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商道:《道德经》的经商智慧
7983600000032

第32章 应懂得做减法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道德经》第42章)

所以一切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使它得到增加,有时增加它反而使它受到减损。

老子提醒人们,一个人要学会做减法,因为“损之而益”。如果只是一味地做加法,则会“益之而损”。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无穷尽地获取、进步,于是便有了郁闷、无聊、困惑、无奈等种种不开心的事情。这时候,聪明的人会放弃眼前看似重要的东西,因为一味的获取不仅不能收到成效,反而有可能连既得利益都被损坏。放弃一份看不到前途的职业、一段没有希望的感情……这样的放弃看似是放弃努力,细想一下,其实是放弃了心中难言的痛苦,放弃痛苦也就意味着解脱,也意味着更好的重新开始。

山间小路上,老虎踏进了猎人没置的索套之中,挣扎了很长时间后,它都没能使自己的尾巴从索套中解脱出来,眼见猎人一步一步逼近,老虎一急之下奋力挣断了自己被套住的尾巴,忍痛离开了这危机四伏的危险地带。

老虎断了一只尾巴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如果因此而保存了性命,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所谓“断尾求生”就是这个道理。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于1943年赴美留学,受“物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观念的影响,他立志搞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于是,由费米教授安排,他跟有“美国氢弹之父”之誉的泰勒博士做研究,并成为艾里逊教授的6名研究生之一。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成了艾里逊实验室流行的一则笑话的主人公:“凡是有爆炸(出事故)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杨振宁不得不正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在泰勒博士的关怀下,经过激烈的思想交锋,杨振宁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毅然把主攻方向调整到理论物理研究上,很快,他在这方面取得了极其杰出的成绩,成了一名杰出的理论物理大师。

杨振宁的成功,便是因为他的勇于放弃。假如他坚持一条道走到黑,继续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实验物理研究,恐怕“杨振宁”这个名字到现在都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符号。

成功者的秘诀是要善于随时审视自己的选择,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

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如果审视一下一些企业的行为,不难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三九集团从一家资产不到500万元的企业,发展到拥有3家上市公司和数百家直属企业的大集团,资产达到200多亿元。但就是这样一家“知名”企业在不断做“加法”中,从一家制药企业裂变成一个涉及房产、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商业、农业、媒体等行业的超级经济怪物。终于,三九集团也为此栽了个大跟头,付出惨痛的代价——欠下银行98亿元贷款,企业也为之所毁。这样简单地看似在做加法,实际上它们相加之后却是大大的负数。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曾告诫企业家们在审查自己的工作计划时,要学会做点“减法”——尽量减去那些“可办可不办”的事务。

商人在参与市场经营的过程中,除了积极进取,做“加法”以外,也要学会做“减法”,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在不少情况下,做“减法”确实比做“加法”更艰难。可以说,做“减法”比做“加法”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20世纪90年代初,当诺基亚总裁澳立拉执掌诺基亚权柄的时候,诺基亚除了生产移动通信设备外,还生产电视机、显示屏、轮胎、电缆等,种类比现在要齐全得多,而且电视机、轮胎都挺赚钱的,诺基亚人当时的日子过得并不赖。

澳立拉上台后,看好移动通信的无限前途,大刀阔斧地砍去了电视机等家电生产部门,果断地将其卖给了德国厂商,而保留了移动电话、移动通信系统、电脑显示屏等与通信有关的生产部门。但在当时,“小富即安”的惰性思想在诺基亚并不鲜见,澳立拉此举遇到阻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就在许多公司还在追求“大而全”的时候,澳立拉已开始做“减法”,走上了“少而精”之路。澳立拉的改革战略,被企业界尊称为“澳立拉现象”。在澳立拉的领导下,诺基亚股票在几年内增长了上千倍。“澳立拉现象”使得诺基亚这个当初以生产纸浆为主的芬兰小公司,变成了今天的全球手机老大。不用说,如果没有澳立拉当初的力排众议,没有他当初的非凡魄力,要不是他早做“减法”的话,也就没有今天诺基亚的辉煌。

这种擅长做“减法”的优秀企业还有很多。例如美国通用电气集团下属的投资公司,将该公司2/3的功能进行剥离;杜邦公司将其财务、会计部门剥离转包,使维持费用从原来的7000万美元降到了800万美元……

企业会做“减法”,能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很多时候,做“减法”是一项痛苦的决定,因为要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或者已经有成效的领域。但是为了整体的利益,经营管理者必须当机立断,拿出勇气和魄力做出决定。

做“减法”需要智慧和远见。有时候,减等于加,“减”反而能帮助企业实现增长。如果我们在企业发展中做好“减法”,将会少走很多弯路。一定意义上讲,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最难的不是如何挣钱,而是如何花钱;不是如何进,而是如何退;不是如何做加法,而是如何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