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族仪式繁杂礼程序
蒙古族的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婚俗文化中占据特别的位置。蒙古族的婚礼大体过程有三部分,分别是定亲、婚礼和回门。在这三部分程序中所包含的细节却十分复杂,婚礼过程中表达了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
婚礼中的订婚是指父母在儿子长大成人之后,就要为其物色一位年龄、长相、针线、营生都十分般配的姑娘作为儿子的配偶。若是有合适的人选,父母接着就会派一位媒人去女方那里说亲。关系确定之后,双方父母就可以相互走动,选择良辰吉日,围绕着八卦举行一个“开婚”仪式。随后就商定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随后就可以向亲友发出婚宴的邀请了。
在结婚当天,迎亲的队伍将会在傍晚时分出发,新郎身着红绸长袍,由领头人和祝颂人陪同,来到蒙古包前的玛尼宏旗杆下,然后众人开始唱祝福的歌曲。之后迎亲队伍就开始向新娘家齿城而去。
在结婚的那一天,男家将会在附近另外设一座披红挂绿的蒙古包作为新房。包里包外都是穿着鲜艳的男男女女,新郎换上崭新的装束,新娘则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内梳洗打扮,迎接新郎的到来。按照传统的理解,迎亲队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骑马跑一圈,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马。寒暄之间,迎亲的祝颂人还未来得及下马,他手捧的哈达就给新娘家的一位厨师用的烧火棍接过去。这时新娘的亲友们会在包外围成一个半月形的圈子,做出拒娶的样子,还用一条丝带将迎亲者挡住。这叫做“彩带隔门”。
进入包房后,祝颂人拿出送给新娘的首饰盒衣物,请女方父母过目,同时在新娘家举行盛宴招待客人。第二天,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往往泪如雨下,这是蒙古族“哭嫁”的习俗。这时,祝颂人领着新郎开始“抢亲”,陪亲的姑娘开始和抢亲人“交战”。场面十分热闹。在迎亲途中,伴娘用红纱为新娘蒙上头,然后在自家的蒙古包策马一周,随后向新郎家驰去。
新娘下马后,先在蒙古包前举行“跳火”仪式,寓意是兴旺。随后婆婆会揭开儿媳的蒙头纱,然后赠送礼品,并且会给新娘起新的名字。接着,全羊席开始,一直持续到天明。次日清晨,新婚夫妇举行送客酒宴。
2.回族的伊斯兰婚礼
回族的婚姻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比较大,《古兰经》中规定,女孩九岁,男孩十二岁的时候就意味着少年时期结束,可以结婚。因此伊斯兰教流行的地区早婚现象十分严重,在通婚的范围上,回族限制同乳的兄弟姐妹结婚,同时,回族男性可以娶其他族的女子为妻,但是回族女性不能与其他族的男性通婚。
回族的青年男女经过自由恋爱成熟并告知父母得到同意之后,由男方委托村子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为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订婚当日男方在本村的长辈和亲朋好友的陪同下携带礼品前往女家。随后双方父母商量良辰吉日,婚礼最多从星期四起到星期日结束,历行四天。
按照伊斯兰教的仪式,教长要为新郎和新娘主持仪式。教长委派三个人为新人征婚,并且要求新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严格遵守“古兰经”的规范。随后,教长向来宾们说“经文”,并祝福新人白头偕老,生活美满。
婚礼前夕,双方的家庭各自在庭前的空地上用帆布搭成凉棚,然后摆设香烟糖果等招待宾客。结婚的吉日由阿訇挑选。结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不能够见面。双方的家长分别请阿訇给新郎和新娘赎罪,然后女家开始为新娘开脸和沐浴,男家也开始为新郎修面、沐浴。婚礼在清晨举行,阿訇在男家跪诵《古兰经》。在饭后,新郎在伴郎、媒人及阿訇的陪同下,带上礼物前去娶亲。婚礼大都会在女家或者清真寺举行,阿訇先诵《古兰经》,随后年《尼卡哈》经,并为新婚夫妇祈祷。
解放之后,回族的婚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城市青年的订婚和结婚的日子不一定会选择在主麻日。新娘的装束跟过去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新娘要脱下少女所佩戴的绿色盖头,换上黑色盖头,现在的回族新娘会头戴白色小帽子。大多数的妇女会把头发露在外面。在通婚的范围上,过去不准女性与非伊斯兰教的男性通婚,但是单向民族内婚的习惯仍然是存在的。
3.藏族婚姻仪式
在旧时的西藏,婚姻大多数都是父母包办。父母有养育和解决子女婚姻的责任,子女只能服从和孝敬父母。在过去,子女是没有任何权利过问婚姻的事情,有的藏族女子在到夫家之前还不知道夫婿的面容是什么样子。但是经过时代的发展,藏族现在的恋爱结婚基本上父母不再包办代替,多为自由婚姻。男女恋爱之后,告知父母,然后履行习惯手续最终成婚。
求婚是藏族婚姻必须经过的第一道手续,在求婚之前要先卜算两位新人的属相,再送哈达给对方家庭正式提出求婚。双方家庭要是同意婚事,便会派人选择黄道吉日,起草婚约证书。婚约证书一般都会请有才华的人起草,内容是写男女结合、互敬互爱、孝敬长辈等方面的内容。也有的婚约书上写上今后财产继承事宜。这些婚约大都会用诗歌形式写,可以朗诵。
到了订婚这一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的所有人每人一条哈达,并且要送给对方父母养育儿女的“奶钱”。女方家备好酒菜来招待客人。求婚的人家献上礼物,同时还要进一块“帮典”,也就是围裙的意思。送“帮典”的意思是:姑娘小的时候不知道磨破母亲多少块“帮典”,送来一块赔偿损失。随后,便把一式两份的婚约书放在高脚盘内,由一家人高声诵读,另一家人认真校对。随后,证人将两家的印章当众盖上,表示结下婚姻关系。订婚的这一天,青年男女都不能参加,只是家长出席。
结婚仪式举行的前一天,男方需要派人将一套漂亮的服装,以及一些首饰品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明天过门打扮用。迎亲的这天,男方要找当地一位十分有地位的人,带上一匹准备给新娘骑的马一起到新娘家。这匹马必须要和新娘的属相相互吻合,并且是一匹怀孕的马。
同时还要带上彩箭。马队在抵达之前,女方要举行“切玛”等告别仪式。男方进门之后,将彩箭插在新娘的背上,就等于她已经是属于男方家的人了。同时还要把璁玉放在新娘的头上,这块璁玉在藏族中被称作灵魂玉,这样就表示男方的灵魂已经托付给女方了。而余下的结婚程序正开始拉开序幕。
4.维吾尔族复杂的订亲仪式
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在男女成亲之前,都要经过提亲和定亲仪式,维吾尔族对婚姻十分慎重。结婚程序十分繁琐。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长准备物色位姑娘作为儿媳,事先都要履行提亲的手续。
在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要经过一番调查,要对女方家姑娘的年龄、家庭状况、长相、人品等情况做个大致的了解,当认为两人各方面都十分合适时,才会提亲。当然也存在男女青年早已热恋,双方私定终身的情况。若是出现这种情况,也一定要请家人再去“提亲”,以达到双方关系的公开化和合法化。
