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感觉和知觉(两者合称感知觉)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感知发生异常变化或明显失常时称为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和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在变态心理的病人身上并不多见,主要几种列举如下: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增高,即对于一般不会引起不适感或引起轻微感受的刺激,却感觉非常强烈,甚至难以忍受。如因听觉过敏而怕噪声,视觉过敏而怕光线等。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即对强烈的刺激只有轻微的感觉。如强烈的疼痛刺激只能引起轻微的痛觉。严重者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体验,称为感觉消失(anesthesia)。多见于癔病、木僵状态等。
3.感觉倒错(paraesthesia)
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或相反的异样感觉。如冷刺激产生热感,用棉球轻触皮肤时,产生麻木或疼痛感。多见于癔病。
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
是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服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虫爬感等,但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不适的部位。多见于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等。
知觉障碍是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主要有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1.错觉(illusion)
是指对客观事物的错误知觉,即把现实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众所周知的错觉实例。
引起错觉的原因很多。感知清晰度降低、客观刺激不清晰、视听觉功能减退、强烈的情绪影响、想象、暗示以及意识障碍等都能引起错觉。错觉按所属感觉器官分为错听、错视、错味、错触等。出现错觉并不一定都是病态,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疲乏、期待等状态下,也可产生错觉,如会把自己走路的声音误认为有人追赶,把远处的物体影子当成盗贼。正常人的错觉是偶尔出现的,经过验证后可以纠正和消失。
在病理状态下,尤其在各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时,常常出现错觉。病理性错觉一旦产生,病人自己不能觉察,不能认识,更不能加以纠正,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行为。如病人将窗户误认为是门而越窗跳楼,把输液管当成是弯弯曲曲的蛇而恐惧紧张,拒绝输液等。病理性错觉以视错觉和听错觉为多见,是精神分裂症和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之一。
2.幻觉(hallucination)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知觉障碍,多为病理性的,偶尔也可见于正常人。例如在似睡非睡的时候,出现幻听或幻视,称入睡前幻觉,将醒而又欲睡时出现的幻觉,称为睡醒前幻觉。幻觉也能通过暗示方式产生。如有些沉溺于宗教狂热的人,声称见到了“观音菩萨”或“耶稣基督”等,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正常人出现的幻觉,一般都是片断的,持续时间很短。如果幻觉反复大量出现或持续时间很长,应视为病理状态。
幻觉按感觉器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触、幻味及本体幻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幻听和幻视。幻听是患者听到当时并不存在的声音,其中以言语性幻听最多见,声音的来源、清晰程度和内容各不相同。病人大多不能将幻听和现实刺激加以区分,把幻觉当成真实的感受一样对待,故病人常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与幻听声音对骂或侧耳谛听,或耳中塞以棉球试图遮挡。幻听内容可分为评论性或争论性,如为命令性幻听,可直接支配患者的行为。幻视多为鲜明生动的形象,亦可为支离破碎的人形或令人惊恐的怪物猛兽,多见于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幻嗅多为一些使人产生不愉快的难闻的气味,如奇臭、血腥气味等。幻味的病人,常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因而拒食。幻嗅和幻味可见于颞叶癫痫和精神分裂症。幻触多为皮肤有触电感、蚁行感等。本体幻觉较少见,如内脏幻觉指病人感到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有异常感觉。运动幻觉是指病人处于静止状态时自觉身体部位有运动感。前庭幻觉是指病人自感失去平衡,从而引起奇特姿势和行为。
就幻觉的性质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类。真性幻觉特征是幻觉位于外在空间,如室内、院外,而又是直接通过病人的感官感知的,幻觉形象鲜明,与起初事物完全相同;假性幻觉产生于病人主观空间(脑内、体内),幻觉不通过病人的感官而获得,所感知的形象不够鲜明生动。
幻觉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情绪影响、暗示、弱视、重听、感觉剥夺等。一切增加感觉分析器负担或使感觉分析器活动增强的因素都能促使幻觉产生。
3.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
是指病人对外界事物的部分属性(形状、大小、颜色、距离和时间关系等)产生了歪曲的感知,但对事物的本质并未歪曲。如有一精神分裂症病人感到母亲脸色有时候变红,有时候变黑等。常见的感知综合障碍有四种。
(1)空间知觉综合障碍,指事物大小比例和空间结构的感知发生改变。常见的有视物显大、视物显小、视物变形或视物错位等。
(2)时间知觉综合障碍,指时间体验发生改变。如觉得时间“飞驰而进”或时间“停滞不前”等。
