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7999200000014

第14章 量体裁衣,适材适所

在企业中,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是不一样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员工的实际能力,然后根据他们的能力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只有这样,员工的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怎样才能够把员工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呢?

了解员工的能力是合理安排职位的前提条件,只有认识了员工的能力,才能进一步知道员工能够胜任哪个职位。否则,要么会造成人才浪费,要么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大材小用是造成人才浪费的直接原因。那么,企业管理者为什么会大材小用呢?

第一,低估了员工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在一次出海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岛屿。他把船停靠在这个岛屿旁边,然后去寻找有价值的东西。他在岛上发现了一棵大树,这棵大树高约十米,它的表皮虽有些腐烂,但却散发着香气。青年砍下了这棵大树并把它带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将这棵树运到集市,打算卖个好价钱。结果令他大失所望,根本没有人问起他的货物。看到木炭卖得那么好,他回到家,花费了好大工夫,把这棵大树烧成了一车木炭去卖,卖得的价钱可想而知。其实,只要从这棵香树下取下一小片,再将它磨成粉,就足以卖到一车木炭的价格。因为,青年从岛上带回的这棵树是世上罕见的沉香。

故事中的青年之所以把稀有的沉香当成了普通的木炭来卖,是因为在他看来,沉香与普通的树木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管理者不能够分清大才与小才,自然也会犯这种错误。

第二,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来考察员工的能力。

古时候,有个人不惜千金从他人手中买来一头擅长捕猎的豹子。这头豹子高大健壮,皮毛金黄发亮,双目锐利而且有神,总是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每当有朋友来访时,这个人总会把他心爱的豹子牵出来向朋友展示。朋友看了他养的豹子后,总会忍不住称赞几句,这使他特别高兴。

然而,此人买豹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朋友面前展览,他希望豹子能够作为一个好猎手。为了能够让豹子尽情发挥捕猎的本领,这个人在平时对豹子宠爱有加。他用镀金的绳子拴着它,用五彩的丝绸装饰它;他每天都会给它洗澡,使它的皮毛总是充满光泽;他每顿都会给它弄来上等的鲜肉,使它长得更加强壮。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便会守在豹子的身旁,不时地对它说道:“我给了你丰厚的待遇,你一定要知恩图报啊。”

一次,这个人像往常一样守在豹子的身旁。这时,突然有一只大老鼠从墙缝中溜了出来。他发现后,立即解开绳子并对豹子说道:“表现的时候到了,把这只老鼠逮住吧。”豹子被他赶起身后,向前走了两步便停了下来,根本无意捉老鼠。这个人对豹子的表现非常失望,他生气地骂了豹子一通,并表示下不为例。然而豹子好像对这个人的警告无动于衷,当第二次接到扑咬老鼠的命令时,同样没有执行任务。这个人无法容忍豹子的行为,认为豹子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于是他惩罚了它。一顿暴打之后,豹子的身上伤痕累累。从此以后,豹子再也没有享受到以前那么好的待遇。主人如此对它,它毫无办法,只能沮丧地活着。

后来,这个人的一位朋友听说了这件事情后,立即赶来劝阻他:“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道理。如果用锋利的宝剑来补鞋,它还不如小小的锥子;如果用漂亮的丝绸来洗脸,它还不如一块粗糙的布料。同样,如果用高大威猛的豹子来捉老鼠,自然不如一只普通的猫。如果带着豹子外出狩猎,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至于家中的老鼠,随便花几个小钱买到一只猫就足够对付它们了。”

这个人认为朋友的话很有道理,随后便按照朋友的建议行事。豹子的生活又像以前那样舒适,它不断捕获猎物来报答主人的恩宠。

故事中的这个人认为豹子如此勇猛,肯定是一个捕捉老鼠的高手。令他失望的是,豹子对老鼠视而不见。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他让豹子去捕猎。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豹子的确很勇猛。

