。也可肌肉注射板蓝根液2~4毫升,每天1次,连用2天。此外,可内服速效感冒胶囊,每次1/10丸,每天2次。必要时,配以静注或腹腔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20~50毫升。

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这是猫和其他动物以及人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国内对犬和其他动物狂犬病的报道较多,而对病猫的报道较少,但已证明,一些外表健康的猫,其唾液内却带有狂犬病病毒,因此在防疫上应引起充分注意。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为狂犬病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排出体外。大多数病例是由于被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近年来研究证明,本病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少数也可由外观健康的犬或猫舐触健畜伤口或与猫共睡一个窝中而感染。

“诊断要点”

1.病史:多数病例有被病畜咬伤的病史。

2.临床表现:病猫的行动反常,喜躲藏在阴暗处,不听呼唤,即使主人呼唤,也无反应,甚至攻击主人。病猫出现异嗜到任何物体,都要咬噬。病猫狂暴不安,乱跳乱咬,最后终因麻痹而死亡。遇到这种可疑的病猫,应将其捕获,拘禁观察至少两周,在此期间若无狂犬病症状出现,则证明不是狂犬病。若出现狂犬病症状,为了诊断目的,最好待其自然死亡后,进行剖检。如发现胃内空虚或有大量异物,胃黏膜高度发炎,其他脏器无特异变化时,应采取脑组织检查。必要时可配合其他血清学诊断。

“防治措施”在狂犬病流行区,对猫应积极注射兽用狂犬病疫苗,以保人兽安全。发现病猫应及时扑杀、深埋或焚烧。

被咬伤的猫,先让伤口流出部分血液,以减少病毒吸收,再用肥皂水充分冲洗,并用3%碘酊处理创口。如有症状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如镇静、抗痉药物及氢化可的松等激素。被咬伤的猫,应同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于伤口周围分点注射。用量每千克体重1.5毫升。免疫血清应在被咬后72小时内注射完毕。整个治疗过程,应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喂者及治疗者必须严加防护。一旦发现狂犬病症状立即扑杀。

副伤寒

副伤寒又称沙门氏菌病,主要是幼龄猫的一种传染病。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是沙门氏杆菌。患有本病的动物,其所产的乳、肉、蛋中都可含有此种细菌。病畜的粪便中也含有大量沙门氏杆菌,因此,当健康猫与被污染的食物、水等接触,或用未经煮沸的这些食物喂猫时,就可经消化道感染发病。另外,被病菌污染的笼具、器皿等在该病的传播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诊断要点”

1.接触史:病猫有接触或吃食过被污染的物品或食品的病史。

2.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可见到病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呼吸浅表,呕吐和腹泻,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样,重症病例稀便中带有血液。全身衰弱,常躺卧不起,体重迅速减轻,腹泻重者,黏膜苍白,虚弱,脱水,临死前出现黄疸。幼猫感染后,体温降低,全身虚弱明显,并常出现转移病灶。猫的沙门氏菌病死亡率10%左右,并可明显影响猫的生长发育。

根据以上症状,一般只能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还须依靠实验室检验。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禁喂带菌、染菌的鱼、肉、乳及乳制品,严格控制病猫、病后耐过的猫与健康猫接触。对病猫舍、猫窝、食具及其他用具,应以来苏儿、新洁尔灭、5%氨水、3%火碱溶液进行消毒。尸体要深埋或烧毁。对病猫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氯霉素皮下或肌肉注射,用量2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连用3~5天,或新霉素片内服,用量5~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喂5~7天,或呋喃唑酮(痢特灵)内服,日用量10毫克/千克体重,分两次内服,连用5~7天。也可用大蒜泥内服,取大蒜5~25克,捣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酊内服,每日3次,连服3~4天。对症治疗,如输液、保护心脏、清肠制酵、保护胃肠黏膜等疗法。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内的寄生菌,大多数大肠杆菌是不致病的,但其中某些型有致病力,可引起动物特别是初生和幼龄动物感染发病。常发生严重的腹泻和败血症。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是大肠杆菌。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河水、土壤中都有存在,并大量寄生在人、畜的肠道内。只有当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通过消化道感染。

“诊断要点”

1.易感年龄:本病多见于新生的猫仔,大多发生在生后1周龄内的幼猫。

2.临床表现:病猫精神沉郁,病初减食,继而废绝,体温升高达40℃左右。鼻镜干燥,粪便稀软、粥状、呈黄色或灰白色,以后出现水样腹泻,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并带有白色泡沫,很少出现脱水,病猫伏卧不喜动。眼、鼻有黏液分泌物。濒死前体温下降,经1~2天死亡。

3.病理剖检:病变主要在肠管,可见到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大肠壁菲薄,肠黏膜脱落,充满多量气体,肠内容物呈黏液样,有的混有血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根据以上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取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学检查。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做好日常的卫生工作,猫窝要经常晒,猫食要注意清洁卫生,禁喂腐败变质的食品。

治疗可用:卡那霉素注射,用量为5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注射2次,连用3~5天,或庆大霉素20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或痢特灵内服,日用量为10毫克/千克体重,分两次内服,连用5~7天,或食母生、乳酶生、苏打片各1片,每天喂服2次,连用3天。纠正脱水,可口服或静脉注入葡萄糖盐水。

肉毒梭菌中毒症

肉毒梭菌中毒症是由于吃下了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中毒性疾病。猫虽可发生,但不多见。

“病的发生和传播”肉毒梭菌是一种腐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当肉类食品腐败时,常可发现含有肉毒梭菌。该菌污染食品后,在适当温度下大量繁殖并产生多量肉毒毒素,猫吃了含有这种毒素的食品就可中毒发病。

“诊断要点”

1.病史:病猫有吃食腐败变质肉的病史。同群猫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病常呈散发。

