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7984100000003

第3章 演讲语言的特性

演讲语言,是指演讲者面对听众进行演讲时所使用的语言。它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演讲者的加工、提炼,具有通俗、规范、鼓动性强等特点。而语音准确、语言流利、语气恰当、语调鲜明、声情结合,则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

口语直白通俗易懂

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之处,一是诉之视觉,可以仔细察看、辨认、思索,一是诉之听觉,只能在听清听懂之后再理解。通俗易懂,是演讲语言的一个特点,即用听众熟悉,能马上理解的语言,把要讲述的内容,用浅显明白的话语表达出来。避免采用生涩、艰深、奥僻的词语,避免引用不好理解的古文和诗词,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和学术名词。总之。语言要明朗化、浅易化、大众化。著名的演讲大师都是非常注意这一个特点的。

请看1972年周恩来总理欢迎尼克松的演讲词: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缓和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周总理的演讲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演讲,但他的演说辞却非常口语化,而且很通俗。听起来很直白,但并不浅显,因为它蕴含了深刻的内容。

我们再看一个学术演讲的例子:

鲁迅先生在《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演讲中,曾提到一种叫“五石散”的药,鲁迅先生就对此进行了解释:“五石散”是一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汉时,大家还不敢吃,何晏或者将药方略加改变,便吃开头了。五石散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还配点别样的药。

鲁迅先生就是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解说,使听众对原来不熟悉的“五石散”有了清楚的了解。

情真意切令人心动

演讲既要能说服人,启迪人,也要能感染人,打动人,使听众听了你的演讲产生激动、兴奋、共鸣。不仅心服,而且心动;不仅认识有所提高,而且还愿意拿出行动。这就不是客观、冷静、慢条斯理地分析、论证所能奏效的了。只有演讲的语言情真意切,才能做到令听众心动。情真,是演讲的内容和表达都有真挚的感情;意切,是表达的旨意切合内容、切合时代、切合听众的接受要求。

马丁·路德·金的《美国给黑人一张不兑现的期票》中有如下一段演讲词: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阿拉马巴去吧!

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乔治亚去吧!回到路易斯安纳去吧!既然知道这种境况能够而且一定改变,那么就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陋巷和贫民窟去吧!我们绝不可以在绝望的深渊中纵乐。

今天,我对大家说,我的朋友们,纵使我们面临着今天和明天的种种艰难困苦,我仍然有个梦想。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们这个民族将会奋起反抗,并且一直坚持实现它的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甚至现在仍为不平等的灼热和压迫的高温所炙烤着的密西西比,也能变为自由与和平的绿洲。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不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性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的国度里。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人活动横加干涉的阿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拒不取消种族歧视政策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姐妹一般携起手来。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沟壑填满,山岭削乎,崎岖地带铲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们返回南方时所怀的信念!

这是近百年来,世界上最著名的演讲家之一——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23日在林肯纪念堂的演讲。他讲到高潮的时候。一连用了4段“我梦想着”,深情地、正面地、具体地表示了对自由的渴望,语言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他作为民权运动的领袖,这些话完全发自肺腑,说出了千百万黑人的心声。使得在场的听众有的喝彩,有的呐喊,有的痛哭,有的流泪。

可见,在演讲中,演讲者不仅要诉之理性,而且也要诉之感情,用抒情的手法讲来,情真意切,就会令人心服、心动,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词语朴实句式灵活

词语朴实、句式灵活是演讲对词句的要求。

演讲语言是一种独自式的、有一定话题的交际口语,语言应该力求自然、朴实、通俗。例如:某企业年终召开表彰大会,一位领导登台讲话说:“在大家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乐曲声中,我愉快地走上讲台,心潮翻腾,激情难禁……”几句话就引起了一阵讪笑。原因就是词语不够自然和朴素。

请看丁玲的一段演讲词:

