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7984100000028

第28章 说服是一门艺术

说服的最终目标是让对方按自己的想法采取行动。而说服须借助语言施加外部的影响,因此这就要具有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出自于对说服的信心,唯有经过证明的自信才具有打动对方的力量,它将推动我们产生说服的意愿,并影响到对方。

说服了别人才能达到目的

能够说服对方,就是你达到了目的。怎样才能说服对方呢?

了解对方的想法与凭据来源

曾经有一位很优秀的管理者这么说:“假如客户很会说话,那么我已有希望成功地说服对方,因对方已讲了七成话,而我们只要说三成话就够了!”

事实上,大多数人为了要说服对方,就精神十足的拼命说,说完了七成,只留下三成让客户“反驳”。这样如何能顺利圆满地说服对方?所以,应尽量将原来说话的立场改变成听话的角色,去了解对方的想法、意见,以及其想法的来源或凭据,这才是最重要的。

先接受对方的想法。

例如,当你感觉到对方仍对他原来的想法保持不舍的态度,其原因是尚有可取之处,所以他反对你的新提议,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甚至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发言。

“我也觉得过去的做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确实令人难以舍弃。”先接受对方的立场,说出对方想讲的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一个人的想法遭到别人一无是处的否决时,极可能为了维持尊严或咽不下这口气,反而变得更倔强地坚持己见,排斥反对者的新建议。若是说服别人沦落到这地步,成功的希望就不大了。

曾经有一个实例,某家庭电器公司的推销员挨家挨户推销洗衣机,当他到一户人家里,看见这户人家的太太正在用洗衣机洗衣服,就忙说:

“唉呀!这台洗衣机太旧了,用旧洗衣机是很费时间的,太太,该换新的啦……”

结果,不等这位推销员说完,这位太太马上产生反感,驳斥道:

“你在说什么啊!这台洗衣机很耐用的,到现在都没有故障,新的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我才不换新的呢!”

过了几天,又有一名推销员来拜访。他说:

“这是令人怀念的旧洗衣机,因为很耐用,所以对太太有很大的帮助。”

这位推销员先站在太太的立场上说出她心里想说的话,使得这位太太非常高兴,于是她说:

“是啊!这倒是真的!我家这部洗衣机确实已经用了很久,是太旧了点,我倒想换台新的洗衣机!”

于是推销员马上拿出洗衣机的宣传小册子,提供给她做参考。

这种推销说服技巧,确实大有帮助,因为这位太太已被动摇而产生购买新洗衣机的决心。至于推销员是否能说服成功,无疑是可以肯定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善于观察与利用对方微妙心理,是帮助自己提出意见并说服别人的要素。

一般来说,被说服者之所以感到忧虑,主要是怕“同意”之后,会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你能洞悉他们的心理症结,并加以防备,他们还有不答应的理由吗?

至于令对方感到不安或忧虑的一些问题,要事先想好解决之道,以及说明的方法,一旦对方提出问题时,可以马上说明。如果你的准备不够充分,讲话时模棱两可,反而会令人感到不安。所以,你应事先预想一个引起对方可能考虑的问题。此外,还应准备充分的资料,给客户提供方便,这是相当重要的。

让对方充分了解说服的内容。

有时,虽然有周全的计划,但在向对方说明时,对方无法完全了解其内容,他可能马上加以否定。另外还有一种情形是,对方不知我们说什么,却已先采取拒绝的态度,摆出一副不会被说服的模样;或者眼光短浅,不听我们说者也大有人在。如果遇到以上几种情形,一定要耐心地一项项按顺序加以说明。务求让对方了解我们的真心旨意,这是说服此种人要先解决的问题。

对不能完全了解我们说服的内容者,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必须把自己新建议中的重要性及其优点,逐一叙述给他,让他确实明白。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假如你前往说服别人,第一次不被接受时,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地说:

“讲也是白讲!”

