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从来是人类劳动的一种形式,在以分工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服务业是产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商业服务、金融保险服务、邮电、交通服务,及各种生活消费服务快速的发展,并且在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世界正在进入的知识型经济中,信息服务更是在经济、社会大范围中迅速发展。
服务业在世界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量中已占2/3左右,成为最大的产业部门,服务经济对物质生产和居民消费生活,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社会全面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切表明,当代市场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服务经济的特色。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大大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迫切的需要。服务在现代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日益重要,但是有关服务的若干理论问题尚未深入加以阐明。“服务末流”论的陈旧观念仍然十分浓厚,不少人把服务劳动视为“下品”,一些人不情愿到服务行业就业,可见,对当代服务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作出理论的阐明就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中将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服务劳动的性质、服务是不是商品、服务劳动创不创造商品价值等问题进行研讨。
一、服务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
服务劳动是以提供非实物的,不能储存的有用效果而区分于物质生产的。马克思说:“纯粹的服务它不采取实物形式,不作为物而离开服务者独立存在……。”从古典的服务如家仆的家庭服务,到现代的服务,如歌星的演出服务,商业销售人员的买卖服务,经济学家的咨询服务都表现为一种非实物的有用效果。歌星的演唱不论是有多么动人的效果,但它毕竟是一种活生生的劳动,歌唱效果是随唱随逝的,不像制鞋匠的劳动会在鞋子这一物质、实物产品中留下劳动的痕迹。亚当·斯密说:服务“是随生随灭的……不固定亦不实现在任何可卖商品上”。
服务是从物质生产中派生出来的。服务劳动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提供便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福利,有利于经济运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服务业是迅速扩展的部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的服务主要是较为简单的生活服务。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史》论稿中经常提到的是侍者、马车夫、厨师、女仆等提供的家庭服务,以及医生、簿记员、商业从业人员的服务。在当代发达市场经济中,除了包括饮食、旅游、影视、文娱、医卫等全方位的生活、休闲服务外,还存在包括电讯、运输、仓储,以及各种经济咨询以及技术设计等在内的发达的生产性服务,此外,还有高度发达的商业服务和金融服务。而在当前初见端倪的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中,人们更看到最新的信息、网络服务的兴起。除此而外,现代服务劳动还包括政府、企业或福利机构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如像国民教育、医疗、科研、文化以及有关改进环境、生态等等方面的服务。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服务的主体组织结构和服务生产方式也出现重大变化。如像:(1)现代服务主要是由公司企业来组织和提供而不是个人服务;
(2)是以大生产方式——如商业超市、连锁店、五星级大旅馆和连锁旅馆体系,跨国投资基金、证券公司等——来从事经营;
(3)业主往往呈现出提供服务和提供物质生产相结合,如新闻媒体、影视企业既提供新闻、电视等服务,还要从事报刊生产、影片光盘制作,等等。可见,多样形式的服务业的发达,是现代发达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当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经过了200年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从以物质生产——第Ⅰ产业和第 Ⅱ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演变成为当前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市场经济。
二、现代服务的功能
现代市场经济使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市场力量推动分工、分业,不仅促进Ⅰ、Ⅱ、Ⅲ、Ⅳ产业的分工,而且促进服务产业内部的分工。当代发达服务业包括:(1)生产性服务,如生产通讯、运输、维修、仓储、咨询等;
(2)休闲、文娱及其他个人生活服务;
(3)商业、金融服务;
(4)医卫、教育服务;
(5)公共服务,如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
