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70

第70章 秋思

乌桕微丹菊渐开,①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②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释】

①乌桕:落叶乔木,其叶经霜变红,其种子可榨油。②并刀:并州(治所在今山西晋源)出产的剪刀。古时并州以产剪刀著称。

【品评】

鲁迅先生在给杨霁云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时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似乎成为定评。其实,创作路数,一源百脉;诗家事业,万古长新。宋诗虽不能如唐诗之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然其将诗才与哲思完美交融,发之以深沉、睿智的人生感喟,也未尝非诗之正声。陆游的这首《秋思》,就明显地表现了宋诗“以意胜”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

诗作于嘉泰三年(1203)秋,诗人在山阴。诗前两句描绘了山村秋季绚烂、明快的风光:乌桕叶正在变红,黄菊吐蕊,长空雁叫,可谓一派“有声有色”的光景。秋高气爽,天高地远,人的心情似乎也随之高远。饱经人世沧桑的老诗人,面对一阳来复、秋风又起的自然律动,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诗题为“秋思”,当有某种思考在里面。诗的前两句设色如画,将秋景写足、写透,正为后面的秋思做好铺垫。以“秋思”为题最著者,如后来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以写萧瑟哀愁著名,仍属传统写秋的构思。而陆游则一反传统的骚人迁客述离愁、写牢骚的老路,以一个别开生面的比喻,来传达自己诗情健旺、兴会飙举之态。正是那大自然的美开启了作者的诗情,也正是敏捷的诗情使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一个比喻,把创作客体和主体的关系、自然和艺术的关系沟通起来了。这里“诗情”与“秋光”缺一不可,“诗情”是诗人的主体能力,“秋光”指艺术材料;没有“诗情”这把快剪,再美的景致也只能是缺少灵气的静物。

这首诗以新颖、奇特的比喻,表现了宋诗以意胜、喜说理的特点。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诗中之“雪泥鸿爪”、“半亩万塘”、“不畏浮云”等意象,精警动人,给人的审美感受同样持久而强烈。《唐宋诗醇》论曰:“宋诗二家,日苏轼,日陆游。诗至唐而极其盛,至宋而极其变”,这一“盛”一“变”,概括唐、宋诗的趋势,语虽简约却不失为客观而有见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