“讲也讲不通!浪费唇舌。”

一次说不通就打退堂鼓,这样是永远没有办法让说服成功的。

说服别人必须了解别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老话,是很有道理的。战争如此,说服人也必须如此。在说服对方之前,必须透彻地了解被说服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了解的内容主要有:

了解对方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对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掌握了对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工作。

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领域。如有人对部队生活熟悉,有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人擅长于文艺,有人擅长于语言,有人擅长于交际,有人擅长于计算等。在说服人的时候,要从对方的长处入手:第一,能和他谈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论起来他容易理解,便容易说服他。第三,能将他的长处作为说服他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伶牙俐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作供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明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还有人喜欢下棋。养鸟、集邮、书法、写作等,人人都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入手,打开他的“话匣子”,再对他进行说服,便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了解对方的其他想法

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绝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国家政策、集体的利益或人之常情。但这常常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的真实想法怕拿出来被人瞧不起,难于启齿。如果领导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了解对方当时的情绪

一般说,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有:一是谈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绪仍在起作用,二是谈话当时对方的注意力正集中在哪里,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所以,说服者在开始说服之前,要设法了解他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说服的成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凡此种种,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你说服的方式。

了解对方是有许多学问的。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是因为他不仔细研究对方,不研究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急忙下结论,还以为“一眼看穿了别人”。这就像那些粗心的医生,对病人病情不了解就开了药方,当然没有不碰钉子的。

说服别人要有耐心

如果你的观点是对的,一时说不服人家,你很可能会犯过分心急的毛病。当然,如果人家听了你的说服的话,立刻点头叫好,改弦易辙,并称赞你“一言惊醒梦中人”。这自然是最妙不过的。实际上,这样情况并不多见。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对方改变看法也绝非一日之功。相反,即使他当时表示了心悦减服,你还要让他回去好好考虑。因为积习难改,当面服了,回去细想可能还会出现反复。如果真是如此,千万不能指责对方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正确的做法第一要耐心,第二要耐心,第三还是要耐心。

当你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甚至被人抢白一顿后,不要生对方的气,更不能生自己的气。“算了,管这闲事干什么?”这种想法是不应该有的。

你要有长期做说服工作的准备。对于“成见”这座山,今天挖一个角,明天铲一块土。逐步解释一些细节和要点,日积月累,“成见”就会渐渐消除了。

你还应当扩大你的阵线。有时候,别人不难被你说服,但他身后存在着庞大的力量,被人怂恿几句,思想又有波动,所以,你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有鉴于此,你应当从各方面增加自己的力量。如你可以给对方介绍一些有益的书籍,看一部好电影,也可以找一些与你见解相同的人一起帮你做说服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不但从各侧面帮助对方,而且对你也是一个促进,因为你也从各个侧面的工作中提高了自己。

说服与批评之间,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有相异相悖之处。这是两个有部分外延交叉重叠的概念。

说服与批评,都有对人施加思想影响,从心理上征服人的意图。批评常辅以说服,批评离不开说服;说服有时也带有批评,但说服不一定都带批评。如推销产品时,一般都是向对方大讲好话,极少有批评顾客、买方的。被批评者,一般都有缺点、错误。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说服人接受你的主张,总要或多或少能给对方带来一定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好处。说服的过程,就是宣传这种好处,令对方信服。被说服者不一定有什么缺点、错误,他放弃的主张与接受你宣传的主张,不一定有正误之分,可能只有全面、完美的程度之别。

批评的态度较严肃或严厉,说话的语气也较重、较强硬;说服的态度较温和,说服的语气也较轻、较委婉。批评的话语,贬义词多于褒义词、否定词多于肯定词。说服的话语,褒贬皆可;根据说服的对象与内容的不同,有时褒多于贬,有时贬多于褒。如果进一步仔细分类,说服还可以再分为批评性说服与赞美性说服两类。接受批评,可能会属于自觉自愿,也可能多少带点勉强。接受说服,完全是自觉自愿,不带任何勉强。