(6)政府提供的非交易性的环保、生态等服务。现代服务业已经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提供和生产多种多样的在内容上和功能上不同的服务产品。服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
1.高质量的服务。当代发达的社会分工,使原先在企业内作为生产过程的内在组成部分的辅助性的服务,成为了独立的专业化的服务。这样的专业化的服务,借助于更加强大的物质资本,更充裕的流动资金,更优秀的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从而具有更强大的服务功能,能提供高质量的高度复杂的专业服务。例如科技研发和设计服务,企业管理,金融投资咨询,以及会计师、律师服务等等。
2.快速服务。专业化服务不仅可以做到质量高,而且还能做到效率高。借助服务机构的生产和服务功能,它能够在较短时期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产品。例如科技机构能按用户要求提供快速的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专业服务的高效率,意味着产品生产与经营中时间的节约和生产流通周期的缩短。例如利用设备维修服务与产品设计服务,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充分利用商业服务,可以加快流动资本的回笼。因而,生产性服务和流通服务的发展,起着提高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效率和加快经济流转的功能。
3.更便宜的服务。购买专业化的服务使企业改变原先依靠内在服务造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从而降低成本,使企业活动更加集中于“主业”——物质产品生产或精神产品生产。而且,外购的专业化服务,较之企业自身组织的服务,还可以做到成本的节约,从而实现生产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由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功能。现代的内涵日益丰富的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和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的提高,表明了服务业的发展在开拓和刺激消费需求扩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现代商业与金融服务成为开拓市场和扩大有效需求的有效工具。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由于商业不发达,商业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商品形态变化,即W-G(卖),G-W(买)的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达的商业,以其完善的批发、零售体系,多样的商业组织形式——从专业商店到超市、连锁商店,灵活多样的销售与支付形式,以及将商品销售与休闲及其他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方式,起着刺激有效需求和扩大销售的作用,并由此成为发达的现代经济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推动力。在经过产业资本对商业的重组和商业体系的创新和商业营销方式的创新后,现代商业已经充分从属于产业资本的要求,并发挥着下列两大职能:(1)大大提高了价值实现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2)大大提升了商业的扩大有效需求、促进销售量的功能。在有效需求不足越来越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商业的第二职能:扩大有效需求和销售量的职能越发重要,成为它的第一职能,即价值实现职能的前提。商业职能的这种互相促进的机制,有效地支撑和促进生产的增长。5.促进要素合理配置的功能。金融业的发达和金融服务功能的大大强化,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特征。金融的主要功能是货币融通与资本融通。由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发达的证券市场,以及证券业、保险业、投资基金共同形成的现代金融体系:
(1)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个人提供存贷、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特别是多种多样的现代融资服务,后者是各类企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商业、服务业——创业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2)在宏观层面上,金融促使货币资本积聚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通过这一资本形成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闲置生产资源并且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
(3)贯穿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产权市场上的市场机制,调节着各种金融商品和产权的买卖,它和一般商品市场价格机制相结合,大大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的功能,促使资源优化配置。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机制已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杠杆。
