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刘诗白文集(第十卷)
8012500000029

第29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引领中国经济腾飞

30年中国发生的大变革和经济腾飞,来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是一场前无古人的、最成功的体制转型。体制创新增强了经济活力,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带来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多倍,在世界排名跃居第4位,过去的“穷社会主义”变成了世界强国,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中兴和崛起。中国体制转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一条,在于实现了有关社会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的创新。中国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邓小平同志则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奠基人。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最早的阐发者,他站在时代高度,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在1979年11月他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性质、特征,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等作出了纲领性阐述,这是一个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论述。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来加以阐述,着眼于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能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的能更有效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新经济体制。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79年以来他一贯坚持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改革的理念,精心规划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又积极耐心引导干部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达到对改革大方向形成共识。邓小平给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关市场与计划的多年争论,划下了一个句号。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初步确立,体制的活力,带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产生了众多矛盾和问题。

2001年末至2007年的过度的经济扩张和平稳增长要求的矛盾;数量扩张型的增长和发展方式转换的矛盾;快速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公共部门的改革、发展滞后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等。上述矛盾和问题有其多样的成因,但改革的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矛盾简单归因于“市场缺陷”,更不能归因于改革。从本质上看,正是改革尚未到位造成的机制缺损,促使许多矛盾凸显和发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也只有通过推进改革来解决。

针对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新理论,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任务。党的十七大深入总结了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系统阐述,在深入揭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新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方略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改革促发展、促产业转型、促科技创新、促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七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完善和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在新的时期,一方面我们应该以形成更加完整和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另一方面,应该基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和党的十七大的精神,针对实际、冷静思考、解放思想、探索深化改革的方法措施,构建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谋求形成一种既能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能有效发挥政府职能;既能使市场活力最大地发挥,又能做到维护分配公正;既能依托经济自我运行,又能有效防范风险和维护经济稳定,即寻找一种利最大而弊最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已经走上了完善和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我们面对的是十分艰巨的、新一轮的体制创新。坚持解放思想,搞好理论创新,是更好地推进改革的前提。为此,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