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活用36计
7997800000027

第27章 伪做谦恭 藏锋鞘中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使对手相信你,且不生疑心,然后暗地里图谋他,事情准备好而后行动,不要使对方早知有变。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推销活用”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做法,在军事与外交中,这条计策多用于欺骗麻痹对手,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笑里藏刀”更适用于推销活动中,推销中你要以友好的态度接近对方,令对方解除戒心,然后你就可以伺机而动,一袭得手。此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让它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平时还要多加练习才行。

马丁·沙菲罗夫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全美最优秀的投资顾问之一。他认为做推销最重要的就是能亲近客户,消除客户的戒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用“笑里藏刀”的策略推销自己的。

沙菲罗夫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从纽约的办公室打电话给一名中西部煤矿公司的老板。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我便向这位富有的老板询问了几个问题,当然都是有关他在各项事业上的投资事宜的。他告诉我说:“他只投资于债券,事实上,他在债券上投注的金钱已高达数千万美元。”

“我对我的经纪人感到十分满意,”他强调,“他是这一行当的专家,我们碰巧又是好朋友。沙菲罗夫先生,如果你打算向我推销有价证券,你只是在浪费你我的时间。”

“我并不想向你推销债券,”我回答,“因为充其量我只是个二流的债券经纪人,我是不会和你做生意的。”

“我首先谢谢你对我如此直率、如此坦诚。”他松了口气说。

“如果债券是你唯一的兴趣,那么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有生意上的往来。”我说。

我这番说辞差不多让他卸除了防御的武器。他接着谈起他那家经营非常成功的煤矿公司,很显然,他对这家公司的成绩感到非常骄傲。我们又谈了一会儿商界相关的情况,“你还对什么样的生意感兴趣?”我问。

“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就是拥有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他回答。

“喔,真的?”

“没错,我认为,人寿保险是一项大事业。”他继续说道。

“嗯,谁知道呢,”我说,“搞不好有一天我们真的会一起做生意。让我到公司看看我们是否有机会共同开设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如果我得到一些对这一创意有趣的消息的话,我会再跟你联络的。”

“不过,你一定要记住,我可不买股票的,”他说,“但是我想拥有自己的保险公司——是的,那会相当有意思的。我静候你的消息,沙菲罗夫先生。”

在挂上电话之后,我便开始研究保险业。不久我便发现,有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正在以低价求售。先前这家公司曾拒绝过一项善意的并购,由此导致该公司的股票大跌,现在它的股价已远远低于它的账面价格——事实上,几乎只有账面价的50%而已。在经过一番彻底研究之后,我对这家公司的所有条件都十分满意,我认为它真是超值的低价。这家公司也完全符合我那名潜在主顾心目中的标准,但是只有一件事不大满意——它是一家上市公司。我那名潜在主顾并没有兴趣购买股票,还特别强调他要投资的是未上市公司。这意味着,为了能让我们俩一块儿做生意,我得改变他的观点才行。

我首先便是向他表明,成立一家人寿保险公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我寄给他一封信及一些相关资料,向他解释我们该怎样着手与完成人寿保险公司的设立。我引领他看完这整个筹备过程,评估了为此所花的费用需要4000万~5000万美元,其中还包括一些琐碎的费用在内。我接着补充说,即使我们以这笔资金来运转,我们也只能算做一家地区性公司而已,除非我们不断积累到足够的资本与经验,才有可能成为一家全国性的公司。

我将整套资料以最直接便捷的通信方式交到了我的这位潜在主顾手上。我给了他充足的时间,等他仔细阅读过后,便打电话给他。

“你看过我寄给你的那些资料了吗?”我问。

“是的,”他回答,“你把它设计得像一家大公司一样。”

“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我回答,“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有一家保险公司目前正以账面价的一半求售!如果我们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以1000万美元购得这家价值2000万美元的公司,那么我们便可以省下1000万美元。我们将不需要从头开始,然后眼巴巴地去获得一个A++级。因为‘人寿保险公司’已经被评定为最高等级了!我们也不需要招募一批经理人或训练一队推销人员出来。”我停顿了一会儿,以便制造更好的效果。我接着又说:“我们不会只满足于成为一家地区性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全国性的大企业!因为这家公司大约有100年的历史,已经拥有极高的声誉,所以我们不需要一边敲客户的门一边说:‘我们起步才几个月而已,希望您能放远考虑,和我们做生意。’”

说完后,我停了下来,好让他能慢慢回味我的这番话。接着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可以买下一间上市公司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其出售,为什么我们要花3倍的价钱去创设一家同样的公司呢?此外,我们还能够在等待经营结果之时,赚取高额的现金股息呢。”

我的描述使这位原先反对拥有股票的煤矿公司老板眼前呈现出一幅鲜明的比照景象:一间以巨额折扣及超值低价购进的上市公司,与一间受尽磨难、高额创设的未上市公司。在我向他表明股票可以圆他心目中的美梦之后,他便不再认为这笔交易是“投机”生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便在“人寿保险公司”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股份,这次美好的投资经历也成为我们两人建立起长期的友谊的开始。这些年来,他通过投资股票完成了数笔划算的生意。他后来告诉我:“马丁,你知道现在我投资在股票上的金钱比在债券上的钱还要多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接近客户时,千万要把你的“刀”藏好,不妨伪做顺从,用“笑”、用和善来麻痹客户,然后再伺机把“刀”抽出来,这样就可以一举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