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21

第21章 浣花女①

江头女儿双髻丫,②常随阿母供桑麻。③当户夜织声咿哑,④地炉豆秸煎土茶。⑤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⑥插髻烨烨牵牛花。⑦城中妖姝脸如霞,⑧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报琵琶。⑨

【注释】

①浣花:即浣花溪,在今四川成都西五里。②双髻丫:未成年女子把头发编成两个小辫子,再结起来。③供桑麻:从事采桑纺麻的劳动。④咿哑:这里指织机声。⑤豆秸,即豆的枝叶。⑥“青裙”句:青裙竹笥:青布裙子和竹篾箱子,言稼妆的朴素与菲薄。何所嗟:有什么可感叹的。⑦烨烨:本火光貌,这里是形容牵牛花的光彩。⑧妖姝:时髦妖艳的女子。⑨“青骊”二句:这两句说女子嫁与官家,做官的并不看重爱情,其遭遇就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妇命运相似。青骊:纯黑色的马。

【品评】

该诗为淳熙四年(1177)六、七月间陆游在成都时所写。诗题一作《浣溪女》。诗中描绘了当时农村姑娘的劳动生活和婚嫁的风俗画卷,并与城市中争慕高华嫁与官人的妖艳女子的不幸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的情感与关怀。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出姑娘们的发式特点及日里采桑纺麻的劳动生活。晚上还要织布,为家人煮茶,虽然劳累,却也温馨。夜夜咿哑的织机声,织不尽浣花女儿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织不尽待字思春少女对未来夫君的期待……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写浣花女出嫁的场面。如意郎君就是邻家男孩,不用香车宝马来迎娶,跨过柴门就进了夫家。青布裙子和竹篾箱子,嫁妆虽菲薄,可头插牵牛花的新妇同样光彩照人。《诗经·周南·桃夭》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状女子出嫁,成为千古咏叹的名句;此处以“烨烨牵牛花”渲染气氛,同样给人以强烈视觉刺激。这四句“情事景物悉备”(王世贞《艺苑卮言》),见出诗人对农村民俗人情的细致观察和同情感受。后面四句为第三层,写城中女子的婚嫁情况。写城中女子同样美丽,“妖姝”二字状其入时的妆扮,少了几分纯朴,多了几分脂粉气。她们的择偶标准是攀高枝、羡慕荣华富贵。于是引出“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报琵琶”的悲惨命运。官人并不看重爱情,离家远游,少妇只有弹奏琵琶,在哀曲中说尽无限事。

这首诗一大特点,是将乡村女儿与城中妖姝的择偶心态及婚后命运加以对比。不言而喻,诗人情感的天平偏向于纯朴的浣花女儿,同时暗寓了诗人对桃花源似的乡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观察细腻、感受独特,曲尽人情,诗意浑厚有味,杨万里称陆诗“敷腴”(杨万里《千岩摘稿序》),可谓独具只眼。诗人另有一首《村女》诗,可与此诗相补充。诗曰:“白襦女儿系青裙,东家西家世通婚。采桑饷饭无百步,至老何曾识别村。”同样可以看出陆游对农家女儿直至作为国家基础的整个农村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