2.临床表现:发病突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的进行性麻痹,首先发生于后肢的肌肉,病猫拖着后肢向前爬行,继而瘫痪,并向前躯发展,出现呼吸困难,前肢麻痹而成全瘫。眼球突出或斜视,瞳孔散大。咽部肌肉麻痹,因而不能采食和吞咽困难,流涎。颈部肌肉麻痹而使头下垂。濒死前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排稀血便、血尿,昏迷,最后因窒息而死。

根据以上两方面的检查,基本上可以确诊。但如果能从食物和胃内容物内检测到肉毒毒素,则使诊断更有说服力。因此,采病死猫的胃内容物送兽医诊所进行化验是很有诊断意义的。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关键在于做好食品卫生,喂猫的肉类一定要新鲜、清洁。各种动物尸体的残骸应及时清除、深埋,防止猫吃食。一旦发生本病,要及时抢救,治疗的关键是消除病因。采用5%碳酸氢钠或0.1%过锰酸钾溶液灌肠洗胃,因肉毒毒素在碱性条件下易于破坏,在氧化作用下毒力易减弱,所以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也可服用泻剂。同时给强心剂和输液。如有条件,可早期应用多价抗毒素治疗,效果较好,每4~6小时静脉或肌肉注射1次,至病情缓解时为止。用量可参照说明书。

巴通氏小体病

巴通氏小体病又称猫传染性贫血。除猫可以感染发病外。多种家畜和人都可感染。近年来,据国内某单位的调查,已从多种动物的血液中发现了巴通氏小体,说明我国也有本病。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体是巴通氏小体。这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立克次氏体之间的微生物。巴通氏小体可分为4个属,引起猫巴通氏小体病的病原是猫血液巴体属和附红细胞体属,它们寄生在猫的红细胞内。可经咬伤、抓伤而感染,也可通过节肢动物(蚤类、蜱螨类)叮咬而传播。

“诊断要点”猫感染本病后,大多数为隐性感染,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当其他诱因如寄生虫病、妊娠、其他不良因素刺激时,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呈现一定的临床症状。病猫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体躯虚弱,食欲不振或不食,体重迅速下降。由于巴通氏小体在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降低,病猫出现贫血,轻度黄疸及血红蛋白尿。

病死猫剖检时,可见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根据以上几点和血液学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如在血片的红细胞内见到球形或短杆状的颗粒小体时,即可判定为巴通氏小体病。

“防治措施”无特殊预防法,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消灭体外寄生虫如蚤、螨等。四环素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其用量为10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另外可补给造血药物,如内服碘化亚铁糖浆,每次5~10滴,每天2次。

秃毛癣

秃毛癣又称钱癣或匐行疹,是猫和其他动物都可感染的一种皮肤真菌病。在各种动物中以牛、马发生较多,猫发生得较少。

“病的发生和传播”秃毛癣的病原体有2种:发癣菌属和小芽孢菌属,猫的秃毛癣多由小芽孢菌属引起。这种小芽孢菌,存在于皮肤表层、硬皮和鳞屑内、毛囊内、毛根周围或毛体上,形成大量孢子,当病猫挠痒或在各种物体上蹭痒,或与其他猫互相舔舐时,就可把孢子传播开,引起病的扩大传播。由于孢子对热和消毒药液的抵抗力强,不易将其杀死,因此一旦发生本病,不易彻底治疗。

“诊断要点”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也有一定的特征性,所以常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确诊。猫秃毛癣的多发部位在面部、躯干、尾部和四肢等处,出现圆形的癣斑,上面覆以灰色鳞屑,癣斑部的被毛折断或脱落。病猫有剧痒,故常在各种物体上蹭痒。病程较长,鳞屑脱落后,形成秃斑。

对不典型病例,依靠临床症状难以确诊,此时应采取病料,如病、健交界处的皮屑、折断的毛根等,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适当处理后,进行显微镜检查,若在透明的毛根部见到小芽孢菌,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做好猫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给猫经常洗澡、梳毛。另外要防止健康猫与病猫接触。

对病猫的治疗应先剪去患部及其周围的被毛,用热肥皂水浸泡、洗涤患部,以软化硬皮。再用温热的3%~5%克辽林液洗涤患部,除去软化的痂皮,待患处干后,局部涂擦10%碘酊或10%水杨酸酒精或水杨酸软膏,初期每天1次,以后每隔1~2天1次,直至痊愈为止。灰黄霉素能有效地抑制小芽孢菌等的表皮癣菌,以口服为主,应持续服用到病变组织完全被健康组织代替为止,其用量为20~25毫克/千克体重。我国目前生产的灰黄霉素为微粒型,如甩非微粒型,则应增加剂量。用药期间,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3%~5%克霉唑软膏局部涂擦,对猫秃毛癣有较好的疗效。

念珠菌病

又称鹅口疮。是动物和人都可感染的一种真菌病。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尤以幼龄和体弱猫最易感染。白色念珠菌通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和黏膜内,当猫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寄居于消化道内的白色念珠菌就可呈现致病作用而使猫感染发病,这种感染形式称为内源传染。

“诊断要点”本病的症状表现,一般在口腔和食管黏膜上形成大小不一的隆起的软斑。软斑表面覆有黄白色伪膜,剥离后留下容易出血的充血面。病猫发生水样腹泻,食欲废绝,脱水,最后多因衰竭而死。

为了确诊,最好从黏膜和皮肤的病变处刮取标本,送实验室化验,以观察有无白色念珠菌。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首先要消除诱发本病的各种因素,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避免长期使用抗菌添加剂。对病猫治疗可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0.15~1.0毫克/千克体重,溶于葡萄糖盐水中静注,总量不能超过5毫克/千克体重,否则,可发生肾损,因此,每周只能注射3次。用克霉唑、制霉菌素、庐山霉素等治疗,也都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常见寄生虫病

蛔虫病

蛔虫病主要是幼龄猫的疾病,病的分布非常广泛,危害严重,可影响幼猫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