难道一个人不当官理事、不拿钱了,就应该感到空虚么?我二十年没有拿一文钱工资,有一段时间,连生活费也没有。但是在群众里面,我得到了远比金钱更珍贵的情谊。“文化大革命”中,我不能出门买菜、买鸡蛋、买肉。我一去买,造反派就要说我:“你还买鸡蛋啊,鸡蛋卖给你啊!”可是,就有人半夜敲我的窗户,说你要什么我替你买,然后半夜从窗户里递给我。我们社会里,正直人多呵。

这段话非常自然、朴实,用的是日常口语,听来亲切,感人。因为它没有一个难懂的词语。

演讲的句式也比较灵活。总体看来,演讲的句式是短句多,句式比较整齐,句型多样,句式运用比较灵活。例如:著名电影艺术家、喜剧大师卓别林,在《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词中。有这样一段: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你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哪!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进来!我们正在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人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了希望的光影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这段演讲词,以短句为主,长短句交错;以陈述句为主,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俱备;句式也多种多样,有主谓句、非主谓句。主谓句中,有一般主谓句,有带宾主谓句,有省略句;非主谓句中,有无主句,有独词句等。通过这种变化多彩的语言结构,把他寻觅和平与自由的意志和愿望倾诉出来,而且倾诉得那么动人,那么有魅力。

精雕细琢排除手病

在演讲用语中,常见的毛病是:

常有废话

演讲语言必须精练,耐人咀嚼,绝不能堆砌词语,废话连篇。造成废话多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1.口头禅多

表现又有三种:一是句首的发语词多。如:“我吧……”,“反正……”,“我说……”、“这个嘛……”、“就是说……”等等;二是中间的感叹词多。如“啊……”,“嗯……”,“哟……”,“好啊……”等;三是句末的收尾词多。如“……对!对!”“……是吧?”、“好极了!”、“……啊!”等等。这些都是语病,不仅没有带来信息,反而使听众讨厌。

2.任意重复

反复是一种积极的辞格,能达到强调的目的。但任意重复,则成了语言中的毛病,是思维跟不上时间的一种拖延。比如:“我说啊、我说啊”,“我的意思是说、我的意思是说”,这是句子的无效重复。与那种“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有意反复不同,后者有积极修辞的意义,前者无语言实际意义,没有提供给对方(听众)任何信息。如:有一位领导在演讲时,任意重复“哼、啊”之类的语气词:“今天吗,我们——啊,开个大会——啊!要说的——哼,只有三点——哼”。这样重复,割断了词或句的连贯性,破坏了语言的一般规范,造成了不良的演讲效果。

3.用语粗鄙

语言文明、典雅,才能表达精神文明。口出秽语的演讲,是最不应该也是最遭人厌的。

不管是词语、句子的重复,还是用语的粗鄙,不文明,都应该尽力避免,就拿口头禅来说,也是可以克服的,这要在练习时、预讲时有意纠正过来,正式演讲时才会不犯类似的毛病。

4.故弄玄虚

演讲语言要生动、漂亮,但也要朴素、自然。不能故弄玄虚,乱加渲染,以至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比如,有一个学生演讲的题目是:《生活在改革时代》,开头就说:

改革,这可是神圣的字眼,伟大的事业。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改革的故事:这个人哪,说伟大吧,不大伟大;说不伟大吧,又很值得敬佩;说他胜利了吧,又没有胜利,说他失败了吧,似乎又不大正确;他的改革精神在今天有没有意义呢?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意义呢?……大家可能要问,这位改革家是谁呢?原来他就是谭嗣同!