民主空气浓厚,解决矛盾纠纷、统一思想认识时,说服多于批评,协商多于命令,其结果是人际关系和谐,人心团结向上,社交往来活跃。反之,则人际关系紧张,人心貌合神离,社交生活沉寂。虽然说服与批评皆不可少,但我们希望在一切社交场合,说服多一些,批评少一些。遇有矛盾分歧,尽可能多采用说服手段。

说服别人的步骤

有一次,卡耐基突然同时接到两家研习机构的演讲邀请函。一时之间,他无法决定接受哪家邀请。但在分别和两位负责人洽谈过后,他选择了后者。

在电话中,第一家机构的邀请者是这样说的:

“请先生不吝赐教,为本公司传授说话的技巧给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我不太清楚您所讲演的内容为何,就请您自行斟酌吧。人数大概不超过一百人……万事拜托了!”

卡耐基认为,这位邀请者说话时平淡无力,缺乏热忱。给人的感觉,便是一副为工作而工作的态度,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热情,也让他留下相当不好的印象。

此外,对方既没明确地提示卡耐基应该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也没有清楚交代听讲人数,让他如何决定演讲内容呢?对此,卡耐基自然没有什么好感。

而另一家机构的邀请者则是这样说的:

“恳请先生不吝赐教,传授一些增强中小管理者说话技巧的诀窍。与会的对象都是拥有50名左右员工的企业管理者,预定听讲人数为70人。因为深深体悟到心意相通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遥远,部属看上司脸色办事的传统陋习早已行不通。因此,此次恳请先生莅临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让所有与会研习者明白,不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人,是无法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希望演说时间能控制在两个钟头左右,内容锁定在:(1)学习说话技巧的必要性;(2)掌握说话技巧的好处;(3)说话技巧的学习方法这三方面,希望能带给大家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万事拜托了!”

卡耐基可以感觉到这家机构的邀请者明快干练、信心十足,完全将他的热情毫无保留地传达给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对方在他还没有提出问题的情况下,就解答了所有的疑问。因此,在卡耐基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自己置身讲台的情景,并且很快就能够想象出参加者的表情,以及自己该讲述的内容等。显然,这种邀请方式很能带给受邀者好感。

显然为了说服别人,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遵循一定的步骤。

说服他人应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来进行呢?大致有以下四个步骤:

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兴趣

为了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首先应吸引劝说对象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设定的话题上。利用“这样的事,你觉得怎样?这对你来说,是绝对有用的……”之类的话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愿意并且有兴趣往下听。

为了不至于在开始时便出师不利,以下几个要点请你务必好好掌握:

(1)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穿着得体、以礼待人,脸上保持诚恳的微笑。

(2)平时多留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绝对要言行一致。

(3)主动与周围的人接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再小的承诺也要履行,记住要言出必行。

(5)不撒谎,除了善意的谎言。

(6)提高与大众沟通的能力。

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具体说明你所想表达的话题。比如“如此一来不是就大有改善了吗?”之类的话,更进一步深入话题,好让对方能够充分理解。

明白、清楚的表达能力是成功说服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方能否轻轻松松倾听你的想法与计划,取决于你如何巧妙运用你的语言技巧。

为了让你的描述更加生动,少不了要引用一些比喻、举例来加深听者的印象。适当地引用比喻和实例能使人产生具体的印象,能让抽象晦涩的道理变得简单易懂,甚至使你的主题变成更明确或为人熟知的事物。如此一来,就能够顺利地让对方在脑海里产生鲜明的印象。

说话速度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语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口齿的清晰度……都不能忽视。除了语言外,你同时也必须以恰当的表情、肢体语言来辅助。

动之以情

通过你说服对方的内容,了解对方对此话题究竟是否喜好、是否满足,再顺势动之以情或诱之以利告诉他“倘若遵照我说的去做,绝对省时省钱,美观大方,又有销路……”不断刺激他的欲望,直到他跃跃欲试为止。

说服前必须能够准确地揣摩出对方的心理,才能够打动人心。如:他在想什么?他惯用的行为模式为何?现在他想要做什么等。一般而言,人的思维行动都是由意识控制,即使他人和外界如何地建议或强迫,也不见得能使其改变。

