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80013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无法定义的文学和无可复制的文学观

很多年前,当我开始迷恋上写作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文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乍一看这书名,好像是在调侃,或者讽刺,大有对文学不敬之意。实则不然,这其实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

曾经有无数学者给文学下过定义,语言文字学家说,文学就是文字的学问;社会学家说,文学就是人学;哲学家说,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家说,文学是一种心理活动;花样繁多,不能一一而论。但我发现,很少有作家站出来回答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就应该交给作家来解答。但作家们一般不愿意陷入对一些概念的思索,在文学创作和解释学两者中,他们更乐意选择前者——大多数作家宁愿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写作,也不愿意花费哪怕一天的时间来思考概念。当然,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作家本身没有解释文学概念的义务;作家的第一要务是创作出好作品;况且,让一个感性的人去干理性的事情,确实不太合适,也很有难度。

从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来说,我认为文学是无法定义的。首先,文学具有视野的开阔性。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心理、观念,无不可以在文学中得以体现。可以说,文学是无所不包的。其次,文学具有经验的狭隘性和独特性。任何一种文学经验最终只能属于作家自己,它不具有具体的指导和参照意义。再次,文学是私人化的。文学是以作家个体的观察和体验作为基础,它所反映的是作家的精神和(或)生活状态,以及作家眼中的世界(社会)状态。最后,文学评论具有观念上的落后性。相对于作家的创作来说,文学评论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时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当社会上开始讨论和倡导某个作家的创作观念时,该作家早已否定了自己的观念,并已经开始以新的观念来写作。任何一种文学观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我在《这个世界哭声太多》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小说家的痛苦——“真正让人心痛的不是令人难以割舍的悲欢离合,而是发生在你身边的真实故事——它们在不该结束的时候结束了,只留下空虚的你。作为一个当事者和叙述者双重地存在,有时你觉得写作对你来说真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你需要把所有不愿遭遇的人再遭遇一遍,把所有痛苦的经历再经历一遍,把所有不堪回首的记忆再一一翻新。作家都是自虐狂,他们做不了别的事情,就专门往自己没有愈合的伤口上撒盐。”

我也曾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描述了自己对精神偶像近乎通灵的感受:“在我眼中,他们(作家)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我从不敢亵渎他们。我以为他们(作家)的灵魂是长生不死的,你时刻可以感知他们的存在,却无法触摸到他们真实的肉体。作家就是那么一个虚实相间、神神秘秘的磁场。当你被一种神秘的力量驱使着,如履薄冰般忐忑不安地深入他灵魂的虎穴,你将宿命地成为他庞大精神家园里一位忠诚的奴仆,你无法反抗也从未想过反抗,你只有屈从的份儿。当你进入他时,你将作为一种纯粹的精神实体,与他的某些部分切实相关、呼吸相连、同生共死。你的每一声欢笑或每一滴眼泪的背后,都有另外一个与你表情一致的面孔。特别是当你由于兴奋或感动而发出一声叹息时,你是否清晰地感觉到在你身边的某个地方(对面的墙上,窗外的阳台,或门的背后),传来另外一声熟悉的叹息——那样真切的共振绝对不是来源于幻觉,它一定是你的前世、今生或者来生所必然要被引诱的一个回音,并且要刻意地在你灵魂的深处刻下一道不浅不深的印记,以证明你属于他——你没有拒绝的权利。”

但是,尽管文学具有定义上的模糊性和观念上的不可复制性,我们依然不能放弃对于文学的追问,否则,我们便会永远流俗于文学作品的表面,而无法深入作家的内心,从而抵达文学的本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是要找一批作家谈谈,就从他们的个人体验和个人经验出发,告诉我们,你认为文学是什么?此时,对话成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

本书选取了在当前文学界最有影响的三十多位作家和诗人,深入展开对话,以作家和诗人的个人生活和个人作品作为切入点,逐步放大,然后再回归到个人写作观念的探讨上来。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谈文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确实,在文学日益成为像奢侈品一样小众的时候,偶尔在精神上奢侈一下,或许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新鲜气息和收获。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先后得到了舒婷、苏童、解玺璋、蔡骏、韩寒、郭敬明、章无计、慕容雪村等各位师友的配合,同时得到了小饭、恭小兵、孙佳妮、郑小琼等诸位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此书顺利出版之后,我还将会陆续推出《文学是个什么玩意儿2》,以及《艺术是个什么玩意儿》等其他门类的相关作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