听众听起来感到不太舒服,因为这段话明显是故作惊人,华而不实,绕了半天弯子,结果又没有给听众任何惊奇的内容,所以听众连续发出了“嘘”的声音。听众觉得你在耍弄他们,有些油滑之嫌。这种现象是应该避免的。演讲语言要生动,要出奇制胜;又要实在,奇而不怪,才能受到听众的欢迎。

5.节奏不当

所谓节奏不当,是指语调、语气运用不当。比如过慢或过快、过低或过高,不该高时高了,不该快时快了,等等。一般说来,初学演讲的人,容易激动,语言一味激昂慷慨,以为这样就有好的效果,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不对的。比如,有的演讲者一讲到事情重大、感情激越的内容时,就语调提高,甚至呐喊。通篇激昂,也就没有激昂了,看是音量很高,情感炽烈,其实平淡得很,苍白无力。会演讲的人,不是这样。

曲啸同志在讲到自己所受的错误打击时,有这么一段是用低沉的语气、缓慢的语调讲出来的,效果却异常突出:

我爱人从自己身上脱下一件棉背心,给我披上,当时我戴着手铐。我孩子刚刚会在地上爬,不过一岁多点儿,还说不出几句完整的话。他总摸着手铐子——银光闪闪的手铐子,一边摸,一边说:“爸,啥?爸,啥?爸爸,这是啥?”我怎么告诉孩子这是手铐呢?这是关系到一家老小生死存亡的手铐啊!

如果这里也一味抬高声调,激昂呐喊,效果反而会削弱。

6.态势语过多

态势语在演讲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辅助作用也更大。但是,事情都会过犹不及。态势语过多,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或在台上走来走去,或者身躯前仰后合,不管配合是否恰当,都是不可取的。一则会使听众感到疲劳,影响收听和思考;二则会给听众造成演讲者不庄严、不稳重、不老练、毛手毛脚的印象,觉得演讲者风度不佳;三则态势语一多,就会重复,反而会妨碍有声语言准确达意的效果。

短小精悍发挥特色

演讲语言的短句特色,指演讲者在演讲中,把本来可以用长句表达的意思变成短句,使演讲语言显得短小精悍、明快有力。

1985年9月底,上海青年报记者对上海铁路新客站工地总指挥,进行了关于“工程什么时候能完工”的采访。

总指挥严肃地发表即兴演讲:“不超国家预计开支,不误39个月工期!这是我们向党、向人民立的军令状。缩短生命,无所畏惧!延长建设工期,办不到!党,不允许;人民,不允许;我们的年龄,更不允许!……困难再大,我们靠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问题再多,我们靠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去攻克难关;时间再紧,我们靠创业者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

这位总指挥的演讲,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分表现了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在这里,可以看出,总指挥的演讲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句子短。

与短句相比,长句无论在气势方面,还是在力量方面都要逊色得多。所以,短句特色是提高演讲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善于宣传鼓动的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如毛泽东、陈毅,著名文学家鲁迅、闻一多,以及当代的宣传教育工作者李燕杰、曲啸、彭清一、刘吉等的演讲,其句子的长短一般均在八个字左右。

国外的一些演讲大师,如列宁、林肯、丘吉尔等,他们讲的是欧化语言,虽然句子稍长些,但也都在十个字(中文译文)以内。

所以,从中外演讲大师的实践来看,短句特色是一种成功的演讲技巧。

从比较的角度考察,书面语言句子长,优点是精确、全面,缺点是呆板和累赘、冗长。而演讲句子短,简洁明快,生动有力,充满生气;在演讲时总有一定的“不言而喻”的情境和语境,表达时可以借助非言语传播手段(如语调、语速、衣着、手势、表情等等),所以尽管句子简短,仍能细致入微地传情达意,而且琅琅上口,有助于记忆,因此能收到很好的演讲效果。

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等等,也都是长句短说的典型例子。

这些短句,不仅简洁明快,而且能给人以深刻印象,便于记忆,经久不忘。

正如恩格斯所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由此可见,要提高演讲效果,就要注意长话短说,使句子简洁明了,短小精悍。

在运用短句特色时,事先一定要有充分准备,能用短句表达的,决不用长句,或者把长句化为若干短句。在演讲时,若有的句子不宜变为短句,就不必硬性地使用短句,而应注意长、短句的交叉使用,使长、短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由于演讲中疏密有致,波澜起伏,也能使演讲语言丰富多彩,吸引听众。

革命导师列宁在《纪念葛伊甸伯爵》的演讲中,曾用三句长、短句交叉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三种典型人物: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为之作斗争的,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画龙点睛哲理明言

名言一般是精粹简练而又寓意深刻,它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激情,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演讲语言的名言特色,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穿插名人名句,为自己的议题提出权威性的依据,使自己的演讲增色生辉。

萨达特在演讲《和平属于我们大家》中有这样几段:

“为什么我们要为这些后代流血、杀害生灵、制造孤儿寡妇、毁灭家庭,使牺牲者辗转呻吟的后果呢?”

