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听柏杨讲人生
7983500000037

第37章 要活得有尊严 (11)

内容简介:《旷野》是一部约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里面有五、六个故事,在连贯中又能够各自独立,男女主角也不限于只有一个。在《我和〈旷野〉》这篇文章中,柏杨交代了《旷野》形成的过程。他说这部小说是他的朋友戴瑞生和文兰华夫妇告诉他的一个真实故事,原本想再请两位作更深入地叙述,但终不能如愿,于是柏杨靠着记忆完成了这部作品。故事从岳政芬因家人的反对,和在国外的男友李士淳提出分手的要求,造成痴情的士淳因此而发疯展开。政芬在得知士淳生病的消息,在几番挣扎后,答应士淳的家人协助他复原。经过一段时间的复健,士淳的病果然有了起色,然而却在他们两人结婚的那天,士淳又再度发病。除了主线政芬与士淳的爱情外,还有许多男男女女的恋情穿插其中,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爱情观,整部作品以爱情为主,有很强的悲剧性。

地位与影响:《旷野》是一部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青年人的爱情悲剧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其中贯彻柏杨的一贯风格,探讨了爱情、人生与人性问题。柏杨的杂文兴于乱世,而小说和戏剧则适合平静生活的人们去慢慢地思考,细细地品味。柏杨自己曾经承认说,虽然他最大的成就是杂文,那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但他人生中最为偏爱的却是小说。

柏杨曾经对这部小说作序道:“《旷野》里的人和社会真实的人物一样,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每个人都有他不能被原谅的错误,但也都有他的光明面,魔鬼和天使同时并存在人们的心窝里,有时魔鬼战胜天使,有时天使战胜魔鬼,君子小人之分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时而是君子,时而是小人,《论语》上说:‘众好之,心察焉,众恶之,心察焉’。”我们本来就是综合这两个元素于一体的化身,我们或许会在无意识之中展示我们丑陋的一面,但我们也会在环境的变化后迸发出我们光辉可爱的一面。但无论怎么说,“真、善、美”总是我们的追求,丑陋与自私终究是要被唾弃的。在这部长篇小说里,柏杨通过人们在爱情上所展现出的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来阐释人性的真与美。可以说在这部小说里,柏杨通过不同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继续了自己关于人性的讨论。

《莎罗冷》

初版时间:1962年

初版出版社:平原出版社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内容简介:《莎罗冷》是一篇九万余言的长篇小说,描述一对年轻夫妻(叙述者我和薇薇),来到龙水塘,揭发了四十年前发生在莎罗冷岛的一桩谋杀案件。小说中薇薇是关键性的人物,由于她的易感纤细,使得为她治病的葛医师在发现自己的恶行被马昌明及薇薇夫妻揭发后,坦承自己在四十年前为了和旧爱美琪在一起,设计将美琪的丈夫害死,而他的爱人却为了救自己的丈夫亦命丧黄泉。葛医师在道出这个陈封已久的往事后,作者安排了同样发生在莎罗冷岛的船难,葛医师为了救人而作了最后的救赎,薇薇也在这一次的救难行动中丧生,结束了整个故事。柏杨在序文中说到:“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一种浪费,太多爱情的人生是一种灾难,爱心越重,痛苦也越深。在爱情的领域中,任何行为,都是可歌可泣的──甚至包括诡诈。”显然,对于葛医生的行为,柏杨并没有太大的责难,因为他有忏悔,以默默行医来赎罪,“啊,我已等了四十年,等那责罚的巨手”,他终究还是付出代价的,这样的惩罚并不算轻。

地位与影响:柏杨的小说,全部面对社会底层的各种生活位置上的男女,又都是不合理社会结构里人的无能逃脱的悲惨人生,还有人本身的丑和恶给他人制造的灾难。即使如爱情范畴的小说,也是更多地透析着上述两方面的决定性背景和因素。柏杨面对这些悲惨人群的凛然姿态,把这些人的命运遭际诉诸文字,向社会抗争和呐喊,柏杨的思想,柏杨整个的情感倾向,柏杨一双冷峻的眼光的关注点,都在社会大众人群里。而《莎罗冷》更是以一桩谋杀案为线索,展现了人类灵魂的丑陋面。