男方家长不可以独自一人去提亲,而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陪同前去,或者是请亲属一同前去,这样才显得庄重而女方家庭也会接受。提亲时,男方要准备给姑娘一套质量较好的衣料,一些盐,方块糖和五个馕,有的地方也准备七个馕或者九个馕作为见面礼。其中盐和馕都含有深刻的意义。男方向女方家提出攀亲的要求之后,女方一般不会立刻答复,而是要对男方家的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之后才会答复男方。即便是不同意也会告诉男方。维吾尔族把这种提亲的程序成为“拜西馕塔西拉西”,寓意是试探。
提亲之后,开始准备彩礼和举行订亲仪式。彩礼是维吾尔族婚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彩礼的数量与质量都跟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女方家提供彩礼的清单,最后经过男女双方家长商量之后确定。为解决双方彩礼中的矛盾和分歧,要请双方都信赖的一位中间人进行调解。
男方家要准备的常规彩礼有:姑娘一年四季的服装一两套,还要有头巾、大衣、毛衣、鞋子、袜子、耳环、戒指等装饰品。另外,还要给姑娘的父亲做一件大衣,母亲做一件连衣裙,并且要给姑娘的兄弟姐妹和亲属准备一些衣料。同时,家庭所要陈设的家具,也需要男方承担。订亲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男方要在当天给女方家带去一只或者两只羊,由专门的人送去。这只羊要在当天宰杀,供待客用。同时还要送上各种点心以及姑娘用的化妆品等。
订亲之后,双方不得违约。但是若是在彩礼问题上或是青年男女不同意父母做主的婚姻,也存在违约情况。但是违约者必须要赔偿经济损失,双方家长还要找中间人进行调节,直到双方化解矛盾为止。
5.苗族的自由婚姻
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在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不会加以干涉。每到节庆的日子,青年男女就会利用聚会的时间对唱情歌,谈情说爱。这种婚前恋爱方式在贵州等地被称为“游方”。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习俗。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若是在隐蔽的地方进行,便会被人认为是不正当行为,将会受到谴责。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之后,若是双方情投意合,就可以互赠信物私下订婚。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会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的寨子里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按照当地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方家里提亲。女方家如若同意,就会收下礼物,宴请媒人。随后,女方准备与男方相等的礼物回赠。
过去,在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在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在结婚后不久就要回娘家居住。住娘家的时间,未成年的早婚妇女一般是六七年,成年妇女一般是三四年。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者遇到夫家丧事才可以回夫家暂住。
自由式婚姻新娘在认亲之后可以回到新郎家居住,古典式婚姻的新娘在婚礼结束后可立即回家居住。新娘第二次上夫家时,有兄弟、伯婶娘及嫂子等人抬着一些肉食等一同前往。送客时还要献飘带。新娘子在住上十天半月之后,夫家亦可以准备同样的礼物回门。数年之后,新媳妇才会正式到夫家正式落户。同时还要进行“模锅灶”仪式,在此之前,新媳妇只能动用一方家的锅灶。
苗族婚姻习俗地区差异比较大,大部分地区苗族在出嫁之前的夜晚有唱伴嫁歌的习俗,还有的地区以牛作为聘礼。台江台农一带的新郎在新娘进家到婚礼结束这些天都不露面,白天照常上山干活,晚上到亲族家借宿。在苗族的婚姻关系中,夫妻若是关系部和睦,双方均可以提出离婚。一般是先提出离婚的人向对方赔偿钱财。男方提出离婚,除了不得索回订亲时的钱财之外,还必须要付给女方一笔“赔礼”。女方如果要想提出离婚的话,那么必须付给男方相当于定亲时的聘礼和婚礼费用的总值。从此以后,男婚女嫁,互不干涉。
6.彝族“虎妻”的传说
彝族男女青年在相识和相恋之后,双方若是情投意合,男方父母就要请结摩选取一个吉日,并且在征得女方父母同意之后,就为他们举行婚礼。在婚礼举行的前几天,姑娘就要减饭减水,到了临出嫁的日子更是不准许吃喝。而这种行为有一个“虎妻”的传说。
“禁食”在彝族的婚礼中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传说很久之前,有一个姑娘要远嫁他方。新娘在走到一半的时候要解手,接亲的人就坐在路旁等她。不料在姑娘解手的时候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就把姑娘吃了。老虎还摇身一变,变成姑娘的样子。当男方家的结婚喜酒已经吃过之后,按照彝族的婚俗新娘要去背水,在背水之前,新娘就告诉过自己的小姑子自己会变成老虎。新郎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千方百计地想去制服老虎。
不料老虎事先发起了进攻,老虎吃掉了新郎的妹妹。新郎只能放火烧老虎,老虎就逃走了。从此很多人一讲起“虎妻”的故事就十分警惕。特别是在姑娘出嫁的时候,总是不吃不喝,免得在路上方便而误事。这就是黎族姑娘出嫁禁食的由来。但是一般的说法都是,新娘若是在路上方便就会显得不吉利。
举行婚礼的这天,男方的家里喜气洋洋。男方家娶亲的队伍来到女方的家门口时,要接受女方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泼水,以表示欢迎和祝贺。黎族人认为,泼了水,就代表姑娘道了丈夫家之后不会到很远的地方背水,即使是天气非常干旱也会有吃有喝。娶亲队伍进门之后,就开始上香磕头,接着开始展示带来的嫁妆。然后,嫁女的父母请来歌师开始唱娶亲歌,唱一段,就展示一样物品,并且唱到什么就必须要展示什么。
展示完之后,女方家招待完客人,当天就可以娶亲回家。娶亲队伍到了新郎的家门口,要燃放大火炮和鞭炮,并且要请毕摩念头进亲经,然后新娘手持两支火把在少女的陪同下,走进大门并一直走到洞房。
随后,男方家大宴宾客,欢庆活动开始进行。到了第二天,新娘去挑两担水,同时在灶里生把火,表示新娘已经开始在新郎的家里烧火做饭。第三天,新娘要回门。回门的时间有四五天的,也有几个月的,各地的风俗都不相同。
7.壮族婚礼四部曲
在云南壮族,婚礼的过程可以分成四部曲:接亲、送亲、成亲和回门。在吉祥的成婚日,男方会请媒人带着陪郎等前去女方家里接亲。并且在接亲的队伍里要带上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妇女,一名小姑娘和一名背娃娃的妇女。这些都有祝福的寓意。
新郎一般情况下不会去接亲,而是在家门口等候迎亲。迎亲队伍将会受到女方的热情款待,并且接亲者要给女方家“奶水钱”。等到设宴结束新娘才能被接走。新娘的嫁妆和男方的聘礼也同时挑到男方家。
新娘盛装出行,在告别家人的时候一定要痛苦一场,并且要唱哭嫁的歌曲。但是这种情况也是因地而异,有些地方没有这个习俗。送亲的队伍一般是步行,也有乘车和骑马的。送亲的队伍中会有不少歌手,路上会一直边走边唱,增添结婚的喜庆气氛。
而到了男方家之后,一般会等到天黑的时候才会让新娘跨进男方的家门。到了时辰,男方家辉点上香灯,这时新娘才会进入男方家门。进屋之后,要按照习俗将新娘的嫁妆用品一一展示,有的地方还会一一过秤,以显示嫁妆的丰富和娘家的阔气。
在拜堂时,屋子的上方坐长辈,下方坐亲戚。新郎和新娘先拜天地神灵,再拜父老乡亲。拜堂过后,新郎和新娘送入洞房。有些地区还流行新郎新娘抢先进屋的习俗,这样意味着谁先进屋将不会被欺负。