为什么我们不相信哲人苏莱曼·哈基姆格言所引证的造物者的睿智呢?格言说:

“求恶之心多欺诈,倡导和平有欢乐。”

“和平中的一口粗茶淡饭,胜过敌对中的满屋佳肴珍馐。”

为什么我们不能吟诵旧约中大卫先知的雅歌呢?雅歌说:

“主啊,我向你呼喊,如果我向你求助,请听取我恳切的声音。我把手举到你的正位,不要把我同坏人、同为非作歹者、同那些对朋友口蜜腹剑的人拉在一起。你根据他们的行动,根据他们行为的丑恶,给他们以报应吧!我要求平安,我为它而努力。”

由此可见,名言的运用,可以使自己的演讲显出勃勃生气,增色生辉。

在引用名人名言时,需牢记几个要点:

少用“据权威人士说”

“据权威人士说”这句话,几乎成了大家的“口头禅”。然而,这句话,却空洞得十分可笑。因为稍加追究,“据权威人士说”中的权威人士是谁呢?你必须指出他的姓名来才对,要是你不知道他们是谁,那你怎么知道是他说的呢?

所以,用权威人士必须说得详细而确切,才能使人相信你所讲的权威是什么。

引用“受欢迎的”名人的话

一个人的好恶,于自己的信仰有关系。如果你引用的名人为听众所厌恶,听众必然要对你发出“嘘”声。反之,引用“受欢迎的名人的话”,一般来说,就不会有人反对了,因为听众对喜欢的名人的感情是好的,听了比较入耳,崇拜都还来不及,怎会去反对呢?

引用当地名人的话

如果你在某地演讲,最好要引用该地方上的名人的话,因为听众听了,会感到特别的亲切而易于接受。

引用有资格讲这话的人所说的话

人必须有自我的角色意识。跑龙套的就是跑龙套的。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口气也不同。若引用别人的话,你应该问:这个人是否有资格讲这话?

例如,讲成功经验,某钢铁大王曾说过:“我相信,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真实的法门,不外是对于那一项事业热爱和有所专长。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的成功,是因为我选取了一种职业而努力去从事的缘故。”

若引用他的话就比较贴切,因为该钢铁大王一向为人们崇敬,他又是一位事业的成功者,自然有资格讲事业成功的话了。

要尽量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

有很多名人名言都是通过间接材料得到的,如果演讲需要引用时,有条件的应尽量考查其原文,防止出错。

要全面领会原文,不要把意思搞反

同样是说一句话,原著者的意图可能是反意,是讽刺,但由于你不理解原文,轻易地拿过来就用,那就歪曲了原著者的本意,同时对于你的演讲也是不利的,容易被别人驳倒。

记忆犹新双重警句

警句,在一篇精彩的演讲稿中,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在一次成功的演讲中,又好像是五彩锦缎上的一朵花。无情岁月的风化雨蚀,许多人对演讲的内容、题目,甚至演讲者都已淡忘,但惟有对曾给人们情感和理智以双重震撼的警句。却会使人记忆犹新。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从未有一个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如此具有诗歌意境之美妙和哲学睿智之精辟的格言警句,其构成之途径是什么?演讲者正确的思想、深刻的见解、丰富的知识、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语言功夫,是构成警句的先决条件和潜在的素质。

要正确使用警句,演讲者一要掌握警句的语言特点,从而组成优美的句式;二要明了警句的使用规律,使之出现在最佳的位置。

组句的方式

1.修辞式

(1)比喻,形象生动,浅显明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一语,形象而深刻地概括出反动派外强中干的本质特征。

