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下)
7986800000158

第158章 参考资料(4)

有一天,在新剧团担任音乐股股长的杨万财,被调到一百师参谋处当勤务员,他看到赵永鉴的办公桌上放着当年4月27日的一张《河西日报》,上面骇然登载着“陈昌浩夫人被擒解青”的新闻,指名道姓地介绍了张琴秋的简历,说她在俄国留过学,精通五国文字,现年20多岁,在倪家营战斗中曾生育一个小孩,后被俘等等。显然,敌人还在追查张琴秋。杨万财立即拿着那张报纸跑到新剧团里交给了张琴秋(已化名为苟秀英),请她注意隐蔽。杨万财回到办公室不久,赵永鉴回来了,发现那张《河西日报》不翼而飞,就怀疑是杨成财拿走了,便向杨追问。杨万财坚决不承认,赵永鉴即令人把他捆绑起来,用藤条抽打,把杨打得血迹斑斑,遍体鳞伤,昏而复苏,但他还是矢口否认。赵永鉴抓不住证据,又不敢声张,只好作罢。

马步芳政权的残酷迫害和肆无忌惮的虐杀,激起了被俘人员的无比愤慨,有几个性如烈火、不堪压迫的人,曾多次提议设法把马步芳干掉。张琴秋知道后,立即通过各种途径,给大家剖析了“西安事变”后在国内出现的新形势,提出了“争取活着回‘家’”的意见。她说,不要蛮干,不要乱来,干掉马步芳容易得很,演出的时候一颗手榴弹下去就行了。但是,他死一个人,我们得全死,这样划不过账。我们要争取活着 “回家”,也不能缺胳膊少腿的“回家”,因为我们“回家”以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去做。她的一席话,解开了大家的思想疙瘩,制止了冒险盲动行为的发生。

新剧团被俘人员斗争策略的转变,并没有使敌人变得心慈手软起来,相反,虐杀迫害更加疯狂。一次,我从马步芳中校副官马正虎那里得悉,马步芳要将一些被俘人员活埋、暗杀。我立即赶到新剧团,告诉了王定国、宋时华等人,要她们千万小心,见机行事。经过我们商量,她们积极做好逃走准备,我也为她们筹助路费和干粮。当时,我还为她们五个人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走丢失了。

正在张琴秋等人积极准备逃脱虎口的时候,卢沟桥的抗战炮声响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实现,这就为他们的前途命运带来了转机。在此之前,由于叛徒的出卖,敌人终于得悉苟秀英就是大名鼎鼎的张琴秋,因而张琴秋同陶万蓉、吴仲廉三人,被国民党青海省党部特派员、军统特务李晓钟和复兴社特务分子原春辉等,于8月中旬解至南京,交给了南京反省院。但不久,她们即为中国共产党驻南京的代表周恩来、叶剑英营救出狱。

王定国等人在1937年端阳节后,被调至张掖韩起功部不久,即经过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的党中央代表谢觉哉营救,回到党的怀抱。以后,杨万财被调到马步芳骑兵暂编第一师,并随军东下参加抗日战争。该师参谋长赵仁对他颇为同情,部队开至西安时,赵仁即暗中允许他带上枪马回归延安,从此,杨万财亦如蛟龙归海,直奔抗日前线了。

光阴荏苒,屈指已40多年了。1982年三四月间,我意外地收到了王定国、杨万财热情洋溢的致意信。王定国同志在信中说:“我是1936年到1937年在青海一百师剧团里的王定国,你还记得吧?”杨万财同志的信说:“你这几十年可好吧?这几十年来,我和定国同志经常谈到你在革命低潮时对我们的帮助。想到这些,我们是很感激你的。”王定国同志还在另一封信里回述了一些往事:“你当时是保护我们的,常常为我们说话,有一次晚上,赵永鉴打我们,你还同他吵了起来。在物质上你也多次帮助过我们。过冬时,你为我买过一双棉鞋;去张掖时,你来送行,还给我们20块白洋作为盘费……”

