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帝没空来救你——心灵自救手册
7983000000035

第35章 学会在独处中找到快乐

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应该有享受独处的权利。而史塔德说得更精辟:“独处时间是人生最神圣的一刻。”

独处时,我们能获得安宁和平静,安宁与平静能够让我们有所发现。

有一位富有的地主,他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谷仓里。他因遍寻不获,便宣告定下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助寻找,谁能找到手表,就可以获得奖金50美元。

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都是散置成堆的谷粒及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结果一个接着一个都放弃了。

只有一个贫穷小孩,为了那笔赏金,仍不死心地寻找着。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开,一切喧嚣和吵闹都停止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特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更为清晰。

小孩顺着滴答声,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如愿以偿地得到了50美元。

在这个喧闹与繁杂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独处让我们有了从繁忙中解脱出来的小憩,有了聆听自己心灵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就算我们千方百计想避免成为孤单一人,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独处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学会在独处中找到快乐。

北宋初年,有个叫林逋的隐逸诗人,喜欢种梅养鹤,远避尘世。这个人喜欢独处,不与人接触,把自己的心交给白梅青鹤、疏桐浅池,写得出好诗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多么细微而丰富的境界!在昏黄的月光中,在水波微漾的小池畔,独对疏梅,忘却浮云,夜色静谧,心得永恒。独处成了一种简单而恬淡的情调。

作为情调,独处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洋溢出远离繁复的轻松洒脱。那是一种完全属于自我享受的氛围,缓慢的,闲适的,在“无所事事”中悄然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有些人不喜欢独处,只喜欢喧闹,喜欢有人吹捧,他们永远活在生活的表层,达不到生活的深处。这里有两个意境,一个昙花一现,一个悟得生命本真。

独处中还可以静观自我,升华自己。或许就是一个偶然,你竟放下了匆忙的身影,静静地走进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随手拿起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把收音机调到自己喜欢的那个频率,然后肆意地容忍身心的放逐。瞬间,你也许会感到生命的永恒在于宁静的思索,也许会感到充实的人生就是自由的飞翔,也许……

独处,没有人打扰,没有人干涉,独享这份宁静,把一切繁忙琐事全都抛却,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卸去所有的羁绊,不必掩饰,不必约束,不必警惕。独处时,自己就是自己,或享受,或痛楚,都是生命的体验。

不总是有人感叹那无根的飘零、无由的躁动、诱惑的世俗吗?独处,能给漂泊的心寻到一个栖居之所,能让浮躁的心有个沉稳的归宿,能把世俗的心涤洗干净让它远离红尘。

在喧嚣的尘世中,在茫茫的人海里,我们一不小心就被淹没了。而只有在独处的那个时刻,排除了外界的种种干扰,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感受到我们个人的意志、思想、体验。

(1)徜徉在山水草木之间

如果情况许可,潜进山林、原野浪行。耳朵放聪,目光要明,脚步放慢,心情要缓;用大地乐音,活跃寂寥的心境,再吮吸几口森林负氧离子,定会心旷神怡。

名山古刹更能调节心境。如果某一日,你孤身一人来到香山脚下或昆明湖畔,听小鸟啼叫,看花儿盛开,在那一刻,你的内心将会得到安宁,你对生命将会有新的感悟。

(2)在茶社茗香中品味人生

并非所有人在烦恼时都有机会到深山老林去散心,心理学家建议,城市人需要城市人的“归隐”之地,比如说,味道十足的茶艺馆,或是风格独特的咖啡馆。

午后或夜晚,在喧闹的城市之隅或胡同的某个旮旯寻一处僻静的茶馆,在那里背靠几株小竹听泉水声,静静地啜饮一杯龙井茶,或找一家风格独具、品味优雅的咖啡馆,喝一杯卡布其诺,也是给自己忙乱人生一次心灵的洗尘。

(3)在温泉中洗去人生的烦恼

很舒服地躺在温泉池里,让水流运行周身,气通丹田,经脉顺畅,身心舒坦,再心满意足地回家。

(4)饭后独自散步

安排饭后有一小段时间散步,在周围开满野花、能听到悦耳的虫鸣鸟叫声的小径闲散走着,足以消除一天烦忧,让生活变得更明亮。

(5)找个空闲时间自己发一会儿呆

关掉手机和电视,头脑放空,不想世俗之事,让脑海处于清寂状态。或在心情沉郁时,开车出门,没有目的地,随意来到一两处偏僻之地,任思绪信马由缰……

总之,心不被物欲所役,身不被世俗所驱,让人格升华,让情感净化,让心田润泽,便可享受到这“人生最神圣的一刻”。

心灵的呼救

独处是我们生命个体意识觉醒的时刻,从这个角度来说,独处确实是人生最神圣的一刻。在这个人际关系纷杂的社会里,有时候能单独静静地享受孤独,倒是一件美妙的事。一部分时间用来工作、奋斗,实现梦想;一部分时间,则应回复冷静、平和,找回生命力。

§§第五章 别活在欲望燃烧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