在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里回门。回门的时候会有人陪伴,男方哟啊带给女方家里一桌酒菜,并且携带鞭炮一路鸣送。有的地方女方家还会往新郎身上洒水,以示祝福。云南云南壮族有的地方还会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在婚后的第三天,新娘便会回娘家居住,只有在农忙的时候才会回夫家住上几天。但是丈夫可以每隔十天半月便会前去看望妻子,同时小住上两三天。直到妻子怀孕之后,才能正式回到丈夫家生活。
壮族还有招赘的习俗,男子到女方家里从妻居。同时男方要改姓女方的姓,而所生的子女均要随母姓,并且可以继承母亲的遗产。
8.朝鲜族婚俗
婚姻在朝鲜族人的生活中是一件大事,年轻的姑娘和小伙若是想要互相接触,必须要有一个媒人。男方家要让媒人去女方家里看看女方家的情况,这在当地叫“看善”,意思也就是相亲。若是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而女方家如果也非常满意,男方家就开始向女方家里送“四柱”,也就是生辰八字。
若是两人的生肖不合,那么这桩婚事就没有希望了。若是相合,女方就通知媒人告诉男方。男方家酒可以把举行婚礼的日子告诉女方家,这叫“择日”。但是在得到具体的日期之后,女方家还会占卜,若是吉利的日子,才许婚。这个时候,男方就可以将彩礼送到女方家里。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朝鲜族婚姻的聘礼中一定要有“青缎”、“红缎”等上乘衣料,这在习俗上叫做“纳币”。
结婚仪式一般在新娘家里举行。在迎亲队伍中,新郎骑马或者坐轿走在人群当众,后面有一班跟随的人员,叫做“后行”。“后行“一般都是新郎的长辈,被称为:“上宾”。新郎到达新娘家之后,新娘家就会让新郎一行人进入“舍廊房”,也就是客房的意思。新郎会带上纱帽,系上管带。而新娘头戴“簇头里”,是一种类似花冠的饰品。随后,在引导人的陪伴下进入正屋举行婚礼。
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陪同客人吃饭,新郎和宾客们在吃饭之前要现在祠堂祭祀一番,然后全家亲戚要一道分享。新婚的第一夜,新郎和新娘居住的房间叫做“厢房”,到了晚上,新郎需要走到新娘的背后,两手从新娘的腋下探过去,然后把桌上的酒盒点心给新娘吃。第二天早上,新娘家的亲戚聚在一起,新郎依次行礼,叫做“通常礼”。新郎需要对长辈们一一跪拜,结束之后,新娘家的亲戚相继把新郎请到自家吃饭,叫做“认亲礼”。
新郎在新娘家要停留三天,然后轮到新郎家摆宴。新娘回婆家之后的第二天也要举行“通常礼”,新娘回婆家队伍的“后行”也是由长辈们组成。到了婆家之后,新娘尊奉长者的吩咐,面对公婆发誓,然后拜三拜,至此,婚礼才算结束。一个月或者三个月或者一年之后,新娘回到娘家去,这时,婆家会装上礼品带到亲家去。
9.满族的繁杂婚俗
旧时的满足婚姻十分注重门第,婚俗十分繁杂。一般的过程有4个。首先是相亲,其中包括提亲、看相、换八字贴。其次是下定,包括放小定和放大定。再其次是成婚,包括择日、过礼、下请帖等。最后是回门,包括拜祖、认亲等。绝大部分的婚俗在满族聚居区仍旧有所保留。
满族的婚俗之一是吃子孙饽饽。新郎和新娘在结婚当日举行完各种仪式之后,需要吃子孙饽饽,也就是水饺。但是它比平日里所吃的水饺略小,还有的地方吃合子,要做两个,寓意是夫妻和合。通常还会在合子里一边夹7个子孙饽饽,另一边夹8个,其意思是“七子八婿”。
旧时满族男女结婚的第一天正午时,新郎需要南跪于摆有猪肘、酒、香碟的神桌前。长者站在桌子的左侧,单腿跪下,开始用满语祝福夫妻。同时会用歌唱的形式将祝福的话语长出来,歌词大意是祝福新娘能够相亲相爱,并且能够白头偕老。
在新郎和新娘结婚的当晚,亲朋好友在闹洞房的时候,也会有一个人先用满语领唱,而众人都会拍“空齐”附和。歌词的大意也是对新郎和新娘最诚挚的祝福。而随着满语文化的逐渐发展,到如今,用满语演唱的传统婚俗歌曲已经基本上消失。满族办喜事接新娘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在娶亲之前,男方要给女方家老酒一坛,肥猪一只,作为女方宴请亲朋好友所用。
娶亲一般都要经过三天,第一天叫做“响棚”,第二天叫做“亮轿”,第三天是拜堂成亲。娶亲时去的人为单数,新郎到达女方家之后,先要上西屋去给老佛父叩头。这一天,新郎和新娘不能够见面,第二天,选定良辰,请新娘上轿。新娘的母亲则会将新娘的洗脸水泼在花轿停过的地方。
新娘娶到家之后,新郎和新娘开始拜堂,新娘开脸并且改梳发型,随后出来拜见佛父,然后开始跪拜公婆和长辈。在此过程中,新郎要用秤杆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然后将它房子啊院子中的帐篷顶上,盖头揭下来之后,新郎要用手去抚摸新娘的头发。用秤杆揭盖头象征“称心如意”,抚摸头发象征“白头偕老”。
10.土家族婚姻的五个阶段
土家族的婚姻不管是旧婚还是新婚都需要经过五个阶段,分别是求婚、认亲、拜年、送日子、娶亲。在婚前的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新娘就开始哭嫁。哭嫁的晚上,全寨的好姐妹都会过来陪哭。在此期间家族亲友都要宴请新娘一顿丰盛的饭菜,叫做“嫁饭”。结婚的前一天,新娘开始正式“开脸”,也就是请人扯去脸上的汗毛,将眉毛扯成新月形,发辫梳成“粑粑髻”。
到了下午男方那个会派两三乘轿子和抬嫁奁的队伍。而迎亲的媒人标志是拿一把雨伞。管理各项礼物的督官标志是背一个花背篓。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女方要举行拦门礼,然后开始招待迎亲人。到了第二天早上,新娘子穿着红呢子上衣,拜别祖先之后,将手中的两把筷子往前后各丢一把,开始哭着唱“哭嫁歌”。一直哭到男方家听到她的哭声为止。在拜堂入房之后,男青年开始闹新房,到了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将会端着茶盘向前来道喜的亲友和长辈敬茶,长辈还要送茶钱。婚后三日之后要“三朝回门”。
按照土家族的婚俗,新娘和新郎在跪拜完天地之后,要尽快地站起来,直接走入洞房,抢先坐在床上。这叫做“夺床”。夺床的规定是男左女右,新娘通常会坐在界线上,这时新郎也不会让步,用身子尽力将新娘挤到界线以外。以正中为界限,双方互不想让,难解难分。直到新郎猛地一下子揭开新娘的该头巾,新娘会羞怯地笑笑,而夺床的战争也随即结束。据说,土家族的传统是谁先坐床,将来就是谁当家。
“哭嫁”是土家族的又一个特色,哭声有腔有调,悦耳动听。哭嫁也有歌词,歌词内容是哭爹娘,哭兄嫂姐妹,哭祖先等等。出嫁的前一天晚上,新娘和相邻的姐妹十人围着火炕同哭,也被称为“陪十姐妹”。土家族曾把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除了一些地方还保持着哭嫁的遗风之外,姑娘出嫁已经无须作为一个必行的例子了,仅仅是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惜别之情。
11.侗族婚俗三回门
在贵州侗族的一些地区,新郎和新娘举行婚礼的三天里是不能同房的,在吃过茶和喜酒后,新娘也将会由娘家寨上的姐妹们结回娘家里去。过了几天之后,新郎才会请人再把新娘接回来“回门”,这样新娘才算是真正成为婆家人。
新郎家请去迎接新娘回门的人叫做“伴娘”,一般都是新郎家的嫂子和亲姊妹,若是新郎家没有姊妹,那么就请寨上别的妇女承担。充当伴娘的人的任务一是接新娘进行“三回门”,二是新娘接来之后要陪伴新娘。而新娘的“三回们”就是婚礼之后新娘要来回在自己家和婆家来回三次,这样才能够在新郎家的屋内“坐家”。在新娘会娘家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吉日,同时在婚礼中的礼物中要挑选一些送到新娘家去。礼物中必须要包括酒肉。而抵达之后,只有新娘的母亲出来迎接,倘若是母亲已故的新娘,就要请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来迎接,并且要煮些甜酒来招待客人。