(2)反问,明知故问,引人深思。秋瑾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的演讲中,面对男女不平等的世道,愤怒质问:“上天生人,男女没有分别。试问天下没有女人,就生出这些人来么?”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3)对照,泾渭判然,褒贬分明。什么是爱情的真谛?李燕杰告诉青年朋友:“它是两颗心弹拨出来的和弦,而不是单方面发出来的独奏曲。”

(4)排比,江河直下,势如破竹。饱受磨难的著名文学家丁玲,1979年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讲点心里话》中说:“我只能说,我有信念,我相信党,相信群众,相信历史。”三个“相信”连用,可谓忠贞拳拳、信念切切。

(5)对偶,铿锵悦目,互相映衬。“亏了我一个,幸福10亿人!”80年代中期,老山英雄报告团的英雄们讲出的这短短的十个字,成为一切无私奉献者的生动写照。

2.复句式

(1)因果关系,揭示规律,指出必然。鲁迅在论述天才和民众的关系时,是这样说的:“天才并不是自己生长在深山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2)假设关系,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古希腊著名演讲家德摩西尼,在有名的反对腓力的演讲中说:“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也应当为自由而战斗!”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壮。

(3)连贯关系,飞流而下,环环相扣。“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转。”刘吉的这一句话,使开拓者的形象呼之欲出。

(4)条件关系,铺桥引路,提纲挈领。美国的洛克菲勒在向听众列举“使生命最值得活的事情”时声称:“我深信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只有它才能消除仇恨,也只有它才能征服权势。”可谓抓住要害,鞭辟入里。

(5)选择关系,直面事实,择善而从。无数革命志士在敌人法庭上大义凛然地说:“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若将这种复句的形式再以修辞格饰之,将是锦上添花,文质相彰。

“我们虽然在动乱中长大,但没有在迷茫中虚度;我们虽然经受了磨难,但创伤并没有使我们消沉。因为我们心中的罗盘,永远指向伟大的祖国!”

上海延安钢管厂青年女工周念丽《人生的航线》的演讲,曾使多少青年朋友为之感奋不已,不少人把这段话抄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其原因就在于,它饱含激情,蕴含哲理。

使用的位置

1.事实论据之后

对上述列举的事例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李燕杰在《爱情与美》的演讲中,通过对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讲述后,得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一对有着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追求的情深意笃的夫妇,总要比一对占有全世界财产而又离心离德的夫妇幸福得多。”

2.比兴铺垫之后

在演讲中,人们为了使抒发的情感、阐明的道理更形象、新颖,常常在开头或另提分论点之前,用江河、山岳、日月、松柏等自然界物象,进行一番铺叙比兴,然后再说出物体的象征意义。

著名画家范曾在《扬起生命的风帆》演讲开头,在对长江、大海上的风帆进行描写铺陈后,顺势转入主题:

“是啊,让我们选择一条最佳航道。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不负祖国的厚望与重托!”

3.演讲高潮时刻

此刻演讲者将自己的情感推到新的顶端,将阐述的事理作了一次精辟的概括,从而激起听众的共鸣。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中高潮迭起的最能激起听众强烈情感的是:“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4.演讲的题目

题目是一篇演讲不是开头的开头,因而要求演讲的题目在简短的语句中,既要激荡着诗意的情感,又要闪烁着哲理的灵光,而警句式的语句,就不失为题目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

原昆明军区政治部干事蔡朝东,曾作过以《理解万岁》为题的演讲。“理解万岁”一语,至今为人们广泛采用。

一出好的戏必定有扣人心弦之处,一片美景必然有引人流连之所,一次演讲,同样也应有令人感动、教人奋起、给人启迪的警句,这是一切成功演讲的必备要素,也是一次精彩演讲的精彩之所在。因为,警句可将准确、深刻、新颖的见解用优美、流畅、精练的语言表现出来。

节奏新颖引用诗歌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作者用有节奏、有韵律而又精练的语言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概括、集中的典型性,真挚、强烈的情感性和新颖、独特的创造性等特色。因此,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

所谓演讲语言的诗歌特色,就是将诗的语言、诗的韵味、诗的凝练、诗的意境融入演讲中去,与演讲词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用诗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情感升华、净化功能

诗歌的重要特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打动人心,以情感人。

李燕杰在为青年做演讲,谈到“爱国之心”时曾举例说:“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战地被俘,他在被押往元蒙都城的路上,写下了这样慷慨悲壮的诗句: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旧,

化作啼鹃带血归!”

