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章学习要点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过程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相互关系
舒尔兹的人力资本理论
雇佣关系的实质与质量
管理人性观的演变
引导案例:西奥多·舒尔茨与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并于1972年获该学会最高荣誉勋章——沃克奖章。1952—1972年,他当选为芝加哥大学的查尔斯·哈琴逊特殊贡献教授。舒尔茨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方向恰好代表了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兴起的典型进程。
西奥多·舒尔茨在一系列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著作和论文中,如《人力资本投资》、《由教育形成的资本》等,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类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的作用、人才有效配置以及人力资源迁移、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等问题,奠定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被西方公认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1979年他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舒尔茨是从探索经济增长与社会富裕的秘密而逐步踏上研究人力资本的道路的。在研究中他发现,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统计数字表明,国民收入的增长一直比国家投入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人时)的增长要快得多。而且,一些在战争中实物资本遭到巨大破坏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都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另外一些资源条件很差的国家和地区如丹麦、瑞士、亚洲“四小龙”等,也同样能在经济起飞方面取得很大成功。舒尔茨认为,这些现象说明,除了我们已知的因素外,一定还有重要的生产要素被“遗漏”掉了。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是资本的两种形式。人力资本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但也要有相应的资本投资。对人力进行投资的结果,就形成了人的知识和技能,正是这种知识与技能产生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其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以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和前提的,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最早把人力资源当做财富的源泉之一。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后,目前形成了结构比较严谨、内容丰富、体系较为完备的理论形态,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高度。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形式,它是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过程
1.早期人力资本理论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学说,确立了人的劳动在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实际上也确立了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在谈到劳动对价值的创造时,威廉·配第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布阿吉尔伯特论述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观点,这是最早的、有代表性的思想。后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又把这些思想推到那个时代的巅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获得能力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所以它可以被看做是在每个人身上固定的、已经实现了的资本。当这种能力成为个人能力的一部分时,也就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一个员工技能的提高如同一部机器或一件工具的改进一样,可以节约劳动,提高效率。虽然提高员工的技能要投入相当多的费用,但由此能生产出更多的利润,足以补偿费用的支出。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人力资源时,一开始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马克思不仅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人、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的关系,指出人是劳动的主体,自然资源是劳动的客体,资本资源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媒介,资本资源实质上是劳动主体的延伸,是人对自然的控制的表现,而且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家们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精辟地分析了劳动力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特别是经过教育的复杂劳动,应当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马克思认为,在生产过程中,人作为劳动的主体,通过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支配着整个劳动过程。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又被资本所控制、奴役,劳动过程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这是一种“异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经济活动中主体和客体关系的一种扭曲。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真正形成,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社会生产条件的发展以及其他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表现为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而且人们发现,由于人力资源质量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等量物质资本投入会带来差别迥异的产出。西方经济学家在对诸如此类的经济现象的分析研究中产生了人力资本理论。
1958年,出生在波兰的美国经济学家明瑟尔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一文,首次进行了建立个人收入分配与其接受培训量之间的经济数学模型的尝试。其后,他又发表了《在职培训:成本、收益与某些含义》论文,着重用数学方法来说明劳动者接受教育及获得工作经验年限长短与他们收入差别之间的关系,研究在职培训的投资收益率。
但是,对人力资本作出开创性理论贡献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Scultz)、贝克尔(Becker)和丹尼(Denison),他们被人们认为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资本总体上可分为物质的(货币的)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部分,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经济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应过分看重物资资本的作用。第二,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其成长过程需要消耗各种稀缺的资源,也就是说,需要消耗资本投资。人力投资是对获得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付出的各种货币形态的开支,人力即是投资的结果。因此,并不是一切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一定的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即人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态。第三,人力投资的结果是将货币资本或财富转换为人的知识和能力形态,使人力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人力资本投资的核算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源身上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工作熟练程度等因素上。当人的素质既定后,人力资本则可以表现为从事工作的总人数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总工作时间。第四,人力投资的目的是要获得投资收益。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投资。第五,人力资本的增长比物资资本的增长要快,因而国民收入的增长比物资资源的增长要快,这正表明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六,人力资本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教育投资。教育能明显地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使之作为人力资本而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而且教育投资对提高人力的素质来说,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它还会带来长期的满足。第七,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是不发达国家走向发达的最重要的因素。以往的经济学家对不发达国家的研究中,过高估计了自然资源的作用而过低估计了人口质量的作用,而后者恰恰是不发达国家走向发达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摆脱一国贫困状态的关键是从事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
(2)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贝克尔也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是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有关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以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人力资本》、《家庭论》。尤其是《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
贝克尔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的形式之一。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它在将来带来收入,是今后收益的源泉。因此,教育就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他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等,并且应用经济数学方法对其中的经济变量与关系进行了分析。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在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彻始终的主线。
(3)丹尼森的人力资本理论
爱德华·丹尼森是美国经济学家,他对人力资本的经济作用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他的计算或分析方法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并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应用。
丹尼森的主要贡献是对“余数”问题作出了最令人信服的定量分析和解释,因而他的分析又称为“余数”分析。他认为,用传统经济分析方法在估算劳动和资本这两个要素对国民收入增长所做出的贡献时,还有大量未被认识的、不能由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来解释的“余数”(Residue,又译“残差”),丹尼森把这个“余数”归因于人力资本或教育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丹尼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美国的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进行了分解计算。他算出1929—1957年间在美国的经济增长的诸多要素贡献中,有23%的份额要单独归因于美国教育的发展。丹尼森提出了一套自己的分析“余数”的方法:首先,分解“余数”中所包含的多种因素,有规模经济的效用、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改善、知识应用上的延时效应、资本的质量提高和劳动力的质量提高等。其次,由于劳动力的质量提高主要来自于教育,因此丹尼森在研究劳动力质量时,先联系教育和收入的差别,并用参数6加以校正,得出各级教育的收入系数,将这个系数分别乘以基期年和下一年的各级受教育人数,得出差额以后,用计算复利的公式算出这一差额在报告期内的年平均增长率。将结果乘以劳动产出弹性,就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以该贡献率除以报告期内的经济增长率,就得出教育的贡献份额。
当代人力资本理论
从20世纪中期以来,国外人力资源的研究有了更快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充分的肯定,并被用来说明经济增长中的许多问题。人们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形成了许多共识,认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因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西方经济学家还深入地研究了企业家等经营者的人力资本,认为这种高级人力资本是管理企业应对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股东作为资本所有者参与利润分配,企业经营者作为资本所有者,即人力资本所有者也要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人力资本在此又发展成西方产权理论的一部分。
随着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深入,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迅速形成了一些新兴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中最主要的有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和人力资源会计学等。教育经济学把教育投资作为形成人力资本的生产性投资,是研究教育的投入和经济收益的一门科学;卫生经济学则从另一角度,将国家与个人对人的健康所作的投资看做人力资本投资,考虑其中的投入与经济收益的关系;家庭经济学把家庭当做经济决策的一个部门,研究在时间分配、人口(尤其是孩子)的数量和质量、家庭的消费、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的选择的收益;人力资源会计学是对企业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方面的成本和收益,运用会计学的方法进行核算,以期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