“虫体特征及病的传播”蛔虫的种类很多,但不同种的蛔虫各有其固有的宿主,如猫蛔虫只寄生于猫体内。有时某种蛔虫,误入非专性宿主体内,也不能发育成成虫。寄生于猫体内的蛔虫是弓首蛔虫。虫体呈浅黄色,较小,两端较细,前端较齐而尾端较尖。蛔虫的生活史较特殊。雌虫产卵于消化道中,此时虫卵尚未发育到侵袭性阶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到外界后,在适当条件下,约经5天,卵即形成幼虫,到达侵袭性阶段。此种虫卵被宿主吞食到肠后,幼虫被孵出,进入肠壁血管并随血行至肺,再转入呼吸道,沿支气管、气管到达口腔,然后再次被吞咽下至小肠,继续发育成成虫。有些幼虫移到肺脏后,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至其他脏器和组织内形成包囊。幼虫在囊内不生长,也不死亡。当另外的猫吃了这种带有幼虫的组织或脏器,仍可发育成成虫。

猫蛔虫病对猫机体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机械性作用。即幼虫在移行时侵入肠壁、肝脏及肺部时,均可造成小损伤、小出血及炎性浸润等变化,甚至引起肺炎。成虫的寄生可消耗机体的营养物质,导致猫的营养障碍、贫血、精神不振、消瘦等症,蛔虫寄生过多由于虫体互相缠结成团而引起肠管堵塞,或在虫体寄生过程中,钻入管、腔中,引起各种合并症,如胆道蛔虫引起的胆道炎、肝出血、肠穿孔所致的腹膜炎等。二是毒素的作用。蛔虫能分泌多种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痉挛、兴奋或麻痹。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病猫消瘦,食欲减退,初期有轻微咳嗽,感染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幼猫腹围膨大,发育不良,被毛粗糙,贫血,有时表现异嗜现象。

2.化验检查:上述临床表现可以作出初诊,如能看到病猫排出蛔虫,或取粪便做虫卵检查,则有助于病的确诊。

“防治措施”

1.定期驱虫:仔猫断奶后应驱虫1次,以后每隔1.5~2个月驱虫1次。这样可减少猫体内的载虫量和降低外界环境中的虫卵污染程度。驱虫药物可选择:①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5毫克。本品适口性差,混饲给药时应少添多次喂,驱蛔虫效果较好。②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1次内服。③驱蛔灵。每千克体重100~200毫克,1次内服。④噻苯咪唑。每千克体重50毫克,每日1次,连服3日。噻苯咪唑不仅能杀死管腔内的幼虫,且能杀死在组织中移行的蛔虫幼虫。用药后1小时内能抑制粪中虫体排卵,改变卵形,阻止虫卵孵化,可防止场地污染。

2.注意卫生:搞好环境、食具、食物的清洁卫生。幼龄猫每年春、秋两季作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

绦虫病

绦虫病是猫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引起猫绦虫病的绦虫种类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闻节裂头绦虫、带绦虫、中绦虫、双殖孔绦虫等。绦虫病有时可以感染人,危害性很大。

“虫体特征及病的传播”绦虫是背腹扁平,呈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带状虫体,虫体由头节、颈节和体节3部连接而成,体节的数目因虫体的种类而异,有的是几节,有的几百个节。因此其长度由几厘米至数米。头节细小,呈球形或梭形。颈节是在头节之后更细而短的部分,它不分节段。体节呈四边形。紧靠颈节部的体节都较小,其内部的生殖器官未发育,叫做未成熟体节。其后是成熟体节,绦虫为雌雄同体,故成熟体节内就有雌雄两性生殖器官。最后部分体节的子宫内充满着虫卵,而生殖器官的其他部分都已萎缩或退化,这种体节叫孕卵体节,它能自己离体脱落或裂解,随粪便排出体外。所以如果在猫的粪便中见有“宽面条”样的四边形体节,说明该猫感染有绦虫病。虫卵排出后,被各种中间宿主吃入体内,发育成幼虫。这些幼虫再被猫吃入后,发育成成虫,引起猫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诊断要点”猫绦虫病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只是引起消化紊乱,厌食和下痢,并引起严重的贫血。单靠临床诊断是难以确诊的。对绦虫病的诊断,主要靠从粪便中发现排出的体节,一般外观多为黄白色,也可从粪便中检查虫卵或卵囊,如在猫的粪便中找到上述体节或虫卵,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应进行定期的预防性驱虫,一般每季度1次。猫的饲料特别是鱼和肉必须煮熟后才能喂,以隔断中间宿主的传播作用。平时应加强卫生,大力防鼠灭鼠,消灭猫身上的蚤类,猫粪要彻底消毁,防止散布病原。治疗药物有:吡喹酮。口服量5~10毫克/千克体重,这是目前较理想的驱绦虫药,效果好,毒性小;氯硝柳胺(灭绦灵)。口服量100毫克/千克体重。服药前停食12小时。此药对各种绦虫都有很好的杀虫作用;丙硫苯咪唑。口服量10~15毫克/千克体重。有高效杀虫作用;硫双二氯酚。1次内服量100毫克/千克体重。此药药性缓和,但不能杀死头节,故现今少用。

钩虫病

钩虫病是猫比较多发的寄生虫病,而且危害严重。

“虫体特征与病的传播”钩虫的种类很多,对猫有感染性的钩虫有狭头钩虫、管状钩虫、巴西钩虫和犬钩虫等。常见的是管状钩虫与巴西钩虫。它们寄生于小肠,尤以十二指肠为主。钩虫在小肠内产卵,并随粪便排至体外,约经1周左右发育并蜕化成感染性幼虫。幼虫经皮肤或经口感染。当幼虫经皮肤侵入时,钻入外周血管,随血流经小循环至肺,移行到肺泡和小支气管,随呼吸道分泌物到口腔,再吞咽下,固着于小肠壁,发育成成虫。约50天后交配产卵。