李燕杰还说:“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那铿锵有力的诗句,不正是刚性美的显示?作者崇高的精神,伟大的抱负,沉郁而悲壮的胸怀,使我们受到感染,胸中的正气得到激发。”

在演讲中,李燕杰还引用一位19岁的学生金安平的诗:

“不管母亲多么贫穷困苦,儿女对她的爱也绝不含糊。我只喊一句‘祖国万岁!’更强烈的爱在那感情的深处。”

他不仅用历代名诗佳作教育青年,而且还用青年人的诗感染青年人,培养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道德教化功能

诗歌是作者的能动创造,其中必然渗透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因此,通过诗教,可使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946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领导者再教育》的演讲中,讲到“只有肯跟老百姓学习的人,才能做老百姓的真正领导者”时说:“我前些日子写的一首小诗,可供领导人自我再教育之参考:

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恶恶之;

为人民领导者,

拜人民为老师。

这首诗,对领导人的自我修养具有很大的感化作用。

认识深化功能

诗是时代生活的形象反映,所以诗也是人类手中不同于科学、历史和哲学的又一认识工具,可以使人通过形象感知,而达到理性觉悟。

刘吉在向人们解释干部制度改革、取消终身制、实行退休离休制的演讲时说:“记得朱熹有一首诗:‘半亩芳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间断‘活水’,补充、更替,才有生命,才有活力,才能开拓新领域。”

刘吉通过朱熹这首诗所展示的具体形象事物,使人们对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有了更生动和更深入的认识。

意志磨练功能

运用富有哲理的诗,可以使人们受到启迪,自觉磨练良好的意志品质。

刘吉为了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在演讲时引用了叶帅的一首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他还从反面举例说:“古代有一位懒秀才读书,得过且过,还写过一首歪诗自慰:‘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一心收拾待明年。’此人直到死一事无成。”

刘吉还用岳飞的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和陶渊明的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光勉励,岁月不待人”,来鼓励学生珍惜时间。

在运用诗歌时,首先要求演讲者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其次,运用者应具备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把握听众的思想脉搏和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自己创作诗歌或引用他人诗作,从而使诗歌达到预期的演讲目的。

诗歌是“以一概万”的“集中”艺术,能够起到“咫尺万里,以短胜长”的作用。寓丰富于单纯,寓深刻于一瞬,以个别表现一般,从片断显示整体。用局部概括全貌,从而在简短的篇幅中,创造出广阔而深远的艺术天地。在演讲中运用得当,就能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演讲中巧妙地运用诗歌特色,无疑会为整个演讲注入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使演讲显得有声有色,而不枯燥无味,从而为演讲增光添彩。

陶冶情操歌词特色

生活离不开音乐,茶余饭后,劳作之暇,谁不喜爱哼两句歌。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会使人心神荡漾,烦忧顿消。好的歌词,更能给人启迪,催人上进,陶冶情操。

演讲语言的歌词特色,指演讲者在演讲中插用些歌词,使演讲如春风送暖,震撼人心。

在演讲中运用歌词特色,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唤起听众感情共鸣

好的歌词犹如一首诗,一幅画,优美而感人,并给人以联想的余地。在演讲中,用在开头,能激发听众兴趣,活跃气氛;用在结尾,反复朗诵,含蓄而深沉,耐人回味。

有如《十五的月亮》、《我的中国心》、《血染的风采》、《爱的奉献》、《妈妈的吻》等优美而富于抒情味的歌词,若能运用到演讲中,对于渲染气氛,唤起听众的感情共鸣,会起到意外的作用。

“妈妈,您还记得吗?就在那个夏天,在去凯斯咪的路上,我的草帽掉进了深渊。一个知名的老人,一个神圣的人,从对面走来,想保护这顶草帽,但不知怎的,一阵风把那顶草帽吹进了深渊!”