(4)发达的金融服务,有效地发挥利率、贴现率、证券市盈率等金融手段的功能,在加强货币、资本信用的基础上,它一方面拉动和刺激消费,另一方面拉动和刺激投资,由此起着开拓和扩大有效需求的功能与促进价值实现的功能。前资本主义的高利贷资本,起着破坏生产,抑阻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早期资本主义的金融活动中也充斥着货币经营者掠夺债务人和损害公众的行为。那么,现代金融业则以其多种多样的服务职能,有力地促进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服务生产,扩大商业流通,促进商品价值实现。可以说,产业、金融、商业三者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互相促进的“金三角”,而金融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心脏、发达再生产的主要润滑剂和支撑力、高科技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三、提供有用效果和实物产品相结合——现代服务的特征服务
如果只表现为提供非实物形态的有用效果,这就是“纯服务”。在实际生活中服务劳动并非完全是“纯粹的”,而往往是与提供实物形态的使用价值相结合。我们就以那种历史悠久的擦皮鞋服务来说,它往往和修补鞋子结合在一起,洗衣店的洗衣服务和染衣织补结合在一起,饮食服务业的店堂服务和食品加工、烹饪结合在一起。由于修补,织补,烹饪会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性状,使后者获得新的属性,织补好的上衣完全不同于破上衣,精心烹制的菜肴具有菜蔬原料不具有的可口效果,这种服务劳动和直接物质生产劳动没有差别。可见,擦皮鞋匠、饭店厨师、洗染人员,他们提供的非实物形态的服务,也是物质生产性的劳动。马克思十分细致地分析了19世纪英国一些服务劳动者兼有的生产劳动的职能,他指出当时的家庭佣工,“例如厨师、女裁缝、缝补工”等“生产物质使用价值”,它们的“劳动有一部分体现在物质的使用价值中”(重点是引者所加)。
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表现得更为鲜明。现代服务业,采取公司组织形式,使用现代物质技术和实行服务产品大生产,包括派生的物质产品的大生产。我们以现代化的快餐店为例证。快餐店既提供快餐食品,又提供店堂休闲服务及儿童休闲服务,如像麦当劳的主要产品汉堡包和薯条等等就是物质生产品。现代化旅馆的餐厅,被服洗涤等等服务也带有物质生产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当然,它是一种附加的物质生产。快餐店体现了服务劳动与物质、实物生产性劳动的结合,一般店堂服务员和从事餐饮制作的厨师一样,都是企业“总体工人”的一员,他们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也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还需要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一种兼有提供非实物有用效果,又生产实物、物质产品的新的服务经营形式。现代的影视、录像、录音技术,使演员舞台现场表演记载在电影、电视胶卷中,特别是在当代信息、网络技术时代,各种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的有声有色的表演均被摄像并储积在计算机光盘内。现代文化服务企业在组织一场音乐演唱活动时,就可以将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例如组织帕瓦罗蒂两个小时的演唱欣赏会和进行物质产品生产——录像录音和音乐光盘的制作相结合。为此,企业除了雇请音乐演唱家外,还要购置物质设备和雇佣各类生产工人,即建立一间音乐光盘生产厂,在音乐晚会演唱的歌唱家也是生产光盘的工厂“工人”的一员。上述将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下,服务这样的提供有用效果的劳动,也就获得了一种物质载体,原先的“随生随灭”的音乐演唱有用效果变成了实物产品和可储存、可持续使用和转让之物。可见,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变了服务的性质,服务劳动得以凝结和保存在实物对象之中,这种性质的服务劳动,和其他物质生产性劳动不存在任何差别,无疑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信息、网络技术操作是一种现代的物质生产,后者以计算机操作人员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设施为生产手段,而以收集、整理和交换的信息为产品。信息产品的原生形式是数码,其转化形式是图、文、声等,这是一种用来作为研发、决策和管理的工具的现代物质产品。信息化把信息产品的生产引入制造业,也引入现代商贸、金融、旅游、教育等产业,以及精神生产领域。现代服务产业不仅仅要提供各种非实物形态的服务,而且还要通过企业内专设的信息部门,进行信息技术操作,即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传输,并以此来促进服务产品的生产。这也表明,物质性生产成分的扩大及其与提供有效服务相结合,是当代生产力发展条件下现代服务的特征。总之,服务业的发展走了一条将提供有用效果和进行物质生产相结合的道路。马克思基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初始阶段的现实情况,指出这些服务劳动者“只有极小部分能直接参加物质生产”。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服务业都实行了把提供服务和进行物质生产相结合,或是将提供有用效果和生产物质产品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大部分的服务都与物质生产有关,只提供有用效果的纯粹服务是越来越稀少。服务劳动和物质生产性劳动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依靠物质性生产劳动,加强和放大服务效果,已经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应该正视现代服务业中包孕的物质性生产增强的特征,充分注意到服务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和交融是现代劳动的新特征,并且要立足于这一新情况来探讨和阐述劳动价值理论。
