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新知书系·光荣希腊
8009900000039

第39章 希腊化时代

在亚历山大征服战之后,广阔的亚洲、欧洲和埃及被纳入希腊世界,尽管在亚历山大死后不久这个庞大的帝国就一分为三,但希腊人的统治却没有退去,相反,从公元前32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这一时期的地中海中部诸国开始普遍希腊化,因此19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史学界开始称这一时期为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之间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陆续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希腊化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有以埃及为中心的托勒密王国、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塞琉古王国和以马其顿为中心的马其顿王国,另外还有100多个分布在广大区域内的自治的城邦、地区及小国家,但他们被这三大帝国所覆盖,也基本随着这三个帝国的希腊化而希腊化。

亚历山大后诸将领之间的争权夺利虽然经过了一些大规模战争,但总体来看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还算干脆。分裂后,虽然战争仍然不断,但三大帝国也相对稳定,因此多年战争之后三大帝国均重新走向了繁荣。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恢复性生产,由于亚历山大战争从地中海一直进行到印度,因此也打通了欧亚商业通道,因此欧亚商贸也变得繁忙起来。帝国内重新修缮了交通系统,扩大了公路网络,以便大型商队能够通过。在金融财政上,各帝国也都采取了增加货币供应量、调整财税、促进商业流通的政策,因此各国国内市场也都很兴盛。另外,由于亚历山大的战争产生了大量战俘和奴隶,因此奴隶贸易在战后相当繁盛,实际上奴隶贸易是一种生产劳动力交易,因此各地的劳动力市场都得到了满足,手工业场所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也促使文化繁荣起来。尽管希腊化时代的成就不如伯里克利时代大,但也足够繁荣了。这一时期希腊世界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都有很大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里斯塔克等。另外,文化的繁荣不仅在数学、物理等尖端领域,在普通民众的文化普及取得了任何时代都没有过的成就,这时期兴建了一大批希腊文化的建筑,如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及其图书馆等。

希腊人的大规模入侵当然要把希腊的城邦文化带入亚洲、欧洲和非洲,这时尽管希腊征服者在各地建立起了君主制,这是那个时代无可挑剔的、占有主导地位的政体,但各政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差别,这其中既有符合本地文化的差异,也有希腊人带来的传统的希腊城邦文化。大批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移居埃及和西亚各地,使得很大程度上与希腊城邦体制、希腊人的自由思想也带到了西亚,而且,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本来就在西亚拥有许多城邦,这就使得希腊文化在西亚、北非流行起来,许多城市都建造了很多希腊寺庙,这些寺庙甚至成为一些城市的中心。

在19世纪之前,欧洲人还普遍对这个“希腊化时代”视而不见,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格罗特在其长达12卷的《希腊史》中就对亚历山大后的希腊世界嗤之以鼻。这部大块头的皇皇巨著从希腊传说时代开始,止笔于公元前301年,并以严谨的历史学态度从公元前776年作为希腊信史的开端,严格地区分了希腊神话与希腊历史。他对公元前301年后的希腊世界毫无兴趣,他在该书序言中写到:“亚历山大之后,希腊的政治活动变得狭窄,而且堕落了——再也吸引不了读者,或者说再也不是世界的主宰了……整个来说,从公元前300年起,到罗马吞并希腊这段期间,其本身并没有多少兴趣,其价值充其量不过是有助于我们理解先前几个世纪的历史罢了。”在这部书的结尾,他又写到:“从亚历山大以后,不但希腊的政治自由和独立行动开始熄灭,而且多产的天才也开始枯萎。公元前4世纪在柏拉图和德谟斯提尼身上展示出来的完美的文学和秀丽的修辞也每况愈下。”

格罗特之后,研究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中有人认为,格罗特是一个“雅典中心主义者”,他实际上是一个完美历史主义者,认为希腊世界的中心是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被斯巴达击败,不仅结束了雅典的霸权,而且毁灭了整个希腊世界的自由,因此希腊世界的黄金时代也就结束了。格罗特实际上是只愿意看到正午的辉煌,而不愿意看到傍晚的余晖,实际上,如果希腊文化仅仅局限于雅典或者希腊城邦,那么希腊文化就不会在今天对世界有这么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像腓尼基文化一样消失殆尽。

实际上,格罗特甚至都不把亚历山大和马其顿人看成是正统的希腊人,他认为马其顿人只是一个希腊边缘国家,根本就没有得到雅典文化的精髓,因此是半野蛮的。因此,从马其顿崛起他就不怎么看重此后的希腊世界了。

