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微管理——用人的智慧
8004800000008

第8章 关键人才也可以特别引进

引进人才不一定非得看学历和资历,不是也有许许多多的草根明星和草根学者吗?

6.1学历和资历不是辨别人才的唯一指标

在中国,我们太过重视学历和资历,因为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将各种考试和各种证书看得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拥有高学历的人就一定有能力,并不是学历低的人就不能在工作中成为独当一面的佼佼者。

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是一个不把学历当回事的人。索尼公司的一万多名雇员一进公司,学历(人事档案)就被封存起来,公司让他们去公平竞争。在工作中,大家不论学历高低,只比能力大小。盛田昭夫甚至写了一本《学历无用论》,来驳斥过分重视人才学历和资历的观点。

1982年,盛田昭夫私下谈论接班人的时候定下了学音乐出身的大贺典雄,这遭到了朋友的反对,盛田说道:“实话讲,我从来没有把18岁到22岁的4年里学了什么这件事儿看得很重,难道大学的学习就能说明一个人一生能干什么吗?这不是很荒唐吗?再说了,所谓的学历到底有多少用?我的用人策略一向是人品第一、能力第二、性格第三……”

最终,大贺典雄当选为索尼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大贺典雄的带领下,索尼一次次掀起20世纪娱乐业的风潮。随身听的流行,CD的普及,CBS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MD的问世及PS游戏机的诞生……这也最终证明了盛田昭夫的观点: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

盛田昭夫不计较学历,让索尼拥有了一位伟大的领导者。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草根明星王宝强不也是农民工出身,朱之文不也是一位农民吗?

6.2案例: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

选人不要太看中学历和资历。虽然我们在不了解人才的情况下,学历似乎是筛选人才的最佳方式,但是对于能力突出,有特殊才华的人才,就不能计较出身学历,而要大胆起用。

2010年,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了国际数理逻辑界。之后,学校特批刘路硕博连读,并为其“量身打造”培养方案,还将其作为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进入数学家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学校给予刘路100万元的奖励,其中50万元用于科研,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学校决定破格聘任刘路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并由学校推荐其参加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评选。

按照一般晋级正教授职称的“路径”,研究生读3年、博士读4年,成为讲师后再升为副教授、教授,每级认定一般最少都要花掉5年时间,其间还有不少科研项目、教学、发表论文的指标。纵观全国,目前正教授级别的学者几乎都在40岁以上,而刘路22岁就完成了从学生到教授身份的跨越,用一篇论文缩短了普通学子与正教授职称间近20年的距离。

现在23岁的刘路已经成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是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与此相似的例子还有2012年9月,南昌大学将只有高一学历的草根学者毛静调入学校当老师。原南昌大学党委书记郑克强在微博上说:“毛静家学渊源深厚,个人亦非常努力,……文科确实与理工医科不一样,个人的天赋、爱好及勤奋往往比学历更重要。”

6.3微管理:摒弃学历歧视,特殊人才特殊引进

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学历这个门槛,那么我们将损失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企业当中的用人也是一样,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才的能力大小。

(1)外部招聘时,着重关注应聘者的实习实践经验,能力特长和曾经取得的成果等。

(2)在内部人才选拔的时候,要注重考核其能力和贡献,将学历和资历的相关指标弱化。

(3)人才引进后,要重视继续培养。

微管理小窍门:

1.特殊的人才不见得事事都能做好,要宽容人才的失败,不要给人才太大的压力,压力过大反而影响人才能力的发挥。

2.除了常用的招聘方式,特殊人才或关键人才也可以通过员工或者熟人推荐的形式选拔,这样可以提高录用比例,引进人才更快、更适用。

6.4微思考:于细微处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在招聘的时候是否过于看重学历高低?

·你的企业招聘条件中对于学历做了哪些要求?有没有弱化的可能,将重点转向对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