“诊断要点”本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主要是贫血,或局部皮肤上有出血和炎症。严重时,血液稀薄,可视黏膜苍白。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因而只能参考,最可靠的方法是取粪便做虫卵检查,根据虫卵特点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由于钩虫的幼虫不耐干燥,在阳光下能很快杀死幼虫,故预防本病,应保持猫窝的干燥、清洁卫生,经常放阳光下晾晒。定期做粪检,发现钩虫卵时,及时驱虫。

治疗本病可参照蛔虫病。也可用噻嘧啶(抗虫灵)进行治疗。甲苯对猫钩虫有特效,其用量为0.22毫升/千克体重,口服或混入饲料中服用。亦可用二苯酚,9.9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各种动物和人都可感染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猫在本病的传播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有些地区人类感染率很高。感染弓形虫病的孕妇,不仅能使胎儿造成各种畸形、缺陷、疾病或死亡,而且还能使孕妇出现流产、死胎、早产或增加妊娠合并症,对人类的健康危害甚大,已引起兽医界、医学界和生物界的关注。

“虫体特征与病的传播”弓形虫病的病原是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它的整个发育过程需要有两个宿主,即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也可成为中间宿主。在作为终宿主时,弓形虫在猫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猫粪排出体外,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经过孢子增殖发育为含有2个孢子囊的感染性卵囊。

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很多,已知有200多种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和人。它在中间宿主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有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急性期形成半月形的速殖子(又称滋养体)及许多虫体聚集在一起的集落(又称假囊);慢性期虫体呈休眠状态,在脑、眼和心肌中形成圆形的包囊(又称组织囊),囊内含有许多形态与速殖子相似的慢殖子。

动物吃了猫粪中的感染性卵囊或含有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中间宿主的肉、内脏、渗出物、排泄物和乳汁而被感染。速殖子还可通过皮肤、黏膜途径而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弓形虫只有在猫科动物体内能形成卵囊。据报道,1只猫1天能排出1000万个卵囊,且可持续排出2周之久,而且病猫还可再感染,再排出卵囊,因此猫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必须引起充分注意。

弓形虫的形态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异,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速殖子呈橘瓣状或新月形,一端较尖另一端较钝圆,胞浆蓝色,中央的核为紫红色(姬姆萨氏或瑞氏染色法)。假囊(或称虫体集落)是在宿主细胞内寄生有数个或数十个正在繁殖的呈柠檬状、圆形、卵圆形的虫体,被寄生的细胞膨大,形成1个囊。

“诊断要点”猫感染弓形虫后,通常呈不显性经过,尤其是成年猫,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但却是带虫者。所以,生前诊断困难,只有在死后,从肝、脾、肺、淋巴结、心肌、脑等处,发现弓形虫时才可确诊。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幼龄猫,虽有体温升高、下痢、呼吸困难、肺炎,有的呈现神经症状,但仅依此作出确诊,也是十分困难的。要确诊本病,必须结合实验室检验,即采取病猫的胸、腹腔渗出液或肺、肝、淋巴结等病料送兽医诊所化验,其中以肺脏标本最合适,检出率最高。若能从病料中检出前述形态的弓形虫时,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对猫粪要做到及时处理,防止环境被污染。猫既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又是终宿主。感染后常呈隐性感染经过,不易发现和确诊,所以,一定要切实做到防止与病猫接触。肌肉组织内的包囊,在温度2℃~4℃时,能存活8~14天,但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煮沸可很快将其杀死。为了预防猫感染弓形虫病,对猫食物(包括乳、肉、蛋、鱼等)必须煮熟后再喂,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对病猫和可疑病猫,应在隔离条件下治疗。弓形虫的卵囊和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酸性环境敏感,因此,对弓形虫及其污染的环境,应选用浓度较高的常用消毒药,也可使用漂白粉溶液、次氯酸钠、生石灰溶液等消毒。

磺胺类药物对弓形虫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故对病猫治疗时,可选用磺胺嘧啶(SD)甲氧苄氨嘧啶(TMP)合剂或二甲氧苄氨嘧啶(DVD,敌菌净)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合剂,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又名DS-36,制菌磺)等药物进行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

疥螨病

疥螨病是由疥螨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病猫具有剧烈的瘙痒和皮肤湿疹样变化。

“虫体特征及病的传播”疥螨虫的虫体几乎呈圆形,有4对足,除最后1对外,均伸出体缘外。疥螨的发育过程可分成4个阶段,即卵、幼虫、若虫和成虫。疥螨钻进宿主表皮后,在表皮内挖凿隧道,虫体就在隧道内发育繁殖。在隧道内,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有一小孔与外界相通,此小孔既可供通透空气用,又可作为幼虫的出入孔。雌虫在隧道内产卵。

“诊断要点”

1.接触史:本病是接触性感染的疾病,因此一般都有与病猫直接接触,或与病猫共用饲养管理用具如梳子、洗澡盆等的接触史。

2.临床表现:螨病主要发生在头部(鼻梁、眼眶、耳廓及耳根部),有时也可发生在前胸、腹下、腋窝、大腿内侧和尾根等处,严重时可波及全身。患部表面潮红,有疹块状小结节,皮下组织增厚,形成鳞屑状。病猫的另一特征性症状为病变部有剧烈的瘙痒,病猫经常挠抓、摩擦、啃咬局部,因而该部位缺毛。由耳螨或小耳螨引起的外耳道螨,患猫常挠耳摇头,使耳廓受到机械性损伤和发生外耳道炎。有的病例,由于患部出血和血清渗出,同时感染细菌而引起化脓,形成所谓脓疱型的螨病。

通常根据上述两点即可确诊。为了与秃毛癣等病鉴别,最好取皮肤刮屑物,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能见到螨虫,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预防疥螨最主要的措施是保持猫体、居住场所及一切用具的清洁卫生。经常给猫洗澡,梳理被毛,对居住环境要定期消毒,加强幼猫的饲养管理,以提高其体质和皮肤抵抗力。发现被毛脱落和有鳞片样结痂时,应及时送兽医诊所诊疗。

