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09

第9章 山南行①

我行山南已三日,②如绳大路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③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④鞦韆蹴鞠分朋曹。⑤苜蓿连云马蹄健,⑥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⑦举目山川尚如故。

将军坛上冷云低,⑧丞相祠前春日暮。⑨国家四纪失中原,⑩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注释】

①山南:终南山之南。②“我行”句:陆游自广元北上,过大巴山,途经大安、金牛,望见南郑,时已三日。③平川:平原。④函秦:指渭水平原。秦都咸阳,函即函谷关,皆在渭水流域,时已沦陷。南郑接近前线,将士有杀敌报国之心,故曰“气俗豪”。⑤“鞦韆”句:鞦韆:即“秋千”。蹴鞠:古代军中的运动,与现代之足球运动类似。分朋曹:集体游戏中的分组。⑥“苜蓿”句:苜蓿:豆科植物,俗名草头,可食,常作马料。连云:形容连绵不断,望不到边。⑦历历:分明的样子。⑧将军坛:即拜将台,在陕西南郑城南,相传为汉高祖拜韩信为大将时筑。⑨丞相祠:蜀丞相诸葛亮祠,在陕西沔县北。⑩四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南宋建炎元年(1127)中原被金占领,至此时(1172)中原沦陷将近四纪。师出江淮:当时收复沦陷地区的策略。乾道元年辛弃疾上《美芹十论》,主张出兵江淮,先行收复山东。他说:“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取河北,则中原不可复。”这句是说,从江淮出兵,不容易吞灭敌人。“会看”句:会看:将看到。从天下:从天上落下,指声震天下。关中:指陕西。陆游向四川宣抚使王炎建议,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这句说,要恢复中原,必须用关中作根据地。

【品评】

乾道八年(1172),陆游任四川宣抚使主管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行经山南,看到汉中一带无际的平原沃野、社会风俗和历史古迹,想到破碎的山河,从而抒发了自己复兴国家的情思。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点明诗题,同时为后面诗句做铺垫。将大路比作“绳”,想像奇特,又符合透视原理:大路虽宽,但从远望去,不过纤细如绳。“如绳”、“大路”二词结合于一处,看似矛盾,实合物理。同时,正因为“大路东西出”,才有了下面的“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原野一望无际,桑麦繁茂滋润,这两句是写汉中一带的地大物博。“地近函秦气俗豪,鞦韆蹴鞠分朋曹”两句写社会风俗人情,汉中一带民气豪壮,有尚武精神。“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则是将物产与民俗合写。

从“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开始,诗句转入议论。“兴亡处”指历史遗迹众多,这两句指出关中是战略要地。“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则是对“兴亡处”加以印证。将军坛,为汉高祖时拜韩信的将台,丞相祠为诸葛亮庙,这两个历史人物都因风云际会而立功不朽。两处历史古迹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陆游“一战立功勋”的英雄理想。“冷云低”、“春日暮”,景象凝重,大气磅礴,似将读者带回了车辚辚、马萧萧的历史烽烟。“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则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思考。与《宋史·陆游传》中之“经略中原,必自中原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的建议是一致的。陆游认为,收复中原,必先收取关中。这和辛弃疾收复必先收得山东的主张,正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