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7982500000011

第11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hamanistie psychology)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术思想,代表人物有阿尔波特(G。Allport)、马斯洛(A。Maslow)、罗杰斯(C。Rogers)等,主要代言人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重视人的本性和特质为特点,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以后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故被称为“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基于动物的研究,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因而是一种狭隘的、矫揉造作和相当贫瘠的研究途径。而弗洛伊德基于精神病患者的研究,只注意人的缺陷的阴暗面,无视人的积极品质和特征,是“对残缺的、发育不全的、未成熟的和不健康的样本的研究,只能产生一种残废的心理学和残废的哲学”。马斯洛为自己确定了主要研究对象,从探索健全、完善的人出发,研究健康的、自我实现的人,以发现能够推广到更多人身上的行为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1962年,马斯洛和罗杰斯等几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组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规定的几项工作原则是:(1)首要研究对象是具有经验的人;(2)研究经过选择的人,关心的是个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3)研究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4)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提高成为心理学主要涉及范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此理论鼓励和指导人们成为精神健全和富有创造性的人,在治疗心理疾患和培养优秀人格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在西方出现了开发健康人潜能的热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思想有下列几点:

一、方法论

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学不能局限于实验室的操作研究,主张对人的心理现象作整体分析。

二、本能论

马斯洛反对那种将人的本能看成自私、反社会的消极悲观论点,认为人不仅有作为生物存在的基本需要的本能,如饮食、睡眠、住所、性生活等,而且人的高层次的需要如爱、尊重,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本能中的内容和要素。人的本性中的积极倾向能使人摆脱和个人的剧烈冲突而继续发展,人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因而他把重点放在健康人的个性和健康人的生活方式上,关心人的需要,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人的自我和自我意识,发挥人的潜力。

三、需要论

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人内心世界核心的东西,一切意识和认识都受其统摄,人的需要是所有行为的根本动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ds)、爱和归属需要(love and belong needs)、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和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gation needs)。这五种需要都是先天固有的自然特质,它们从低到高像阶梯一样排列。低层次需要与动物的需要相类似,比高层次需要更为强烈。只有满足了基本需要,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级的需要产生和发展。高层次需要与生存没有直接关系,但它的满足能引出更深刻的幸福体验,达到精神安宁和内在生活的充实,因而更值得追求。

四、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马斯洛在采用自我实现(self-actualigation)术语后,曾为人们因语言习惯的误解而忧虑,这些误解包括:自我实现含有利己的意思,忽视人的义务和贡献,忽视个体和他人以及社会的联系,忽视无私与忘我等等。其实,自我实现的含义与这些误解恰恰相反,自我实现是指充分利用和发挥天资、能力和潜能等。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些正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的人,他们已经走到或者正在走向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

五、患者中心论

患者中心论是人本主义关于心理治疗的学说,由罗杰斯首创。他反对医生对患者作出频繁的指示、拟定医疗方案的传统做法,而强调来访者的经验和主观世界,采用“非指示疗法”(nondirectire),后来发展到“患者中心疗法”(clent-centeredtherapy)。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是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只存在于他们自己本身,在治疗过程中将主导权赋予患者,让他们来决定治疗的方向,找出治疗的方法。医生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满腔热忱,真诚相待,力图恢复其自信心。

当然,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有许多缺陷,如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等。马斯洛也意识到了,但他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并不是一个学派,不是心理学的终极,而是过渡的心理学”,是为“更高的心理学作准备”。