想要以口才服人的你,必须意识到说服的主角不是你而是对方。也就是说,说服的目的,是借对方之力为己服务。而非压倒对方,因此,一定要从感情深处征服对方。

提示具体做法

在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告诉对方该如何付诸行动了。你必须让对方明了,他应该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最好等等。到了这一步,对方往往就会很痛快地按照你的指示去做。

说服别人的方法

有些人说服人经常犯的弊病,就是先想好几条理由,然后去和对方辩论;还有的是站在长辈的立场上,以教训人的口吻,指点别人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就是等于先把对方推到错误的一方,因此,效果往往不好。说服人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以下几种是比较实用和简便的:

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崇尚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用,都有起码的政治觉悟和做人道德。所以,在说服他人转变看法的时候,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比如说这样做将对国家、公司带来什么好处,或将对家庭、对子女带来什么好处,或将对自己的威信有什么影响,等等。这往往能够很好地启发他,让他做应该做的事。

用热忱的感情来感化他

当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他最担心的是可能要受到的伤害,因此,在思想上先砌上了一道墙,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怎么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解决这种心态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用诚挚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来对待他,在说服他的时候,要用情不自禁的感情来感化他,使他从内心受到感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通过交换信息促使他改变

实践证明,不同的意见往往是由于掌握了不同的信息所造成的。有些人学习不够,对一些问题不理解;也有些人习惯于老的做法,对新的做法不了解;还有些人听人误传,对某些事情有误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把信息传给他,他就会觉察到行为不是像原来想象的那么美好,进而采纳领导者的新主张。激发他主动转变的意愿

要想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任何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谈你所需要的,而是谈他需要的,教他怎么去得到。所以有人说:“撩起对方的急切愿意,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世人必与他同在;不能的人,将孤独终生。”

探察别人的观点并且在他心里引起对某项事物迫切需要的愿望,并不是指要操纵他,使他做只对你有利而不利于他的某件事,而是要他做对他自己有利,同时又符合你的想法的事。这里要掌握两个环节:一是说服人要设身处地地谈问题,要把别人的事当作彼此互相有利的事来加以对待;二是在促使他行动的时候,最好让他觉得不是你的主意而是自己的主意。这样他会喜欢,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用间接的方式促使他转变

说服人时如果直接指出他的错误,他常常会采取守势,并竭力为自己辩护。因此,最好用间接的方式让他了解应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让他转变的目的。所谓间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把指责变为关怀,用形象的比喻来加以规劝,避开实质问题谈相关的事,谈别人的或自己的错误来启发他,用建议的方法提出问题,等等。这就要靠领导者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提高对方“期望”的心理

被说服者是否接受意见,往往和他心目中对说服者的“期望”心理有关。说服者如果威望高,一贯言行可靠,或者平时和自己感情好,觉得可以信赖,就比较愿意接受他的意见;反之,就有一种排斥心理。所以作为领导者,平时要注意多与下属交往,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变得主动有力。

说服别人的技巧

多制造见面的机会

为了及早开始说服的动作,你应该多制造一些机会与对方见面。人类都是如此,熟悉之后对方就会渐渐对你敞开心胸。当然,这其中无论是哪一次会面,你的表情和态度都要温和丰富,千万不可面无表情或态度恶劣,否则对方根本不会搭理你的。

你的谈话不可以造成对方负担,更不要让他们产生反感。为了达到此一目的,切忌在谈话一开始时就直接涉及说服主题,最好先简单谈谈其他话题。不过,这一点是可以依据对方的性格而进行调整的。千万要注意的是,自始至终,你都应该保持温和的态度,必要时可以顺从对方。

想要让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每次告别前的表现尤其显得重要。在每次告辞之际,你要千方百计地让对方感受到你很想再见到他们,不过最好不要直接说出来。即使之前的对话与你某些观点仍有部分相违背,也不可让对方留下坏印象。因此,告辞之际更要记得面带笑容,记得与对方握手或挥手告别。这样对方会觉得你这个人很温和,很有礼貌,较容易产生想再进一步与你洽谈的念头。