作为管理者,最好不要犯与此类似的错误。否则,就无法试探出胸怀大才的员工。

小才大用也是企业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员工就会因自己的不能胜任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每当谈起如何用兵或打仗时,他总能够滔滔不绝,而且头头是道。从他的谈吐中,人们不得不相信他的军事才能。然而,就是因为他,赵国一次性损失了多达四十万的军队。

战国末期,秦国国君秦昭王在位时,对韩国虎视眈眈。不久,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王的命令下,带兵攻打韩国。秦军势不可挡,眼看就要攻取韩国的上党郡。驻守在上党郡的韩军将领既不能够与韩都取得联系以求支援,又不愿意投降,于是将上党郡拱手让给了赵国。当时赵国实力雄厚,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并不惧怕秦国,立即派兵前去接收,破灭了秦军的计划。

然而,秦国并没有善罢甘休,秦昭王在两年后任王龁为将,再次攻打上党郡。赵国大将廉颇接到赵孝成王的命令后,立即率领大军前去作战。然而,廉颇大军刚刚赶到长平时,王龁已经将上党郡攻下,并直逼长平。

廉颇久经沙场,知道秦军此时士气正旺,不能立即与其对战。于是他令大军就地驻扎,将防御工事做得牢不可破,以便于打持久战。秦军原打算速战速决,但不管如何叫阵,廉颇大军始终按兵不动。如此对峙下去,秦军肯定会因粮草不足而影响战事。王龁无奈,将战情传到秦国,请求秦昭王定夺。

秦昭王了解情况后,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请教谋士范雎。在范雎的谋划下,赵括出现在秦赵两军交战的战场上。

原来,范雎为了使赵孝成王换下秦军难以对付的廉颇,便派人在赵国国内传播秦国士兵怕赵括的消息。此消息传到朝中后,引起了很大动荡。赵孝成王召来赵括,问他能否击退秦兵。赵括毫不谦虚地回答道:“我的本领可以与白起相比,而廉颇的本领只能与王龁相仿。如今让我对付王龁,自然是绰绰有余。”

听了赵括的一番话后,赵文成王立即令赵括前往长平换下廉颇。尽管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以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的缘由劝赵文成王不要让赵括带兵,但赵文成王主意已定。

赵括率二十万大军直达长平后,又得到廉颇移交的二十万大军,军队实力大增。廉颇走后,赵括并无继续守下去的念头,他命令全军:“倘若秦军再来叫阵,立即迎战。如果旗开得胜,立即乘胜追击。”

范雎的反间计成功后,白起接到秦昭王的命令,以上将军的名义前去长平指挥秦军。到了长平后,白起先设下埋伏,然后派人前去叫阵。赵军见秦军来战,立即出营迎战。秦军一路佯败,赵括率军紧追不舍,结果中了白起的埋伏,被秦军围困。而此时,赵军大营也遭到了秦军的进攻。赵括无奈,只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支援。然而,在赵括死守营垒期间,赵国派来的救兵被秦军阻截,粮道也被秦军切断。

一个多月过去了,赵军将士不见支援,军心愈加涣散。赵括见情势不妙,只好带兵突围,结果在突围过程中被乱箭射死。主将被杀,赵军更无士气,为保性命,纷纷投降,浩浩荡荡的四十万大军就这样失败了。

赵孝成王听信了传言,在没有考察赵括能力的情况下,就让他指挥四十万大军作战,结果一败涂地。事实证明,赵括的能力是有限的,根本不能胜任其职。

如果企业管理者与赵孝成王一样,给员工安排一个不能胜任的职位,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这种损失有时候是难以挽回的,正如同赵国的四十万大军。

因此,在为员工安排岗位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方式考察出员工的真正能力,从而避免大才小用或小才大用的现象出现。

五帝时,尧是某个部落的首领。后来,各个部落之间开始结盟,尧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几十年后,尧渐渐年老,于是召集各部落首领前来商讨继承人的问题。

商讨过程中,大家提出了两个候选人:尧的儿子和掌管水利的共工。在尧看来,自己的儿子虽然比较开明,但喜欢争强好胜;共工虽然能言善辩,口才了得,但此人表面和气,内心阴险,难成大器。于是,尧认为他们二人都不能胜任联盟首领一职。