对病猫的治疗,首先对患部及其周围彻底剪毛,用温肥皂水或0.2%温来苏儿水浸泡、洗刷,除去污垢和痂皮,然后局部涂擦0.5%敌百虫水溶液或软膏,涂擦时应用力摩擦。间隔5~7天,重复治疗1次,一般经2~3次涂擦,即可治愈。但应注意,每次涂药面积不能超过动物体表面积的1/3.或用0.1%辛硫磷乳液体表喷洒,也可用0.05%辛硫磷药浴,或0.1%乐杀螨(二甲丙烯酸酯)溶液涂擦患部,对疥螨有杀灭作用,间隔1周再重擦1次,或0.3%杀灭菊酯溶液药浴(头露出药液,涂擦硫磺软膏)有较好效果。也可使用天然杀虫药除虫菊、升华硫磺等。如40~50克硫磺粉加250克菜籽油拌匀,涂擦患部,间隔3天再涂擦1次。

体外寄生虫病

猫的体外寄生虫,包括虱、蚤、蜱、虻、蚊、蝇、蠓、蚋、白蛉等。这些体外寄生虫都能短时间或较长时间地寄生在猫的皮肤上,吸食血液,刺激皮肤。有人认为,猫体有点体外寄生虫没啥关系,殊不知,有些体外寄生虫还能传播人或动物的传染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这里主要介绍虱与蚤的防治。

虱病

虱的寄生有严格的宿主特性,猫虱是食毛目的腹嘴住猫虱。猫虱的卵呈卵圆形,灰白色,半透明,产出后粘在被毛上。

“症状”虱病主要表现为瘙痒和皮肤刺激,从而引起猫的挠抓。磨蹭和啃咬患部,被毛变得粗糙无光泽。虱量过多时,可引起被毛缠结;影响猫的外观。吸血虱唾液里的毒素,能刺激猫的神经末梢,使猫发痒不安。

“治疗”猫虱病,可用0.75%鱼藤酮粉撒布,或用0.5%~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或药浴。因为接触杀虫剂不能杀灭虱卵,所以于10~12天后再重复用药1次。

“预防”预防本病主要是加强猫体及居住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在给猫洗澡、梳毛时仔细观察毛间有无虱和虱卵,发现虱卵或虱时,及时治疗。

猫蚤

“虫体特征及病的传播”一般叫跳蚤,是一类小型的外寄生性吸血昆虫。蚤的种类很多,寄生在猫体上的蚤称猫栉头蚤,简称猫蚤。为棕黑色,长头型,额部前缘倾斜,与颊部呈锐角,眼发达,有3对足,善于跳跃。

蚤的发育分为4个阶段,即卵、幼虫、蛹、成虫。卵产于地面或宿主身上,再落到地面或猫窝内,孵出幼虫。幼虫为蠕虫状,无足,长达4~5毫米。幼虫成熟时粘附在食物碎屑上化为蛹,在适宜条件下约经5天羽化成蚤。

“症状”蚤叮咬猫后,唾液中的毒素刺激宿主,引起强烈的瘙痒和不安,影响猫的睡眠和休息。

“治疗”消灭猫身上的蚤,可用除虫菊或0.75%鱼藤酮粉撒布,也可用1%敌百虫、0.025%~0.1%倍硫磷(百治屠)乳剂喷洒,但喷洒后在35日内不要重复用此药。

“预防”猫窝可用0.5%~1%来苏儿、1%~2%敌百虫溶液喷洒。猫窝内的垫物要经常放日光下晾晒,保持干燥。常见普通病

感冒

感冒是以上呼吸道黏膜炎症为主的一种急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液和喷嚏为特征。

“病因”寒冷,气温剧烈变化,雨淋,长途运输等都容易引起猫发生感冒。尤其是早春或晚秋等寒冷季节,气温变化明显,常使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降低而发生。或当猫运动出汗后,再受到冷空气的袭击而发生。

“症状”病猫精神沉郁,不愿活动,喜伏卧,体温升高达40℃左右。病猫流水样鼻汁,常有咳嗽,打喷嚏。眼结膜潮红,有少量眼分泌物。

“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解热,防止继发感染,加强护理,注意保暖。为了解热,可用30%安乃近(0.3~0.6克/次)、安痛定注射液(0.3~0.5毫升/次)。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应用青、链霉素,每日2次,连用3~5天。

如果患猫鼻腔有较多量黏稠鼻分泌物堵塞时,可用冷开水蘸湿的棉棒轻轻擦拭除去。如鼻腔堵塞而引起呼吸困难时,除用上述方法除去鼻堵塞物外,可用麻黄素、鼻眼净、鼻通等滴在鼻黏膜上,能很快使呼吸困难症状缓解。

“预防”主要是加强猫的耐寒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气温变化剧烈时,要做好保温措施,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猫发生较多,临床上以咳嗽,胸部听诊有啰音为特征。

“病因”发生支气管炎的原因,主要是寒冷的刺激,或是由于吸入了尘土、霉菌孢子、闷热空气等的机械性刺激,或继发于感冒、肺炎等病之后。

“症状”咳嗽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病初出现伴有疼痛性的短、干咳,随渗出物的产生而成湿咳。病初流浆液性鼻液,以后流黏液性或黏液脓性鼻液。每次咳嗽后,流出量增多。胸部听诊时可听到呼吸音粗厉,有的病例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是持续性咳嗽,尤其在运动、吃食,或早、晚气温较低时多发,多为剧烈的干咳。

“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①祛痰止咳。可内服复方樟脑酊3~5毫升,每日2~3次;咳必清,每次12.5~25毫克,每日3次内服。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时,可服止咳糖浆,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内服。除此之外,还可应用非那根止咳糖浆,内服氨茶碱0.05~0.1克。②消除炎症。可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或其他广谱抗菌素,如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索、卡那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肺炎