四、服务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在市场交换的、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和“对象”。马克思说“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一定的交换价值”。服务商品的特征在于它的使用价值,表现为一个非实物的、非固定形态、随生随灭的有用之“物”或“东西”。马克思引用斯密的论述:服务一经提供随即消失’,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一个‘耐久的(换句话说,“特殊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在这些服务本身以外)。由于人既有物质生活需要,又有精神生活需要,因而,不仅需要生产具有物质、实物形态的产品,而且需要提供和生产具有非实物形态,只是作为一种有用效果的产品。特别是社会越发达,科技越进步,越加需要科技知识产品;人的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增长,越加需要有多样的精神产品;现代人的丰富的日常生活需要的满足要求有多种多样的服务产品。可见,使用价值表现为有用效果的商品越发增多,在商品世界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商品是具有交换价值和实际参与市场交换的对象。就服务提供者来说,它表现为W-G(服务产品—货币),在形式规定性上歌星的出让演出服务商品和服装生产者出售一件大衣(大衣—货币),没有两样。但问题是服务产品的交换价值,即它交换得来的货币,是否有内在的价值,即服务劳动形成的价值呢?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中,服务业还未充分从属于资本,在服务中的物质性生产成分还是“极小部分”的情况下,以及在非实物的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主要是作为家庭服务和不生产出可交换商品的情况下,马克思将上述雇主家庭服务视为是非生产劳动,并认为它“不作为价值组成部分加入某一商品”,这完全是合理的。但是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当代经济中服务业已经是一个最大产业。服务生产方式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当代服务的物质生产内涵已大大加强,服务劳动与物质、实物性生产劳动已进一步互相交融。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制度和机制背景下,进一步探讨当代服务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就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经济理论和计划经济的实践是将服务作为非物质生产的劳动,并把服务业作为附属于物质生产的部门,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服务业的收入是作为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价值的再分配,显然地,这些理论已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在对待服务产品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流行的观念,是认为服务只有价格而无价值,这种习常的观念来自片面的“劳动物化观”,即只有创造物质、实物形态的使用价值的劳动,才能“加进”商品体中去,才能“凝结”为和“创造”价值。基于这一观点,服务部门只是由于价格机制,即只是通过工业让利的价格而分得了一部分物质生产部门制造的价值。
这种结论难以说明当代发达市场经济服务劳动者在就业中占有70%的比重条件下的总商品价值形成过程,更难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服务劳动的性质和在总商品价值形成和流通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该深入研究纯服务劳动的性质,特别要研究纯服务是否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服务劳动不仅具有交换价值而且也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根据现代服务的新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业的性质,我认为,肯定服务劳动拥有的价值创造功能是合理的。