大家看过电影《人证》吧?还记得这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歌儿吗?它好像是从遥远的天边飘来,带着疑问,带着凄凉,带着一颗孤独的心。它正是焦尼那痛苦灵魂的寄托,对那万恶的吃人社会的悲愤控诉。

这是一位演讲者在“四有教育”的影评演讲中,以《血染的恨与爱》为题的开头的话。

一般的听众都看过电影《人证》,那感人的故事,主题歌那动人的曲调,如泣如诉,听众一定记忆犹新。以这部电影的歌词作为演讲的开头,将听众带到一个如痴如醉的境地,刹那间唤起了听众感情上的共鸣,创造了一种沉郁伤感的氛围。

增添语言的生动性

通俗的民歌及流行歌曲的歌词,是最富于生活气息的,有的善用比喻,犹如“一个篱笆三个桩”,有的采用拟人,例如“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有的运用反复与排比,一唱三叹,如《再见吧,妈妈》等等。

从这些歌曲中吸取营养,运用于演讲,可使演讲别开生面,生动有趣。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同学们,为了搞好我们这个班,我首先提倡大家要有一种互助互爱的精神,要知道‘人生的道路多曲折,人生的道路又漫长,谁也难免遇到险阻,谁也难免遇到忧伤’。

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句知心的话,也许胜过万钧雷霆,一声亲切的呼唤,能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干旱的土地需要泉水,幼小的禾苗需要太阳’。同学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互助就一定能搞好我们这个班。”

这是位班主任上任时的就职演讲中的一段话,他运用歌词,巧妙地利用流行歌曲《世界需要热心肠》中的歌词,生动地阐述了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对于搞好班风的作用,随口说来,自然贴切,使抽象的道理显得通俗而富情趣。

倘若换一种说法,将歌词删去,换成给学生讲大道理,这段演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加强演讲的说服力

有些歌词,清新洗练,还富于哲理性,在演讲中,恰当地运用此类富于哲理性的歌词,会起到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力量。

“朋友,当你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当你为一点挫折而苦闷、徘徊以致绝望的时候,你应该想到‘生活就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就像一杯酒,充满了酸甜苦辣’。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朋友,在逆境面前,我们只有崛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只有崛起,才能实现自己。”

这是位演讲者在以《做生活的强者》为题的演讲中的一段话。他恰当地引用了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中的一段插曲。歌词运用适度有力,发人深思、催人感奋。

总之,在演讲中恰当地运用歌词,定会大大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定会给演讲塑造奇妙的境界。

别出心裁戏剧手法

人们总是喜欢追求新的刺激。如果大脑已经适应某种习惯性刺激,要想加深印象,只有获得新的刺激。当平铺直叙的演讲影响效果时,要选用一些别出心裁的戏剧性手法。

演讲语言的戏剧特色,指演讲者在演讲中,动用不同手法,打破思维定势,表现出创新精神,使听众留下更深的印象。

演讲通过动作等辅助手段,可以使某一种意见,设想更直观;运用戏剧特色,可以刺激人们对某种想法的接受。

原前苏联元帅朱可夫,任苏强骑兵第39团团长时,部队开始组织第一批坦克团,学习使用新武器。

朱可夫治军有方,对纪律、仪表要求很严。一次查哨时,他发现一名士兵的皮鞋擦得不亮,有点不满意,在批评值日官的同时,他命令副官拿来小凳和擦鞋用具,让士兵把一只脚踏在凳子上,朱可夫动手把士兵的一只鞋擦亮,然后把刷子交给士兵,让他自己擦另一只。

