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47

第47章 读陶诗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①退归亦已晚,饮酒或庶几。②雨余锄瓜垄,③月下坐钓矶。

千载无斯人,吾将谁与归!④

【注释】

①造其微:达到陶诗那样深远澄淡的境界。②庶几:差不多。③“雨余”二句:这是作者自述其退归乡居的生活。④“千载”二句:这两句是说陶渊明死后再没有同调的人。与归:归从,追随。

【品评】

诗作于绍熙四年(1193),诗人时年六十九岁,家居故乡山阴。

这是一首语气从容舒缓、意象清新淡雅的效陶诗,表达了对东晋末年诗人陶渊明诗歌境界的向往之情。陶渊明诗风以平淡自然为宗,陆游受其影响,主张“俗人犹爱未为诗”(《朝饥示子聿》)。其实,陆游主要还是从人格入手进而喜爱陶诗的,他认为“竹林嵇阮虽名胜,要是渊明最可人”(《家酿颇劲戏作》)。陶渊明善养清真之气,天姿纵放,与陆游那豪放不羁的个性趣味相契合。陆游《跋渊明集》记述了早年对陶诗一见倾心的心理过程:“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隐,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今思之,如数日前事也。”此段记载风神独具,读后宛在目前。一个十三四岁少年,读陶诗到痴迷的程度,以至于废寝忘食,若非思想早熟,便是与陶渊明缘定三生。这样才可以理解“我诗慕渊明”,并不是轻飘飘的信口雌黄,而是踵武前贤的自觉追求。

陶渊明是文学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自唐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了其人其诗所蕴含的巨大魅力,李白、杜甫、王维、自居易,都对陶渊明的文化人格和诗意生活方式进行了阐发;宋代以后,更形成了一个学习、效仿陶渊明的高潮。陆游曾在诗中说:“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自勉》)可见其对陶渊明是视若高标的。陆游的人生理想使其不可能心甘情愿、死心踏地退归田园。但在这里,毕竟为我们展示了除抗金斗争外,其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这类诗自然有存在的合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