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07

第7章 黄州①

局促常悲类楚囚,②迁流还叹学齐优。③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④万里羁愁添白发,⑤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⑥生子何须似仲谋。⑦

【注释】

①黄州:故治在今湖北黄冈。②“局促”句:局促:拘束,不自由。楚囚:春秋时楚人钟仪在作战中被晋人俘虏,称为“楚囚”。见《左传》成公九年。后比喻处境窘困的人。③齐优:《史记·乐书》载:孔子在鲁做官时,齐国送优人(乐工)给鲁国,孔子认为有了优人,政治就没有清明之望,辞官而去。陆游借用此事,说自己从山阴到夔州,和齐优自齐至鲁相同。④秋:秋天草木凋零。⑤羁愁:旅客在他乡的愁绪。⑥赤壁:三国时周瑜和诸葛亮大破曹操的地方,其地在今湖北武昌西。苏轼作《赤壁赋》以黄州赤鼻矶为赤壁,陆游依其说。⑦“生子”句:曹操看到孙权的能干,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陆游反用其典,意思说即使有孙仲谋这种才能又有何用?故用不着似仲谋。何须:何必,用不着。

【品评】

诗作于乾道六年(1170)去夔州的途中,是年诗人四十六岁。

乾道三年言官论陆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罢官,闲居三山。此次西行万里,官职依旧通判。国事身世之愁叠加纠缠在一起,首联不免发出“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之叹。局促,指志士胸中郁闷,如战争中的俘虏,命运任人掌控;迁流,指颠沛流离,到处不受人欢迎,故以齐优自比。颔联“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情感复杂,表面说诗人的遗憾有如江水东流,碌碌无为又是一年。仔细品味,这两句似又别有深意,另有关涉。苏轼《前赤壁赋》中有苏轼对历史及人生的深刻思考:魏武挥鞭,横槊赋诗,何其壮哉!赤壁一役,却樯橹灰飞烟灭,怎能不留下“英雄恨”?苏轼的思考,对陆游有所启示。更进一层,陆游指出,吴主孙权奋发有为,但造化弄人,最终虎踞龙蟠的石头城也没能抵挡住司马氏的铁蹄,吴国最终为西晋所灭,从而“金陵王气黯然收”,孙权若地下有知,也会发出无奈的感叹吧!这样,与历史上效慕孙仲谋的心理不同,陆游对建功立业的价值观也进行消解。颈联“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将诗题写足写尽,“万里羁愁”更是诗眼,从家乡到黄州,并没有万里,这里只是夸张虚写,就像杜甫《登高》诗中“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式的情感抒发,不如此则不足以写其心情之黯淡。但话说回来,若从出仕那时算起,多年来奔波流离,东折西荡,加起来又何止万里!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则是在颔联基础上水到渠成的情感宣泄。这是一句牢骚话,以反说正,反中有正,读者不难透过纸面体会其欲哭无泪的英雄恨和报国无门的激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