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22

第22章 关山月①

和戎诏下十五年,②将军不战空临边。③朱门沉沉按歌舞,④厩马肥死弓断弦。⑤戍楼刁斗催落月,⑥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⑦岂有逆胡传子孙。⑧遗民忍死望恢复,⑨几处今宵垂泪痕!⑩

【注释】

①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是西域军乐。②“和戎”句:原意为对于异民族的和平相处。《左传》襄公十一年记魏绛和戎事。宋人借此为对外屈服的别称。隆兴二年(1164),宋孝宗下诏与金人议和,到诗人写这首诗,前后已经过了十四年,说十五是举其整数。③空临边:白白到边疆来。④“朱门”句:朱门:古代达官贵人,门户皆用朱漆。沉沉:幽深貌。按歌舞:指歌舞寻欢。按,打拍子。⑤“厩马”句:厩:马棚。这句说,马棚里的战马因长期不到阵地上作战而肥死,弓也因多年不用断了弦。⑥“戍楼”句:戍楼:警卫所在之楼。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以烧饭,晚上用以打更巡行。⑦“中原”句:中原:指沦陷在金人手中的淮河以北地区。干戈:古代的兵器,这里代指战争。⑧逆胡:指金人。⑨“遗民”句:遗民:沦陷区的老百姓。忍死:忍受屈辱、不死以待。⑩“几处”句:这句是说,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人在流眼泪啊!

【品评】

淳熙四年(1177)陆游五十三岁,在成都作此诗。

诗可分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用守边战士的口吻,描绘了南宋自隆兴二年(1164)向金屈辱议和将近十五年来的现状,将军们但知歌舞宴饮不修武备,战马死了,武器朽了,朝廷上下弥漫着偏安苟活的空气,对这一状况,当时诗人林一升也作了辛辣的讽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苟活偷欢便觉天地小了,于是有了“湖中天”之讽刺!与唐人之高视阔步的昂扬精神有若天壤。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写战士们空怀壮志,只能在边关消磨岁月,战友的白骨横在沙场,但壮士火热的爱国情怀却仍珍藏在心中。“戍楼刁斗催落月”,这句话的象外意,是刁斗不仅催落了月亮,更催白了壮士的两鬓青丝。一“催”字,将壮士焦急、愤懑的心态写活。“笛里谁知壮士心”,壮士寸心思报国,苦于没有人能够体察,只能借幽怨凄婉的笛声一诉衷肠。这位深夜吹笛的壮士,一看可知有诗人陆游的影子,或者毋宁说就是陆游的化身。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指出敌人的命运不会长久,沦陷区的人民正含着眼泪,盼望收复。“岂有”二字,用反诘语气,既是对国家中兴的自信,又语涉悲愤,对朝廷的无所作为进行嘲讽。诗句所蕴含的巨大情感力量向四方弥漫,传彻于沙场旷野、巷陌朱门,冲撞每一个有爱国心、责任感的人士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