(3)运动知觉综合障碍,指患者感到运动着的物体静止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正在运动。
(4)体形知觉综合障碍,指病人感到自身体形或自身躯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有的病人感到四肢的长短、形态发生了变化,有的病人觉得自己特别轻等。
(二)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可以在记忆的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的任何一个过程中发生,但一般都同时受损,只有严重程度不同。记忆障碍可分为两方面:记忆量方面如记忆增强、记忆减退及遗忘;记忆质方面如错构、虚构。
1.记忆减退(hypomnesia)
指记忆三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较为多见。记忆减退分为近事记忆减退和远事记忆减退。一般都是由近事记忆减退开始逐渐发展为远事记忆减退。可见于神经衰弱、痴呆病人及正常老年人。
2.记忆缺失(amnesia)
为回忆的丧失。病人部分地或全部地失去了再现以往经验的能力。常见的记忆缺失有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是患者不能回忆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逆行性遗忘是病人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3.记忆增强(hypermnesia)
作为心理变态的记忆增强,是指在病理或特殊状态下,表现出对已经遗忘了的事物或经验的过度再现能力。可见于某些正常人、强迫症、躁狂状态和偏执状态的病人。
4.错构(paramnesia)
是记忆的错误。指病人对经历过的事件发生错误的回忆并加以歪曲渲染和肯定,即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发生错误的回忆。再现歪曲,在正常人中有时也可见到,但弥漫性脑病变可使错构倾向增强。
5.虚构(confabulation)
是指以想象的、没有真实根据的内容来填补记忆缺陷。其内容可以很生动,带有荒诞色彩,常瞬间即忘。虚构是器质性脑病的特征之一。如果病人既出现虚构,又有近事遗忘和定向障碍,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ff syndrome)。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6.似曾相识症(dejavu)和旧事如新症(jamaisvu)前者指病人接触完全陌生的事物时,有一种早先经历过的熟悉感。后者指病人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时,有一种似乎初见的陌生感。正常人亦可出现这两种体验,但以神经症和癫痫多见。
(三)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表现为注意的强度、范围和持久性方面的改变。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
为主动注意的增强,病人特别容易为某种事物所吸引或特别注意某种活动。如有关系妄想的病人,过分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都是针对他的。有疑病妄想的病人,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2.注意涣散(aprosexia)
为主动注意减退,注意不集中,或虽可集中,但不能持久。可见于过度疲劳的人、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
3.注意减退(hypoprosexia)
主动及被动注意均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稳定性也显著下降。外界的刺激不易引起病人的注意。多见于神经衰弱、疲劳状态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
4.注意转移(transference of attention)
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明显增强,注意的稳定性降低,注意极易为外界的事物所吸引,而注意的事物经常转换。这是躁狂症病人常见的症状。
(四)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通常分为思维过程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前者主要指联想障碍,后者主要指妄想与类偏狂反应。
1.思维过程障碍 从病理心理角度讲,把思维障碍的性质归为三类。
(1)概括过程障碍。概括是揭示现象和客体之间本质联系的一种过程。概括水平下降时,病人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常根据事物的局部具体特征进行判断,不能进行抽象概括,不会分析自己面临的境遇。这类障碍多见于精神发育不全的弥漫性脑病变。如一个智力低下的人,看见人家失火,他竟跳起舞来,回家后妈妈教训他,火要用水浇。后来他看见人家为了烧掉毛将猪蹄放在火上烧时,便提了一桶水来浇火。这表明患者虽然领会了妈妈的教训,但没有分清两种不同的情境,产生了“行动和现实要求不符”的情况。另一种是概括过程倒错。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病人常根据一种偶然现象,力图以空洞、抽象的原则来说明事物的相互联系,结果导致思维离奇、古怪、不符合现实。如有人给一个女病人吃苹果时,她大笑不已,问她,她说:“你们要我吃苹果,意思是要我生一个孩子。”病人将苹果和孩子作了异乎寻常的联系。
(2)思维动力障碍。指思维过程的速度和判断推理稳定性的改变。包括思维进行过速、过缓和阻滞。躁狂症的病人在情感高涨的基础上,出现思维奔逸或意念飘忽。此时病人表现思维活动加速,言语增多,语流速度加快,内容丰富,思维常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转变主题(随境转移),也可出现音联或意联。抑郁症的病人常出现思维进程缓慢,概念产生减少,构思困难,言语减少,此称为思维迟缓。有些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出现思维中断或思维阻隔。此时病人表现思维突然中断,接着出现新的与前无关的思维。有些癫痫病人思维进程迂回曲折,夹杂有许多不必要的枝节材料,但最终仍能回到正题,称为病理性赘述。有些病人重复出现一些观念或思维,虽明知不必要,但不能摆脱,称为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