“三回们”中的第一回,就是指新娘在新郎家里住上一晚上,到了第二天清早起来,脸不洗并且头也不梳就从新郎家里走了。娘家若是离得非常近,就到了娘家之后才开始洗练梳头。若是娘家住的比较远,新娘就会在半路上用随身携带的手帕洗脸,同时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回门”。第二回,娘伴去接新娘回门,并且到达新娘家之后就用托词说服新娘回到婆家。新娘跟娘伴来到新郎家之后要住上两个晚上,同时早上新娘要早起做饭,如此这般两天之后,又回到娘家去了。
十天半月之后,娘伴第三回去接新娘回门。新娘三回们之后,娘伴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她会祝福新郎新娘生活美满。新郎家会给娘伴一些报酬,一般情况下娘伴要求的很少,顶多是一件衣服或者是一条裤子。至此之后,新娘可以自由往返婆家,在娘家住多少日子都没有关系。直到新娘怀孕之后,才算是真正地在婆家扎根。
12.瑶族婚俗允许姑舅通婚
瑶族男女青年的社交非常自由,在“耍歌堂”的活动中,很多男女都借此机会选择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以通过媒人去说亲,然后送上聘礼。举行婚礼的时候都要大摆筵席,而婚宴上必须要请寨子里面德高望重的人去参加。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多实行姑舅结婚,同姓通婚也不忌讳。
瑶族的婚姻有的实行父母包办,但是也有恋爱自由结合的。而出现包办婚姻一般都是在幼小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父母许配给他人,自由选择配偶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歌来进行的。一般会在春节和外寨的青年男女来本寨踩歌时进行。对歌的地点一般会选择在村寨的附近,男女各为一方,以彼此问答的方式进行对唱。
山歌的曲调比较简单但是歌词比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男女队歌感情深度的变化。若是一男一女发生好感,便可以单独对唱。若是情投意合,便可以互赠礼物作为信物,在部分地区,互赠信物的姑娘要咬青年的胳膊,倘若青年的胳膊被咬而积脓,则证明两人有缘,否则婚姻难成。
在瑶族的婚姻中,舅父享有优先娶外甥女为儿媳的权利。只有在舅父无子的时候姑娘才能嫁给别人。家中若是有长女出嫁,都要由舅父舅母主持婚礼,此女出嫁就由大姐和姐夫主持婚礼。家中若是无男嗣,一般都会实行招赘上门。寡妇往往会受到族人的同情,于是便可改嫁。未婚男女私通,若是被发现,就会受到族人的惩罚,若是女方意外怀孕,一般都会立即结为夫妻。而若是有妇之夫与未婚女通奸怀孕,男方就可以纳此女子为妾。如若不然,就会受到惩罚。
离婚被瑶族视为非常严重的事情,双方实在是不能和解的,必须由“瑶目”断处,否则就会受到寨民的谴责。双方若是自愿离婚的,离婚时,双方可以各携带砍刀一把,到山上将竹筒破为两半,各执一截,表示一刀两断。若是一方主动提出离婚,而另外一方不同意,主动提出离婚的一方必须退赔另一方结婚时的部分礼金。
13.白族婚姻的三种形式
白族的婚姻一共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嫁女儿到男家,二是招姑爷上门,此种情况主要是当女方父母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或者是有疾病等,所以才招姑爷上门。三是卷帐回门的形式,即使是男女双方结婚之后七天,妻子就要丈夫带着帐子、被褥等到女方家里居住。因为女方家里虽然有兄弟,但是年纪都十分小,父母又年迈,只好回来帮助妻子赡养老人和照顾年幼的弟妹。等到弟弟长大之后,男方这时才会带着妻子回到男方家里生活。
这三种婚姻形式由来已久,但是不管是属于哪种结婚方式,婚礼过程都是一样的。儿子成婚之后,一般都会和父母分居,另外组织小家庭,父母和谁一起生活是由父母自己决定的。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在白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按照白族的习惯,若是丈夫去世,妻子可以选择终身守节,也可以选择另外改嫁。但是改嫁时不能带走丈夫的家产。在有些地方,兄长死后,嫂子可以嫁给弟弟,成为叔就嫂,但是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结婚之后的女性就不再享有绝对的自由了。若是哪个女人被发现婚外性关系,那个男人就会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通常的惩罚是把男人用绳索将手在背后捆住,栓上一块一百来斤的大石头,然后扔下怒江或者是某条大江淹死。这种情况下是很少有人能够逃生的。
由于很多人对婚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经人介绍组成的家庭,婚后的男女常常会去怀念过去曾经深深爱过的人,这种情感十分压抑。于是生活在大山里的白族立了规矩,让这些身陷情感苦楚的男女自爱一定的期限内去寻求真爱。
白族规定,每年在某个时段会给每个家庭三天的时间,凡是婚姻存在问题的家庭成员,在三日之内可以去找往日的情人互诉衷肠,以宣泄这一年的思念之情,但是在三天之后,必须要回归自己原本的家庭。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14.哈萨克族说亲的三种情形
哈萨克族说亲一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靠父母或者亲属的包办,事前男子并不认识也不了解对方,完全是按照父母的意志办事。第二种是男子看上了某一个姑娘,便告诉嫂子或者其他亲属和朋友,让他们转告自己的父母,父母便由此知道了儿子的心事,由此派人前往女家说亲。第三种是男女双方在社交场合接触认识,互相了解之后便产生了感情,然后再通过男方亲近的人转告父母去说亲。
说亲的时候,男方的父母或者亲朋好友携带礼物前往女方家。若是女方有意则收下礼物,并且会宴请男方家的客人,若是男女双方家长都非常满意,便可以商定婚期。订婚仪式对哈萨克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仪式之一。订婚在女方家举行,男方的父母及近亲会带上一匹马火花则其他一些礼品到女方家,女方家业会邀请亲戚参加,女方家若是接受了礼物,就代表定下了亲。
订婚之日,女方家要宰羊款待,当客人吃完专门宰杀的羊肉和其他食品之后,女方家的人会给男方家的人段去一大盆煮熟切成碎片的羊尾巴油、羊肝等食物,寓意是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够像羊肝那样香,像羊尾巴那样富足。在吃此种食物的时候,客人不能自己用手去拿,必须要由女方家的妇女喂进嘴里。在吃的时候,常常会发生十分有趣的事情,宾客们和主人们都会十分开心。
男方家的客人子离开的时候,女方家的主人必须要给他们送衣料等礼品。双方此后往来不断。在举行仪式的那一天,男方家请来亲朋邻里聚集一堂,把女方准备的所有彩礼全部展出,供来客评判,看是否达到很好的数量和质量。亲朋好友也会带来礼品补充主人所备不足。登门仪式是送彩礼。在送彩礼的这一天,男方在一位小伙子的陪同下,带着彩礼来到女方家,男方家的父母及亲戚也会一同前往。在离女方家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男方需要下马回避,不能随着父母和亲戚进入女方家。男方只能在女方家陪同迎接之后才能够来到女方家门口。
而在这一天,男方与女方都不能够说话和接触,到了晚上,男方就单独在一间毡房里就寝。而到了第二天,女婿可以随时去岳父母家,这时哈萨克族的古老习俗,这实际上是初婚仪式。
15.傣族婚俗的拴线仪式
傣族的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都会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婚礼也主要是在女方家里举行,在婚礼开始前,新郎和新娘要先到佛寺去拜佛祈求婚姻和生活的幸福。到了举行婚礼的这一天,南方家派出的亲朋好友到女方家里参加婚礼的人特别多。驱除邪魔婚礼的首先从女方家的门口开始,而这一仪式代表着驱除过去的坏运气,重新拥有崭新的生活。
