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7999200000056

第56章 严把关口,戒除虚妄

用人有很大的学问,用人是否得法关系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灵活运用人才,不使人才闲置浪费,这样才能够使企业顺利发展。

曾国藩指出,有两种人不能够用:夸夸其谈之人和轻薄之人。即使要用这两种人,也要将他们身上的这些缺点和毛病改掉。

(1)夸夸其谈之人不可用

大家在一起交往,如果一个人老是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处处争强逞能,不给别人表现和施展的机会,那么别人很快就会对他产生反感,将来一起合作共事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话不多;与亲人相处的时候,话也很少。但与朋友在一起时,话就很多,如果恰好异性朋友也在一起时,话就更多了,真可谓标新立异,妙语连珠,语不惊人死不休。说到得意处,更是手舞足蹈。

为人应力戒表现欲太强,在曾国藩所谈的处世禁忌四缄中,第一条就谈到他不喜好夸夸其谈,到处表现自己。另外,曾国藩还说过:“人只要稍微有些才能,就想要表现出来,以显示与别人的不同。争强好胜的人这样,追逐名誉的人更是这样。”因此,曾国藩不仅自己常常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是表现欲太强,而且对其僚属有这一倾向的人也及时教诲。

曾国藩第二次做两江总督时,四川名工李鸿裔来到他的幕府。李鸿裔少年倜傥,不拘小节。曾国藩特别忠爱他,对他像儿子一样看待。曾国藩的秘室,只有李鸿裔可以随便出入。当时曾国藩的幕僚中有所谓的三圣七贤,他们都是名极一时的宋学大家。曾国藩惊叹他们的名声,于是把他们召纳了进来。在给他们安排好衣食住行后,并没有给他们安排事务和职位。一天,曾国藩正和李鸿裔在室中谈话,正巧有客人来到。曾国藩出去迎见客人,留下李鸿裔自己在室中。李鸿裔随手翻看茶桌上的文本,看到一首名为《不动心说》的诗。

文后边写有这样一段:“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置吾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李鸿裔看到这里,拿起笔在上面戏题道:“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写完,扔下笔就出去了。曾国藩送走客人后,回到书房看到了新题的文字,叹道:“一定是这个小子干的。”立即让左右招呼李鸿裔,可李鸿裔已不在衙署中。曾国藩猜想他可能是又去秦淮河上游玩去了,于是令人拿着令箭到处去找,结果果然在某姬的船中找到了他。李鸿裔回来后,曾国藩指着他所写的文字道:“是你干的吧?”李答:“是。”曾说:“这些人都是些欺世盗名之流,言行一定不能坦白如-,我也是知道的。然而他们所以能够获得丰厚的资本,正是靠的这个虚名。现在你一定要揭露它,使他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他对你的仇恨,岂能是平常言语之间的仇怨可比的?杀身灭族的大祸,隐伏在这里边了。”李鸿裔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诲,从这以后便深深地收敛自己,不再敢大言放肆了。

(2)轻薄之人不可用

人最忌轻薄浮浅,没有内涵。大凡有一定学识或修养的人,都能够沉着稳重,谦谨坦荡。

曾国藩对于轻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说:大凡人品德寡薄,大约有三端最容易触犯:听到别人有恶德败行,听得娓娓不知疲倦,妒忌别人的功业和名声,庆幸别人有灾,高兴别人得祸,这是薄德的一端;人受命于天,臣受命于君,儿子受命于父,这都是有一定之数的,但有些人不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身居卑位而想尊贵,日夜自我谋划,将自己置在高明的地方,就像一块金子,冶炼时自认为是莫邪、干将一类的宝剑了,此是薄德的第二端;胸中包蕴着社会上的清清浊浊、是是非非,但不明确去表示赞成或者反对,这本来是圣人哲人的良苦用心,如果要勉强去分什么黑白,遇事就激动张扬,这是文士轻簿的习气,娼伶风流的形态,我们这些人不体察就去效仿它,动不动就区别善恶、品评高下,使优秀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勉励,而低劣的人几乎没有立足之地,这是薄德的第三端。我现今老了,这三端还要加以防戒。

因此曾国藩最反对幸灾乐祸、狂傲自大、妄断是非、自以为是的那些人,而他自身就是自修严谨、更多地看到别人长处的人。他尤其是一个极富怜悯心的人,一些有功业名声的人遭了灾难,既使在戌马倥偬自身难保的艰难岁月,他也绝不会无动于衷,而是尽量给予照顾。

咸丰年间,曾国藩驻守祁门,险象环生,储备极其困乏,这是他一生行军中最艰难的时期。一天,他忽然想起安徽那一带多有经学大师遭受战乱,颠沛流离,生死未卜,于是派人四处寻找活着的人并授以书信,约他们到军中幕府相见,死去的人对其家小给予抚恤,索取他们留下的文章保留。

至于轻薄的第二端曾国藩特别指出其危害:骄傲是最可恶的一种德行,凡是担任大官职的,都是在这个字上垮台的。指挥用兵的人,最应警惕骄傲和懒惰的习气。

至于妄断是非的第三端,他曾规劝有关人士:“阁下昔年短处在尖语快论,机锋四出,以是招谤取尤。今位望日隆,务务须尊贤容众,取长舍短,扬善于公庭,而规过于私室,庶几人服其明而感其宽。”也就是说,他主张精明必须与宽容结合,且要以尊重别人为前提。

用人管人一点通:

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应该自修严禁,戒骄戒躁,同时又能够看到下属的长处,勉励下属积极的投入工作,而不要做出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