1.服务束中劳动的关联性和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的功能对纯服务劳动的价值形成功能,可以从服务与物质、实物性生产相关连的角度来加以论述。服务业带有综合性,它表现为提供若干相关联的服务产品,或服务束(service bundle)。例如饮食服务业提供主餐、饮料、影视、音乐演奏甚至舞蹈表演服务。服务束可以视为一个整体服务产品。由于上述整体服务产品中包含有物质生产品——食品烹饪,因而,可以把形成总服务束的各种服务劳动,视为是一齐物化于作为主要产品的物质、实物生产品中。换一种说法是作为主产品的食品价值中还包括有由其他服务形成的附加价值。可见,价值的形成和对象化,应该作为一个经济过程来理解,在服务业中,价值的形成更应该放在一系列相关联服务的生产链中来加以理解。在这里,人们不应该认为侍餐服务劳动这一转瞬即逝的“活生生的劳动”单独形成价值,而应看到这一劳动是加入到相关联的产品中,即他为顾客端送的食品的价值中。需要指出,服务劳动形成附加价值,并不意味着在产品价值形成中服务只是起次要的作用。如果说,不发达的饮食服务业提供的主要产品是食品,人们到餐厅主要是满足胃口的需要,那么现代发达的饮食服务业,如高级餐厅提供的主要产品,还包括休闲服务,如店堂设施、家具陈设、墙壁艺术装饰以及灯光、音乐等组成的消费休闲环境,以及名乐队提供的演出服务。在某些场合,文化休闲服务成为最主要产品,一些人到高雅餐厅、茶楼去并不主要是满足胃口的需要,而主要是为了满足文化的需要。在上述服务束的价值实体中,主体已经是非实物形态的服务形成的价值——例如名演员的劳动形成的价值,但是这些非实物形态的服务形成的价值仍然表现为食品的附加价值,并出现在餐饮的账单中也就是说,多样的服务劳动会加入到相关联的实物产品中去并形成和增大实物产品的价值。可见,相关联的产品这一概念为我们指出了现代服务劳动的价值形成的机制。还需要指出,提出服务劳动物化于相关联的实物产品中的命题,并不是说在服务业中就不必考虑和讲求服务的有用效果,就可以任意地扩大只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人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能形成价值的只是那种具有满足有效需求能力的必要的服务,或有效的服务束。使用必要的厅堂服务人员可以提高服务周到,聘用名演奏家可以提高休闲效果,但是服务员“成堆”,不适合于餐厅的舞蹈表演和震耳欲聋的乐曲,会产生一种服务负效用,而且,它形成高成本,往往为企业带来亏损。这表明,服务劳动的不必要的耗费,不能物化在相关联的实物产品中和形成价值。亚当·斯密有一段论述,他指出,资本用于农业、制造业、商业、零售商业四个方面的人员,包括商业服务人员,“他们的劳动,如果使用得当,会固定和物化在它所加工的物品或商品上,通常至少也会把他们维持自己生活和个人消费的价值加在商品的价格上”。可以说,使用得当的、形成有效的服务束的服务劳动量,会参与整体服务产品的形成和价值的形成。
2.服务是一种实际的使用价值
进行服务,意味着提供某种具体化的、活生生的劳动,或进行式的劳动。例如一场2小时帕瓦罗蒂歌唱演唱会,在这里演唱会主办者提供给听众的是歌唱家帕瓦罗蒂2小时活生生的演唱劳动,对于听众来说,这一演唱服务具有满足他们精神需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这是一场商业性演唱会,演唱服务也具有交换价值,是商品,听众购买和欣赏演唱服务和他买一件衣服、一本书没有本质的差别。不同的是,帕瓦罗蒂提供的演唱服务是一种随生随灭、不留下物质痕迹的使用价值,不表现为实物形态的产品。但是服务使用价值的这一特点并不防碍他是现实的使用价值。这在于:
(1)这里生产出一个具体的音乐产品:按照歌词和曲谱要求的歌唱表演;
表演者看得见的形象和能感知的感情。以上和使它成为听得着、看得见的“演唱物”。
(2)这里生产出“运动中的使用价值”。服务“是以活动形式提供使用价值”,尽管服务是“随生随灭的”,但它毕竟是一种表现为“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对象。而且现代服务如像广播、影视服务,既具有“运动形式”,又兼有物质、实物形式。
(3)这里既生产出使用价值又实现了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实现在主体的消费中。由于买票的听众从演唱中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这意味着“演唱物”被消费,使用价值得到实现,如同在餐厅用餐使食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实现一样。以上三点表明,尽管演唱这样的“服务产品”是“不作为物而离开服务者独立存在”,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客观的、现实的存在和消费对象,是实际的和得到实现的使用价值。尽管在一些经济学家的思维中还把演唱以及其他的、多种多样的表现视为非实物形态,没有“留下物质痕迹”的服务排除在“生产品”“物”“东西”之外,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在广大文化消费者眼目中,它却是具有“有用性”之物,特别是对那些追星歌迷来说,是具有极大“有用性”的“对象”,是切切实实的使用价值。基于上述分析,服务劳动提供出“有用性之物”——现实的使用价值,用经济学的表达方法,它提供和生产出一个具有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服务产品,体现在这一具体的服务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作为服务劳动的补偿——就形成服务商品价值。当然,形成服务商品价值的劳动,不是具体劳动,即他的2小时独特的演唱,而是他这2小时高度复杂劳动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
五、正确理解物化劳动形成价值的命题
说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功能,一些人认为这是奇谈怪论,在这里人们理论认识上前进一步的障碍,往往在于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关于物质生产中的物化劳动才能形成价值的观念。应该说,把“劳动物化”和价值形成完全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的论点,并不是马克思的观点,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需要指出,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在多数场合是将社会生产归结为物质生产,将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归结为物质、实物形态的使用价值,或“商品的物体属性”。