如此一来,你的说服工作一切就绪,要不了多少工夫,对方就会“招架”不住你的攻势而俯首称臣,使你的说服大获全胜。要记住,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主动权。

充分利用彼此的相似因素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吸引中相似性是个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年龄与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价值观、信念、态度等的相似,其中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最主要。因为相似的人彼此容易沟通,较少因意见传递的困难而造成误会和冲突。即使是初次见面,也有“相见恨晚”的亲切感。所以,在说服别人之前,要努力在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但这种“套近乎”也要讲求策略,否则,不看对象、时机地随便“套近乎”,很可能越“套”越远。

反复

即重复相同的内容。一再接收到相同的信息,会让人形成一种它们确实很重要的错觉,因而将它们储存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对方就能对你的想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转化成记忆保存起来。因此,优秀的说服高手,都会不断地使用反复法。

反复法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一是重复相同的语句;二是换汤不换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念。

1.重复相同的语言

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字义相同或相近的语言。比如,你的友人患了癌,非得动手术才能存活下去不可。偏偏你的朋友十分怕动手术,这时你就必须说服他接受手术。为此,你得不停地重复告诉他:“你想活下去,就得动手术,否则的话……还是尽快接受手术吧!”。

2.用不同的方式重复相同的意念

如果老是重复相同的语句,弄不好反而让人觉得你婆婆妈妈,不堪其苦。因此,变换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比如,在上例中,你也可以说:“你想继续活下去,对吧!如果你放弃的话,情况只会越变越糟!目前没有比动手术更有效的方法了!你看看人家小李,手术后不是痊愈得很快吗?如果你动了手术,也会跟他一样。振作点,别再说丧气话啦!”

对应、对比

说服他人的时候,运用大肆渲染负面结果的手法是相当有效的,可以使你的劝说内容因此被衬托得更有分量。比如,当你想说服儿子好好读书时,倘若能举出读书与不读书会有哪些不同的后果,让儿子清楚认识到读书的好处,效果会更好。

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

站在对方立场来看待问题确实不容易,但却不是不可能。许多口才不错的人都能确实做到这一点。因为若不如此做,说服成功的希望绝对是很小的。为达目的,说服高手们会不厌其烦,努力地从他人的角度来设想,并且乐此不疲。然而,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能做得很好,而是从一次次的说服过程中吸收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培养自己养成这种习惯,最后才达到轻易说动人的境界。因此,只要你愿意,这并不是件天大的难事。

1.先确认劝说到底为了谁

说服他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对方着想,如果你心中有如此自觉,认为:“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你便拥有成功之论。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寥寥无几。在劝说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忘记这个最基本的东西。因此,无论你学会多少技巧也无法顺利成功,这就好比在不甚稳固的地基上,建造设计贴心、外观精美的房屋,但房子却随时可能会倾倒。所以当你准备开始说服某人时,务必事先确认此次行动是为了谁。成功的劝说,是建立在为对方利益着想,这一点万万不可忘记。

2.事先确认本身的劝说态度

在你企图说服他人前,必须明白确定你究竟希望对方做出怎样的行动。具体而言,这时的你只需考虑自己的想法,毋须顾忌对方的情况。试着直接披露你真正的想法吧,如此一来,你的劝说内容究竟是利己呢?还是在为对方着想?答案不言而明。在此一阶段请先要求自己做到坦白内心真正的想法。

3.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

一般而言,之所以会造成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的局面,是因为没有事先设想到对方会有哪些反应。请在进行说服前先假设自己是那位被说服的对象时,面对这样的劝说会作何感想?

要完全避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你得事先做好充分的调查,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已经设定的劝说目标,自己是否能够接受?

第二,若不能接受,别人能够接受的程度为何?

第三,自己是否能够接受自己常用的劝说方式?

