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7999200000027

第27章 沟通灵活,有效即可

一般来说,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性格。管理者在摸清他们的性格后,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

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家公司门口,两个工人正在奋力地搬运一个大木箱。他们虽然累得精疲力竭,但箱子却并没有被移动半点。

最后,门里面的那个人说道:“我看算了,我们决不可能把箱子弄出去了。”

“你说什么?把箱子弄出去?难道不是搬进去吗?”门外面的人嚷道,“我还以为我们正试图将它搬进去呢,怎么不早说啊?”

从这个笑话中可以看出,沟通不当往往会适得其反。为了能够正确沟通,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的时候要注意:

(1)话不在多而在精

墨子是战国初期宋国人,是当时很有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墨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他:“老师,多说话到底好不好。”

墨子为这个学生举了两个例子:“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水边的蛤蟆和到处乱飞的苍蝇。它们总是不知疲惫地叫个不停,就是不想被人们忽视。然而,无论它们叫得有多么卖力,叫得多么辛苦,人们始终对它们的叫声充耳不闻,对它们的存在视而不见。雄鸡的做法则与蛤蟆和苍蝇不同。每当黎明出现时,它便站在屋顶,迎着朝阳昂首啼叫。人们一听到它的叫声,便起床迎接新的一天。”

墨子接着说道:“蛤蟆和苍蝇整天叫个不停,换来的是人们的忽视;雄鸡每天早上只叫一小会,人们却能够闻声而动。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些管理者认为,要想让员工完全听懂自己的话,一定要多与员工沟通。于是,他们会不厌其烦地找员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犯下了与蛤蟆、苍蝇类似的错误。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让员工感到烦躁,最终对管理者的话不予理睬。

作为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表达更简洁明了,使得员工能够轻松理解管理者的期望。这样以来,员工在短暂的交谈之后就能明白管理者的话,管理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既然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目的达到了,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交谈下去了。

(2)沟通要因人而异

孔子和他的几位弟子在游学时曾路过一个村庄,当时他们又累又渴,于是把马拴在村旁的一棵树上,并在另一棵树下休息。他们坐在地上,边喝水边聊天,正在这时,他们的这匹马用力挣断了束缚它的缰绳,立即冲向附近的麦田吃起麦苗来。麦田的主人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扣下了它。

当时子贡也在场,他是孔子弟子中特别突出的一位,不仅口齿伶俐,而且善于辩论。见到老师的马被人扣下后,子贡马上走上前去与麦田主人理论,争取通过和解的方式把马要回来。然而,麦田的主人毕竟是个农夫,他听不懂子贡文绉绉的大道理,不愿意理会子贡,子贡只好无功而返。

这时,孔子的另一位弟子表示愿意替老师将马要回。这位弟子在不久前才归入孔子门下,其才华远远比不上子贡,但孔子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他不紧不慢地走到麦田主人的跟前,笑着说道:“我的马吃了你的麦子,自然是我的不对。然而,你有麦田,我也有麦田。我们的田地离得又不是很远,难道你能保证自己不会有疏忽的时候?如果你此时扣了我的马,以后你的牛吃了我的庄稼后,我又该如何做呢?我们同是种庄稼的人,难道不能够相互谅解吗?”

麦田主人听了他讲的道理后,心情顿时舒畅,表示不再追究此事。于是,这位弟子顺利地把马牵回了。

在企业里,有些员工性格比较内向,管理者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最好不要与他们开玩笑;有些员工自尊心比较强,管理者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用语,千万不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

用人管人一点通:

如果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不知道根据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