随后,男方要进入女方的家,这就需要经过几道关卡。到了门口的时候,竹门已经关闭,男方需要放鞭炮付礼钱,这样才会允许进屋。进了屋之后,新娘会被藏起来,男方需要付礼钱和敬酒,才能见到新娘。这一关包含着考验新郎的意味,也代表着喜庆的气氛。
傣族的拴线仪式首先要在竹楼的堂屋里摆上一张小桌子,上面有两个用芭蕉叶子做成的帽子,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鸡各一只,桌子上还有放在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此外还放着糯米饭、白糖等。拴线仪式开始,新娘和新郎会双双跪拜在婚礼桌前,接受老人的祝福和来宾的祝贺。在贺词结束之后,新娘和新郎每人从桌子上扯下一团糯米饭,在酒里蘸过之后,然后点盐和红糖等食物,每人需要连续点上三次,点完之后要把饭团放回桌面。
这时,主婚人会分别拿一根较长的白线,分别拴在新郎和新娘的手腕上,祝福新婚夫妇吉祥如意。拴线过后,桌上的一只鸡将会献给主婚人,另外一只鸡将会拿给小伙子们分吃,并且预祝小伙子们能够早日找到心爱的姑娘。其余的东西将会全部房子啊新婚夫妇的帐子边,过了三天之后才能吃。拴线结束之后,便开始宴请宾客。
在席间,新郎和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新郎和新娘回答,有的会要求新娘和新郎表演节目。气氛十分活跃。到了第二天,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了晚上才可以回到妻子家。第三天,男方母亲会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到女方家认亲戚,并分别向各亲友送去凉米粉一块。在婚后的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来到男方家里认亲戚,同时也分别向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16.黎族婚俗的“槟榔情结”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男青年们便会穿戴整齐,来到相隔有段距离的村子里,通过对歌和吹奏口弓、鼻萧等乐器来寻找情人。这种可以算是黎族的自由恋爱。
男子要以对歌的形式扣门,女方若是同意男子进来,就会回应一首歌,若是不同意,就用对歌的方式回复。男子只好另找别的女子。而若是同意男子进来,男子也不可表现过于随意,无论是坐下与否都要以唱歌的形式表达,得到回复之后才可以坐下。坐下后,男子便会开门见山地表明来意,若是女子已经有了意中人,便会当场拒绝。要是来的姑娘比较多,不知道哪个姑娘对自己有情意,通过对歌的方式就可以试探出来。
而一旦确立了情侣关系,便可以长时间来往。中间若是有情侣花谢蒂落的,那么就互相唱分离的歌曲。然后互不干涉,重新开始寻找意中人。如果一对黎族情侣十分情投意合,他们便把自己的意愿告诉父母。然后男方一家的父母兄弟就要选定吉日,带上聘礼,其中的一方一定要精心地采摘槟榔到女方家里去提亲。槟榔要挨家挨户地送,让大家都能够给予美好的祝愿。槟榔象征婚姻的常绿常青,表示男女双方会相亲相爱,和谐美满。
当男方告诉父母之后,便会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媒人会带上两个槟榔,若是女方家的长辈愿意吃槟榔,就表示同意,接着双方就可以商定放槟榔的时间和价钱。时间多定于农历六月或者八月的双日。
到了良辰吉日,女方家非常热闹,远近的亲戚都挑着糕点到女方家里吃槟榔。媒人将会拿出议定的实物和人民币,一般都是600个槟榔和400元人民币。随后,女方父母开始吃槟榔,并且会邀请宾客们共同吃槟榔。
媒人分槟榔要看辈分,辈分高的会分到大的槟榔,而小孩子只有讨要才会给。在设宴时,女方家只要两名妇女待客,桌上只有死人,吃饭时忌讳将筷子和盘子碰落。媒人送来的600个槟榔中,40个是刻上各种各样的花纹,这是专门为父母精心准备的。而送过槟榔之后,结婚日期随期进行。
17.高山族禁止近亲通婚
高山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之间不能够通婚,若是有违犯者将会受到族人严厉的制裁。有些地区的青年男女有恋爱的自由,但通常是在劳动中选择对象,此外在唱歌和舞蹈中也能够得到恋爱的机会。但是结婚必须要得到父母的同意。在某些地区,男女婚事是父母包办的,也有个别地方实行指腹为婚。
青年男女都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并且通过一定的结婚仪式才可以结为夫妇。阿美人与高山族地区不同,男人结婚之后都要入赘女家,有的地方男子结婚之后有随着妻子去岳父家里帮助劳动的习惯,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要五六年,只有生了子女之后才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里。
高山族的婚姻制度以严格的单偶婚为共同特点,婚姻形式有招赘婚,主要是以自由恋爱为前提,男女自爱答歌相互生情然后结为夫妻。而此中类型多是女方主动求婚,并且到男方家里帮忙料理家务,若是男方家满意,婚事就有可能。婚礼一般是在女方家里举行,婚后男子地位会低于女子。而有些地方男方会主动求婚,并且会请长老做媒,婚礼在男方家里举行,入赘后男子地位高于妻子。
高山族青年男女子恋爱一个月后,女方要自愿去男方家里劳动一段时间,阿美人称此为“米达别”。同时这也是一个增进两人爱情的好方法,也是锻炼女子当家理财的一个机会。而女子的实习时间不定,有的是两三个月,有的是一年半载。姑娘经过实习之后,男方如果认为不太满意,那么就必须要提出充分的理由,并且要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
在婚礼当天,新郎会前来女方家接新娘,而在车子即将开出的时候,新娘的母亲或者长者会手持一盆水,然后往新娘的车上一泼,同时,新郎会把手中的扇子从车上扔下来,然后母亲会捡起扇子猛扇。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而拿扇子扇意味着终于了却了嫁女儿的心愿。
18.拉祜族婚礼从“杀猪”开始
拉祜族在举行婚礼的当天,男女双方的家里都要杀一头猪,男方首先要将猪头送到女方家里,并且要把猪头切成两半之后,一半放在女方家里,而另外一半男方又要带回来。而女方也会重复这样的做法,将自己家杀的猪头送到男方家里,切成两半之后,留一半在男方家另外一半自己带回。而最后,男女双方将各自的两半猪头结合在一起,表示骨肉至亲和新婚和睦的意思。
在结婚当天,新郎和新娘要一同下山背水和砍柴。然后将新背的水和新砍的柴送给女方家里。接着,新郎和新娘再回到男方家里献水和做饭,随后前往庙里磕头和供奉肉食。随后,有村寨里的老人主持祭寨神仪式。祭礼完成之后新郎和新娘再回到男女双方的家里祭祖和敬拜父母亲戚。接着便会进入婚礼的高潮,大规模的对歌活动由此开始。
晚上闹新房的时候,年轻人会挤满新房,尽情欢乐。传统的闹房过程是,新娘将会端来一盆热水,亲切地喊丈夫洗脚,妻子帮丈夫把脚洗干净。这时,闹房的人会故意将新郎的脚弄脏,或者将水弄脏,让新娘重新去打洗脚水。新娘会麻利机警地将新郎的脚洗干净,并且把从娘家带来的一双新鞋给新娘穿上。而宾客们这样做是为了考研新娘的脾气是否温和,做事是否麻利等。此外,还可以让新娘新郎表演节目。
婚礼结束之后,新郎将会带着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在亲友的陪同下,随新娘到女方家上门。时间一般是三年,这期间新郎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里干活。上门期满后,丈夫可以携带妻子回到自己的家里生活,也可以重新盖房子另立门户,若是在上门期间男方继承了女方家的财产,那么就要永远留在女方家。