(3)思维动机成分障碍。正常思维具有目的方向性,思维的目的、方向受人的需要支配,需要驱使人的动机产生。因此,思维受动机成分改变的影响。有些精神分裂症的联想往往是表面的、偶然的,思维内容支离破碎、杂乱无章。其思维活动“好像是同时按不同轨道进行”,致使思维的目的性不明。这种形式的思维障碍,可称为“多向思维”。常见的有联想散漫、思维破裂、插入性思维。一般将联想范围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和目的,不能导致问题获得解决的情况称为“联想散漫”。严重的联想散漫可以出现思路失去连贯性,观念之间失去内在联系。虽然个别句子有一定意义,但整个语句既无中心,也无任何意义。这种现象称为“思维破裂”。思维插入是指病人脑子里出现了不属于自己的思想。
2.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delusion)。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判断和推理。其特点是没有根据,也不符合病人所受的教育水平,但病人对此却坚信不移,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妄想是思维内容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妄想的内容一般常与个人经历、社会及文化背景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妄想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如影响妄想的内容以宗教、神力、迷信的内容减少而代之以被窃听器、电波、微波、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仪器控制或影响。妄想的内容可较接近现实,也可很荒谬。
从结构上讲妄想可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前者妄想比较系统,有较强的逻辑性,内容较固定,其人格相对完整,多见于偏执性精神病;后者则支离破碎,杂乱无章,内容多变,其人格损害严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根据妄想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指一种突如其来的,不能以病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背景解释,具有象征意义的病态信念。此时病人既无知觉障碍,亦无智能障碍。如一位男病人,一下火车突然觉得车站里有一种异样的紧张气氛,别人都用异乎寻常的眼光注视着他。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继发性妄想是指妄想继发于其他病理心理过程。如幻觉可引起解释性妄想、被害妄想;情感高涨时由于自我评价过高可继以夸大妄想;抑郁情绪时由于自身感觉不良可引起疑病妄想、罪恶妄想等。
按妄想的内容进行分类的传统方法仍在应用,常见的妄想有以下几种:①被害妄想,病人感到自己或亲人正在被人监视、跟踪、窃听、诽谤、诬陷、毒害等。②关系妄想,病人将周围环境中与己无关的事都与自己联系起来。③影响妄想,病人感到自己精神活动受到某种外力支配、控制、操纵,或认为有外力刺激自己的躯体,产生种种不适之感。④夸大妄想,病人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势,有很多财富或发明创造,或认为是名人的后裔。⑤罪恶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饶恕。常见于抑郁症病人。⑥钟情妄想,病人坚信自己被某异性钟情,因而眷恋、追逐异性。⑦嫉妒妄想,患者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新欢。⑧疑病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此外,在临床上还可见到虚无妄想、贫穷妄想、非血统妄想、宗教妄想等。妄想可见于各类精神病。
(2)类妄想观念:是指一种与妄想近似的现象。其发生多与病人的处境有关,通过一定心理机制发展而来,病态信念不像妄想那样坚信不移,故也称为“类偏狂反应”或“心因性妄想”。常见于性格多疑的病人。其发生可能与素质、精神或躯体弱点导致的超价观念、慢性耳聋、推诿作用和自我牵连的倾向等因素有关。
二、情绪、情感障碍
情绪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具有波动性,其差别多样,因此难以描述和分类。通常分为:心境障碍或病理优势情感,如焦虑、恐惧、抑郁、欣快;情感反应性异常,指对客观刺激发生情感反应的速度、强度与持久性方面异常,如易激惹、情感爆发、情感脆弱、病理性激情等;情感统一性异常,指情感体验的矛盾性与刺激不协调、情感倒错以及情感淡漠等。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情绪情感障碍:
(一)焦虑(anxiety)
人们面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或者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时,主观上引起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情绪,叫做焦虑。换言之,焦虑是指一种内心紧张,预感到似乎即将发生不幸的心境。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panic)。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焦虑常驱使人回避引起焦虑的事物。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焦虑具有保护性意义。但过度的、无端的焦虑则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病理性焦虑患者,其心境持续地处于焦虑状态之中。根据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焦虑又称为“惊恐发作”,其典型表现为充满紧张的期待情绪,莫名其妙的恐惧,双眉紧锁、坐立不安、握拳弄指,似有大祸临头感、濒死感,惶惶不可终日,常伴有失眠、噩梦、夜惊等现象。在生理上出现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如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多汗、口干、呼吸深快、胃肠功能紊乱等。慢性焦虑表现为持续而广泛的焦虑,程度比急性轻,持续时间较长(3个月以上),症状复杂多样。常有失眠、心烦、胸闷、头晕、心跳、口干、紧张等症状。在临床上焦虑多见于各种神经症和忧郁症。