原来,王定国同志和杨万财同志得知我还健在,便先后来信,并邀请我到他们那里去作客。

1982年5月,我到了北京,和他们促膝畅谈,知道张琴秋和吴仲廉已在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杨万财同志现名杨林,在天津驻军某部担任政委,陶万蓉同志在大连工作,王定国同志任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9月,王定国同志来青海搜集西路军史料时,还特地在青海省政协主席沈岑等同志的陪同下,到我家里看望我、鼓励我。这种感情确实使我老泪纵横,感慨万端,浮想联翩。想到过去,我为党做的工作实在微不足道而内疚;想到现在,我对组织上的体贴关怀而不安。自然,我没有把这些仅仅看做是个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而是看作党对困难时期党外朋友永不相忘的一种真诚体现,因而就更加激励和鞭策着我,在古稀之年要为党为人民进一步贡献自己的余热余光!

录自《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作者绽永贵,青海西宁人,毕业于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曾任马步芳部第一○○师少校、中校参谋,1949年9月起义,解放后在西宁市政府系统工作。

本卷资料来源主要书目

《徐向前元帅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徐小岩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出版。

《星火燎原》第3集,总政《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辑,战士出版社1980年出版。

《星火燎原丛书》第2集,《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辑,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出版。

《星火燎原丛刊》1981年第4期、1984年第3期、1985年第6期,《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辑,战士出版社出版。

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红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编辑,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出版。

《艰苦的历程》,红四方面军回忆录编写组编辑,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悲壮的征程》,中共甘肃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红西路军史料》,共6集,中共张掖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4年至1989年编印。

《革命回忆录》第13期、第14期、增刊(1),人民出版社1983年至1985年出版。

《红旗飘飘》选编本第2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出版。

《血染河湟》,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在新疆》,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和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编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革命斗争历史资料》,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和新疆大学联合编印。

《烽火年代》,程世才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

《气壮山河》,李天焕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出版。

《血战河西走廊》,周纯麟著,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出版。

《星光照西垂》,吕黎平著,战士出版社1983年出版。

《红军战士话当年》,方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忆长征》,黄良诚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

《独脚将军传奇》,谢良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

《我的历程》,伍修权著,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一个平凡共产党员的经历》,黄火青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刘瑞龙回忆录》,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难忘的岁月》,王恩厚著,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烽火征程——戴克明将军的战斗一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出版。

《沧海一粟》,王定烈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出版。

《谢老在兰州》,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峥嵘岁月》(革命回忆录),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陇原星火》(革命回忆录),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火红的年月》(革命回忆录),甘肃省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5年编印。

《戎马春秋》(革命回忆录),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烽火春秋》(革命回忆录),乌鲁木齐军区党史征集委员会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为了红色中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出版。

《回忆陈潭秋》,中共黄冈县委员会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狱中四年》,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民政厅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及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69辑,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80年出版。

《甘肃党史资料》第1辑,中共甘肃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第7、第19辑,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甘肃妇运史资料》第9期,甘肃省妇联妇运史小组1986年编印。

《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第3、第5、第6、第7、第10、第12、第14辑,青海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

《西路军红军战士在青海资料》,共4集(打印本),青海省民政厅党史办公室编印。

《红西路军在青海有关情况调查材料汇编》,共5集(打印本),青海民族学院党史教研室编印。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0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在哈密》,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筹建小组编,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沈阳文史资料》革命史专辑之二,沈阳出版社出版。

《血沃凉州》,中共武威地委党史办编印。

《酒泉地区党史资料汇编》(1)、(2)、(6),中共酒泉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印。

《高台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高台县委员会1991年编印。

《红军西征在临泽》,中共临泽县委党史办1991年编印。

《血染祁连千秋红》,中共临泽县委党史办1993年编印。

《川陕苏区历史研究》1985年第2期。

《临泽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临泽县委员会1991年编印。

《民乐党史资料》第1辑,中共民乐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印。

《玉门党史资料》第1辑,中共玉门市委党史办1994年编印。

《榆中县革命斗争史汇要》,中共榆中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甘肃、青海、新疆有关党史资料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