拉祜族男女对待爱情和婚姻非常忠贞,夫妻俩经常是同出同归,婚后一般不会分开,离婚也是少数。如果真要离婚,先提出离婚的一方要举办丰盛的酒席请客,客人一律不送礼。这种性质带有惩罚的意思。随后长辈拿出一根线,夫妻两人各执一头,用剪刀将线剪断,就算完成了离婚的程序。
19.东乡族婚俗高潮迭起
东乡族在迎娶新娘的当天,新郎和新娘到了女方家里,女方家里照例会设宴款待。在婚宴之后,新郎要把家里准备好的梳子和篦子送到新娘的闺房中。接着,新郎和陪郎便会溜进女方家的厨房中,首先会客客气气的向厨师们和烧饭的人们表示谢意,其次会瞅准机会不知不觉地“偷”走一件厨房用具。
但是要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偷走厨具并不容易,若是姑娘们看见新郎和新娘进了厨房,她们会先动手戏弄嘲讽新郎,她们会抓起锅底的黑灰往新郎的脸上乱涂乱抹。新郎之后在浑水摸鱼的混乱之中随便拿了一件厨房小用具藏在身上。这时姑娘们已经知道他“偷”走了东西,但是新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偷了什么用具。于是姑娘们便会把他拖到一边再胡乱涂抹一阵,新郎会奋力地冲出包围,在嬉笑声中狼狈逃窜。“偷厨”结束之后,自然会有人将新娘子给他送来。
在有些地方,婚礼上要进行戏公伯的活动。当新娘进入洞房之后,送亲队伍中的来宾便要开始戏弄公伯。新郎的父亲和舅父等长辈的脸上会被涂了锅烟灰,头上会带着高高的纸帽,耳朵上会挂着一个红辣椒,身上会反穿羊皮袄,腰上会系上小铃铛,同时手脚还会被绑上,然后被人抬起游行。
戏弄完之后,东线人婚礼中的另外一个高潮就是闹房“砸枕头”。新娘蒙着面纱坐在炕上,姑娘们紧紧地护着新娘,小伙子们闯入洞房,然后吵着要看新娘的嫁妆,并且专门把绣得十分精美的一对花枕头拿过来评头论足,故意说枕头绣的很不好,新娘子手不巧。随后,小伙子们一边唱歌,一边把枕头砸向新娘。炕上的姑娘们都紧紧地护着新娘,将枕头回砸回去。这样一来一往,场面十分激烈。到了最后,新娘子只好揭下面纱,让小伙子们仔仔细细地看她的模样,这才作罢。之后,新娘会打开柜子,让小伙子们一件一件地翻看她带来的嫁妆,新房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新娘的脸上也充满了幸福的微笑。
20.羌族婚礼的三道仪式
羌族的婚姻形式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解放前的羌族男女青年没有恋爱自由,同时族人也会认为恋爱是有损家风的,一般都会实行买卖婚姻,儿女的婚事全部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羌族订婚时需要经过三道程序,首先是“开口酒”。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家里说亲,如果对方同意家长就会先提出一定的时间,男方就会到女方家里去准备宴席,这就叫做“开口酒”。酒席上会商定结婚的日期和彩礼的数目。在“大订酒“上,两家会具体商定结婚的日期,同时男方家要大宴宾客。在根据对方要求的数目交清聘礼之后,可以特别准备一些银子送给岳母,但是在整个订婚的过程中,姑娘是不能够露面的。
结婚中会有“女花夜”、“正宴”以及“谢客”三道仪式。“女花夜”是由女方准备好酒招待前来庆贺和送礼的客人,男女各有一坛,然后众人舞蹈以示庆贺。“正宴”也就是娶媳妇,男方准备三匹马前来接亲,一匹让新娘乘骑,另外两匹让伴娘骑。新娘穿着特制的红嫁衣,脚穿着由家嫂做的绣花鞋,并且由自己的兄弟背出大门。新娘随即蒙面大哭。父母会将平日为新郎做的鞋和袜子等塞进背篼,让女儿带到男家。
在送亲途中,要是经过亲戚的家门口,便会由亲戚摆设茶点和糕点等招待送亲队伍,到了男家村寨,全寨人都会到村口迎接新娘。到了男家,要给伴娘和牵马人马钱,下马后,新郎会在门口撒一把米放在地下,厨师会提一只鸡,将鸡血撒于大门上,意思是驱除邪气。新娘和新郎入洞房之后,设在露天坝子的盛大宴会就开始了,贵客们边吃边喝,然后唱起赞美新娘的酒歌。随后又唱赞美新郎的歌曲,人们一直歌舞到深夜,甚至是到天明。到了第二天,主人再备宴席招待客人,至此,整个仪式才算结束。
婚后的第三天,新郎和弟兄将会背着酒肉送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准备好“回门酒”,亲友们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且要致词祝福。有些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要在回门酒的宴席上逗弄新郎,这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21.纳西族婚俗
纳西族结婚的前一天,新郎家一片忙碌,到处张灯结彩,扎搭彩棚,同时还要杀猪宰羊,挂上红纸,上面插着三支柳箭,并要写上“麒麟在此”四个字,意思是阻挡其他怪物来破坏。在准备好新床之后,新郎的祖父母还有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当晚要陪新郎睡在新床上压床,有驱邪的意思。
第二天之后,新郎将会带着媒人和亲友前去女方家接亲,并且要准备一个空轿或者马匹。同时要带过去酒席两桌和其他礼品。到达女方门口时,接亲的队伍高奏乐曲,在连续奏了三次之后,才得以进入。一般在午时前后,男方接亲的女伴把新娘抱进轿中。这时,新娘会使劲挣扎,一幅不愿意去的样子,经过安慰和劝说之后,才告别父母和亲人,在舅舅等亲戚的陪同下上路。
新娘来到男方家的门口,大门紧闭。送亲的人们只有在门口唱着纳西调子,和门里的人互相对答,只有这样新郎家才会开门。新郎和新娘需要双双从红纸糊的马鞍上跨过去,同时,东巴要念经,同时在新娘的脑门上点上几滴酥油或者清水,表示新娘已经成为男方家的人了。进屋后,新娘要送公婆各一双鞋,这时,送亲者会故意把新娘所送给新郎的鞋子丢到新床底下,让新娘弯下腰将鞋子捡出来穿上,这种习俗叫做“换脚鞋”。
在拜堂时,新娘手握着盐巴,新郎手持一个茶水罐,拜完之后,新娘要象征性地看一下陪嫁的红柜,随后上锁,并且把钥匙随便在红柜上一丢,孩子们都会争着去抢,因为谁抢到钥匙,谁就可以向新娘要喜糖。傍晚时分,新娘和新郎由几个孩子共同陪同着共进晚餐,其余的宾客则由男方家盛情宴请。到了晚上,青年男女可以去闹房,可以欢聚在一起跳纳西族舞蹈。院子里充满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第二天,婆婆要亲自端来莲子粥和面条,并且要亲自喂新媳妇,以表示对新娘的关心。同时还要举行认亲仪式,要让新娘一一拜见。第三天为回门,新郎把礼物带到新娘家,并且会一一拜见女方的父母和长辈。当天新婚夫妇必须要返回。第四天,新娘将会在小姑的陪同下上街买东西,婚礼结束之后,还要举行送喜神的仪式。
22.景颇族婚俗过“草挢”
在云南山区,景颇族男女青年的情书往往不是用文字写成的,而是用树叶代替信件,不同的树叶代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白花树叶代表“想念”,黄豆树叶代表“不要牵挂”,小黑豆树叶代表“只爱你一个”,竹叶代表“悄悄来相会”等等。把代表不同含义的树叶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起来,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景颇族男女经常用树叶表达自己的感情,互诉衷肠。
景颇族的婚礼大部分地方都相同,但是也因为居住的地域不同而各有差异,有些地方的景颇族人结婚时仍旧沿袭新娘漫步过“草挢”的习俗。“草挢”在景颇族里叫“棒棒呵”,实际上是一个长约十尺的草堆,草堆的旁边有着大小不一的石块,“草挢”是特意为新娘布置的。新娘到达之后,先由两位盛装的少妇迎接,然后走到已经布置好的“草挢”面前,新娘需要独自过“草挢”。只要从挢头走到挢尾,就算是男家的人了。并且也意味着新娘在家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到了婆家之后,也必然能够勤劳贤淑。
过完“草挢”之后,新娘又由两位少妇扶着走到竹楼前,坐在新郎父母的对面和新郎同坐在一排,接受寨中父老长辈们热情洋溢的祝贺。之后,新郎会端上以小竹杯米酒,让新娘一饮而尽。新娘也会送一杯米酒到新郎嘴边。这就算是完成了交杯酒的程序。