一般认为,引起焦虑的原因与年龄、性格特征、心理社会因素、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等有关。焦虑反应的生理本质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亢进。
(二)恐惧(fear)
恐惧是指个体面临危险时的情感体验。轻则疑惧、提心吊胆,重则极度骇怕、狂奔呼喊。恐惧与焦虑的区别在于,焦虑时危险尚未出现,而恐惧时个体意识到危险的现实存在。通常个体认为自己是无力克服这种危险的,因而试图回避。恐惧可以是正常人面临危险的合理反应,也可见于有错觉、幻觉和妄想的精神病人。以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发生恐惧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性情绪情感障碍,称为恐怖症(phobia)。
恐怖症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单纯恐怖症 如动物恐怖、高空恐怖、黑暗恐怖、幽闭恐怖、疾病恐怖、物体恐怖等。病人表现为对单一物体或处境的恐怖,并力图回避。
(2)广场恐怖症 表现为对拥挤人群、商店、车站、公共车辆等不易迅速离开的环境发生焦虑,并伴有特殊的回避行为。
(3)社交恐怖症 主要在社交场所感到羞怯、紧张、局促不安、不自然等,因而患者回避社交活动。常见的有赤面恐怖、对视恐怖。
(三)抑郁(depression)
抑郁是负性情感的增强,其突出表现有三方面:心境障碍,如情绪低落、悲伤、沮丧、冷漠、愁眉不展、少言寡语、整日忧心忡忡;思维障碍,表现为思维迟缓,如大脑反应迟钝、言语缓慢、声音低弱等,消极判断,如无望、无助、无兴趣、自我感觉不良、自卑、自责、自罪等;躯体功能障碍,如失眠、乏力、食欲和性欲降低、体重下降、动力不足、缺乏活动力。
抑郁情绪的发生常与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点及某些生物学因素有关。意外灾害、亲人亡故、事业及学业受挫等是引起抑郁常见的原因。内向、孤僻、依赖性强、缺乏自信是抑郁发生的个性基础。分娩、更年期内分泌的变化等,亦与抑郁发生有关。
(四)情感反应性异常
易激惹性(irritability)是指各种程度不等的易怒倾向,即病人对一般或轻微的刺激容易产生剧烈的情绪反应。如女性经前期有易怒倾向;人格障碍者经常有愤怒冲动行为;躁狂症亦常有发怒倾向。情感爆发指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的情感波动,哭笑无常,往往给人尽情发泄的印象,经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恢复平静。常见于癔病。情感脆弱(affective fragility)是指在外界轻微刺激下甚至无明显的外界因素下,病人情绪容易引起波动,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等。经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 passion),是指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激情爆发,可导致伤人毁物,多伴有意识障碍,多见于癫痫、脑外伤等。
(五)情感统一性异常
情感的矛盾性和不统一性,以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最为显著。情感矛盾,指对同一事物同时体验到两种相反或互相矛盾的情感,也不为此感到苦恼。如病人对亲人又喜欢又讨厌。情感倒错,指病人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或外部刺激的性质不协调。如遇到高兴的事情,病人却痛哭流涕,悲伤不已。情感淡漠,为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三、意志和行为障碍
(一)意志障碍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并支配自己行动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从人的行为中得到表现,受到人的思维、情感的支配并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亦受到个体人格特征的影响。意志障碍有:意志增强,是意志活动的增多,表现为病态的自信和固执行为,多见于有妄想的精神病人;意志减退,是意志活动减少,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意志缺乏,是意志活动缺乏,表现为缺乏要求或打算,生活被动,处处要别人督促。见于晚期精神分裂症及痴呆。
(二)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是各种心理过程障碍的结果,可由各种原因产生。通常分为以下两类。
1.精神运动性兴奋
是指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强。临床上可分为两类:(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言语动作增多,与其思维、情感活动的增多相一致,并和环境密切联系配合,动作有目的,与现实不脱节。常见于躁狂症。(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的言语运动增多与思维情感不相配合,动作杂乱,无目的性,使人难以理解,与外界环境也不协调。如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2.精神运动性抑制
是整个精神活动的降低,病人的言语动作普遍迟缓和减少。常见的症状有:(1)木僵(stupor),指患者动作明显减少,姿势刻板固定,不言、不动、不食、不解大小便。程度较轻者称为亚木僵。(2)蜡样屈曲(flexibilitascerea),常在木僵基础上发生。患者肢体、头部可任人摆布成各种不舒服的姿势,仍能维持很长时间,如蜡塑一般。(3)违拗症(negativism),指病人对要求做的动作表示抗拒。病人对别人的要求加以拒绝,不去执行称为被动性违拗;病人做出与对方要求相反的动作称为主动性违拗。(4)刻板动作(stereotyped act),病人持久重复某种单调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5)模仿动作(echopraxia),病人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出现。(6)作态(mannerism),病人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以上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