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帝没空来救你——心灵自救手册
7983000000063

第63章 不再躲在大树底下乘凉

人应该是独立的,而不该总是依赖别人。过分依赖别人就等于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情感无关。具有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兴趣、人生观,只要他们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们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会使他们渐渐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爱好。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生长的早期。人在幼年时期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们总想依赖父母,总怕失去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观念,那么,子女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缺乏自信心,不能自主,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形成依赖型人格。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3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真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父母的小姑娘。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可见,具有依赖性格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以致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

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

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这个故事讥讽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以自立、自强为核心,培养自我独立精神。

自立,是美国人生活方式中最根本的观念。其含义是相信每个个人都具有价值,都应按其本人的意愿和表现来对待和衡量。这与自私自利不同,在社会实践中,它体现了对个人独立性、创造性、负责精神和个人尊严的尊重。在家庭中,孩子受到作为一个个人所应受到的尊重。孩子成年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从而对自己的境遇,不论好坏都由自己负责,父母只能起“咨询作用”,不能代为安排儿女个人事宜。成年儿女一般都自立门户,独立生活。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狮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狮子推到深谷,让它从危险中挣扎求生,这个气魄太大了。虽然这种作风太严格,然而,在这种严格的考验之下,小狮子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才不会泄气。在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涧之后,它拼命地、认真地、一步步地爬起来。它自己从深谷爬起来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不依靠别人,凭自己的力量前进’的可贵。狮子的雄壮,便是这样养成的。”

无独有偶。美国石油家族的老洛克菲勒,有一次带他的小孙子爬梯子玩,当小孙子爬到不至于摔伤的高度时,他原本扶着孙子的双手立即松开了,小孙子随即从梯子上滚了下来。这不是洛克菲勒的失手,更不是他在搞恶作剧,而是要通过这个“小挫折”让小孙子的幼小心灵感受到: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就连亲爷爷的帮助有时也是靠不住的。意义可谓深远!

美国的不少大学生,尽管父母有钱,也不愿仰仗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职业,用不上专业特长,他们宁可降格以求、大材小用,目的是尽早有份工作,自己挣钱独立生活。

美国在校大学生中,自力更生、勤工俭学的占较大比例,“花花公子”式的是少数。学生在学校里“打工”,养成了劳动习惯,增长了社会知识,还学会了某些技能,也解决了部分学习费用。

“向父母要钱是件不光彩的事。”在日本,不少大学生都树立了这样的观念。日本是个重教育的“学历社会”,但大学学费、书费、生活费用不少。大学生们普遍在业余做兼职,勤工俭学,以贴补学习费用。他们认为,除必要的费用依靠家里提供外,应尽量自己解决读书的各种开销。他们认为向大人频频伸手很不光彩。男同学向家里要钱,更怕女同学看不起。即使是家境极好的学生,也耻于得到父母的资助。

相对于男人而言,女人的依赖倾向性更强。对于女人来说,依赖症就像一段感情,开始时并不知道它是对还是错,待到欲罢不能时才惊觉自己已投入过多。

今年30岁的吴艳结婚快4年了,但总还像个孩子一样依赖丈夫。平时,吴艳几乎没什么朋友,一下班就回家与丈夫粘在一起,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工作上碰到的难题,她都要靠丈夫拿主意。因此,只要丈夫每次出差超过一个星期,吴艳就会有一种坐卧不安的感觉,白天闷闷不乐甚至发脾气,晚上睡觉总觉得没有安全感。丈夫在外地给她打电话,她就在电话里哭,一个劲地要丈夫快点回来。

吴艳说,她真的特别害怕丈夫不在身边的那种感觉,她会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仿佛少了什么似的,心情也很烦躁,并且觉得日子特别漫长。

显然,我们周围大多数的女性朋友都存在像吴艳这样的状况。如果一个人的社交圈子太窄,把所有情感和快乐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依赖症往往就会乘虚而入。

其实,女性的依赖症不仅仅局限于这种情感依赖,还有其他各种依赖,比如依赖手机、依赖食物、依赖工作等。

女性较容易产生依赖症,这与她们温顺、柔弱的个性有关。一般来说,女性的生活往往比较单调,社交范围狭窄。当她们借助亲近的人或某种事物排解了压力,获得了安全感或愉悦的心情后,往往对其产生迷信的心态——以后每逢需要,就向他(它)们寻求帮助。

要克服依赖心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与锻炼。

(1)提高行动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敢于做。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自己分析判断,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不要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2)培养独立的人格

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任何事情,可征求他人的意见,但必须把握一点,就是他人的意见仅供参考。

当你从对他人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时,就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就能感受到自信的力量,享受到自主、自立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依赖心理也就自然消除了。

(3)不要过度自责

如果有什么事情自己努力去做了,但没能做成功,不要因此而耿耿于怀、自责不已。要学会鼓励自己,比如,可以自己对自己说,事情虽然没办成,但毕竟积累了经验,经受了锻炼。

(4)纠正依赖习惯

具有依赖型人格的人,其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依赖习惯并不是轻易可以克服的,在需要你自我做主的时候,你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信赖的那个人来帮助你。

心灵的呼救

过分依赖别人就等于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以自立、自强为核心,培养自我独立精神。无论对错,你要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