景颇族婚礼,大部分是在下午举行。走在队伍前面的人肩扛着一只红木箱,另外一个女方媒人用篓背着被褥。中间的伴娘们簇拥着新娘。新娘夹在另外的三位姑娘中,四个人打扮的一模一样。新娘在即将到达新郎家的路上,要穿越三道障碍,首先是又村里的孩子们用树枝、竹条等设置的障碍。第一道路障是由女孩子把手,这时,女方的媒人出来倒些水酒给小姑娘喝,并送上喜糖和喜钱。第二道障碍是由一群男孩子阻拦,第三道路障是一些三四岁的娃娃,不同的路障解决的方法都不相同,都是对新娘的美好祝愿。
23.毛南族别有风趣的“男婚礼”
毛南族人恋爱自由,但是婚姻并不自主,婚姻常常需要媒人搭线牵桥。毛南族的婚礼非常别致,婚礼分为“女婚礼”和“男婚礼”。“女婚礼”的规模比较小,送彩礼的人不太多,程序相对要简单的多,只是平常农家所举办的婚礼。而“男婚礼”的规模比较大,送的礼品数量和种类上都比较多。
“男婚礼”除了包括“女婚礼”的全部程序之外,还讲究很多排场和气势。只有有钱的大户人家才办的起。在吉日前夕,当花轿和彩礼等方面的物品已经准备妥当,迎亲人马都集中到新郎的家中。到了次日清晨,迎亲的人们在用过早餐之后,便会按照事先所分配的角色,各自挑着彩礼出发。而在新娘家,早就摆好了一张“迎亲桌”,上面用红毯覆盖,桌子上放着烟、茶等招待客人用的物品。
在屋子外面,会有一位了解毛南族礼仪的迎宾者站在桌子边等候,当迎亲的队伍到来的时候,迎宾者会带头欢迎。迎亲的人会在新娘家里吃午饭,到了正午时刻,新娘家的庭院就会举行折被仪式。此仪式是又新娘家的两位子女双全的姑嫂来折被子,一边折,一边由在旁的女歌师唱“折被歌”。新娘在梳妆打扮之后就出来上香叩拜祖宗,并且唱起“出门下阶歌”,也就是出嫁歌。唱完之后,新娘与父母兄弟们依依惜别。
新郎家的迎亲人们便会抬着其他礼品回去。在新郎家开始摆设一桌特别的宴席,一直闹到通宵。到了第二天清早,新郎的叔伯便会轮流设宴招待新娘以及新娘的家人,到了中午,在新郎家的厅堂里举行开被仪式。仪式结束之后,新娘便随着亲戚们回家。
在回家后的第三天,新郎又会带着一些礼物将新娘请回家中。但是到了第二天,新娘还是会回到娘家。直到快怀孕生孩子的时候长久地居住在夫家。新娘的这一段来来往往的过程,在毛南族的婚俗上叫做“走媳妇路”。很多人在今天已经认为此仪式已经是原始落后的习俗,所以发展到今天,这种仪式已经不多见。
24.柯尔克孜族的隆重婚礼
在柯尔克孜族一般实行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同时规定直系亲属五代至七代之内禁止通婚。解放前柯尔克孜族盛行封建买卖婚姻,从订婚到结婚,男方要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牲畜作为聘礼。寡妇也不能自由改嫁,哥哥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子,也可以由婆家自主嫁给被人,但是要索回聘礼。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婚礼程序分为订婚和结婚两个步骤。在订婚时,男方用一匹马驮着礼物前往女家,马的头上要扎一块洁白的棉花表示订婚。有的地方马头上的棉花要由女方来扎,或者向男方的客人身上撒些粉,表示同意亲事,并且预祝婚事顺利。结婚一般都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的时候。仪式主要是在女方家里举行。第一天,新郎在父母和亲友的陪同下,带着礼品前往新娘家。礼品包括刚刚宰杀的两只羊,一只把整羊煮熟,另一只不剥皮烤熟。同时还要带上数十头小牲畜,到了新娘家的时候,举行“叼羊”游戏。
婚礼仪式开始前,女方的亲友群将新郎和新娘双双绑在门口,这时,新郎的父兄向这些亲友赠送礼物,请求“释放”。婚礼正式开始时,将由男方的一位长者用木棒将毡房的天窗挑开,并且将糖果等从天窗耍出去,客人纷纷争抢。新娘的母亲要领唱“送嫁歌”同时还要举行“赛得河”,就是让新婚夫妇背靠着背坐下,每个人的头上蒙着一个口袋,众人用一只羊蹄轮流在他们的头上轻轻敲打一下,然后拉起来共同跳舞。
之后将由阿訇主持典礼。到了第二天,双方的家长要举办传统的赛马、叼羊等活动,以表示祝贺。到了晚上,新娘来到嫂子家里与新郎见面,这时毡房外挤满了宾客,人们在外面唱歌跳舞,尽是一片喜庆的场面。第三天,新娘带着丰厚的嫁妆,随着新郎回到婆家,沿途经过的每一个牧村,都会受到人们的祝福和款待。回到新郎家的数日内,新人还是会得到亲友的邀请,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25.新疆达斡尔族婚俗
新疆的达斡尔人的婚姻习俗十分独特。青年男女若是想要结为伉俪,首先要经过媒人搭的喜桥。在媒人前去提亲时,头上会戴上一顶帽子,帽子的右边挂着一块红布条,同时手里还要提着“提亲酒”。旁人一看就知道是提亲的。而第一次去提亲,往往不会得到明确的答复,媒人只能再跑第二次才能知道女方的意思。
女方如果认为这门亲事值得考虑,首先就要对未来的女婿进行一番必要的考验。此后,未来的新郎官要跟随父母到女方家里去两次,接受未来岳父岳母的考核。女方家人主要考核年轻人的智能、教养和人品如何。如果比较满意,才会奉为上宾。同时也说明这门亲事有了八九分的把握了。男方第二次去女方家时,则是在十分友好的氛围中商定婚事的有关事宜。
达斡尔族和其他民族一样,也会有丰盛的酒宴,同时有舞蹈、唱歌等形式。但是它的具体形式又不同于其他民族,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方要带上酒肉去女方家里认亲,这种在当地又叫做“端蛊”。男女双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向女方的双亲和家庭成员敬酒或者行拜礼。
在婚礼的前一天,新娘家将会大摆喜宴热情招待宾客。到了第二天,新娘家组织送亲队伍,护送新娘到达婆家。新娘在一群男女的簇拥下坐上送亲的马车,一路上欢声笑语连绵不绝。在送亲的路上要常“送亲歌”,赞美新娘找到了好婆家,嫁给了好儿郎。并且歌声里饱含着对新娘和新郎的祝福。
而新郎家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新郎穿戴一新,喜形于色,等待送亲的队伍的到来。新郎家早已经排除两名办事干练的小伙子,端着双杯酒等候在村头。喜车一到,他们就迎上去敬酒,为新婚夫妇祝福。随即便一同进村。新娘在新郎的搀扶下,缓缓进入新家的门。人们向这一对新人身上纷纷抛洒五谷杂粮,祝愿他们生活幸福。然后新娘步入洞房,由新郎的嫂子给新娘梳头,表示新娘已经被正式接纳为新郎家族里的一员。第二天,还会举行赛马等传统的娱乐活动,活动结束后,新郎要给岳父岳母准备酒肉等礼品,请送亲人带回去转交。
26.阿昌族独特有趣的婚俗
阿昌族青年男女在相识和恋爱的过程中,双方都会互相赠送礼物,这既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又是双方感情真挚的象征。游戏中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和程序,它是青年男女结成佳偶的桥梁,当小伙子在对歌、娱乐、聚会等场所看重某个姑娘之后,就可以用递烟的方式,请对方收下自己的烟盒。
若是女方愿意收下,就意味着女方开始对小伙子中意了,而过上十天半月,女方就会送给小伙子一件织品和一包香烟。这些东西是用纸包着的,再用彩线捆好。若是彩线的结是活扣,就证明着姑娘对小伙子有爱慕之心,她愿意两人进一步来往。若是死扣,就证明这姑娘不愿意和小伙子相互往来,表示拒绝。而小伙子接到了姑娘的礼品之后就知道该如何和姑娘继续相处。接到彩线是活扣的,小伙子可以亲手制作一些银簪送给姑娘,表示自己的真心。姑娘接到礼物之后,就会用自己亲手纺织的阿昌布做一对对襟衣送给小伙子,表示愿意和对方成亲。
阿昌人互赠礼物的过程被称为换手艺,包括相送、回礼、再赠送、再回礼四个过程。完成这四个过程,两人就可以准备举行婚礼了。在接新娘的晚上,未婚男女各一人充当陪郎陪娘,陪着小伙子来到姑娘家,进屋之后,小伙子主动将姑娘家的两柱香点燃,插在姑娘家的堂上,然后往大门外走。路上凡是需要过桥的地方那个,小伙子都会在桥头供上烟丝、槟榔、小银币等,这叫做“上桥岗”。