肺炎是肺和细支气管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

“病因”肺炎的原因通常是由支气管的炎症蔓延所致。当猫由于感冒、空气污浊、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或寄生虫的移行等使呼吸道和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在细菌的继发感染下,都可引起肺炎的发生。有些病毒和霉菌(如猫瘟热病毒、杯状病毒、组织胞浆菌、诺卡氏菌)也可引起严重的肺炎。

“症状”病猫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浅表、频数,呈进行性呼吸困难。但呼吸困难的程度视肺部炎症范围的大小而不同,炎症范围越大,呼吸困难越重。病猫体温升高,可达40℃左右。病猫咳嗽,流多量鼻液,初期为浆液性,以后变为黏稠。肺部听诊时,可听到啰音。X射线检查时,可见炎症部位呈现阴影,似云雾状,大小不等,甚至扩散融成一片。

“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①消除炎症。常用抗菌素和磺胺类制剂。青霉素、链霉素各5万单位,肌注,每天2次,连用3~5天。此外,土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都有较好的疗效。②祛痰止咳。同支气管炎疗法。③制止渗出和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可用10%葡萄糖10~20毫升,维生素C5毫克,混合后静注或腹腔注射,1天1次,连用2~3天。呼吸困难的病猫,可肌肉注射氨茶碱。

口炎

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临床上以流涎及口腔黏膜潮红、肿胀为特征,口炎的种类很多,但猫以溃疡性口炎较常见。

“病因”发生口炎的原因很多,有机械性、化学性和继发性3种。机械性的刺激如尖锐的异物(骨片、铁丝、木刺)和不整齐的牙齿损伤;化学性刺激如误食有腐蚀性的化学毒物等;继发性口炎多见于舌伤、咽炎等疾病。

“症状”病猫吃食缓慢,咀嚼困难,尤其喂给较硬的食物时,病猫不想吃食,而对液体食物或较软的肉,不加咀嚼即行吞咽。病猫的另一特征是流涎,口腔黏膜潮红,感觉过敏,口温增高,开口检查时,病猫表现反抗,不愿触及口腔。呼出气常带有难闻的恶臭;强行开口检查时,有时可见到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性口炎);有的在齿龈、舌体及其周围黏膜上见到糜烂、坏死和溃疡(溃疡性口炎)。

“治疗”首先应仔细检查发病原因,并尽可能加以排除,如拔除口腔内的异物,修整锐齿。在护理上,提供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食物。

口腔的治疗,一般用1%食盐水,或2%~3%硼酸溶液,或2%~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口腔,每日2~3次。口臭严重的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如果口腔分泌物过多,并有溃疡时,可用1%明矾溶液冲洗后,创面局部涂擦碘甘油或1%龙胆紫液,每日2~3次。如病猫的全身症状严重,体温较高时,应注射抗菌素。也可应用口腔溃疡散,1日3次撒布,都有较好的疗效。

胃肠炎

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炎症,猫发生较多。临床上以出现呕吐、腹泻、腹痛,渴欲明显增加等为特征。

“病因”猫发生胃肠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为过食,或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或难以消化的物品,如毛发、塑料玩具;有时因服用或误服了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对猫有严重的毒性反应);或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如猫瘟热、肠蠕虫和肠球虫病等)。

“症状”呕吐、精神沉郁、腹痛、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在以胃炎为主的胃肠炎时,病猫精神沉郁、体温轻微上升、食欲废绝、呕吐和腹痛。病猫表现缩腹,不断回顾腹部。另一特征为渴欲明显增加,但饮水后即发生呕吐。若胃肠炎系由腐蚀性物品所引起,则其呕吐物中常含有血液及胃黏膜碎片。病猫呕吐后常蹲坐或趴在凉的地面上或角落里。触摸病猫腹部时,常因腹部疼痛而拒摸。以肠炎为主的胃肠炎,腹泻为其主要症状,粪便呈液状,有腥臭难闻的气味。当肠炎严重,肠黏膜出血时,则粪便呈黑色或黑绿色,有时混有血丝和黑血块。病猫腹部紧张,拒按压和触摸。腹部听诊,病初可听到肠音增强,后期则沉衰。病猫后期可见肠臌气表现,容易出现脱水、酸中毒等症状。根据发病史及临床症状,可以作出诊断。

“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是除因、消炎、止泻、补液,并应根据病因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过食引起的胃肠炎,应停喂1天,保证充足的饮水,灌服含糖胃蛋白酶0.25~0.5克、10%稀盐酸4滴,每日1~2次,常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较重的胃炎,应停喂1天,并适当限制饮水。为减少胃酸分泌和减轻呕吐,可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1~0.2毫克/次,或东莨菪碱。若由于吃食有毒物质引起的,则应注射催吐剂盐酸阿朴吗啡1~2毫克,并用2%碳酸氢钠液洗胃;对一般的胃炎,内服胃复安片0.5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3次;腹泻严重但无明显腥臭味的,可取颠茄酊3~5滴,加水适量,1次内服,每日4~6次,也可内服复方樟脑酊0.5毫升,每日1~2次;为了消除炎症,可应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或用呋喃唑酮(痢特灵)5~10毫克/千克体重,1天2次,连用2~3天;有脱水和酸中毒时,应以复方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液或糖盐水等进行补液,直至脱水和酸中毒症状消失为止。治疗期间应配合良好的护理工作,如供给少量味美、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或给以经多次蒸过的面粉配成的糊状食物。

“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幼龄猫在断奶前后更应注意,不要突然改变饲料,不喂霉败变质的鱼、肉类食物,防止猫在戏耍过程中误食一些不易消化或有毒的物品。