就这本小说的故事结构而言,其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十分的赚人眼球。但是在紧张跌宕的情节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引我们深思的道理。可以说,正是由于柏杨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才将他杂文中尖刻到刁钻的论述平和化,更易于让柏杨眼中的中国人所接受。

◎杂文

作品名录

◆倚梦闲话系列

《玉雕集》(《动心集》)

《怪马集》(《妙猪集》)

《堡垒集》(《降福集》)

《圣人集》(《候骂集》)

《凤凰集》(《咬牙集》)

《红袖集》(《红颜集》)

《立正集》(《跳井救人集》)

《牵肠集》(《玉手伏虎集》)

《蛇腰集》(《孤掌也鸣集》)

《剥皮集》(《水火相容集》)

注:原第八集《鱼雁集》在80年代重新出版时已不见影子,跃升出版社改以挑灯夜话第一集《牵肠挂肚集》改名《牵肠集》来取代《鱼雁集》。

◆西窗随笔系列

《高山滚鼓集》(《骡子集》)

《道貌岸然集》(《马翻集》)

《前仰后合集》(《不悟集》)

《闻过则怒集》(《不学有术集》)

《神魂颠倒集》(《眼如铜铃集》)

《鬼话连篇集》(《乱做春梦集》)

《大愚若智集》(《笨鸟先飞集》)

《越帮越忙集》(《吞车集》)

《心血来潮集》(《勃然大怒集》)

《死不认错集》(《猛撞酱缸集》)

◆出狱后的杂文

《活该他喝酪浆》

《按牌理出牌》

《大男人沙文主义》

《早起的虫儿》

《踩了他的尾巴》

◆其他杂文

《鼻孔朝天集》(挑灯杂记第二集)

《奋飞》

《丑陋的中国人》

《带箭怒飞》

《酱缸震荡》

《我们要活得有尊严》

部分作品介绍

《堡垒集》

初版时间:1963年

初版出版社:平原出版社

推荐版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

内容简介:《堡垒集》共五十二篇,主要论述男女婚姻的种种现象与问题。“社会是一个战场,家庭则是一个堡垒”,“爱情的本质是自私的,也是不合乎逻辑的,同时也是虚荣的焉。”故有“座右镜”及“摘麦穗”之妙喻。作者以“座右镜”譬喻现代男女选择伴侣之要:需充分理解自身的年龄、个性、学识等条件,照照镜子,“抬头望明镜,低头思条件,然后再去求偶,便聪明得多矣。”并举“摘麦穗”的故事,说柏拉图有一弟子上询求偶之事,柏拉图嘱之:“你沿着麦垄,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不能回头,摘一朵全垄中最大的麦穗给我。

”弟子总想摘取最大的一朵麦穗,拚命往前寻找,无奈走到最后,却无一好货色,只能随便捡一而归。作者以此指出:求偶是“不能回头”的,乃因时光飞逝,情势已大不同也。又从男女的性情、修养、年岁等,阐论“怨偶”的形成背景,盖男女双方需彼此多求长进,各自检讨,“爱情是相对的”,别因一时冲动,盲目了眼睛。本集的写作特点在于许多小故事。不论是现实的、历史的,或是虚构的,辅助说理,使人容易明白,形成了柏杨一贯的写作艺术。另外,摘去男女在爱情之下伪装的假面具,透视做作、高姿态、无理的心态与行动,指涉爱情本质的多变与不稳定,妙语如珠,读来直指人心,让人拍案叫好。