第四,听到什么样的劝说内容,你才肯付诸行动?

④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为对方考虑的想法做些调整。

在弄清自己真正的目的后,如果贸然付诸实践,依旧很容易招致失败。因此,还必须再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同时加以研究。当然,由于立场不同,结果必会相互抵触。那么,两者之间的差异究竟是什么?是否能够消除?如果不能消除又该怎么办?而能够消除的具体方法到底是什么?综观这些问题,其实只要你的头脑里存在“劝说是为对方着想”的观念,一切自能迎刃而解。

列出充足的理由打动对方

电影《周恩来》中邓颖超的扮演者是从未上过镜头的湖南画家郑小娟,尽管她初次上银幕,但是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光彩照人,给广大观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可是,开始她并不愿意参加演出,而是经丈夫姜先生高超的劝说技巧和充足的理由说服之后才接了戏。

郑小娟是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导演看中的。当导演邀她拍片时,她以身体不好为理由,一口谢绝,且斩钉截铁,没有商量的余地。后来,影片筹备工作就绪,就要开拍了,可“邓颖超”仍没着落。无奈,着急的导演只好到郑小娟家再次动员。

这天恰好郑小娟的丈夫姜先生一个人在家,听了导演的来意,他一口应承下来。

郑小娟回家后,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十分不高兴,不住地埋怨丈夫自作主张。

姜先生笑着说:“我代你应下演邓颖超是有足够理由的。首先,虽然你从来没有拍过戏,但各种艺术的规律是相通的,你不用为不懂表演艺术而担心,只要用心去学就不会有困难;其次,这对你的事业很有好处,你要想在美术方面有所发展,也应该从姐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另外,你趁拍电影和大伙一起出去走走,这自然要比一个人老呆在家里强得多,对你的身体也大有好处;而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是要拍的是咱们敬爱的周总理,即使自己克服一些困难,也应该全力相助。”丈夫充足的理由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语终于打动了她的心,于是她抛弃了顾虑,增强了勇气,坚定了信心,欣然走进了《周恩来》摄制组,并且一举成功。

增强你的说服力

善于劝说,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如教育子女与人为善,解决与邻居的矛盾纠纷等等,若能掌握一些说服人的技巧,可能会使你的努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一个人的说服力并不是一个常数,它是可以用巧妙的表达技巧来增强的。以下几点,是可以帮助你增强说服力的经验之谈。

注意仪表

美国某镇内有一位艺术家,常因一些地方问题到镇议会去控诉。他去时常穿一件油渍斑斑的工作服,胡子也不刮。因为他从来看不起那些以衣冠整齐来取悦于人的人,认为人只要有头脑,别人就会听取他的意见,穿着好坏并无关紧要。可事实是,年复一年,照样没人理会他。他则自我陶醉地认为这是由于那些人愚蠢之故。也许是吧,不过,他自己也聪明不了多少。

美国心理学家塞肯曾在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里召集了68名志愿者,吩咐他们每人跟四位行人谈话,请求他们支持一个反对校内早餐供应肉类的团体。在跟行人接触前,研究人员对每位志愿者的各种情况,如:外表是否漂亮,口齿是否伶俐,能否令人信赖,能否说服人以及智力高低等等,都作了鉴定。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外表漂亮者一般比不大漂亮者更为成功。

站在听众一边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要改变别人的想法,劝说者必须与听众站在一边,两者的关系越融洽,劝说的话便越容易入耳,这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天性,即喜欢听“自己人”说的话。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的心理学家哈斯也说过:“一个酿酒专家也许能告诉你许多理由为什么某一种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种牌子的要好。但如果你的朋友,不管他对啤酒是否在行,教你选购某种啤酒,你很可能听取他的。”

另一位心理学家莫恩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海滩上搞了一个传播训练公司。他发现,最佳商品推销员都能模仿顾客的声调、音量和言词,表现顾客的姿态和情调,甚至还能下意识地在呼吸动作上与顾客相协调,好像是一架绝妙的反馈机器,把顾客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反射回去。

毋庸讳言,这种由于在具体行动上,甚至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方面表现出来的在感情上与你的听众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往往会使你得到巨大的感情回报和共鸣。而一旦建立了这种感情共鸣,还需要什么苦口婆心的劝诫与说服呢?