最后,朱可夫才进行演讲。士兵再也不忘擦皮鞋了。

朱可夫的做法别具一格,给战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演讲也同样。运用戏剧特色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增强表达的吸引力,使表达形象、具体、直观,产生更好的效果;另一个好处则是间接的,就是别人能从你的表达方式得到你的有关信息,如对人对己的态度,是否有创新精神等。

在演讲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演讲不适当,抓不住听众的注意力;

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影响演讲的顺利进行,如突然停电等;

听众中有人交头接耳,使演讲不能正常进行。

这几种情况,都会影响演讲者的水平发挥。在这些情况下,要学会用戏剧特色来处理。

忽然停电了,可以说:“看来这家饭店没有按时交电费。”

如果电还没解决,拖延太久,听众中已有人坐不住,议论声越来越大,可以说:“让大家久等,真不好意思,好像听到什么声音在我头上嗡嗡作响,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一句话便可以解围。

如果你演讲面对一群不好应付的听众,特别是在失控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敌视的局面,该怎么办?如听众中有人起哄问:

“说得没完没了,还让我们活不活?”

为了扭转这种被难缠的局面,可用戏剧特色消除紧张情绪,说:“对不起,要是那样的话,是我先活不了啦。”

如果有人打断你的演讲,你可以设法说一句解围的话,如可以问打断你演讲的人:“请问你贵姓?”

如果他回答一个古怪的名字,就再问:“这是您的真名还是化名?”然后就接着开两句玩笑,使他心里平静。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多数人宁肯被人笑一笑,也不愿被人轻视和排斥。

演讲家麦克法伦在演讲结束之后,喜欢让听众提出问题。有一回,一个人拥到台前,说是要提个问题,实际上是想发表一番演讲。他讲了5分钟还不想收尾。

当他滔滔不绝讲完之后,麦克法伦问他:“能不能请你把问题再重复一遍?”

这句解围的话,使全场大笑,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由此可见,运用戏剧特色,还可以应付演讲中出现的尴尬场面。

心理服人事例引证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是演讲者应该遵守的法则。

演讲语言的事例引证特色,是演讲者精选、巧用典型事例,以增强自己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演讲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枯燥无味的抽象道理,若举些与理论有关的事例,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就能使听众感到生动、形象和有兴趣,使演讲显得丰满,有血有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演讲语言的事例引证特色,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要恰当,恰当才有印证力

引证事例一定要恰到好处,切记不要为引用而引用,以卖弄“水平”,结果离题万里。引用恰当,才有印证力。

引证事例的恰当,要注意做到两点;一方面是位置恰当。在什么地方插入什么事例,这是需要精心安排的。

另一方面是详略恰当。事例有主有次,叙述也应该有详有略。太详显得累赘,太简又使人印象不深。所以,要周密地处理详略关系。

要真实,真实才有说服力

演讲中引证事例是为了论证,因此选用的事例,应该保持真实可信,否则必将是以谬证谬。

为了确保事例的真实性,演讲者应该注意调查核实。属于历史事例,可以查找资料核实;属于现实事例,可以通过询问、调查核实。

为了使听众感到事例的真实,演讲者在叙述时不要太简,应尽量具体,必要时,可以说明时间、地点、人物的详细情况,从而增加可信度。

要典型,典型才有渗透力

听众听演讲者叙事,并不是单纯地听故事,更不是为了消遣和猎奇,而是希望从事例中,悟到生活的真谛。

因此,演讲者引证事例时,应摘取典型的事例,典型的事例可以产生一种动情又动心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演讲者选用事例,必须十分注意质量,既不可信手拈来,更不能生拉硬扯。

要生动,生动才有感染力

事例的生动,主要指事例的新颖性与趣味性。

纯粹的说理,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插进生动叙事,就可以使听众感到有兴趣,同时也会形象地理解道理的真正含义。

要增强演讲者的感染力,演讲者必须源源不断地搜集、补充新鲜的事例,同时要根据听众的心理特点,讲究叙述的技巧,以求得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