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霜风吼屋边,①布裘未办一铢绵。②岂惟饥索邻僧米,③真是寒无坐客毡。④身老啸歌悲永夜,⑤家贫撑拄过凶年。⑥丈夫经此宁非福,破涕灯前一粲然。⑦
【注释】
①霜风:秋风。②铢:古时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③“岂惟”句:岂惟:难道只是。索:求。④“真是”句:唐郑虔为广文馆博士,杜甫赠诗云:“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这里是变化杜诗而用之。坐客毡:给客人坐的毡垫。⑤永夜:长夜。⑥“家贫”句:撑拄:勉强支持。凶年:灾年。这一年两浙有水灾,故称凶年。⑦粲然:形容笑的样子。
【品评】
本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十月,诗人罢官居乡。
乾道二年(1166),陆游在隆兴通判任上罢官。当时,两浙遭受水灾,各地饥民暴动,诗人也不能幸免天灾波及的艰难。诗前六句描绘了他当时缺衣少食的贫困生活。首联“十月霜风吼屋边”一句既是交待季节、环境,又为渲染诗人悲苦心境做铺垫。“布裘未办一铢绵”刻画了当时的物质窘况。颔联“岂惟饥索邻僧米,真是寒无坐客毡”,更将这困窘的描摹推向极点。不仅要向寺院借米,而且连待客的坐垫也没有。“岂惟”、“真是”虚词实用、语意递进。然而,“太阳照样升起”(海明威语),日子总要过下去!故颈联写“身老啸歌悲永夜,家贫撑拄过凶年”,歌也歌过了,悲也悲过了,总归要渡过难关啊!诗人曾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警句,给世人以启迪,这次他有化解苦难的生活智慧吗?尾联“丈夫经此宁非福,破涕灯前一粲然”,已然交出了答卷。化解之道非偷非抢,不干谒、不折腰,乃是换位思考,从精神层面人手——就权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考验吧。总之,诗人融儒、释、道等哲学思想之“七彩”出而为生命智慧之“一白”,从而达致了人生的又一次“柳暗花明”。无独有偶,陆诗中另有一首可与本诗相印证。诗曰:“罐米归来午未炊,家人窃悯乃翁饥。不知弄笔东窗下,正和渊明乞食诗。”(《贫甚戏作绝句》)如果说把抗金恢复作为陆游事业达到的高度的话,化解人生苦难则标志着其心灵修养的“深度”;只不过“高度”显而易见,为众人瞩目,“深度”则为“高度”的光环掩盖,不为人注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