胃毛球阻塞

胃毛球阻塞,多发于长毛品种的猫。是由于将脱落的毛吞入胃内,日久而形成毛球,阻塞于胃内而发病。

“病因”猫在日常梳理被毛过程中,经常把脱落的毛吞入胃内,正常猫具有能将其吐出的生理功能,但有时就不能将吞咽入胃的被毛吐出。或由于体内缺某种微量元素而发生异嗜,将被毛大量吞入胃中黏附成毛球。

“症状”病猫胃内因为积聚有多量毛球,所以进食困难,呈现饥饿状态,想吃,但每次又吃不进多少食物,日久体重减轻,衰弱,高度消瘦,可视黏膜苍白。

“治疗”主要采取促使毛球吐出或从肠道排出的办法。可内服石蜡油或植物油,石蜡油每次内服3~5毫升,每日2~3次,有助于毛球从肠道内排出或上行吐出,植物油用豆油、菜籽油均可,每次30~50毫升。毛球排出后的前1~2天内,应喂易消化的饲料。内服油剂无效时,应进行手术取出。

“预防”应经常给猫梳理被毛。不定期地给猫吃些新鲜的青草以催吐,可预防复发。如果该猫有食毛的恶癖时,应在其常舔毛部位涂以苦水(如黄连水),猫因食到苦味而不再舔毛。

便秘

“病因”便秘是猫的常见病。多因饲养管理不良,饲料单一,饮水不足,运动量小而引起。有些病例,继发于肠道阻塞(异物、毛球、寄生虫)之后。

“症状”幼猫多发。病猫常努责举尾,做排粪姿势,但排不出粪便。因此,病猫表现不安,不断鸣叫,甚至卧地滚转。腹部触诊可感到块状粪团。口鼻干燥,结膜潮红,被毛竖立,不愿吃食。继发性便秘,尚有原发性疾病的特征性症状。

“治疗”对原发性便秘,可向直肠内灌入石蜡油10~15毫升,或甘油20~30毫升,也可灌入温肥皂水。灌肠后,将猫保定好,术者可轻轻按压腹壁阻塞部位,将其压碎,然后再用温肥皂水灌肠,促使粪块排出。如果患猫明显疼痛不安,则可先使用镇痛药,如皮下注射30%安乃近3毫升或氯丙嗪1~5毫克/千克体重。对灌肠不能排出的顽固性便秘,必要时应及早施行剖腹破结手术。

对继发性便秘,除治疗便秘外,还应针对继发原因进行适当治疗。

“预防”要保证供给饮用水和有适当运动。对有习惯性或经常便秘的猫,饲料中应配有足够量的植物纤维(青菜类),定期或不定期地甩甘油或温肥皂水灌肠,或内服缓泻剂,可有效地防止慢性便秘。

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体积的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种不同疾病伴有的一种症状。

“病因”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4大类:①失血性贫血,是由于外伤,内脏器官(如肝、脾)破裂,手术引起的血管损伤等所致的贫血。②溶血性贫血,是由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可产生溶血毒素,破坏红细胞膜,造成的贫血,或先天性疾病如猫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等。③营养性贫血,是饲料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或铁、铜、钴、维生素Be、维生素B12和叶酸等,所引起的贫血。④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某些因素造成的骨髓造血机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贫血。如苯、氯霉素、链霉素中毒,X射线照射,某些传染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症状”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的共同症状是: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可视黏膜苍白、消瘦、呼吸增数、心搏亢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一般体温不高。除此之外,因病因不同,可能出现一些各自的特征性症状:如急性出血性贫血,发病急,症状重危;溶血性贫血,常伴有皮肤和黏膜的黄疸症状;营养不良性贫血,其症状发展缓慢,体温也不高。如由寄生虫或传染病继发的贫血,在急性期常体温升高,并可查到相应的病原体。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实施血液检验时,都可见到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量降低,红细胞大小不一,着色不均等变化。

“治疗”治疗贫血,首先必须查明病因,适当治疗。其治疗原则为提供必需的造血原料、增进骨髓功能、维持循环血量,防止发生休克,除去致病原因。如深部肌肉注射葡聚糖铁钴注射液(铁钴针),每次0.5毫升,重症病例隔两天后再注1次,或内服人造补血糖浆(含硝酸士的宁0.12克、硫酸亚铁22克、硫酸铜3.2克、硫酸钴或氯化钴0.015克,糖浆加至500毫升),每次0.5~1毫升,每日2次。营养性贫血,可口服硫酸亚铁糖衣片0.1~0.3克;肌注维生素B12 50~100微克,每日1次;肝精注射液1~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肌注丙酸睾酮5~10毫克,每日1次,可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红、白细胞的生成,或口服氟羟甲睾酮1~5毫克,每日1次。

在饲养管理上,要加强营养,给予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的优良食物,适当运动,促进康复。

湿疹

湿疹又称急性湿性皮炎,是以上皮剥脱、红斑、极度瘙痒和水样渗出,随之结痂和被毛粗乱为特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

“病因”原因很多,如皮肤不清洁,被毛内蓄积有污垢。猫舍猫窝过于潮湿。营养失调,缺乏维生素,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可引起皮肤湿疹。业已证实,蚤唾液内分泌的一种物质,能引起猫发生变应性湿疹。

“症状”湿疹的好发部位为背部。发病突然,扩展迅速。病猫表现不安,由于瘙痒而不断地在物体上摩擦和啃咬患部,因而局部被毛脱落,皮肤明显增厚。细察局部,可见皮肤上有丘疹结节,有的表面湿润或覆有黄褐色的痂皮。严重时,可导致大面积上皮脱落,皮肤坏死。病猫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体温升高,或因继发败血症而死亡。轻症病例,经过适当治疗,很快治愈。有的病例病程较长,且易复发,病猫消瘦。

