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12

第12章 即事

渭水岐山不出兵,①却携琴剑锦官城。②醉来身外穷通小,③老去人间毁誉轻。④扪虱雄豪空自许,⑤屠龙工巧竞何成?⑥雅闻岷下多区芋,⑦聊试寒炉玉糁羹。⑧

【注释】

①“渭水”句:渭水:即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在陕西中部。岐山:在陕西凤翔,和渭水同在沦陷区。②锦官城:即成都。古代成都以织锦著名,有锦官主持其事,故称锦官城。③“醉来”句:穷:指怀才不遇;通:指处境顺利。这句指一醉以后,穷通都不足计较。④“老去”句:年龄渐衰,对于人间的毁谤和赞誉都不加重视。⑤“扪虱”句:扪虱:用王猛事。永和十年(354)东晋大将桓温北征,大战关中,王猛来见,一边扪虱,一边纵谈当时的国家大事。自许:自我称许。⑥屠龙:《庄子·列御寇》记古代朱怦漫知道支离益懂得屠龙的方法,向支离益请教,费了千金的代价,但因无龙可屠,技艺无法施展。⑦“雅闻”句:雅闻:素常听说。岷山:在四川北部。区芋:田中之芋。⑧“聊试”句:玉糁:白色米粒。这句是说,还是试着将它炖成玉糁羹。

【品评】

乾道八年(1172)十月,四川宣抚使王炎被朝廷召还,所有幕僚皆被遣散,陆游改任成都府安抚使参议官。从前线调回成都,做了一个闲官,陆游满腔报负的热血化冰,终日以诗酒自遣。

首联中“渭水”一句,直接点明当时的政治形势,即有志之士才能无法施展,于是才有了“却携琴剑锦官城”的无奈之举。古今失意之士化解生活苦难各有应对之方,有的“不平则鸣”化而为诗文;有的寄情山水,宣泄于岩泉花草;有的放于声色;有的溺于醉乡——总之,压抑的生命活力总要有一个安置所。放翁则在诗酒生涯中燃烧其生命的激情,其一生九千三百多首诗中,写酣饮纵放的场面不计其数。颔联写出无奈之意,可见放翁之醉并非酒鬼的追求感官刺激,而是“聊欲醉中遗万事”(《草书歌》)。他的愁苦实在太深了,“百万愁魔降未得,故应用尔作戈矛”(《对酒》)。一醉果真能解千愁吗?人到老年,果真能看轻荣辱吗?恐怕未必。颈联两句,感叹自己平时常以扪虱纵谈的王猛自比,到头来竟如学会了屠龙技巧的朱怦漫一样,无处可以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空自许”、“竟何成”都是否定用语,但是比肯定用法更具震撼力。正如莫砺锋先生所说的:“其他诗人在抗金复国的理想日趋渺茫时往往转为低沉消极,而陆游的爱国情怀却终生不渝。”(《陆游诗中的自画像》)确实抓住了陆游其人其诗的神髓。尾联将笔触从思想的驰骋中拉回到眼前。如果说《剑门道中遇微雨》传达了“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这里更加荒唐,将一个寤寐不忘中原的爱国英雄逼成一个饱食终日的美食家!造化弄人,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