亚历山大的远征大大扩展了希腊的空间,使得希腊文化从局限于环地中海岸边一举深入到大陆深处,从一个海洋文明登陆并进而形成希腊的大陆文化。在三大帝国中到处都分布着希腊式的剧院、希腊式的庙宇、希腊的文学与艺术、希腊的商业模式,三大帝国的很多城市实际上都成了希腊式的城市。

亚历山大后的雅典的确衰落了,但希腊文化却在西亚、非洲、欧洲腹地开花结果,亚历山大的确使得雅典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这是战争的必然结果,但更多的城市希腊化这难道不是辉煌的放大吗?在这三大帝国中,已经形成了四大文化中心: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叙利亚的安条克、小亚细亚海岸的罗得岛,还有最为卓越的埃及亚历山大利亚港,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雅典,成为新的文化中心。这四大中心无不闪耀着希腊文化的光彩。

支持格罗特的其他学者也认为希腊这时候没有伯里克利时期辉煌,鲍桑葵就说:“整个欧洲没有产生任何可以同雅典和爱奥尼亚的创造性时期的作品媲美的富于个人天才的作品”但实际上,在希腊化时代有过众多的杰出人物,且数目庞大,多达1100多人。这么多人当然有数量不菲的作品,但遗憾的是这一时期这些作品流散了太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不如之前希腊的作品数量多,这也是这一时期辉煌程度不如伯里克利时代的原因之一。

其实,只要简单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时代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可能超越伯里克利时代,至少也不会逊色太多。如雅克比(F。Jacoby)就在其《希腊历史学家断片》(Die Fragmente der griechischen Historiker)出版于1923~1958年间,该书就列举了800多位被人们遗忘的、在希腊化时代曾有过优良作品的希腊历史学家的片段。希腊化时代历史材料主要靠波里比阿的著作保存下来,而波里比阿的《历史》只有前5卷完整地留存于世,其余部分只是零星片段。另外还有就是要靠查士丁(Justin)对庞培·特罗古斯(Pompeius Trogus)作品的摘要整理,结果是无论是谁,都无法再现希腊化时代文化的辉煌。

当然,希腊化时代显然不会像伯里克利时代那么纯粹,毕竟亚历山大征服的地域实在太广阔了,而希腊人又数量稀少,且各地的当地文化也有不少同样优秀,又有数千年的根基,因而要是用伯里克利时代来看待亚历山大后时代,那就太苛求了。

其实,希腊化最成功的就是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罗马人实际上等于重新统一了亚历山大帝国,这就等于说再次将希腊文化推向世界——罗马人在自身接受希腊文化的时候,也自然将希腊文化带到了所有统治的地域。

不过,希腊化也不是希腊文化的单向推进,实际上往往与当地文化或者这时的专制统治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比较独特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比如,在西亚一些地区,有的城市就是希腊化的很明显,存在希腊寺庙,这是城市文化的中心,这些城市往往得到纳税方面的优惠,甚至豁免。而且,城邦内有自由公民,并与希腊城邦一样,公民们拥有选举权,也有自治机构,有的城邦的公民还享有土地私有权。在城市之外的农村地区,还存在村社组织,他们被称为“王室农夫”,他们的土地属于国王和贵族,这些农夫们更像是农奴,要交纳繁重的租税。因此,希腊化在西亚、埃及等地实际上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很多新的文化,这既涉及政治也涉及经济。

如同希腊人早在公元前900年就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了希腊字母,后来罗马人又利用希腊字母创立了拉丁文,由此开创了拉丁文化,这直接促进了罗马文化的发展,而拉丁字母 又成为欧洲各国文字的鼻祖一样,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始终在继续,环地中海及西亚内陆的希腊化实际上相当长远,并不是到了奥古斯都时代就消散了,而是一直到现在仍在继续。

希腊化其实主要就是罗马的希腊化,这对马其顿之后的西亚、埃及起到了夯实希腊文化的作用。

罗马可以说是全面继承了希腊,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建筑风格,之后又把它和券拱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总结了古希腊和建筑艺术写出了建筑学理论著作《建筑十书》。罗马人修建的罗马城引水渡槽、哥罗赛姆大剧场、万神庙、罗马竞技场等,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希腊文化和罗马创新的杂交品。

罗马的诗歌、戏剧几乎都是以希腊的诗歌、戏剧为模板,然后又和建筑艺术一样,也加进了罗马人的创新。

法律也是如此,罗马人以希腊斯多葛派自然法观念为基础,创立了“十二铜表法”。

在科学技术上当然更要学习和继承希腊。

当时,在罗马征服希腊后,希腊人就成了罗马人的老师,所以可以这样说,军事上,罗马征服了希腊,文化上,希腊征服了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