“治疗”治疗原则是消除发病原因,制止自我损伤和解除瘙痒。为此,应消灭体外寄生虫,除去异物及化学刺激物等。为了制止自我损伤,可给予镇静剂及脱敏剂,并给患猫戴上颈环,防止继续啃咬患部。可内服或注射盐酸异丙嗪,1毫克/千克体重,或内服、肌注苯海拉明,每次2.5~5毫克。治疗损伤和止痒,可在局部剪毛,用温生理盐水或1%~2%鞣酸溶液或3%硼酸溶液充分洗净,除去痂皮后,涂布3~5%龙胆紫液或5%美蓝液或2%硝酸银液。也可涂敷抗菌素软膏,或撒布氧化锌滑石粉(1:1)或碘仿鞣酸粉(1:9),或湿疹粉。对慢性病例可涂擦可的松软膏或氟氢松与抗菌素软膏,疗效也好。全身症状明显的猫,应配合全身疗法。

维生素缺乏症

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在猫的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十多种维生素,才能维持健康。如果饲料中维生素或维生素原不足(外源性),或饲料中虽有足够量的维生素,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不能充分吸收(内源性),都能导致机体内维生素缺乏而发生疾病。维生素缺乏症对处于妊娠和哺乳期,以及处于生长期的猫影响更大。

维生素A缺乏症

“病因”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如饲料中长期缺乏肝脏,致使每100毫升血浆中维生素A低于30微克时,便可发生本病。

“症状”病猫表现干眼病、皮肤干燥。幼猫出现生长停滞、精神不振、厌食、消化障碍、腹泻等症状。

“治疗”可口服鱼肝油或维生素A,每天摄入1000~2000国际单位(300~600微克),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维生素D缺乏症

“病因”又称佝偻症。冬季出生而长期生活在黑暗猫舍内的小猫,易患本病。

“症状”病猫呈现异嗜,喜舐食墙壁、地板、泥土、砖石或舐自己的粪便,随之出现骨骼畸形。步行时四肢僵直、屈伸不灵活、跛行或卧地不起。

“治疗”应补充维生素D,每天300~500国际单位,病的进行期可适当增加用量。也可肌肉注射维生素D310万~30万国际单位。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应重视合理的饲养管理,适当的运动和阳光照射。

维生素E缺乏症

“病因”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或不饱和脂肪酸过多时,或饲喂以鱼或鱼的副产品为主的饲料时,由于维生素E的氧化破坏过多而引起维生素E缺乏。

“症状”常见的症状是强直,进行性肌肉无力,食欲不良,体重减轻,日渐消瘦衰弱而死亡。对成年母猫的繁殖影响较大,母猫受胎率降低。新生仔猫的死亡率高。

“治疗”补充维生素E,用量为5~10毫克/千克体重。

维生素B族缺乏症

“病因”常见的是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尤其长期喂生鱼,在鱼中有硫胺酶可破坏硫胺,造成维生素B1缺乏。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较少见。

“症状”病猫食欲减少或不食,衰弱,消瘦,步态不稳,行走摇晃,很快发生抽搐和痉挛。严重缺乏维生素B1时,被毛粗乱,弓背,肌肉常发生痉挛。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时,可出现溃疡性口炎、结膜炎及“糙皮病”。

“治疗”及早发现病猫,给以维生素B族制剂,维生素B1片每日3次,每次10毫克。发生溃疡性口炎时,应内服维生素B2(核黄素),每日3次,每次2.5毫克。

结膜炎

结膜炎是眼结膜的炎症,多为慢性经过。是常见的眼科病之一。

“病因”大多数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眼部外伤、鼻泪管阻塞、角膜炎等病。继发菌多数是化脓菌。

“症状”急性化脓性结膜炎时,病猫羞明,流泪,有多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常使上下眼睑粘连在一起,睁不开眼。打开眼时,可见眼结膜高度潮红、肿胀,严重的可继发溃疡性角膜炎。

“治疗”除去病因,用2%~3%硼酸水或0.1%利凡诺尔溶液清洗患眼;可用0.5%~2%硫酸锌溶液点眼,每日2~3次。对化脓性结膜炎病猫,在洗眼后,用抗菌素眼药水点眼,如氯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眼药水。也可涂敷抗生素眼膏,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灭鼠药中毒

用灭鼠药灭鼠,是目前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当前推广使用的主要有两大类灭鼠剂,即抗凝血灭鼠剂(慢性灭鼠剂)和急性灭鼠剂。抗凝血灭鼠剂有敌鼠、氯敌鼠、杀鼠灵、杀鼠迷(立克命)、溴敌隆、大隆等。敌鼠对猫比较危险,不仅会因误食毒饵而死亡,在灭鼠期间连续几天吃到死鼠也能第二次中毒。急性灭鼠剂中的安妥、氟乙酰胺已被禁用。磷化锌长期使用已引起老鼠拒食,当前使用毒鼠磷、灭鼠优、灭鼠安、甘氟等比较多。发生中毒时要查明使用的灭鼠药。

敌鼠中毒

我国生产的是敌鼠钠盐。

“症状”中毒猫主要呈现多处内出血和外出血症状。如舌、口腔黏膜出血,皮肤上的小创伤出血,注射时针孔出血,妊娠猫不断从阴道流出鲜红色血液等。

“治疗”维生素K1是特效解毒剂,可肌肉注射,每次1~3毫克,每天3次,连用6~7天,然后改为口服5天。与维生素K3配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甘氟中毒

“症状”猫呈急性中毒症状。肌肉痉挛抽搐,呼吸困难,有的兴奋、狂奔、尖叫。

“治疗”乙酰胺(解氟灵)为特效解毒剂,本品可延长中毒潜伏期,减轻症状或防止发病,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0.1克。控制抽搐可注射戊巴比妥钠,每千克体重0.2~0.4毫克,或用盐酸氯丙嗪每千克体重1~6毫克。

灭鼠优和灭鼠安中毒

“症状”由于抑制了酰胺代谢而呈现严重的维生素B缺乏症。后肢瘫痪,死于呼吸肌麻痹。

“治疗”可注射胰岛素,每次3~5单位,每6小时皮下注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