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人脉投资课程
8005200000063

第63章 为人大度,语带宽容

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心胸宽广、气量过人。

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胸怀一颗宽容的心、待人以宽、口出宽容之语,就能赢得他人的好感与信任,同时也能使自己获得好人缘、成为社交中的大赢家。

前梁宋混执政的时候,就曾把过去差一点儿刺死自己的玄胪用为心腹,一次,宋混问玄胪:“你那一枪几乎要了我的性命。现在我大权在握,你不怕我报复你吗?”玄胪说:“那时候我受人重恩,一枪刺去唯恐刺你不中;现在你想怎么处置我就怎么处置了,我也没什么可怕的。”宋混见他坦率便不计前嫌,更加重用他。

这就叫大度。实践证明,越是大度者越能笼络人心。常言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话不差,诸葛亮战胜孟获靠的就是“七擒七纵”,终于使孟获心服口服。

有人担心对仇人过度宽松会不会留下后患?事实上,大可不必担心。一般情况下,除非是傻子,否则没有人在做事情时不会去权衡利弊的。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个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考中秀才之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有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做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交了上去。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并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让老师为之恼火呢?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还如何了得?

看到这样的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

“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后,也知错怪了这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的怒火。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了宰相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由此可见,宽容的胸襟最能感动他人!张宗全正是用自己宽容的胸襟和话语打动了宰相姚崇,从而使自己的仕途变得平顺坦荡。

以宽容、谦让的姿态去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用宽容的胸襟去包容对方,这样彼此之间就会化干戈为玉帛。而宽容别人还能使对方感到欠你一笔人情债,你也可能因此获得意外的收获。

清代康熙年间,当朝人称“张宰相”的张英与一个姓叶的侍郎,两家毗邻而居,叶家重建府第,将两家公共的弄墙拆去并侵占三尺,张家自然不服,引起争端。张家立即写信给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干预。张英却作诗一首:“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汉见信即命家人退后三尺筑墙,而叶家深表歉意,也退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即由从前的三尺巷变成了六尺巷,于是“让一让,六尺巷”被百姓传为佳话。

蔺相如是战国后期赵国人,他本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一跃成为赵国的上卿。

廉颇是赵国上卿,多有战功,威震诸侯。蔺相如却后来居上,使廉颇很恼火,他想,我乃赵国之大将,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你蔺相如不过动动三寸不烂之舌,竟位居我上,实在令人接受不了。他气愤地说:“我见相如,必辱之。”从此以后,每逢上朝时,蔺相如为了避免与廉颇争先后,总是称病不去。

有一次,蔺相如和门客一起出门,老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连忙让手下人回转车子躲避开。门客见状,对蔺相如说:“我们跟随先生,不过是仰慕先生的高风亮节。现在,您与廉颇将军地位相同,而您见了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就是一般人这样做也太丢身份了,何况一个身为将相的人呢!连我们跟着先生也觉得丢人。”蔺相如问:“你们嫌我胆小,你们说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答道:“秦王厉害。”蔺相如说:“既是秦王厉害,我都敢在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们。难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却单单怕廉将军吗?”蔺相如接着说:“我想强秦不敢发兵攻打赵国,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在位。如果我们两人争闹起来,势必不能并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利益放在前头,把个人的事放在后头啊!”门客恍然大悟。廉颇闻之,深感内疚,于是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为“刎颈之交”,演出一幕千古流芳的“将相和”。

蔺相如之所以被世人所称道,正是因为他心胸宽广的高贵品质。也正是他的宽容,使他能够忍小辱而顾全国家大义,最终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人向来为人所不齿,而那些宽宏大量、待人以宽的人往往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在社交中,要想赢得他人的友谊和真心,你就应该在言语间袒露你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