第二天日出时,陪娘陪着新娘来到新郎家。新郎会立刻拔出长刀,一边“砍”金竹拱门,一边用刀尖比划着姑娘的后脑壳,表示驱邪。进到堂屋之后,两人在长者的主持下拜堂成亲。然后陪娘把新娘领进灶房,将新娘打扮成新媳妇,接着新媳妇到井里跳上一担水,算是真正进了这家门。
婚后的第二天,女家请客。下午,男方的媒人领着八个至十个老人和两个姑娘挑着礼品送彩礼来了。送进彩礼,姑娘们乘新郎不注意时给新郎抹黑脸。在要回去时,新郎跪倒在岳父和岳母面前,然后岳母给姑爷一匹自己织的布,岳父给姑爷五十元钱。婚后的第三天,女家送“大饭盒”给男方,大饭盒里有四斗糯米,婚后的第四天,夫妻俩去女方家一转,两人开始新的生活。
27.普米族别具特色的婚礼习俗
普米族长期保留着独居特色的婚姻习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普米族的婚姻主要是由家长包办,多实行姑舅姨表优先结婚。新中国成立之后,普米族的婚姻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年男女大都实习那个自由婚姻。
青年男女的相识和恋爱主要是通过祭奠山神和日常的喜庆节日以及日常的劳动生产等活动来进行。姑娘和小伙子利用这些机会,互相物色对象,互相找理由谈情说爱。如果是男女双方互相看重,就会约会到僻静的地方,相互对唱情歌。男女双方互订终身之后,直到举行婚礼之前,都不能再单独约会,婚礼过后,新娘也会回到娘家生活,同时夫妻也只能秘密往来,直到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妻子才能回到丈夫家居住。
婚礼上,主婚人用一根缠着彩色布条的棍子蘸上些酥油,分别在锅庄、大门、神台以及新郎新娘的头上点上一些,祝福新郎和新娘吉祥幸福。接着就要举行敬锅庄仪式,然后是新娘新郎拜天地。拜完天地之后开始宴请宾客,在美味佳肴中,普米族特有的琵琶肉和香甜的酥里玛酒是必不可少的。酒宴开始前,全体宾客要齐声唱歌,然后正式就餐。酒足饭饱之后,人们齐聚一堂,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普米族有让新娘吃“闭门羹”的习俗,当男方的接亲人和女方的接亲人组成一行队伍到男家时,男方由一个能说会唱的邻居迅速将男方大门紧紧关起来,不让新娘子一行进屋。双方要经过一番唱答之后才让新娘进入大门。在大门开之后,媒人要送五十文钱给顶门开门的人,表示对开门放行的谢意。
普米族的婚礼中,还有一个活动是“锁媒人”,新娘被送亲客簇拥上路,媒人却要锁在一间屋子里,并且要与陪锁的女方歌手对唱“锁门调”和“开门调”,要是媒人唱赢了,就能开锁放人。同时,亲人在一路上还会受到多次阻拦,双方会展开热烈的对歌。普米族有的地方还保留着抢婚的习俗,在结婚的当天,父母仍旧让女儿去山上或者田地里劳动,这个时候,男方会派人将父母只走,然后将姑娘抢走。若是姑娘被男方抢去之后,婚礼就按照普米族的习俗继续进行。
28.塔塔尔族先“嫁”后“娶”
在新疆少数民族的婚俗中,塔塔尔族的婚俗十分别具一格,他们的婚俗是先把新郎“嫁”过阿里,然后再“娶”回来。其婚姻的过程是,经过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的家长如果允诺,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礼,即要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服装,下过聘礼之后,就算是订过婚。
塔塔尔族的传统习惯,婚礼时在新娘家里举行,即要先把新郎“嫁”出去,结婚的前几天,男方就要把为新娘制作的全部服装、炊具、陈设和婚礼时的食用物品以及自己的“嫁妆”送到女方家里,其中也暴扣送给新娘的父母的礼物,到了新婚之夜,新郎就正式“嫁”过去了。
而“出嫁”的仪式也非常有趣,身着新婚服装的新郎在伴郎以及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坐上马车,青年人手拉着风琴,兴高采烈地唱起流行的歌曲,一路上吹着口哨,并且呐喊着来增添欢乐的气氛。
在歌声、琴声以及口哨声和欢呼声的伴送下,送亲的队伍来到了女方家。女方家的人们和客人们集体出来迎接,为青年夫妇祝福。女方家这天要宰羊煮肉,准备丰盛的宴席来招待来宾。青年人唱歌跳舞来进行庆贺,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要当众喝一杯糖水,象征着婚后的生活会像糖水一样甜甜蜜蜜,并且白头偕老。
婚礼结束之后,客人们纷纷离去,新郎却不把妻子领到自己的家里,反而自己要在新娘家里居住。新郎在女方家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最少要居住上一两个月,长的可以居住一年左右。有的甚至要等到生过一个孩子之后再把妻子娶回家中。塔塔尔族对待女婿十分热情,如同对待自己的亲身儿子一般。在女方家居住期间,女婿会感到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温暖。
当这对新人回到男方家时,新娘的嫁妆全部要带走,到了男家,男方亲友要用绳子拦住新娘的去路,并且要新娘献上糖果等食物。新娘来到男方家之后,男方亲友要向新娘身上撒糖果,并且还要举行宴会,尽情娱乐表示欢迎。
29.珞巴族“童年订婚”
珞巴族的婚姻多是由父母包办,订婚一般都是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一般都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可以又男方的父母直接去,也可以委托媒人去求婚。双方谈妥之后就可以订婚,订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去猪、米、肉等礼物。订婚之后,男方开始向女方陆续送去婚价,大概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此时的婚价就足够迎娶新娘。
过去珞巴族盛行买卖婚姻,在珞巴族的语言中,甚至没有“娶妻”这一说法,只有买老婆的说法。一个男子若是买一个同等级内的女子为妻,大概需要用七八头至十多头奶牛,通话四还要加上奴隶和粮食等。由于普遍盛行买卖婚姻,所以当地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家族中没有继承权。
到了娶亲的日子,男方杀鸡来占卜结婚的具体日期。同时由女方的父母与介绍人一起将姑娘送到新郎家里。新郎家开始准备酒肉招待。新娘到达之后要与新郎一起握刀杀一只鸡,看到鸡肝的纹路所显示的吉凶如何,如果不吉利,那么新郎和新娘就需要再杀一只,直到鸡肝出现吉祥的纹路为止。接着,新娘和新郎举行喝酒仪式,每个人的面前放上一只碗,碗边抹上酥油,碗里倒上酒。先是各自喝一口,然后再喝交杯酒。
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之后,还要共同那个招待客人,然后双方的客人以及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喝酒、唱歌或者跳舞,直至通宵达旦。珞巴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严格实行氏族外的婚姻和等级内的婚姻。解放前曾经十分盛行买卖婚姻。当时地位低贱的男子要买一个妻子只用四头奶牛。珞巴族中,某些部落实行严格的父子连名制。
新娘舅舅具有很大的权威,在婚礼期间,女方客人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尤其是新娘的舅舅。在迎亲时,男家要派人专门迎接舅舅。而在喜庆的婚宴中,不管男家招待的多么周到,舅舅都要鸡蛋里挑骨头,打闹婚礼。但是男家人一定不能翻脸,要小心周全地伺候,想方设法地使娘家人消气,特别是要讨好新娘的舅舅。如果新娘的舅舅不接酒,把酒碗打翻在地,事态很难收拾,这时只能是媒人出面调解,这样事态才会平息。然后盛宴继续进行。
§§下篇 汉族丧祭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