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商道:《道德经》的经商智慧
7983600000028

第28章 坚守经商的原则

知其白,守其黑。(《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明白事物的亮丽显赫,却安于事物的黑暗隐昧。

老子认为,不管这个世界看上去是如何绚丽多彩,如何充满诱惑,但我们一定要在内心坚守自己的原则。

现代经营活动中经常涉及商业道德问题,这是商人能否做长久生意的关键。如果能坚持原则,那么一定会有所回报,如果犯下大错,则后悔莫及。

在一座小城里,有一家“福记西服”在当地非常有名,生意兴隆。有人眼红,就在旁边也开了几家缝纫店,但生意都不如“福记西服”。其实,“福记西服”的价钱并不便宜,式样也不算得新潮。有人搞不懂为什么福记西服的生意会这么好,便去调查。发现这家“福记西服”的朱老板人很和气,做生意却有点怪。

例如,有人自己拿布料上门,请朱老板剪裁,料子太差的,朱老板一定拒收。如果顾客要求特别的花样,朱老板也难得接受。算算,这推出去的生意都有不少。妙的是,“福记西服”的员工,都跟朱老板有同样的坚持,甚至出去开了分店,仍然秉持朱老板的原则。据说他们都是在看到朱老板的一件法宝之后,就成了忠实的信徒。

有人好奇,便去“福记西服”要求看那件“法宝”。

“就是这套衣服,这是我早年在上海开业时做的。”朱老板从柜子里拿出一套衣服说,“有一天,来了位顾客,拿着料子,要我为他剪裁,我一看布料,说:‘这料子太差了,只怕不值得吧?’顾客回答:‘你只管赚工钱就或了,管什么料子?’我心想也对,就接了。”朱老板解开那件衣服约扣子,叹口气:“接着,那顾客又要我把扣子和扣眼缝成不一样高。我笑说:‘那不是太滑稽了吗?’顾客还是那句话:‘你照做,只堂赚工钱就成了!’我再想,只要他给钱,有什么问题呢?就答应了。”

朱老板眼睛一瞪,目射寒光:“没多久,对门开了一家西服店,把我的生意全抢了。只要有客人去,那店老板就会拿出一套衣服给他看,让对方摸摸布料,看看扣子,再翻翻领子里钉的商标,那是我的商标啊!”

停了半晌,朱老板举起手上的西装:“我不得不关门大吉了。临走,我到对面那家店,拜访了他们老板,正是来我这儿做西装的那个客人。我说:‘我要走了,再也不回上海混了,惟一的请求是,能不能让我买回自己做的那套西装?’他给了,就是我现在手里这套。末了,他对我说:‘年轻人,钱固然重要,原则却更重要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遵守一定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有很多年轻商人,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在经营中放弃原则,只知道快刀宰人,六亲不认,一双贪婪的眼睛完全盯在利益上,到头来却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在利益面前,坚持自己的原则,做有原则的事,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被称为“五金大王”的叶澄衷早年在黄浦江上靠摇舢板卖食品和日用杂货为生。有一天,一位英国洋行经理雇他的小舢板从小东门摆渡到浦东杨家渡。船靠岸后,洋人因事急心慌,匆忙离去,将一只公文包遗失在舢板上。叶澄衷发现后打开一看,包内装有数千美金还有钻石戒指、手表、支票本等。他没有有据为己有,而是急客人之急,在原处等候洋人以便归还。直到傍晚,那位洋人到处寻包不见后才懊恼地返回寻找。不过他没有想到包会在舢板上,更没有想到有船工在等着还他包。洋人打开皮包,原物丝毫未动,不禁大为感动。一个中国苦力竟有如此品德,对外来之财毫不动心,洋人真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他立即抽出一叠美钞塞到叶的手中,以示谢意。叶澄衷坚持不收,交包后就要开船离去。这位洋人见状,又跳上小船,让叶澄衷送他到外滩。船一靠岸,洋人拉他到自己的公司,诚恳地邀请他一起做五金生意,叶澄衷答应了。

从此,叶澄衷走上商途,在日后的经营中,品德高尚的他赢得了人们的欢迎,叶澄衷也一步步地走上“五金大王”的地位。

对于每一个商人来说,在经营中坚持合理合法经商,这是一条铁定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因为巨额的利润就生产和出售假、冒、伪、劣、次品,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否则,只会遭到市场的遗弃。

薛永新1952年出生于四川潼南县一个农民家庭,先后做过木匠、石匠、篾匠,当过包工头,1986年成立四川省双流县实验化工厂,1987年改组为成才恩威化工公司。在薛永新的带领下,1989年恩威推出“洁尔阴”,“难言之隐,一洗了之”这句著名的广告词传遍了大江南北,企业发展也突飞猛进。

恩威陷入税案是1998的事。1998年8月6日,成都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分局下达了《税务处理决定书》和《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决定收回恩威公司两度“假合资”中已经享受而不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约8181万元,并追缴约390万元,加收滞纳金和罚款,共计约1.08亿元。

1998年的恩威,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一税案不仅破坏了恩威的良好形象,品牌受到沉重打击,而且上亿元的资金抽出(分三年缴纳),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也就是说,税收是国家的,逃税等于非法占有国家的财产,其性质的严重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生意场上,一些人为了一时的利益,往往不择手段,采取卑下的行径,可是最后的利益和财富还是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例如,有的人不顾自己的尊严和体面,不惜以自己的信誉为代价,欺瞒顾客、短斤少两、以假乱真,他们满心指望赚取更多的钱财,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甚至连同他人格和名誉也一同损失殆尽。因为他们的卑鄙行径让他们只有一次赚钱的机会,第一次便是最后一次。

要想在商业经营中长入地获得利益,就应坚守合理合法经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