考虑听者处境

假如你要到隔壁去,请那里的新婚夫妇参加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你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平庸的劝说者可能会直截了当地说一番大道理,而善于劝人者则会先考虑对方的处境。赢得听者的信任。如果对方说自己正为某事烦恼,劝说者便会对他说:“我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要是我处在你的位置,也同样会烦恼的。”这样就既表示了对人的同情,设身处地地为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又巧妙地赢得了对方的注意。

善劝者听见对方反驳自己的话时,也会做出反应,但绝不会反驳。她会把反对的话重复一遍,承认其有道理。好些研究表明:劝说时,照顾双方的意见,比只提供单方面意见的说服力强得多。

论据要坚实

什么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论据要坚实可靠,不可使人产生不信任感。向听者提供切实的资料比提供主张更有力。但对于一个犹豫不决的人来说,资料来源也是很有影响的,并且其影响之深不亚于资料本身。这并非因为人们只信任特定来源而不信任其他的来源,而是因为他们听到引述的话来自十分可信的权威,便不会再为自己的成见辩护。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心理作用。不过,引述权威的意见也不宜过分,过犹不及。资料太多也可能引起听者的反感。

运用经验和例证

善于做劝服工作的人都知道,我们做事受个人的具体经验的影响比受空洞的大道理的影响要大得多。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如果大夫劝她服某种药物,那么即使医生再三证明这种药物有效,说了许多的药理知识和道理,病人总还是不免心存疑虑的。但如果换一种方法试试,如医生告诉她:我自己也服这种药,只用了一个疗程就大病痊愈了。听了这样活生生的个人体验,病人一定再也不会有所顾虑了。

心理学家莫恩在研究这种方法的效果时发现,成功的推销员往往使用具体的例证向顾客说明:他们现在的选择已有人作过。

以前,人们总是模糊地认为:说服力很神秘,是人的天赋所致。实际上,它也是可以学习和提高的。只要你掌握了一些说服人的真正技巧,那么你便不怕说不服人。

使自己更具有说服力的五项提示

1.要以权威的腔调讲话,但不能对听众盛气凌人

为了实现权威性,你必须熟悉你讲话的内容,你对你的题目了解得越多越深刻,你讲得就会越生动越透彻。

必须强调的是,即使你可能是你要讲的这个专题的权威人士,你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盛气凌人地对待听众。要抱持“我们大家各有所长、彼此彼此”的态度。

2.可以使用具体和专门的词汇和词语,但讲话的内容应尽量简短

具体和专门的词汇和词语能够显示权威性和增强说服力,但冗长的发言会令人生厌。

最简洁的文章总是最好的文章,其原因就是它最容易理解。关于讲话和对话也可以说是同样的道理。绝对掌握了这种艺术的人是耶稣,他说话使用的词汇和发布命令所使用的词语都是简单、简洁、明了的,并且容易理解。例如,他说的“跟我来”不会有人不明白。

3.说话要直截了当而且中肯

如果你想在你所说的各种事情上都取得驾驭人的卓越能力,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集中一点,不要分散精力。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词汇和说一些没有用的事,你才容易击中靶心。

4.要有外交手腕及策略

圆滑老练是指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去做适当的事情又不得罪任何人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当你对付固执的人或者棘手的问题时,你更需要深思熟虑,甚至使用外交手腕。要说做起来也很容易,就像你对待每一个女人都像对待一位夫人一样,对待每一个男人都像对待一位绅士一样。

还应注意的是永远不要夸口或者言过其实,而且在陈述你的情况时还要动脑筋为自己留有余地,这样你就不必担心会遇到什么责难。

5.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

为你的听众提出最好的建议,而不只是为你自己提出最好的建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容易赢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