在《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他就作出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命题,但是马克思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要求,阐述了使用价值的广义的涵义,提出了商品世界还存在多样形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把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指出它拥有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他说:劳动能力的使用价值,“不在于它的实际使用价值(重点为作者所加),不在于某种具体劳动的效用,不在于是纺织者的劳动……劳动的使用价值在他看来就是:他收回的劳动时间量大于他以工资形式支付的劳动时间量。”马克思还将货币作为“特殊商品”,将货币的使用价值归结为“流通手段”、“价格尺度”、“积累手段”、“贮藏”等。
马克思还将使用价值区分为“实物形式”和“运动形式”二类。他在分析服务的使用价值时说:“只要我花费收入是为了消费它的(劳动的)使用价值,不管这个使用价值是随着劳动能力本身活动的停止而消失,还是物化、固定在某个物中。”马克思还将产品空间的变化,视为是“使用价值也起了变化”,他说:“在这里,劳动对象发生某种物质变化”。他又指出:“虽然在这里,实在劳动在使用价值上没有留下一点痕迹”。马克思将空间变化作为产品使用价值变化的论点,表明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内涵上采用了广义的方法。
马克思批评重农主义经济学“把使用价值归结为一般物质”即农产品的观点。他详细指出亚当·斯密把价值创造限定于生产“固定化”、“可再交换”的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观点的片面性与偏狭性。
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指出,发达的分工“直接表现在使用价值的多种多样上,这些使用价值作为特殊商品彼此对立并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劳动方式”。马克思还提到唱歌的使用价值。显然,马克思已经提出和使用了一个超出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的广义的使用价值概念。按照这一概念,服务劳动表现为和产生非实物形态使用价值之果或服务产品,抽象人类劳动也就体现在服务产品或对象之中,因此,提供服务也就是价值形成,新形成的价值成为服务产品的交换价值的内在基础,只不过在提供纯服务劳动即有用效果的场合。例如在提供音乐演唱的场合,创造价值的过程是和消费者对价值的消耗合而为一的。这样的广义的使用价值观是十分适合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服务。尽管在这里服务劳动创造的价值没有被保存在一个固定的、可储存的、可再次使用和交换的实物产品或对象中,但是创造出和被消费掉的价值却是表现在服务产品发生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上。从微观来看是消费者得到的身心的愉快和劳动能力的恢复,从宏观来看是社会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享有的现实的福利的增进,即社会财富的增大。可见,以服务劳动没有实物形态的成果为理由,完全否认市场经济中服务劳动及服务产品运动总过程中现实存在的价值创造和分配机制以及实际使用价值的创造、占有和享用的过程,是不正确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贡献,在于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社会必要劳动等范畴,不是自然生产范畴,而是体现商品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马克思说:“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商品使用价值也不是一个自然、物质范畴,而是一个经济范畴。生产商品,并不等同于生产实物产品;创造使用价值,并不等同于创造具有固定性、可储存性、可再次使用和交易的实物形态的使用价值。那种把使用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的范围,完全限制于生产实物产品,生产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的领域的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对劳动价值理论的阐述,更不符合劳动价值理论的精神实质。劳动价值理论应该结合当代实际,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进一步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表明:商品越来越具有多样形式——既有物质、实物生产品,又有非物质、非实物产品;既有固定化产品,又有流动形态产品;此外还有精神产品,以及物质性、精神性相融合的产品。可见,商品使用价值越发多种多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表明:生产多样的商品和多样的使用价值的是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福利增长的需要。立足于当代实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包含的有关劳动“对象化”于多种使用价值形态的论述,在今天越来越有着现实的意义。加深对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不仅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且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