为了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尧再次召开会议。此次,各部落首领共同推荐舜为部落联盟的继承人。尧虽然听说过舜的好德行,但没有立即表示同意,而是让他们讲讲舜的一些事迹。

据他们所说,舜一家有四口人:父亲、后母、同父异母的弟弟和他。舜的父亲一向糊涂,对后母言听计从;后母心肠恶毒,特别宠爱自己的亲生儿子,对舜则百般刁难;弟弟在父母的宠爱下,处处显得傲慢无礼。舜在这个家中虽然处处受到鄙视,但他从来都没有报复过父母和弟弟,而且对他们都非常好。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

听了大家的讲述后,尧认可了舜的高尚品德,但他还是没有同意让舜做继承人,因为他要亲自考察舜。

尧对舜的考察方法很特别,他不仅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还送去了粮食和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他突然变得这么富有,顿时起了歹心,唆使舜的父亲与他们一起谋害舜。

第一次,舜的父亲让舜将粮仓顶部的漏子补好。谁知舜在仓顶补漏洞的时候,他父亲已经悄悄将梯子搬走,并偷偷点燃了粮仓中暂存的柴草。舜发现粮仓起火后,无法下去。他灵机一动,将两顶用来遮阳的笠帽分别握在两手中,借着风力从仓顶轻轻地落在粮仓附近的草丛里。

然而,他的父母和弟弟三人并不甘心,想再次谋害舜。

第二次,舜的父亲让舜淘井。待他跳下井后,他的父亲和弟弟开始向井中填土块。舜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用铲子挖了一条小道,然后顺着小道爬了出来。

舜的父亲和弟弟认为舜这次不可能逃生,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将此事告诉了舜的后母。三人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听到舜的屋子里有琴声,顿时感到吃惊,因为他们家中只有舜会弹琴。随后,舜的弟弟前去看个究竟。他在舜的屋子外发现舜正抱着琴坐在床上,此时,舜也发现了他,并把他叫进房中。舜对他们谋害自己的事只字不提,并让弟弟以后好好帮他料理事情。从此以后,舜的父母和弟弟再也没有想办法谋害他了。

舜在以德报怨的过程中既表现出了美好的品德,又显示出了常人少有的机智,令尧感到非常满意。不久,尧便将部落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舜做了部落首领后,从不贪图享受,仍然不辞辛劳地工作。尧死后,舜打算让位于尧的儿子,但他的想法遭到了各部落首领的反对。于是,他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

舜在年老的时候,同样面临选择继承人的问题。各部落首领一致推荐禹,因为禹在治水的时候立了大功。

早在尧为联盟首领的时候,黄河流域的百姓就饱受了洪水之苦。由于当时没有比鲧更精通治水的人,尧接受了众部落首领的意见,令鲧前去治水。然而,鲧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不仅没有制服洪水,而且使得洪水更加泛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在治水时,只知道筑造堤坝阻截洪水而不知道及时疏通,以至于被阻截的洪水在堤坝被损后更加凶猛。

舜接替了尧的位置后,立即着手治理洪水。他在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将办事不力的鲧杀掉,然后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

禹不仅身强力壮,而且头脑聪明。他没有采取父亲的治水方法,而是以疏通为主,组织当地百姓挖沟开渠,不断将洪水引入大海。在治水期间,禹不仅亲自指挥,而且参与劳动,常年在洪水泛滥之地工作。不仅如此,为了把洪水制服,禹数次经过家门而不进去,即使在自己新婚后。

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治水重任,使得黄河流域地百姓不再遭受洪涝灾害。

禹的功劳有目共睹,所以舜死后,禹便继承了舜的位置。

从现代的用人观来看,无论是尧对舜的考察还是舜对禹的考察,用人者都考察出了被考察者的能力。被考察者最终也没有辜负用人者的希望,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妥妥当当。

用人管人一点通:

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和测试,再选择出适合各个岗位的人才,这样才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同时也使人才的发挥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