地位与影响:这是柏杨关于爱情的探讨而生又一力作,内中阐释了柏杨式的爱情观,还有他眼中的中国婚姻。从其中的言辞我们不难看出,柏杨对爱情是充满宽容的,对婚姻是要求严格的。引柏杨在《堡垒集》中的一段话,爱情“是自私的玩艺,只有在自私获得满足之后,才能表现出爱情的伟大。没有自私,便没有爱情。” “爱情不但不能转嫁,而且也没有必要的发展途径,一个科学家把氢二氧一弄到瓶子里,用不着任何甜言蜜语,结局一定是水。爱情则不然,本来你种下去的是西瓜,如果你不用培养西瓜的方法去培养,将来说不定长出来的是豆牙菜。”于是,柏杨在书中不断地对我们说,理智的去爱、认真的经营。

这样的一本发自肺腑的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爱情的脆弱。可以说着这本书是柏杨献给青年男女的一部婚恋指南。他既不要中国的年轻人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爱得死去活来;也不要他们模仿花花公子,到处留情。柏杨只是希望,青年男女可以理智清醒地看待它,既不存在过高的期望,也不会过于不信任。整本书同上述的《玉雕集》和《怪马集》同属“倚梦闲话”这一系列。与这一系列的其他几本杂文,共同阐释了柏杨思想,是柏杨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红袖集》

初版时间:1963年

初版出版社:平原出版社

推荐版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

内容简介:《红袖集》一书共三十二篇,是柏杨为了回应读者来信里面所提出的关于爱情、婚姻等诸多疑难杂症而写的,全书从离婚的是非到父母反对儿女交往对象的对策,乃至女人的难以理解、门当户对观念、怕老婆、嫉妒和老处女等问题,大体来说不脱于男女范畴,因而以“红袖”为名。在内容上显然是《玉雕集》、《堡垒集》的延续。卷首,柏杨即以驴子寓言为鉴,规劝天下男女莫因死守莫名的自尊而铸造悲剧,又翻译注解了《恒娘》一文,以昭示婚姻的维系之道。

其中“怕老婆”是本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亮点。固然打老婆的人被柏杨评为下等人,但中国古来怕老婆的人也没有得到他的丝毫称赞。在柏杨看来,“怕老婆”的 “怕”仍是出于面子及兽欲,而非关乎情爱。是一种兽性而非灵性的表现,是假怕而非真怕。柏杨纵览群书,观古今婚姻之道,从古代男权时代的打老婆、怕老婆,到今日个人主义抬头时代的驴子性格,都用其独到的视角和见解分析成因,提出消解之道。

地位与影响:柏杨先生的杂文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问世以来,似乎洛阳纸贵,举世刮目,不但紫气东来,据说连麒麟都要出现,以示空前绝后。”他的杂文以其犀利的笔锋,幽默的叙述方式,丰富的知识信息,在一出版之后,就大受读者喜爱。其受欢迎的程度,绝对不会下于今天对明星偶像的崇拜。而读者对于柏杨文章的喜爱虽不仅限于杂文,他的小说、散文也颇受欢迎,但不可否认,柏杨最大的成就就是这洛阳纸贵的杂文。

这本《红袖集》是“倚梦闲话”的第六本,是继《玉雕集》和《堡垒集》之后,对婚姻爱情更为详尽的阐述。这本书事实上是柏杨对于读者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关乎婚姻、爱情问题的解答。其中的各篇,已经脱离了理论的范畴,更为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可以说,这既是《玉雕集》和《堡垒集》的继续,也是随他们两者的突破,是“倚梦闲话”的点睛之作。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虽然不乏探讨爱情、婚姻的佳作。但是用杂文的形式,如此直白,一针见血的阐述其中的奥妙玄机,柏杨可堪称中华第一人。柏杨说,在中国社会里有太多的玄机是说不得的,有太多的事情是可做不可说的。而柏杨却偏要将这些说不得的事情拉到太阳底下,好好地晒一晒,好好地说上一说。是故,这部作品乘着柏杨的东风而来,带着来自西方的自由与民主,来自东方的理智与自制,是当之不愧的经典。

《高山滚鼓集》

初版时间:1963年

初版出版社:平原出版社

推荐版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